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摘自:《李玲: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機社會——中國道路與國家治理現代化》)
至此,我們的基本結論是:面對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和弱肉強食的國際秩序,發展中國家必須首先具有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然后才可能有健康的市場經濟和社會組織。國家治理能力體現在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外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對內彌補市場失靈,遏制利益集團,維護公平正義。
然而,新的問題是——政府自身變成利益集團怎么辦?
首先明確,通過縮小政府責任、弱化政府能力來防止政府變質,是一種南轅北轍、飲鴆止渴的消極辦法。政府讓渡的權力和資源,到不了老百姓手里,而只能為其他利益集團俘獲。拉美東歐私有化后,國家的壟斷變成私人的壟斷,更加加劇財富分配不公平,自由化的金融體系在國際游資的沖擊下引發危機。美歐新自由主義改革,縮小政府規模,削減社會福利,結果擴大收入差距,都是明顯例子。
但是,如何防止國家異化成為利益集團,這確實是性命攸關的問題。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指出,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不再有少數人壟斷生產資料,從而國家可以消亡,真正地實現“把政府關進籠子,把權力交給社會”。而在社會主義階段,還需要實行無產階級專政,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然而,馬克思和列寧都沒來得及回答,共產黨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建設這種“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新型國家的問題。因為,無產階級一旦掌握政權,就可能不再是無產階級了,反而有可能把政治權力和掌握的生產資料結合起來,成為新的資產階級。蘇聯從1950年代之后,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對各級官員和企業負責人“放權讓利”,結果形成一個新的特權階層。最后正是這個特權階層瓦解了蘇聯。
對如何防止社會主義國家的異化,避免走向蘇聯式的失敗,毛澤東最先做出了探索。他在1950年代就注意到了蘇聯的教訓。他批評了斯大林認為社會主義不存在矛盾的觀點,認為社會主義也存在著矛盾,實現公有制和共產黨執政,并不能自動保障勞動者的權益,而是需要使勞動者真正參加管理上層建筑。他說,解決了所有制問題以后,人人和人之間的平等關系,是不會自然出現的。“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脫離群眾,不以平等待人……這些東西都必須破除”[壱拾弐]。1960年,他推動“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的“鞍鋼憲法”。他主持制定的《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中明確提出,“人民公社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人民公社各級的重大事情,都由各級的社員代表大會或者社員大會決定”[壱拾參]。
毛澤東把他這方面的思想叫做“破除資產階級法權”。他的探索,是要找到一條公有制和經濟民主結合起來的道路,防止本是代表廣大勞動大眾的黨和政府異化為利益集團。他給出的辦法,就是實行廣泛的政治參與,黨實行廣泛的群眾路線。“人民自己必須管理上層建筑,不管理上層建筑是不行的”,而不僅僅是“國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等權利。”否則“無產階級專政就會變成資產階級專政”[壱拾四]。
然而,由于中國當時處在嚴峻的國際環境中,經濟追趕和維護安全的壓力大,以及封建殘余、自由散漫的小農意識尚未根本改造,毛澤東的設計并未很好地實現。對國家發展方向的憂慮,成為毛澤東晚年思想的主色調。他的最后一首詩作《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寫道:“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壱拾伍],就是通過贊成秦始皇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使中央政權深入地方,強化國家能力,減少對地方豪強大族的依靠,表明共產黨不允許官僚機構形成新的“藩鎮割據”[壱拾六]。他在1974年最后一次同周恩來徹夜長談時說:“列寧為什么說對資產階級專政,要寫文章……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會變修正主義……林彪一類的人上臺,搞資本主義很容易……無產階級中,機關工作人員中,都有發生資產階級生活作風的”[壱拾七]。他反復強調,要搞清楚列寧為什么說“沒有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國家”,就是因為他看到,蘇聯共產黨實際上已經變質成為新的利益集團,堅決要避免中國走向這條道路。他晚年推薦最多的理論著作是《法蘭西內戰》,因為巴黎公社的精神就是,把無產者團結起來,建立自己的政權,從而實現“聯合的自由的勞動”。
述往事,思來者。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央領導集體繼承了第一代領導人的思想和事業,在一個十分公平的社會基礎上引入市場經濟,逐步擴大社會自由,把毛澤東時代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傳統和市場經濟自由、權利的傳統較好地結合起來。同時,在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上始終沒有犯顛覆性錯誤。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仍然有決心和能力堅持群眾路線,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從國家和民族長遠利益出發,遏制各種利益集團,保護國家安全利益。下一步的任務,則是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把國家治理的這些做法制度化。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中國共產黨就將回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迄今為止最艱巨的一項課題——掌握政權的共產黨如何治理國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