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
參考消息網4月30日報道 《道路自信:中國為什么能》一書作者瑪雅近日專訪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高梁。內容如下:
瑪雅:外媒評論說,過去10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無可匹敵的高速發展。
高梁:中國改革開放已經超過30年,至今發展勢頭不減,不要說外國人,就連我們自己都眼鏡大跌。到目前為止,都還不敢說已經窮盡了30多年快速發展的動因。
美國今天想挽回制造業外流,以保持美元的地位,但是沒那么容易。不是我們中國把得住,是它的資本家不愿意回去,是跨國公司不愿意。一個國家的工業為什么能有這么強大的吸引力和增長力?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三要素分析就能說清楚的。
瑪雅:中國只用了60多年時間,就從一個積貧積弱的窮國發展成為美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在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方面,我們有哪些優勢?
高梁:中國的發展道路,很多人把一切成就都歸功于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這些人第一把前30年貶得一錢不值,第二說中國現在這么突出的增長跟政府干預沒關系,跟國有企業更沒關系。這是不符合事實的。有人說,前30年中國的工業發展如何如何差。實際上1950-1977年,中國工業的發展速度僅次于日本,日本是12.4%,我們11.2%。我們遠遠高于美國、蘇聯、德國、英國等世界強國,說明我們的工業并非乏善可陳,而是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果沒有前30年的基礎,只是一窮二白一張白紙,后30年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就會缺乏積累。那樣就只能依靠外資,而依靠外資就會被外資控制,就是今天拉美一些國家的現狀。
毛主席當年說,不吃嗟來之食,吃嗟來之食肚子疼。不吃嗟來之食怎么辦?中國的前30年一是靠革命英雄主義;二是靠上下一心,同甘共苦;三是靠犧牲精神,上面是犧牲精神,下面也是犧牲精神。這些給中國后來的起飛奠定了基礎。
瑪雅:前30年不僅為后30年積蓄了物質力量,也積蓄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高梁: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中國就是一般的發展中國家,就只能受制于人,高科技永遠上不去。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經濟主權都是國家政治獨立的基礎,而科技進步的主導權是經濟主權的基礎??萍际堑谝簧a力,關鍵技術被人卡了脖子,受損失的不僅是經濟利益,也會對國家安全利益造成損害。所以,新中國前30年打下的基礎怎么強調都不過分,沒有這個基礎,就沒有后來的一切。
瑪雅:把中國的一切成就都歸功于對外開放、市場經濟的人,對政府和國有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也持否定態度。
高梁:他們認為后30年的工業發展成就與政府的力量、與國有企業的力量沒關系。這也是不符合事實的。高鐵是個成功的例子。高鐵引進后能夠這么快國產化,投入運行,跟鐵道部有直接關系。2004年大規模引進時,只有鐵道部一家出面談。當時西門子要價太高,那就不要它,換別的。外國資本家在中國已經“橫”慣了,跟誰打交道都趾高氣揚,沒有中國人的話語權。所以,對中國的國家壟斷最咬牙切齒的恰恰是大資本家,特別是外國跨國資本家。他們巴不得中國一盤散沙,沒有競爭力,由他們來壟斷,當寡頭,分而治之。中國現在有些身家幾十億、幾百億的個人大資本,想要拿到最肥的壟斷企業,由他們來把持,也是這個用心。
高鐵的成功證明,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在技術上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如果真想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適當的國家壟斷,強調政府在這當中的作用——組織協調作用和統一對外競爭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回到過去的依附狀態,從技術依附變為經濟依附。
國家的經濟與科技發展,是堅持“以我為主”還是“讓老外為主”,這是一個不能不辯論清楚的大是大非問題,是國家建設的根本方針問題。這個問題不說清楚,“以自主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就是一句空話。堅持獨立自主,在以我為主的基點上開放和吸收學習,這是中國經濟建設的基本國策。鄧小平說過,任何外國也不要指望我們做他們的附庸。
瑪雅:主張國企私有化的人難道不明白,私有化以后會落到誰的手里?能落到全體人民手里嗎?這些人是糊涂還是別有用心?
高梁:不是糊涂,他們心里特別清楚,這就是他們想要的。他們最眼紅的一個是石油,一個是電信,因為這里面肥呀。今天石油是什么?是絕對的戰略產品。中國又這么缺油,國家能不壟斷嗎?別說中國,沙特、卡塔爾,不都是國家壟斷石油資本嗎?可是美國人也沒到它那兒去說,你們壟斷,你們國家不民主,卻偏偏指著中國鼻子說我們壟斷,要我們怎么怎么著。我們中國怎么著,你美國管得著嗎?!
瑪雅:時任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2012年2月跑到中國來游說:國企私有化、金融私有化。他以為中國人傻嗎,會被他忽悠。
高梁:國內政界和學界有些人和世界銀行的關系不一般,高層對高層,他們之間有默契。關于私有化的主張可能是“出口轉內銷”,目的是想學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但是這些人也不想想,有了俄羅斯的前車之鑒,中國人現在知道,全盤私有化未必是好事。過去有段時間,中國的國企產權改革也出了一些問題——MBO(管理層收購)、侵吞公產、監守自盜……搞得天怒人怨,發生了通鋼事件這種重大群體性事件??墒怯行┤酥两穸疾唤邮芙逃枺€在自拉自唱所謂國企“改革攻堅戰”,鐵了心要搞私有化。如果真要這樣玩起來,可能會激起更大的民變。
瑪雅:某些人所謂的“改革攻堅戰”不過是個旗號,背后有更深的企圖?
高梁:這是亮出底牌。他們有人公開說,現在國有經濟的成分比過去少了,國有經濟還存在于國家命脈的行業中。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句話。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向國家命脈開刀。所謂“改革攻堅戰”就是要分拆壟斷型國有企業,先股份化再私有化,把國家的命脈交給私人和外資,使中國經濟徹底殖民地化和資本主義化。
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是兩條道路、兩個方向、兩種前途的大是大非問題。如果這樣的“權威”意見被采納,意味著黨的基本綱領和經濟發展的路線方針將徹底改變。
自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來,關于基本經濟制度都強調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作用。所以說,國有經濟在制造業關鍵領域要占據控制地位,這是底線啊!關鍵領域絕不能放。
瑪雅:主張私有化的人,還有一個主張是西式民主化。這是美國人給中國開的藥方,被這些人當做尚方寶劍,拿來向中國體制開刀。
高梁:這種輿論他們造了好多年了,一個私有化,一個多黨制,說來說去就是要折騰,折騰完了拉倒,老百姓的死活他不管。誰高興呢?大資本高興。中國有一幫億萬富翁,他們最高興。他們和國際跨國公司,和西方資本主義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跨國資本最高興,美國政府最高興。如果讓他們高興,就意味著中國老百姓遭殃,這是一個國家利益的博弈。國家利益是什么?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一個統一的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一個在國家內部能夠形成的統一市場,就沒有經濟發展,就沒有工業發展,中國今天的所有成果、老百姓要的好日子,就可能付之東流。
瑪雅:那樣的話,社會主義大旗就倒了,人民共和國也就名存實亡了。所以鄧小平當初反復強調,中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
高梁:主張完全市場化、私有化的人,話說得很動聽,“放手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搞改革攻堅”。然而,他們忘記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國家產業進步和經濟安全,是人民根本福祉之所在,是最高位的“大道理”,改革開放必須服從這個大道理。所以,我們不能聽信他們的話,對外資要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涉及非壟斷型、非軍工型的競爭性大企業。這些企業是未來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的脊梁,如果私有化,被外國人分掉,或者被自己人搞垮,將是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國有企業是我們國家安全的屏障,是中國國力的支柱,是將來產業升級的核心。這個要是垮掉,中國就是一攤泥,就像一個人腰斷了,站不起來了,這個國家就完了。所以說,這是一場國家經濟安全的保衛戰。(作者瑪雅現為中信集團《經濟導刊》常務副總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