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管道公司成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策劃國家管網公司藍圖,這不得不說出乎中石油高層所料。
“通過不斷的股權稀釋,中石油對全國管網的控制權將越來越弱,”有業內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個國家管網公司并不是管道的具體運營者,但是它可以通過股權的力量達到打破壟斷的目的。”
此前,山西煤層氣民企就曾向國家能源局反映,他們采集的煤層氣資源因沒有管道輸送,只能在山西當地消化。“我們曾向中石油提出申請,期望能夠借陜京管道供應北京燃氣市場,”有不愿具名的民企負責人稱,“但是幾經波折,中石油以管道運能有限為由拒絕了。”
2013年底,大唐集團與中石油協商,期望因內蒙克旗煤制氣項目的天然氣管道能夠接入中石油陜京管網,然而此事仍被中石油拒絕,“那會兒全國供氣企業都在為氣荒做準備,中石油卻還只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必須成立國家管網公司”,上述專家稱。
據了解,目前中石油旗下管道總里程達到5萬多公里,除了已成立的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昆侖能源與寶鋼等合資的項目以及東部管道公司外,其他都是由中石油全資擁有的資產;而中石化、中海油等也擁有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管道,這些資產更是兩家公司獨資擁有的。
因此,從三桶油剝離管道、成立國家管道公司的動議必然會遭到極大阻力,此前蔣潔敏計劃將管道資產裝入昆侖能源未果就是例證。
然而,上述業內人士認為,“現在這種管道股權的模式可以化解這種風險”。隨著中石油管網股份制的不斷推進,它對這些管網的控制力將會逐漸削弱,而社會資本對其的話語權將漸漸增加,待國內管網建設漸漸成型,國家完全可以將這些獨立公司進行整合,成立國家管網公司。
“比如現在中石油有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和東部管道公司,中石油持股都在50%左右;如果將中石化的川氣東送管道并入進來,這個新公司里中石油的絕對控股地位就沒有了;如果將西四線等更多管網公司并進來,中石油的話語權就會漸漸削弱,管網定價權就有可能被社會資本所掌握,油氣管網公平開放也具有可操作性了。”他說。
5月21日,國家發改委將待建的中石油旗下陜京四線計劃列入了向社會資本開放的80個示范項目清單,這也進一步削弱了中石油對國內管網的控制力。
“國家管網公司并不需要運營這些管網,而是通過股東大會行使資本的力量。”上述業內人士稱,“比如制定合理的管輸費用、第三方的準入標準等,都可以在董事會甚至股東大會上議決,這樣一來,三大石油央企的自然壟斷也就自然破除了。”
不過,對此說法,記者并未從相關石油公司得到印證,只能作為一種猜想留待今后證實。
21世紀經濟報道
附:中石油買家或內定 只有外資能接盤
5月12日晚上,中石油采取突襲的方式,通過一個莫名其妙的董事會“臨時會議”,就擬定將全民資產——“西氣東輸”管網業務816億元管道資產100%股份出售。中石油強調,轉讓后公司不再持有東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權。
一個重要的問題,誰能接盤?
新華社記者本周調查廣東市場,發現對中石油管網業務有興趣的企業鳳毛麟角。廣東兩家規模較大的股份制能源企業,之前都曾考察過中石化預備“混制”的加油站(零售業務),但對中石油的管網卻自稱“無福消受”。
“800多億元的資產,無論作價多少,都已超過我們集團的資產總額。”其中一家股份制企業的董事楊先生說。喜威燃氣的高層劉先生則告訴記者:“按國內諸多企業的資產規模、投資方向、資金能力來估算,能買得起中石油‘西氣東輸’管網公司的企業,不會超過100家。其中絕大多數是國有控股企業。”
不過把國有資產倒賣給另一家國有控股企業,顯然不能實踐“混合所有制”的精神。
國內民營企業無法接盤,那么在能夠接盤的“不超過100”家的企業中,除了國有企業,還有什么企業?
實際上,中石油股份公告已經明確,是百分之百出售,就是都扔出去撒手不管,這個就要命了。獨立運營能力,這是比有錢沒錢更重要的問題。民營無論是一家獨吞還是多家聯合收購,都解決不了“好吃難消化”的問題。
有資金實力、并且有運營能力的,只有跨國石油公司的大佬們,尤其是在TOP10之列的巨頭,如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俄氣、俄石油等等。
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周一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未來發展混合所有制重點將是對單一所有制的壟斷領域進行開放,電力、電信、航空、石油、石化、鐵路等都將是重點領域,將全面開放,國資、外資、民資享受同等待遇。
新華網報道,業內人士透露,中石油有可能已經“內定”某家大型企業作為買家,正在就交易價、收購細節做磋商,一旦達成一致意見,隨時可能公布出售結果。
全民資產的處置,竟是靠“內定”?又要采取“512奇襲”法?由幾個董事說了完事?外部人士也就只有等待“隨時公布”的份了。中石油是到底是國有企業還是董事長們的企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