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反腐敗捷報頻傳,隨著一個又一個“大老虎”被打掉,人們普遍認為,反腐敗如同快刀斬亂麻,只要下定決心,就可高歌猛進,一路暢通無阻地抵達勝利的彼岸。
這樣的情緒,最近一個時期表現得尤其明顯,如一篇題為《讓腐敗分子沒有藏身之地》著名的評論文章稱,徐才厚的落馬讓“‘反腐遭遇阻力’、‘老虎不好打’等謠言怪論不攻自破”,而《環球時報》6月28日題為《腐敗書記落馬,廣州還是廣州》的社論更是大膽斷言說:“所有腐敗分子,無論他的職位有多高,一旦被查,都不堪一擊。腐敗分子雖然出了很多,但他們彼此孤立,惶惶不安,他們根本談不上形成某種‘力量’。”
“腐敗分子不堪一擊”,“形不成某種力量”,等等類似的論調同全社會從上到下的一片喊打聲交織,如此襯托之下,似乎反腐敗只不過是一個很輕松的話題,并沒有多么驚心動魄之處,普羅大眾們因之胃口大開,總像吃不飽、不解渴似的,彌漫在輿論層面,就是總嫌步子還是有點小,進展還是有點慢。“打老虎”的進展與民眾的期盼之間,距離不是縮短而卻有越拉越大的趨勢。
筆者以為,這實在是低估反腐敗斗爭的艱巨性與復雜性了,與反腐敗工作的實際大相徑庭。
第一,老虎真的不好打,腐敗勢力絕非“不堪一擊”
在中國人的語境中,之所以把一些惡勢力形容為“老虎”,就是因為老虎很厲害,如果老虎像貓一樣好對付,打老虎也就沒有什么價值了,武松與武大郎也就難分誰是英雄誰是狗熊了。正因為老虎非常難打,打起來非常危險,所以中國人才把一些高難度很危險需要特別勇敢精神的行動稱之為“打老虎”。把身居高位的腐敗分子形容為老虎,是十分貼切的。這些人在官場上占山為王,一呼百應,勢力盤根錯節,往往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等閑之人不敢正眼相覷,更不要說“打”了。現如今反腐敗將這些人當做首要目標,其難其險自在其中矣,沒有幾個回合驚心動魄的較量,想要將其扳倒制服,那簡直就是妄想。“反腐阻力大”、“老虎不好打”完全不是什么謠言怪論,而是童叟無欺的事實。
第二,阻力與干擾客觀存在,對此不可輕視
坦率地說,國內外都有那么一些人打心眼里不希望中國真的解決腐敗問題,他們盼望共產黨越腐敗越好,因為只有這樣才更有可能從政治上將其打倒,反之則難度大增、相當不易,所以,這些人盡管以前起勁拿腐敗問題攻訐中國,但當中國在反腐敗上動真格的時候,他們又開始說三道四、加以阻擾干擾了,有如下幾種表現:
一是諷喻唱衰法。以《嘉慶“滑落曲線”》一文為代表,此文流傳甚廣。這篇文章借古諷今,借用了清代嘉慶皇帝反腐敗的故事,證明不管嘉慶皇帝如何掙扎,也只能挽封建王朝于一時之回光返照,而無法改變其沒落敗亡的總趨勢。其中有幾句話很明顯,如“運動式的懲貪,到了嘉慶時期已經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朝廷‘打老虎’已經演變成‘水過地皮濕’,震攝力越來越低”,“‘新政’看來挽救不了大清”,云云。表面說史,實則諷今,連傻子都看得明白。
二是危言恐嚇法。這一方法的集中體現在所謂的“官員造反”說,有人屢次大聲疾呼,說反腐敗“如果措施過于強硬,輕則政府官員可能會消極怠工,使政府處于癱瘓和半癱瘓狀態,重則導致政府官員造反”。“官員造反”,這是多么危言聳聽的事兒啊,如果真的發生這般事情,執政黨完了,國家也完了,于是乎,這樣的反腐敗難道還可以反得下去嗎?
三是誘惑引導法。以《中國需明確目前反腐與改革的關系》一文為代表作,這篇文章明確提出,對中國而言,“‘有貪必反’既無可能、也不必要”,而應從“有貪必反”轉向以改革為導向的“選擇性反腐”,標準應該是:對積極推動改革的官員應該降低反腐力度,對阻撓改革的官員應該加大反腐力度,從而“讓反腐成為推動改革的‘正能量’”, 反腐時優先“關照”那些阻撓改革的官員。
四是政治丑化法。這個辦法非常高明,中國人原是沒有這等水平的,還是外國人了不起,把中國的反腐敗貼上獨裁專制的政治標簽,干脆直接地將其從道德與道義的高地上打了下來。這種辦法見諸于一個名叫安代利尼的人寫的一篇題為《中國反腐引發擔憂》的文章,該文發表于英國金融時報,中國的“人民傳媒網”做了轉載,讓國人得以一飽眼福。這篇文章把當下中國的反腐敗與“文革”聯系了起來,說中國“誰腐敗誰不腐敗,要由習近平及其最親密盟友來決定。隨著清洗行動的繼續推進,許多最初把習近平比作鄧小平(市場化改革和現代中國總設計師”)的評論人士,開始認為習近平可能更像毛澤東”。
我們沒有必要一一評價上述各種辦法了,因為看似不同上述各種辦法其實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從根本上否定目前中國的反腐敗斗爭,力圖使之改變方向或者半途而廢,這大概也是上述四種不同辦法的共同目的。
不要以為這僅僅是一種理論切磋或者學術探討。這里面沒有什么學術問題,都是赤裸裸現實的政治問題,是要通過構筑強大的輿論狙擊,從而讓輿論影響政治,達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反腐敗不僅僅是反掉腐敗分子
反腐敗歷來強調標本兼治,反掉腐敗分子只是治標,并非治本,不過是為治本贏得時間、打下基礎而已,更重要更艱難的反腐敗工作還在后面,還要從歷史文化、思想價值、制度體制的高度與深度上反腐敗,非如此,則腐敗就將像春天里的韭菜一般,割掉一茬再長一茬,變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所以,中國的反腐敗任重而道遠,必須站在歷史與民族的高度上從文化和制度等領域下手,而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一場深刻的政治運動是難以達成的,僅僅打老虎難乎為繼,更不用說拍蒼蠅了。這是一項相當艱巨的歷史任務,相比于這一歷史性任務,眼下的反腐敗斗爭怎么說都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渺小得很同時也粗淺得很,更大更艱巨的挑戰還在后頭。不客氣地說,如果當代中國的反腐敗今天“反”完明天復發,則必將成為一個歷史的笑話!反腐敗是否半途而廢,其要害之處就在這里。
所以,反腐敗看起來人人喊打喊殺,但遠不是手到擒來、藥到病除那么簡單,跳起腳來大叫大嚷容易,道理淺顯易懂,但真正實行起來卻千險萬難。許多人對此都不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行焉,是典型的知易行難。為此,筆者以為,有兩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充分注意:
首先必須對其中巨大的政治風險與社會代價給予充分的估計。
反腐敗如同用兵,“不能盡知用兵之害者,不能盡知用兵之利”。反腐敗有巨大的政治風險,越深入風險越大,有人要搞理論上的絞殺,有人要在行動上反抗,而且越深入越激烈,也還不能排除各種干擾阻力內外合流上下交攻可能;反腐敗也不可避免要付出一定的社會代價,眼下名酒降價飯店蕭條就是表象之一,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表現,而有些人可能要借此大做文章,并同政治上的行動結合起來。因此,在深入推進反腐敗的同時,理論上的建樹不可或缺,理論與道義高地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到手的,也需要來一番激烈的爭奪。
其次要下決心做到有進無退,一直走向歷史的深處。
反腐敗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當代的反腐敗運動已經沒有什么退路了,這一點,與歷史上封建王朝的反腐敗截然不同,封建王朝政權合法性的基礎是君權神授,反腐敗如果反不下去不了了之,盡管也加劇政權衰敗,但非即刻致命,而是一個緩慢發生作用的過程。今天這個時代完全不是這樣,只要舉起反腐敗這桿大旗,揭開了中國政治的這個蓋子,押上的就是執政者的政治生命,不能失敗也不允許失敗。為此,中國的反腐敗千萬不能讓所謂的“民主”、“改革”之類的忽悠迷失了雙眼,當今中國的政治與歷史運動需要強有力的中央權威,只有自上而下最強有力的領導,中國的反腐敗才有真正的希望。其實,不但反腐敗是這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大業也是這樣,任何削弱矮化核心集權的做法,都是對民族與歷史的犯罪。中國的鄰居俄羅斯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正反兩個方面鮮活的經驗。
行文至此,連筆者自己都感到把話題說得有些過重了。應該說,總的來看,中國的反腐敗現如今可謂形勢一片大好,本文沒有任何唱悲觀反調的意思。撰寫此文,無非是想再次闡釋一番“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老套套而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