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是黨員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贊揚一名黨員,可以有無數條理由,而否定一名黨員,“黨性不純”四個字已經足夠。
黨性如鐵,唯有矢志不渝的堅守,才能撐起人生的脊梁;黨性似金,唯有淘盡功利的雜質,才會愈發閃亮。
純潔的黨性,給人以美感,如“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給人以溫暖,如一根蠟燭,“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給人以力量,千錘百煉更堅強,千磨萬擊還堅韌。
“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黨性強就能做到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黨性弱則會陷入私心、私利、私欲的泥淖不能自拔。
彭德懷元帥極其坦率地說:“一個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最可恥的,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活著,那就不如死掉。”他之所以勇于橫刀立馬、敢于舍命上書、甘于淡泊樸素,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埋在地里,“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后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就在于高尚的靈魂背后,是神圣的黨性。
今天的社會早已不再是恥于言利的時代,相反,對個人利益的追逐像城市鬧心的交通,亂象紛呈。馬克思說過:“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或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絕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偉人。”
黨性與黨齡并不成正比,黨性與職務也不能劃等號。有些黨員也曾光環籠罩,榮譽加身,然而,“風流卻被雨打風吹去”,一失足成千古恨。因為黨性的純度并不會隨著黨齡的增加、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過去黨性強并不意味著現在黨性強,現在黨性強并不意味著將來黨性強。
周恩來總理曾說:“每個黨員從加入共產黨起,就應該有這么一個認識:準備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提純黨性是一輩子的任務,而不是一陣子的事情。溫水煮青蛙現象從反面啟示我們,提純黨性貴在慎獨,難在經常,重在有恒。正在深入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純潔黨性提供了一次照鏡拂塵、洗臉治病的良機。愿每名黨員通過靈魂的觸動和思想的洗禮,能在黨性上變得純粹一些,境界上變得高尚一些,自律上變得嚴格一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