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
鳳凰財經綜合 近日,十八屆三中全會起草組成員之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論壇上解讀了三中全會決議內容,他認為,三中全會允許轉包耕地、出讓宅基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可同地同權同價是給農民發了三個大紅包。這個政策如果到位,中國2020年就可以實現小康,跨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這一次起草《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深化改革決定》(點擊查看《決定》全文)的時候,鄭新立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分在一個組,他十分推崇黃的土地制度改革,說上海對重慶市最大的支援是送去了黃奇帆,重慶市的農民感謝黃市長感謝得不得了。
對于上述提到的農民收入的問題,鄭新立認為此次《決定》找到了解決辦法,他將其稱之為“送給農民的三個大紅包”。
第一個紅包是耕地轉包。農民將承包地轉包出去,平均轉包的費用上海大概一千多元,中部七八百元,西部是三五百元。
“這些地你自己不種讓別人種一年拿到七八千塊錢。兩口子到城市打工,一年掙6萬塊,加上轉包費,一年收入7萬,就進入中等收入家庭了。地交給別人種,人家搞規模化經營,效率高,又可以發展高附加值的農產品。你不轉包出去,你就拿不到第一個大紅包。”鄭新立這樣說道。
第二個紅包是出讓宅基地。在鄭新立看來,一旦宅基地商品化,商品價值一下子可以實現幾十萬億,就裝進農民口袋里了,城鄉收入差距一下子就縮小了,中國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的區間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了。
“現在中國土地最大的潛力是宅基地,城鄉建設用地一共22萬平方公里,包括縣城和城市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占5萬,宅基地卻占17萬,農村一個人的建設用地是城市的3.5倍。宅基地這么大的紅利,這么大的資源不去發揮作用?三中全會把這個金庫打開了,誰率先把自己的宅基地轉讓誰就可以拿到這個紅包。”鄭新立對此躊躇滿志。
第三個紅包,便是《決定》提到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可同地同權同價。過去農村建設用地是先征地變成國有,再搞一級開發,再進行招拍掛,現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了,無論是集體收入也行,分給老百姓也好,又是一個大紅包。他舉例說,蘇南幾個縣,哪怕有人考上清華北大也不遷戶口,因為戶口一遷,農村土地的財產性收入就沒了。
“這個政策如果到位,中國2020年就可以實現小康,”鄭新立開玩笑說:“習主席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拿不拿紅包,決定了能不能奔小康,決定權在農民自己手里。這樣2020年我們就可以跨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三中全會是改變中國未來的改革,我們有理由為它來研究、宣傳、推動,掃除決定的各種障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