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去年成功的搶過紅十字的風頭,成為雅安地震善款募捐的第一把交椅,募款金額達38552萬元,如今卻被爆出時隔一年,至2014年5月,壹基金撥付雅安項目的金額,只有4701萬,約占總募款的12%,離《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的“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相距甚遠。
對于網友的質疑,壹基金給出兩個態度,一是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創始人兼終身理事李連杰的無賴調侃,以及對提出質疑的媒體四月網給出要求道歉的律師函;二是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楊鵬解釋的“慢工出細活”。然而這兩個態度都不能平息公眾的質疑,反而愈發使人懷疑壹基金從一開始就是個局。
首先我們從公開資料來看一下壹基金的發展之路:
李連杰自述是虔誠的佛教徒,在2004年底遭遇了印尼海嘯后,醒悟到慈善的重要,隨后花了兩年時間周游世界,研究東西方公益模式和成長歷程,并學習中國法律、公益事業的現實狀況、基金結構等,準備創建壹基金。但是期間李連杰與達賴互動頻繁,并攜妻子利智在印度德蘭薩拉覲見了達賴喇嘛。李連杰也曾公開表示“在宗教信仰方面我非常尊崇他(達賴)的觀點,他的確是上師。”
——從1960年到2007年,達賴每年3月10日都發表所謂“起義日”講話,并不斷強調,西藏曾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稍微具有佛教知識的人,都會了解釋迦摩尼放棄王位出家創建佛教,以示佛教遠離政治和暴力。而達賴一直號召以暴力恐怖對抗中國中央政府,并在德蘭薩拉建立西藏偽政權,完全不是佛教導師的言行,李連杰竟然以“上師”尊稱,不知是迷己還是惑眾。
2007年4月,李連杰與中國紅十字總會合作設立“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劃”,以獨立運作的慈善計劃和專案的形式在中國大陸開展公益事業。
2007年10月,由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主辦的“克林頓全球行動計劃”年度國際研討大會在紐約召開,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府官員、上百個慈善組織、世界500強企業的共1500名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大會。李連杰作為“壹基金”發起人也應邀出席此次大會,“壹基金”是此次參會的慈善組織中最為年輕的一個,也是受邀參會為數不多的亞洲慈善基金中的一個。
——壹基金剛成立就受到美國甚至國際社會的重視,實在罕見,除非他們已知壹基金的意義和使命。
2007年12月8日召開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李連杰結識了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國家減災中心主任王振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等政商名人大佬,這些人為李連杰日后的發展幫助不小。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壹基金募款額發生巨大增長。來自全國公眾的點滴善款通過銀行、支付寶等多種途徑快速積累,不久突破億元,均存于紅會賬戶。
2008年10月,李連杰以200萬元注冊了“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以私募基金會的形式作為“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劃”的執行機構,并開始大量接收由紅會轉來的汶川地震捐款。
——此后,在壹基金的項目及活動中,“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劃”的標識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則是“壹基金”三個字。同樣,在壹基金官方網站上所公布的工作報告中,“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劃”和“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并沒有被嚴格區分開來,大部分是以“壹基金”三個字籠統地一并概括。雖然兩者的審計單位分別為德勤和畢馬威,但在所公布的財務報告中,兩者被打包結算,而其中的財務細節則無從知曉。
2008年11月,李連杰登上美國《時代》雜志,被譽為締造了從武術家變成慈善家的“杰世紀”(The Jet Age))。稱當年7月壹基金募得1370萬美元,將大部分捐助幫助四川大地震災民,名震中外。同年12月,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香港召開全球尖端人物高峰會,李連杰是受邀貴賓之一。
——在5.12汶川地震中出現的陳光標,顯然比李連杰更有慈善成績:大地震發生后兩小時,陳第一時間將公司原本打算北上的60臺重型工程設備運送至四川災區,從5月13日到5月15日,他幾十個小時沒有睡,只喝了幾瓶礦泉水,親手救出11人,背了200多具遺體…… 陳光標帶領120名操作手和60臺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在震區救回131條生命,并向地震災區捐贈款物過億元。
——李連杰在震后24小時內開通網上捐款,5月15日,向震區派出第一個工作小組。5月17日李本人到達成都,此后在震區找盲點,5月19日分發第一批物資。此時救人的工作在震區已經基本結束。5月21日壹基金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前方指揮部,5月22日李連杰回到上海,繼續籌款。
——壹基金的巨額善款是民眾通過紅會為地震災民捐的,屬定向捐贈,當然應該用于震區,李連杰只是配合執行。而李連杰因此“名震中外”實屬炒作。美國大肆炒作李連杰的慈善身份和能量令人生疑,也讓人不禁回味壹基金是否具有美國背景。
2008年11月壹基金與博鰲亞洲論壇聯合主辦“2008中國全球公益慈善論壇”。期間,李連杰與氣候組織發起人,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進行了交流。2009年3月,李連杰與布萊爾在北京簽訂了壹基金與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在環保領域的合作協議。
——李連杰借地震捐款拓展自己的聲譽,可見一斑。
2008年12月,壹基金與招商銀行合作發布壹基金愛心卡,消費者每辦一張卡向“壹基金”捐款一塊錢,每消費一次向“壹基金”捐款一分錢,且持卡人可通過該卡可實現月捐功能。這一明顯的公募行為,由于受捐方“壹基金”的概念模糊,使得上海壹基金的上級主管單位上海市民政局開始警惕。
——時任招商銀行行長的馬蔚華,后成為深圳壹基金理事。
2009年1月達沃斯經濟論壇上,因為公益貢獻,李連杰獲得了達沃斯主席施瓦布頒給他的水晶獎杯,理由是:“你不只代表一個非盈利組織,我認為你也是一位真正的社會企業家。什么是社會企業家呢?就是比爾·蓋茨與特蕾莎修女的混合體。他必須以極有效益的方式為社會服務。”
——2008年初,李連杰結識了“小額信貸之父”尤努斯(曾獲2006年度諾貝爾和平獎的孟加拉國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創辦的“格萊珉銀行”未經許可,將挪威發展合作署捐贈的1億美元轉移到了下屬的一個非營利機構,引來孟加拉國政府對尤努斯的調查。這也在安得拉邦助推了局勢動蕩,直到2011年初演變成大規模暴力抗議并遭鎮壓),受其啟發李連杰從壹基金的災后捐款中拿出490萬元,啟動了一個“羌繡”的公益項目。由壹基金召集工藝美院的老師做志愿者設計圖形、購置針線,教授羌族婦女繡花,再由壹基金出錢把制成的繡品從農民們手中買下來,負責在其他的地區銷售。這個項目在第一年解決了8542名當地婦女的就業問題。第二年,羌繡項目獲得了1000萬人民幣的盈利。
——此羌繡項目現被質疑:為何在壹基金盈利1000萬的情況下,繡品的生產者年收入超過1000元的只有796人(占總人數的9.3%,每月收入僅90元,還有7746人每月收入不到90元 )。究竟是數據統計上有虛報,還是以低價收購繡品剝削災區勞動者?
——而到現在我們在壹基金官網上的項目報告書里,找不到關于項目盈利的說明,只有撥款數據。甚至連巨大的利息收入也隱藏了起來。雖然新任理事長馬蔚華已經公開承認為了謀取高于銀行的利息,基金會將善款存入了“支付寶”。
2009年度上海李連杰壹基金接收捐款總收入為51,891,733元人民幣,而其2008年注冊時的原始基金數為200萬元。壹基金官方網站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2009年度紅會壹基金計劃和上海壹基金所接受的貨幣捐贈合并總數為51975053.31元人民幣,其中包括銀行/郵局匯款、支付寶、財付通等網上捐款、短信捐款以及壹基金招商愛心卡。
——其中有多少資金是通過壹基金計劃募集來,有多少是上海壹基金募集的,使用情況如何,公開信息并沒有透露。《公益時報》對此進行征詢時,壹基金方面也一直未予正面回應。
2009年3月28日,由鳳凰衛視與幾十家主流媒體聯合舉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200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上,李連杰因其在公共事務領域中所做出的杰出貢獻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壹基金成立不到兩年,“杰出貢獻”根本無從說起。汶川地震彰顯了國人的愛心和熱情,李連杰乘著這股力量募集了善款,為自己打造光環才是不爭的事實。
2010年年初,王振耀辭去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職務,組建“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并就任院長一職。此時,上海壹基金已完成2000萬元紅會善款的布局,順利將款“捐給”了北師大教育基金會”用于此研究院的成立。李連杰任研究院理事長。
——此研究院很快建立了“中美戰略慈善”平臺,2012年前福特基金中國首席代表托尼·賽奇,出任中美戰略慈善平臺美方秘書長。
2010年7月,上海壹基金收到上海市民政局警告,上海壹基金不能接受公募基金會撥款,紅會也隨即停止向上海壹基金撥付善款。李連杰壹基金公募私用的行為終于被叫停。
2010年9月,李連杰在央視《面對面》中表示,壹基金面臨嚴重問題,可能中斷。電視節目中渲染了壹基金因為掛靠紅會,所以壹基金潛力巨大的手機平臺的捐款因為賬戶的不獨立而在操作上存在著重大的不便。
——根據以上列舉上海民政局對上海壹基金的警告,可知事實并非如此。紅會壹基金兩年時間募款1.9億,如果象節目中所說因為掛靠紅會而存在“重大不便”,這些款又是怎么募來的呢?
——李連杰還在節目中表示,如果公益基金最后能批下來,他就卸職,將基金會交給一個集體管委會領導。新加坡籍的李連杰,沒有資格在中國注冊公募基金會,但是所謂的“集體管委會”是個很模糊的概念,終歸還是需要有法人。最后我們看到深圳壹基金的注冊法人是周其仁(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時還是有些吃驚。周作為知名經濟學家一向行事低調,竟然愿意為高調的壹基金貢獻注冊身份證,匪夷所思。顯然周其仁不是李連杰的親爹,那只能說明壹基金其實另有背景。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1993年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支持下發起成立,后與美國互動頻繁。1998年與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舉行了首屆中國經濟年會(CCER-NBER年會),主題為“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以后該年會每年夏季舉辦一次。
2010年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劉潤華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注冊成立,擁有獨立從事公募活動的法律資格。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注冊原始基金為5000萬元。
——王振耀說劉潤華是其“老下屬”,看了電視節目后主動與其聯絡要求牽線,且劉在與壹基金方面見面半天時間里,即達成一致。這種戲劇性的描述,究竟是為了顯示劉潤華的熱情還是在規避王振耀的能量?
——作為院長,王振耀至今不回應壹基金捐贈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2000萬元如何在一年內花光。
——李連杰對媒體屢次說過與紅會的合作狀態,“它(壹基金)沒有人事關系、沒有公章,等于說你不能夠聘請員工、沒有團隊去執行這個計劃,基本的組織保障是沒有的”。但是眾所周知紅會下有很多明星合作成立的單項基金,如“玉米愛心基金”、“嫣然天使基金”,特別是嫣然天使基金團隊達到百人,如果按照李連杰的說法,這些基金也是難以存活的,事實證明這是李連杰為博取公募資格而演繹的說辭,奇怪的是媒體卻非常支持對這些不實言論的報導。
——李連杰要得到的是公募的資格,卻要逃避被審查被監管的條件。李連杰本身的財力和人脈足夠成立并運作私募基金,但是私募基金的捐贈者對善款使用的審查也頗為嚴格,且無法在公眾中迅速傳播影響和樹立形象,所以可見想方設法獨立注冊公募基金,是為了名利雙收的目的,而非公益。
2011年,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和紅十字李連杰壹基金計劃分別完成清算注銷,并將賬戶余額匯入深圳壹基金,共計6.88千萬現金,和78萬元的物資。
——紅會將原來在自己賬戶上的近5千萬現金匯入深圳壹基金,頗有送嫁妝的意味。而此舉是否合乎財務規定,紅會一直閉口不提。
2011年中,北師大李連杰壹基金研究院因壹基金捐贈的2000萬元經費用完,向深圳壹基金申請撥款,被婉拒。隨后,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悄然改稱“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去掉了“壹基金”。但是深圳壹基金仍與此研究院保持著合作關系。2011年,深圳壹基金給予壹基金研究院的經費支持是400余萬元。
——至此,人們可以了解李連杰捐給研究院的2000萬元,在壹基金公募注冊成功中顯示的作用。公募成功后,王振耀依然是壹基金的合作伙伴,以各種名目從壹基金得到各種撥款。而捐款的公眾,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捐款只是為了給王這些“社會活動家”們揮霍?壹基金的豪華陣容,充分顯示壹基金背景的強大,然而諷刺的是非富即貴的理事會成員們,竟無一人捐款入賬,卻在全國鋪天蓋地的宣傳公募。
2011年6月,通過新浪微博,郭美美事件爆發,全國媒體都從不同角度報導了此事,紅會信譽受到重創。2011年7月壹基金在深圳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新戰略規劃,李連杰在發布會上強調壹基金團隊必須做到“專業、透明”。
——2011年壹基金出資500萬元(汶川救災款),與阿里巴巴、格萊珉信托在四川設立了“阿壩州松潘縣格萊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時任壹基金秘書長的周惟彥擔任董事。現在楊鵬是董事。公司以年息10%放貸,2012年審計時發現管理費花了49萬,公司資產虧損80萬,未進行納稅申報。
——2012年壹基金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辦“中國慈善報道高級研修班”,除了負責食宿費用還倒貼2000元給報到記者,總共耗資250萬。
——《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五條:捐贈財產的使用應當尊重捐贈人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將捐贈財產挪作他用。
——壹基金開銷和投資,符合捐款人意愿嗎?這樣大張旗鼓的牟利和收買媒體,是一個公益組織應有的行為么?
——另外,壹基金通過各種名目付給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壹基金理事王石成立并任榮譽會長)117萬;付給華盛瑞德咨詢公司(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治理顧問袁天鵬為合伙人)24.7萬;付給北京伍捌捌伍戶外救援技術有限公司(壹基金救援聯盟總干事蔣怡李出資成立)440萬等都涉嫌利益輸送。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壹基金以3.8億元的募款總額位列募款額榜首。除了銀行匯款和向企業募捐,壹基金還通過天貓網店、支付寶E公益平臺、騰訊樂捐、新浪微公益等方式在全國募款。
——作為地方性公募基金通過網絡在全國范圍內募捐,究竟有沒有越界?深圳民政局長劉潤華從一開始就說,此行為不受限,王振耀也如是說。最后人們看到在3.8億元的捐款中200萬以上的大額捐款是1.03億,約占27%,小額捐贈占大頭,壹基金鋪天蓋地的公募攻勢成功了。
——時隔一年,卻出現了本文開頭所述的一幕。
壹基金,為什么要公募?
通過觀察,人們可以看到李連杰的運動軌跡是:宣傳理念掛鉤紅會——混跡政商謀求支持——公募私用屢踩紅線——宣傳攻勢鋪天蓋地——公募巨款去向不明——曲線注冊公募成功——爭奪捐款毫不留情——賬目混亂強詞奪理。
從時間表上可以看出,紅會壹基金計劃剛成立不到一年,只在汶川地震中發揮了一些募款和配合的作用就展開宣傳攻勢,刻意塑造李連杰和壹基金的光輝形象,力求在公益中占據一席之地,并毫不掩飾地謀求獨立公募資格和公益話語權。其種種表現已經完全超出一個公益組織的思維,分明是從經濟到政治的一盤大棋,從境外媒體、國際掮客到國內資本勢力、政府官僚、媒體喉舌無不參與其中。試想以李連杰一人之力能在僅一兩年時間內調動如此之多的資源么?壹基金剛起步,一沒有長期有效的工作成績和口碑,二沒有雄厚資本和經驗運作種種關系,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在調配這一切呢?如此高效、野蠻的生長,是一個公益組織正常的發展軌跡么?
從壹基金的大事記來看,似乎壹基金的重點始終在“公募”而非“公益”,從一開始李連杰公開抱怨紅十字的管理和審批,到后來不斷的以越界行為強行公募,再到后來不惜重金請王振耀站臺,以及在媒體上所做的各種宣傳,都是為了“公募”。而無論基金是公募或者私募,對于做公益是沒影響的,只是募款渠道不同,前者可以公開向公眾募款,后者則不能。但是以李連杰本身的財力和人脈,做私募基金完全沒問題,并且看到深圳壹基金理事會的豪華陣容,更加可以肯定這些非富即貴的大佬如果真心做慈善,并愿意捐獻一點他們的財物,完全可以組建一個實力強大的私募基金,但是,他們這些人,卻絞盡腦汁鉆天打洞的要做公募基金,為什么?
對此,從兩個層面可以解析,一是經濟,二是政治。
從經濟層面看,這些富翁的心態非常直白,用高調宣傳取得公眾的關注和信任,并先投一點資金做一個盤底,然后公眾的錢就會源源不斷的進來,并被基金會全權掌控,確切說是被理事會的富翁們掌控。至于這些善款究竟怎么用,外人是不得而知的,壹基金公布的公益項目說明都是概念性的、宣傳性的,對于多少錢干了多少事總沒有明確數據。但是網友通過研究壹基金公布的有限資料逐漸看出,參與壹基金的企業家們,多多少少,總會從壹基金的善款中得到利益。2013年壹基金撥付萬科登山隊(王石創建,現為深圳登山會)的117萬,就是個例子。
遠在2008年1月,馬云(后成為深圳壹基金理事)曾在自己位于博鰲的別墅里召集了若干人,開了一次在李連杰看來不亞于“遵義會議”的聚會。馬云向李連杰建議,要調整“壹基金”過于狹隘的定位,將“壹基金”打造成公益領域的平臺,就像淘寶和eBay的模式。——此建議對李連杰影響甚大,從此調整了壹基金的定位,決定構建“新慈善商業模式”,并“可持續推廣”。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壹基金,不是單純的公益,而是生意,且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進而可以理解為什么那么多大佬愿意參與。
再說政治層面的問題,新加坡籍的李連杰是達賴的崇拜者,王石、周其仁,馬化騰等理事會成員都是現行體制的批判者,他們批判的目的不是為了讓體制完善,而是要推倒重建,建設一個資本主導的政治體制,也就是公知常說的民主憲政。他們代表的中國資本完成了原始積累,羽翼豐滿之后,已不滿足于與權力合作,而是想主導權力。現行的憲法體制成了他們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大障礙,這就是他們反體制的原因。
在教育、媒體等意識形態領域,資本勢力已經有所滲透,并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公益,在中國來說還是個新事物,公募基金會如紅十字等因為有著濃重的官辦色彩,使得人們對公益的概念還很模糊。慈善事業剛剛起步的中國,尤其在紅會受到打擊后,壹基金看出了中國慈善領域從精神到實體的薄弱,意欲搶先占領中國公益領域的高地。
一般來講,慈善組織的組建和維系,不能只靠管理制度,而是靠精神層面的感召。資本勢力正是看中慈善組織特有的感召力,能夠樹立他們所要的社會形象,并區別于官辦基金代表的政權概念。故在紅會名譽嚴重下滑之時,花大力氣宣傳壹基金,并且想方設法公募,顯然是壹基金的路徑和目標。因為只有公募基金才能向公眾公開宣傳及募款,從而名利雙收。
我們看到從壹基金組建到現在,從央視到各大網站,各種宣傳從未間斷,特別是“捐”2000萬辦公益研究院,這花費的善款占募款的比例有多少?沒有一家慈善組織能像壹基金這樣在宣傳上投入這么大。壹基金的高調顯示著它的急切,也顯示著它背后支持者的勢力和態度,——抱怨紅會、抱怨體制、尋求獨立。獨立以后,瘋狂斂財,救助項目拖沓含糊。
壹基金的言行,折射的正是資本大鱷們的政治企圖——訴求限制公權力,卻要求放開資本權力,因為他們謀求的正是資本不受約束,金權至上的資本專制政體。通過壹基金,他們在實踐著自己的政治抱負,雖然只是剛起步,但來勢洶涌。
由此,值得懷疑的問題是,為什么壹基金從設立之初就被媒體追捧?僅僅因為創始人是個武打明星?為什么壹基金一直在尋求注冊獨立公募基金的路上橫沖直闖,頻頻觸線卻不被追責?為什么李連杰作為和達賴有著某種聯系的外籍人士,可以一路綠燈的獲得各界人士的支持,從而被塑造成現代中國民間慈善的代表?然而,李連杰呈現出來的的文化底蘊和教育水準,與壹基金的規模完全不正成比,壹基金真的是他一手打造的么?王振耀如何在一年內花完了2000萬,所謂“公益研究院”到底有無互相輸送利益的可能?王振耀在壹基金成功“公募”的路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縱觀壹基金的野蠻生長,充滿了各種不可思議,有理由懷疑從壹基金設立之初就是在設計一個局,李連杰夸張的表演,并不能掩飾壹基金的詭異。隱藏在背后的推手,顯然有著巨大的野心,希望人們對此保持審慎和警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