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旅游委劉瑜簽發的“寧旅發[2014]172號文件”要求用“臺灣同胞平時使用的詞句”去“大陸色彩”、“解放色彩”,把“解放后”改為“1949年后”,把“淮海戰役”改為“徐蚌會戰”。理由:“充分照顧臺灣客人的感受,體現對臺灣同胞的尊重”、照顧“我市與臺灣具有的特殊歷史淵源”。南京市旅委隨后通過官方微博稱,文件系“行業內部通知”,為的是“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和包容”。
從不見臺灣當局為了“充分照顧大陸客人的感受,體現對大陸同胞的尊重”、照顧“臺灣與大陸的特殊歷史淵源”、“促進兩岸人民相互理解和包容”而件要求“去臺灣色彩”、“反共色彩”;把“徐蚌會戰”改為“淮`海戰役”、把“江西剿匪”改為“五次圍剿”、把“民國38年大陸淪陷”改為“1949年全國解放”——人家根本不因為大陸人“聽得不是太舒服”而要求用大陸人平時使用的詞句替換臺灣人平時使用的詞句。南京市旅游委為什么只怕“臺灣人聽了不是太舒服”,不怕“大陸人聽了不是太舒服”?
英國是美國盟國兼親戚,但美國從不為了“照顧”、“尊重”、“理解”、“包容”鐵桿盟友的感情而用“英國人平時使用的詞句”來解說美國的獨立戰爭,描述自己當年戰勝英軍的功績和英國人在美洲的劣跡時老實不客氣,絲毫不在乎“英國人聽了不是太舒服”。
“照顧”、“尊重”、“理解”、“包容”從來都是雙向的、對等的。單方面的“照顧”、“尊重”、“理解”、“包容”不過是屈膝投降的代名詞。
這正是中國“公知”忽悠中國老百姓的標準公式——只要求中國老百姓單方面“照顧”、“尊重”、“理解”、“包容”別人,從不要求別人“照顧”、“尊重”、“理解”、“包容”中國老百姓。換句話說,專門在“照顧”、“尊重”、“理解”、“包容”等娓娓動聽的名義下要求中國老百姓單方面做犧牲:
——在“照顧”、“尊重”、“理解”、“包容”的名義下“擺脫‘土匪史觀’、跳出‘內戰思維’”、“重寫中國近代史,徹底擺脫這種‘土匪史觀’的影響”;
——在“照顧”、“尊重”、“理解”、“包容”的名義下去“大陸色彩”、“解放色彩”,把“解放后”改為“1949年后”,把“淮海戰役”改為“徐蚌會戰”;
——在“照顧”、“尊重”、“理解”、“包容”的名義下把“擊斃張靈甫之地”改為“國民黨七十四師指揮部”、“張靈甫自殺身亡處”、“2013年10月3日,兩男兩女四個年輕人打著一面青天白日旗’在沂南孟良崮上合影。照片在網上到處流傳,被稱為‘青天白日旗再上孟良崮’”、“那旗子是從臺灣代購的”、“舉旗的人都是張靈甫的粉絲”、“我為張靈甫將軍鳴不平”、公然宣稱“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將軍在孟良崮戰役被陳毅粟裕華東野戰軍以慘無人道的人海戰圍攻,壯烈成仁,英勇殉國”;
——在“照顧”、“尊重”、“理解”、“包容”的名義下修建氣勢磅礴的“張靈甫陵園”——“高大氣派的牌樓”、“牌樓寬度不下10米,高度近20多米。牌樓材質講究,工藝精湛”、“橫眉上‘張靈甫將軍陵園’的紅色字體,格外凸顯出陵園的張揚”、“墓碑上方紅色‘中華’二字格外顯眼”,還特地在碑文中把陳毅從“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變成了給手下敗將哭喪的“四十四春酬家國,陳毅惋惜悼英雄”,有人驚嘆:“驚聞張靈甫陵園在家鄉落成——陳毅栗裕打錯了?
——在“照顧”、“尊重”、“理解”、“包容”的名義下在方正為侵華日本開拓團建立只準日本人進,不準中國人進的“鬼子碑”;
——在“照顧”、“尊重”、“理解”、“包容”的名義下強迫方正縣中國商店招牌必須用日文,而且連大小都有規定……
——受到美國重點保護的中國“鴿派”代表吳建民只要一開口,必定是要求中國人替外國人著想,“照顧”、“尊重”、“理解”、“包容”外國人的“心理感受”:“有一些行為需要考慮所在國人民的心理感受”、“以我們自己的情況來看待別人,對外部的世界不夠了解”、“我們有種傾向,就講成績,越講越開心,其實越講人家越害怕,我們的主席、總理經常向世界講中國存在哪些問題,人家反而說這是中國領導人有信心的表現”、“如果一個村子里面有一戶人家,人很多,走的速度又很快,你說這個時候他要注意什么問題?他不要讓人家感到害怕,因為你起來以后,大家倒霉”、“人家想,你現在人均三千美元就這么兇了,將來人均兩萬美元你會怎么樣啊?誰都不放在眼里了”、“張牙舞抓的人大家喜歡,還是跟人家講道理愿意幫助別人的人大家喜歡?”“任何行動要世界覺得中國人還是比較講道理的,得有這個形象。”
(吳建民的《外交案例》中關于處理中美撞機事件一段把這種立場表演得淋漓盡致:“如果把二十四個美國大兵扣在中國時間太長,會引起美國民眾的強烈反感”、“美國的復活節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如果到那時美機組人員還不能與其家人團聚,也會造成美國民眾對我的反感”、“人、機一走,中美之間的危機就緩解了”——吳建民們從頭到尾都是從美國立場出發、替美國考慮問題:“美國民眾對我的強烈反感”、“美國人能否回去過復活節”……對美國人的一切關心備至;而對美國軍用飛機侵犯中國主權、撞毀中國飛機、導致王偉犧牲、損害中國利益、傷害中國人的感情……所有這些大是大非大原則在吳建民心目中根本無足輕重,不值一提——什么叫吃里扒外胳膊肘朝外拐?這就是。)
——人們經常用“你殺人還有理了?”來斥責侵略者的蠻橫霸道和荒謬絕倫。但是在“公知”嘴里,殺人就是“有理”,連南京大屠殺那樣的大屠殺都“有理”——復旦馮瑋就不但證明了南京大屠殺有理,而且借日本人的嘴贊美南京大屠殺是“在世界歷史上永放光彩”的壯舉(見本人舊文《漢奸教授的漢奸嘴臉大暴露——借日本人的嘴公然美化南京大屠殺的馮瑋》)。
馮瑋是如何證明南京大屠殺“有理”的?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忽悠中國人站到日本人的立場——要求中國人用日本人提供的資料、按日本人的描述、從日本人的角度看問題,“照顧”、“尊重”、“理解”、“包容”日本人的感情——因為“南京城里到處散亂著被丟棄的正規軍軍服和兵器”,所以分不清誰是軍人誰是老百姓,所以日本人感到受威脅,所以要不管軍人老百姓一起抓;因為“日本沒有向中國宣戰”,所以沒有明確規定要遵守國際法的天皇的宣戰昭書,所以日本就可以不遵守國際法,就可以屠殺戰俘,這不叫屠殺戰俘,而叫“國際法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因為分不清軍人平民,所以殺錯了也情有可原;因為因為中國抵抗,所以日軍有了傷亡,因為有了傷亡,所以“戰友的死激起同鄉戰士的強烈感情”、“士兵們同仇敵愾之心日益高漲”、“我情不自禁感到眼圈發熱,悲憤填膺,當時的感覺,胸中好象炸裂般的激憤,暴支膺懲的聲音銘刻心中”;因為要“暴支膺懲”,所以要大開殺戒,所以有了南京大屠殺——換句話說南京大屠殺是日本版的“激情殺人”、“美麗的彈鋼琴的手”、“習慣性機械動作”,是中國人的抵抗造成的,是中國人自找的……所有這一切從日本人的角度看不都是“事出有因”、“合情合理”嗎?既然如此,那南京大屠殺自然有理。既然南京大屠殺有理,那就是說今后只要符合上述各條“理”——戰而不宣、“國際法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分不清軍民、“戰友的死激起同鄉戰士的強烈感情”……那就可以照樣搞新的南京大屠殺。
(“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講過去實際是為了現在和將來——馮瑋們為南京大屠殺翻案,實際是為了下一場南京大屠殺制造理論根據:既然過去的南京大屠殺不但無罪而且是“在世界歷史上永放光彩”的壯舉,那今后還可以對中國人搞第二場、第三場南京大屠殺。所以跟馮瑋的斗爭不僅是為了歷史上的亡靈冤魂,而且是為中國人現在和將來的生存。)
南京市旅游委的去“大陸色彩”、“解放色彩”、方正縣的“鬼子碑”、“青天白日旗再上孟良崮”、“張靈甫陵園”、“擺脫‘土匪史觀’、跳出‘內戰思維’”、“重寫中國近代史,徹底擺脫這種‘土匪史觀’的影響”、“鴿派代表吳建民”、借日本人的嘴贊美南京大屠殺的馮瑋……所有這一切都貫穿著一個邏輯:要你要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老百姓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替別人考慮,自己單方面做犧牲讓步,美其名曰“照顧”、“尊重”、“理解”、“包容”——這是“公知”的標準忽悠公式。只要不問問為什么——為什么不對等?為什么不要求別人“照顧”、“尊重”、“理解”、“包容”中國人的利益?為什么只要求中國人單方面做犧牲?……那就必定上當受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