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時間確定。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十八屆二中全會以來的政治局工作,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
中央政治局還聽取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審議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在黨內外一定范圍征求意見的情況報告。政治局決定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意見進行修改后將文件稿提請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
據此前消息人士表示,9月份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擬定稿已經下發至省部級官員征求意見。據悉,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7月在武漢調研時要求“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視為11月報告的基調。
早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改革目標提出,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按照黨內文件起草慣例,如不出意外,在征詢黨內高級干部意見后,報告起草小組會將就擬定稿繼續進行修改,屆時在今年11月召開的三中全會上露出“真容”。
報告起草歷時半年 政治局常委直接領導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在11月9日至12日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討論。歷屆三中全會都會討論通過這樣的綱領性文件,這些文件是如何出臺的?
通過梳理自1993年以來召開的4次三中全會,發現歷次綱領性文件的起草始終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進行,整個定稿過程需要召開5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2到3次中央政治局會議,起草一般歷時半年。其間數易其稿,以十七屆三中全會為例,6個多月時間里,共召開9次全體會議、30次工作班子會議,正式修改41稿。
根據近年新華社的報道,每次三中全會的綱領性文件都經歷了復雜的起草過程:一般過程是,當年上半年成立起草小組,起草小組成立的第一次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并就總體思路、基本框架等作出指示。
三個月后,經三易其稿形成《決定》初稿,提交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審議。第一輪審議后,《決定》征求意見稿下發到中央黨政機關和全國各地方廣泛征求意見,同時召集黨外人士、相關專家聽取意見,此后再提交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審議,形成三中全會上審議的《決定》討論稿。
歷次三中全會一般會審議通過“決定”,這份文本往往被稱為指導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溫家寶擔任兩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小組組長
2003年,溫家寶履新國務院總理當年,便以國務院總理身份擔任起草小組組長,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擔任小組副組長。這一對搭檔還曾合作起草第十四屆三中全會的綱領性文件,彼時,溫家寶是中央書記處書記,而曾培炎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
據參與過第十四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工作的時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王夢奎回憶,十四屆三中全會是第一次有地方領導同志參加中央全會重要決定的起草。根據公開報道發現,此后每一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小組都有來自地方的領導,而上一屆三中全會因主題聚焦農業,還特別邀請了安徽和吉林兩個農業大省的負責同志。
十七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工作組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負責。起草組3月末成立。6個多月時間里,共召開9次全體會議、30次工作班子會議,正式修改41稿。征求意見期間,共有3000多人參加討論。最后,形成了約1.5萬字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關村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這是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參觀中關村科技創新企業、科研單位重要創新成果后,邊交談邊走向會場。
文件出臺前高層密集調研
三中全會的文件出臺前,都會廣泛征集意見,實地調研也成重要內容。
十六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前,胡錦濤分別在北京、廣東、四川、天津、湖南、江西等各地調研,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干等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調查研究。此屆三中全會的文件起草小組,還曾專門邀請20多個部委圍繞文件涉及的各項問題,展開歷時兩個月的專題調研。
十七屆三中全會則將調研提到更高的位置。3月底,起草小組成立,4月,起草組即分成7個調研組,分赴內蒙古、黑龍江、安徽、湖北、四川等12個省區進行實地調研,共召開51次座談會,聽取了860多名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和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委托中央和國家機關18個部門開展調研,收到25份專題調研報告。
今年七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分赴各地方進行調研,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到河北省調研指導,隨后又于7月21日上午赴武漢冒雨視察武漢新港,8月底又赴大連考察。在此前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分別前往不同地調研視察,李克強到廣西,張德江到江蘇,俞正聲到甘肅,劉云山到浙江,王岐山到黑龍江,張高麗到四川。
習近平在湖北調研時指出,應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戰,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特別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綜合新華網、北京青年報、新京報、中國證券報等報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