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報稱,中國打算允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向私人資本開放。最近幾周,中國三大國企紛紛宣布了自己的融資計劃,這些計劃甚至可能“動搖”到它們自身的資本結構資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首個核電運營商上市方案5日正式出爐,中核集團核電資產擬公開募資18億歐元(約合25億美元)。亞洲最大煉油企業中石化則可能通過出售其零售資產中30%的股權來籌集資金。
據外媒日前報道,中國石化已經選定高盛集團協助其出售油品零售業務,中石化擬向高盛售30%零售股權。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知情人士透露,高盛可能成為中石化開展混合所有制項目的財務顧問。對中石化出售油品銷售業務提供戰略咨詢及協助,最終使其順利出售該類業務的股權。
不過,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表示并未選定高盛,據了解,目前還沒有確定哪家公司作為中石化該項工作的財務顧問公司。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將優先引入戰略投資者,即能為公司帶來技術、管理、市場、新業務等的增值效益。至于是外資還是社會資本或民營資本,他表示,改革紅利要優先國內資本,但也不拒絕國際資本。6月底公布引資方案。
法國《回聲報》5月6日報道稱,中石化的主要競爭對手中石油也公布了一些準備向民間資本開放的項目,尤其是在天然氣和石油管道領域。金融巨頭中信集團也進行著一系列復雜的市場運作,欲借殼在香港上市。
今年4月,中國政府公布了80個將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基礎設施項目,涉及鐵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清潔能源、油氣管網等領域。私企將在這些項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報道稱,中國政府密集推出這方面的舉措,是想在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來刺激經濟活動,同時又不至于增加國企的負債。中國國企的負債約相當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各級地方政府也宣布了類似的措施。廣東、安徽、湖南、貴州、陜西、天津、上海和重慶等都公布了各類私有化計劃。
報道認為,在經濟自由化方面,中國政府似乎已下決心采取切實行動。但它能取得成功嗎?事實上這一過程將面臨許多阻力。在懷疑論者看來,中石化出售股權行動將為其帶來200億至300億美元資金,卻不會導致其治理方式出現真正變化。而中石油宣布的相關舉措過于含糊。最重要的是中國體制上存在缺陷:在國企能以6%的利率獲得貸款而私企的貸款利率至少要高出一倍的情況下,公平就無從談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