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馬英九首次表態將辦抗戰紀念

記者 · 2014-08-04 · 來源:人民政協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周一罕見地高調對外宣布,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臺灣當局明年將舉行盛大紀念活動。這是近年來臺灣地區領導人首次宣布舉辦有關抗日題材的紀念活動。

  由于臺灣當局和臺灣民間此前對于涉及抗日戰爭的所有紀念日,一貫地有選擇性“失憶”或極端冷漠的處理方式,引發連日來島內輿論界口誅筆伐。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全世界華人都在祈禱,唯有臺灣悄無聲息;‘盧溝橋事變’紀念全民抗戰,大陸高規格、大范圍舉行活動,而在臺灣,當局沒有一個紀念活動;更讓人痛心的是,令臺灣遭受50年殖民統治的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紀念日,大陸高調紀念并舉行大規模軍演,可在臺灣,官方又沒有什么活動,民間也很少有人談及。難道臺灣已經忘記了被殖民歷史?忘了做亡國奴的年代?還是臺灣有人留念亡國奴?”對臺灣地區在日本軍國主義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歷史問題上采取的麻木不仁態度,臺灣學者和主流媒體發出這樣的質疑。

  ■對日本軍國主義帶來的“新仇舊恨”不能忘

  “120年前的甲午戰爭,清朝戰敗,簽下馬關條約,不但開放內陸多處港口城市,還割讓臺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并賠款二億三千萬兩白銀,這是南京條約簽訂以來,列強對中國傷害最大的不平等條約。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從此一落千丈,而日本軍國主義卻借此快速崛起。”作為臺灣著名學者,中國國民黨原中常委邱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談到日本軍國主義對中華民族造成的深重災難歷史脈絡時說,正是甲午戰爭得到中國的巨額賠款,讓日本軍國主義嘗到了侵略的“甜頭”,開始愈加瘋狂。他們不再滿足白花花的銀子,和大清帝國割讓給他們的臺灣等島嶼,而是覬覦整個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從派出“拓荒團”到中國東北,到制造“皇姑屯事件”;從“9·18”,到“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出狂言“三個月占領中國”。

  邱毅說,對于中華民族來說,甲午戰爭不僅僅是國恥,更是國仇。因為甲午戰爭給日本侵華帶了個壞頭,從此日本對華侵略就再沒中斷。從日本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70多年間,日本對外發動14次侵略戰爭,其中有10次就是針對中國。等于平均每7年就侵略中國1次。自1874年到1945年間,中國因日本侵略造成的經濟損失累計達50萬億美元,僅僅抗戰八年,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就超過620億美元,傷亡人數高達3500余萬人。“對于這一筆筆血債,縱然中國人心胸再怎么寬闊,就算能夠饒恕他們的罪行,但卻絕對沒有理由去遺忘這段血淚史。”

  “但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到今日,日本多屆政府對于軍國主義侵略中國始終不肯真誠地認罪,甚至對于鐵證如山的南京大屠殺也一直否認。加上近年來,日本始終扮演美國的馬前卒,極力防止中國崛起,2012年9月日本政府又上演將中國的釣魚島‘國有化’鬧劇,造成中日對峙日益嚴重。而安倍上臺后,不但不修復兩國關系,反而參拜靖國神社,修憲解除日本集體自衛權限制,并積極配合美國,企圖遏制中國大陸發展。”臺灣當地一主流媒體發表社論指出,“這些由日本軍國主義挑起的新仇,加上日本過去侵華歷史的舊恨,讓兩岸每一個中華兒女不能屈服,必須時刻對他們的各種挑釁保持高度清醒和警惕。”

  ■要警惕現代版“汪精衛”們

  “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島國何以敢對我地大物博的泱泱大國發起肆無忌憚地侵略?這其中絕不僅僅因為日本有飛機艦炮那么簡單。還有中國的內因。”臺灣原所謂的“國民大會”主席團首席主席、現任親民黨屏東縣主委的林淵熙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將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中國因素用三個階段來剖析:一是清朝末期,因腐敗招致日本敢于發動甲午海戰;第二階段由于民國之初軍閥割據,中國宛若一盤散沙;第三階段則因為中國出現了大量和汪精衛同類的賣國賊。

  林淵熙說,一百年前日本著名間諜宗方小太郎曾長期潛伏在中國,當時正值清朝末期,他通過10多年的研究與觀察,向日本天皇提交了兩份戰略奏稿,為日本政府發動對華戰爭提供真實的情報。這兩份情報一份是《中國大勢之傾向》,另一份是《對華邇言》。

  在《中國大勢之傾向》一文中,宗方小太郎分析說,清朝的腐敗遍及全民,原有的信仰體系孔孟之道變成了科舉的材料、當官的階梯,庸官俗吏獻媚當道。宗方小太郎指出,“中國之精力,全耗于形而之下之事,崇尚虛華,拜金風靡,國不似國,民不似民,國家外形雖日新月異,實是一虛腫之人,元氣萎靡,不堪一擊。”他說,清末的中國實際上是個“紙老虎”,此時如果中日交戰,日本必贏。“正是這一建議,最終讓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海戰。”

  林淵熙表示,到了民國之初,由于軍閥割據,中國完全成了一盤散沙。這樣的情形當然也讓日本竊喜,因此他們趁機籌劃偽“滿洲國”,并以各種理由不斷派兵入駐中國。“但和以上兩個因素相比,中國出現了無數個‘汪精衛’們,才是最要命的。”

  在林淵熙看來,雖然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后,經濟、軍事實力大增,但要想侵略吞并整個中國,日本人知道靠自己經濟和兵力,根本無法完成。于是他們在中國找到了許許多多個類似汪精衛一樣的代理人,由這些人幫助日本催糧籌款,抓壯丁當偽軍,幫日本兵掃蕩、守城、“護村”,“要沒有這些大大小小‘汪精衛’們,日本人根本做不到從北到南對中國侵略齊頭并進。”

  “抗戰勝利69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反思歷史,再正視現實,尤其是安倍晉三近期一系列舉動,我們看到69年前的日本軍國主義的鬼影似乎又現,對此我們需要警惕。”林淵熙說,這種警惕不要只把目光盯在日本右翼政府一系列舉動上,還要看看中國會不會再出現現代版“汪精衛”們?

  “事實上,這樣的人現在在臺灣大有人在。”林淵熙說,這些人有意識地把“南京大屠殺”從臺灣中小學教科書上刪去,他們還刻意弱化罄竹難書的日本對華侵略歷史,但對于日本在臺灣50年黑暗的殖民統治和愚民的“皇民化”教育,他們卻給出各種理由來美化……現代版“汪精衛”們不僅包括李登輝、陳水扁這些親美媚日的“臺獨”漢奸派,連臺灣“執政黨”中也大量出現。他們對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表現出異常“冷靜”。而對一系列日本侵華事件、事變刻意回避舉辦紀念活動,甚至還呼吁大陸方面應該淡化處理日本侵華歷史,對日本右翼政權近期一系列針對中國挑釁行動不是給予批評,而是要么沉默,要么單方面呼吁大陸應對日挑釁保持克制等等。

  ■臺灣沒有理由周旋在美日之間搞“保持中立”

  針對臺灣社會關于在“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部署,日本右翼政權不斷針對中國挑釁,東海難免會出現擦槍走火的可能的情況下,臺灣到底該怎么辦”問題上的糾結,日前臺灣輿論開始出現從過去“保持中立”,到呼吁“應該站在大陸一邊,全民族同仇敵愾”的轉變。

  臺灣一些退役將軍明確提出,大陸、臺灣同為炎黃子孫,我們不能忘記,在現代史上日本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傷害最大的國家,臺灣也曾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海峽兩岸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兩岸應摒棄前嫌以民族大義為重,強化海權意識,一致連手對外,加強海上維權、安全和軍事合作,確保中華民族領土主權不受侵犯、核心利益不受損失,共同創造兩岸繁榮,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

  相關鏈接:

  臺民間促當局“勿忘歷史”

  為緬懷民族先烈豐功偉績,凝聚和平發展正義力量,以紀念中華民族全民抗戰77周年為主題的各種活動,連日來在北京、南京、沈陽等大陸各地拉開序幕。而與此同時,在祖國寶島臺灣,為紀念中華民族全民抗戰77周年和臺灣光復69周年、中日甲午海戰120周年,臺北市政府和島內一些民間團體也分別舉辦了如“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中美同盟抗戰歲月”珍貴圖片展等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7月7日當天,島內還發生了數百民眾舉行的“勿忘七七事變”、“維護亞洲和平”與“反對日本行使集團自衛權”等為主題的反日抗議示威。

  不過,記者注意到,除臺北市政府這一具有官方色彩紀念活動外,臺灣當局無一舉辦類似的相關活動,除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應邀出席臺北市文化局舉辦的抗戰特展外,臺灣當局大小官員很少有參與該紀念活動。

  “忘記過去等于是背叛歷史!”針對臺灣當局對于“七七事變”紀念日的淡漠,臺灣輿論質疑———“對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今后還有人記得嗎?”

  ■日本侵華罪惡史被臺“和中、親美、友日”政策人為淡化

  “我長這么大,就沒見過臺灣有像大陸這么認真去紀念全民族抗戰的活動。”這是39歲臺胞林俊琦,對兩岸在對待中國人民抗戰歷史態度上的直觀印象。

  林俊琦說,7日下午他也去了盧溝橋抗日紀念館,希望在那找到中國人民全民抗日的記憶。他說,雖然沒有機會參加當天上午有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的首都各界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紀念大會,沒能親身感受當時的熱烈氣氛和場面,但下午到達該紀念館時,還是感受到大陸各界對歷史的尊重。

  林俊琦說,當他下午3點多到達時,雖然盧溝橋的天氣仍然悶熱難耐,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依舊人山人海,人們帶著敬意,帶著對歷史、對無數抗戰英烈的緬懷之情聚在這里。“很多人都是從全國各地專門趕來的,他們帶著孩子,認真聽講解,有人還記著筆記。”采訪中,林俊琦多次感慨,“從這一點就能看得出,大陸人民對那段中華民族遭受的屈辱歷史是刻骨銘心的,但遺憾的是,這些記憶在臺灣卻已經逐漸被人為地淡忘或被政治人物們刻意地淡化。”

  林俊琦說,由于臺灣當局從李登輝時期開始就奉行“親美、友日”政策,從那時起,只要涉及美日兩國對中國不友善或者臺灣當局認為美日行為只要不直接危害臺灣利益,即便對中國大陸再怎么不利,他們也都會假裝看不到、聽不到。所以每到有關抗日戰爭紀念日,臺灣當局都不會搞官方紀念活動。

  而李登輝時期起的這一“傳統”一直被繼承到今天,只不過,因為兩岸關系改善了,當局又在“親美、友日”前加了“和中(大陸)”。林俊琦說,還有一個重要現象不能被忽略,就是李登輝為了搞“臺獨”,為其“一邊一國”創造理論依據,他下令篡改臺灣中小學歷史、地理和社會科學教科書。在這些教科書中,李登輝不僅弱化日本對中華民族發動的野蠻侵略,替日本軍國主義掩飾罪行,甚至還加進去一些日本軍國主義如何幫助臺灣的內容。他大加贊賞日本占據臺灣的50年中,幫臺灣建設基礎設施,捏造日本帝國主義在臺灣做了多少多少“善事”,甚至還將日本帝國主義對臺灣人民進行愚民的“皇民化”教育給予褒獎,說這一教育讓臺灣經濟文化大發展,民主制度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李登輝還在臺灣中小學教材中“去中國化”,將本屬于中國史一部分的臺灣史從中國史中分離出來,把中國史作為世界史的一部分與臺灣史并列。

  林俊琦說,如果不是來大陸這么多年,自己真的會對大陸沒有感情,更不會將大陸作為自己的祖國,因為從小他就在書上學到臺灣是臺灣,中國大陸是中國大陸,臺灣與中國大陸完全沒有關系。“這樣的教材已經毒害了幾代人,還在繼續毒害更年輕的人。”林俊琦說,臺灣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為什么不積極去紀念中國民族抗戰?原因是他們被歷史教科書弄得并不知道中國抗戰這個事情,甚至很多人和日本民眾一樣,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殺。

  正如林俊琦所說,記者也注意到,本周一的“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除了臺北市文化局在臺北中山堂舉辦的“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還算是具有官方色彩外,對于“七七事變”的紀念只有幾個民間團體。

  當然,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還是應邀參加了臺北市的這個紀念特展。

  也許是被特展中的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共赴國難的精神所感染,在給特展致辭中,馬英九回顧了中國全民抗戰的歷史,也提到了這場戰爭讓中國3000萬軍民喪生,他還拿德國深刻反省納粹歷史為例,強調錯誤或許可以原諒,但歷史不能遺忘。然而,針對戰后日本否認侵略歷史,馬英九卻絕口沒提。而針對近期日本右翼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馬英九也只表示“相信包括臺灣在內的國際社會都在密切觀察”。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表示,臺灣當局在對待日本的侵華歷史和戰后否認侵略歷史態度上的曖昧態度,也縱容和助長了日本政客們錯誤的歷史觀。

  ■臺輿論呼吁當局在歷史問題上向大陸學習

  臺灣當局對抗戰紀念的這種“低調”的態度,也引起了島內輿論的不滿和質疑。

  為了紀念中華民族全民抗戰77周年,臺前高級將領、參加了八年抗戰的老兵代表郝柏村,在他的回憶文中寫道,戰火中母親的過世成了他心里永遠的痛。郝柏村說,目前臺灣只紀念“二·二八事件”,卻不紀念“七七事變”和“光復節”,讓抗戰老兵痛心。

  在“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當天,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團體來到位于臺北的日本駐臺機構——“日本交流協會”門前抗議,現場集結百余人。他們高喊“勿忘‘七七事變’”、“維護亞洲和平”、“反對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等口號,現場還焚燒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畫像表達對日本否認歷史的不滿。

  臺灣《中國時報》7日發表專文回顧了臺灣人參與大陸抗戰的歷史。文章說,雖然日本隨即加緊對臺灣進行所謂的“皇民化運動”,包括廢止漢文、普及日語、改姓名等。但“七七事變”后還是有不少人只身奔赴華北淪陷區,“一直到抗戰勝利,冒著生命危險,間關萬里,組團或者個別前往祖國大陸,尋找重慶或延安。投入全中國人民抗戰行列的臺灣青年,始終絡繹不絕”。

  臺灣《旺報》7月8日針對臺當局領導人觀看“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時對中國抗戰史的回顧發表專文指出:當局領導人能回顧抗戰,何不紀念“七七”?

  該文說,昨天是“七七事變”77周年,馬先生出席唯一一場官方活動,雖然活動本質都是回顧那段八年抗戰歷史,但“七七事變”是中華民族對日全面抗戰的濫觴,但卻不見臺灣官方以“七七事變”為名的紀念活動,不免令人疑惑,“還有人記得這是什么日子嗎?”

  該文接著又指出,反觀大陸,不僅年年紀念以“勿忘歷史”,每“逢五”和“逢十”還會擴大活動規模,今年因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史無前例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出席參加,展現大陸對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高度警戒,大陸領導人不但直言日本“破壞國際互信,制造地區緊張”,還以“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喚起民族記憶。相較之下,臺當局領導人的致辭談話,則顯得有些輕描淡寫了。

  臺灣“抗戰史陣線”發起人林明正說,臺灣現在很少有人關心抗戰歷史,仿佛這段歷史與臺灣沒有任何關系,但若不是抗戰勝利,哪來臺灣光復,因此“我們怎么可以不紀念抗戰?”

  臺灣《聯合報》更稱,“八年抗戰,血淚交織;國族浩劫,斑斑可考;我們是受害者,竟然比加害者還急著要忘卻這段歷史,甚而忙著擁抱曾是敵人的大腿,天下還有這種道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欲臀 |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 | 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孕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