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聽過皮凱蒂這個名字?不要緊,相信你不久就會被“皮凱蒂熱”席卷。
今年6月中旬,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回到他的母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舉行了一場關于他的新書《21世紀的資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的演講會以及簽售會。一個經濟學學者,就其學術新著舉行演講會,聽上去,頗為枯燥,但如果你身臨其境,你就會發現,這位學者受追捧的程度,居然像超級搖滾明星舉辦個人演唱會,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經濟學和社會學現象。
筆者有幸參加了這次演講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把這次演講會安排在位于威斯密斯特葡萄牙大街的孔雀劇院。孔雀劇院有上下兩層,能容納將近1000人,盡管如此,還是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據說,二手票在黑市的價格也是相當可觀。
筆者趕到現場,著實嚇了一跳:皮凱蒂的人氣,絕對不輸熱播韓劇的長腿歐巴們!開場前1小時,劇院門口就排起了幾十米的長隊,一條是等待入場的,竟然還有一條是等待退票的!隊伍里既有留著長發的左派青年,也有西裝革履的標準紳士,既有手握星巴克咖啡的時髦女士和表情嚴肅的學者,也有穿著套頭衫加牛仔褲的本地學生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還有拄著拐杖依舊一步一顫要人攙扶才能勉強行走的老學究。激進的學生神情激昂地向等待入場的聽眾分發馬克思主義的傳單。如果不知情,還以為是披頭士歸來了。6點15分,全部有票的聽眾均已入場,靜靜的又等待了15分鐘,皮凱蒂終于在雷鳴般的掌聲中走上講臺。
這位目前在巴黎經濟學院當教授的經濟學家今年40歲出頭,有一張可愛的典型法國面孔,說話溫文爾雅又不失幽默,近來借由這本長達685頁的經濟學專著在學術界、政界和大眾讀者中一炮而紅,因他的這本新書的長度、書名和封面設計故意仿效馬克思的《資本論》,皮凱蒂也被笑稱為“馬克思2.0”。《21世紀的資本》用詳盡的(盡管富有爭議的)數據全面分析了西方兩個多世紀以來收入與財富的分布變化,其核心觀點是:長期來看(除二戰時期之外),資本回報率遠高于勞動回報率以及平均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因此財富趨向于聚集在少數人的手中,這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弊端,必須要加以政府干預,用向富人征重稅的方式來重新分配社會財富。原著為法語,4月英文版剛上市就匪夷所思地在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上一路上揚,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里就賣出了8萬冊,成為哈佛大學出版社15年來最成功的一本出版物,至今把持著商業書籍暢銷排行榜的首位。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蓮•邰蒂今年5月曾刊文,描述過皮凱蒂如何在美國人氣爆棚,獲得了如同搖滾明星般的人氣。如同本文開頭所描述的,同樣的狂熱最近在倫敦也上演了一回。
這股“皮凱蒂熱”不僅席卷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還沖擊了世界公認的最公平的北歐國家。在筆者所居住的瑞典,該書的瑞典語版本還未出,就在bokus(當地最大的網上圖書商城之一)上位列暢銷書第七。不僅左派對他的推崇與贊譽之詞不絕于耳,談論他的書更是城中知識分子們的時髦話題。以支持反種族主義、女權主義和社會公平而著稱的左派媒體Politism刊登了一系列關于皮凱蒂的文章,其中一篇稱頌他的詩歌如此寫道:“法國人托馬斯•皮凱蒂是萬世巨星/Rock’n’roll/他把世界帶入風暴/用他的書/摧毀了我們之前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所有觀點/托馬斯•皮凱蒂/是全部/是所有/這個法國人/彬彬有禮/智慧而優雅/他是如此的美麗/托馬斯•皮凱蒂/你能聽到我嗎?/看到我嗎?/皮凱蒂是自卡爾馬克思以來最偉大的人!”
這當然是個極端的例子,但充分顯示了這股全球性的“皮凱蒂熱”是多么地勢不可擋。研究收入與財富不公平現象的經濟學家何其多,為什么大紅大紫的偏偏是他?究其原因,簡單來說就是時勢造英雄。這個時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一是政治經濟因素。二是主流學界的震動。最后就是媒體的全球化。
先來說說政治經濟因素,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金融危機已經過去6年,歐美國家經濟增長停滯的窘況卻一直未有質的改善,與此同時年輕人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經濟體系被精英階層把持,而社會的上升通道卻一再被堵塞,很多人直覺到這個世界已然又成了富2代富n代的天下,曾經的只要依靠智慧和勤勞就能白手起家出人頭地的美國夢不再。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對“皮凱蒂熱”有如下精辟的評論:“他(指皮凱蒂)不單單是記錄了如何有越來越多的收入匯聚到一小群經濟精英的手中。他還有力地證明,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的年代。在這樣的制度下,經濟的制高點不僅由財富決定,還由承襲的財富決定,因而出身的重要性要高過后天的努力和才能。”皮凱蒂的數據分析迎合了這些直覺的判斷,直戳社會不公的痛點,摧毀了保守派一直以來捍衛的那種信念:即只要資本主義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不公平的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緩解或解決。左派所積累的對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的失望達到了頂峰,他們希望借由皮凱蒂對資本主義的診斷取得主動權和話語權。舉個例子,瑞典曾經在2004年廢除了遺產稅和房產稅,如今就重新征收這兩個稅種的辯論又開始興起,尤其是在今年9月瑞典就要舉行大選的這個節骨眼上,這場辯論使得各方變得更加敏感。
其次,《21世紀的資本》在主流學術界內外引起激辯,在“皮凱蒂熱”現象迅速興起的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在學術界他的眾多支持者中,最有名的莫過于三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和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這本新書未上市之前,克魯格曼就開始撰寫一系列的文章,力捧這顆新星,在《美國走向拼爹時代》(Wealth Over Work)一文中,克魯格曼指出:“《21世紀的資本》將成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甚或將是這個10年最重要的一本。”而當英國《金融時報》經濟編輯賈爾斯(Chris Giles)對皮凱蒂的數據提出質疑以后,克魯格曼也連發兩文,為皮凱蒂辯護。索洛也贊譽說,皮凱蒂的新書為一個老話題了做出了有力的新貢獻。支持皮凱蒂的學者,不僅僅限于美國的主流經濟學界,還有英國歷史學家安德魯·赫西(Andrew Hussey)、英國政治經濟學家、牛津赫特福德學院院長威爾·胡頓(Will Hutton)、法國政治科學家伊曼紐爾•托德(Emmanuel Todd)等等。而賈爾斯也并非是唯一一個質疑者,質疑者還包括前美國財長、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經濟學原理》的作者格里高利·曼昆(Greg Mankiw)、美國著名的凱恩斯學派經濟學家詹姆斯·高伯瑞(James Galbraith)、德國經濟學家史蒂芬·洪堡(Stefan Homburg)、世界知名的英國地理學者和社會理論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等等。正反雙方,都是大咖云集,這使得皮凱蒂不被媒體、公眾注意都難。
最后,媒體的全球化是皮凱蒂現象的助推劑。復旦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丁純認為,盡管《21世紀的資本》的中文譯本還沒有出,皮凱蒂在中國也很紅。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期,公眾和知識分子對社會公平的追求日盛,而中外媒體同步,導致中國讀者緊跟這股熱潮,并以此為榮。此外,媒體需要不斷有新鮮面孔,也是皮凱蒂迅速在全球走紅的原因之一。在對的時間,談論對的話題,一個溫文爾雅、充滿法蘭西風情的經濟學新星就這樣冉冉升起了,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如今的皮凱蒂確實很紅,不論他本人是否在意,人們會關心他下一步打算做什么?會紅多久?會更多地參與政治,還是保持學術中立?我們拭目以待。
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確實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皮凱蒂對研究中國頗有興趣。皮凱蒂本人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公開演講會上說,他下一步打算研究中國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現象,同時坦陳,這會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項目。
祝皮凱蒂好運!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