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房價調控,真不提了嗎?
本報記者王燁捷 崔麗 劉世昕
全國政協委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今年兩會該輕松了。與去年相比,記者們對他的追逐熱情低了許多。在全國政協中共小組討論現場,只有四五名記者在此準備“攔截”他,“今年沒提房價調控,抓不到就算了”。
去年的這個時候,因為兩會前剛剛出臺的、爭議巨大的“國五條”,姜偉新被記者們追得夠嗆,他連連在人群中舉起雙臂作揖,請記者們放過他。
剛剛公布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經驗豐富的老記者迅速發現了其中的“亮點”——今年竟然只字未提“房地產調控”、也沒有講“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勢頭”。記者注意到,從2005年至2013年,連續8年,每一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調控”、“遏制房價上漲”等字眼,唯獨今年,沒提這些。
全國政協鐵道大廈駐地,所有記者都想讓齊驥開口說兩句。這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被記者追了一整天。上午,他勉強對記者們點了點頭;下午,他全程做到少表情、少動作,一直踏踏實實地坐在小組討論會議室的角落里不吭聲,并且背對著大門口。
即便如此,他還是被記者發現了。在回答記者關于政府工作報告為何不提房地產調控的問題時,他拿出手中的報告,在“完善住房保障機制”的小標題下,劃出了“抑制投機性”需求這句話,說道,“這跟你說的那個,是一個意思”。
在全國政協社會科學界別,有關房地產調控的話題,卻激起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府原參事張泓銘強烈的發言興趣。張今年的提案,很多都是針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他是一名“力主調控派”。
張泓銘注意到,去年是房地產交易很熱的一年,但中央政府一直“沒發話”,直到第四季度,才有一位住建部的負責人談到調控話題。但他認為,“中央政府少說話”并不代表不再調控房地產市場,“有市場,就永遠需要調控”。
他理解,這次中央政府的意思是要把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結合起來,“各地情況不一樣,有的地方經濟發展好,市場有需求,就要滿足供給,強調多建中小戶型的保障房”。他支持“雙向調控”的說法,市場過熱就進行“需求調控”,市場冷了就反向調控。
針對“報告不提調控是否意味著金融調控手段今后會減少”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委員回應說,這種猜測和關聯想得有些“太遠了”。他說,房地產調控是一項綜合性的調控措施,金融手段只是房地產調控手段中的一個,過去的調控,也不是只單純使用金融手段。
在經濟界別的另一個小組討論現場,北京林達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曉林委員也注意到了“房價調控8年來首次未被寫入報告”的新聞。
看到今年的報告后,他心里咯噔一下——全篇未提“控制房價”。“這就對了!讓市場供需去調節去。一些二三線、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不是自然而然就跌了嗎?”李曉林說,中央政府的導向很對,在確保有足夠保障房的前提下,對商品房合理買賣領域放松管控,是件有利于房地產市場良性運行的好事兒,“是該這么做了。我舉雙手贊成”。
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前總裁梅興保委員也贊成“分類調控”,“中央管好直轄市,授權各個地方管好你所在地的房地產。這樣很好。”
本報北京3月5日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