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于2008年的中美投資協定談判,經歷了九輪談判之后,終于在第五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
此舉就意味著,我國對外資的“國民待遇”將首次延伸至“準入前”。專家表示,我國外資管理體制也將迎來重大改變,對外資或從當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全面轉向“負面清單”模式。這一在投資領域的重大開放,意味著我國的對外開放將邁進新的歷史階段,其意義堪比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所謂準入前國民待遇,是指將國民待遇適用于外資準入階段,就是在準予投資的領域、投資準入的條件以及投資審批方面給予外國投資者與內國投資者同等的待遇。
而所謂負面清單,實際上是對外資定出了一個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在這個名單之外的都可以投資;而“正面清單”是只可以投資這些。
7月10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右)與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左)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經濟對話開幕式。
中美九輪談判終“破局”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權威專家均表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的表態標志著,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掃除了一項關鍵而核心的障礙,接下來將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說,“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已逐漸成為國際投資規則發展的新趨勢,世界上至少有77個國家采用了此種模式。我們同意采用這種模式是適應國際發展趨勢的需要,與我國正在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有利于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發展。”
沈丹陽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美國在華累計直接投資超過700億美元,中國對美累計直接投資接近200億美元。達成一項互利共贏的高水平投資協定,對中美雙方投資者都是有利的。當然,雙方需要就協定條款等內容進行深入磋商,最終反映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等。
據了解,中美投資協定談判于2008年正式啟動,迄今雙方共進行了9輪談判。第9輪談判于今年6月初在青島展開。
最終完成談判還需一兩年
專家指出,此次中美就‘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這一模式達成的共識,雙方投資協定談判進程將大大加速。專家普遍預計,未來除了負面清單本身內容需談判商定之外,涉及到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條款、環保要求等具體內容也需經談判予以確認,因此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全面談成簽署,可能還需要1-2年的時間。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表示,這是一個很重大的進展,在前九輪的談判主要是在條文等前期的方面談判,現在是在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達成原則一致,那么后面的談判就是實質性的。
接下來,中美雙邊將就負面清單的具體內容展開實質性談判。何偉文分析稱,一些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國民經濟全局的,比如軍工、國防等具體行業可能會列入禁止類,電信等行業也有可能會有所限制。哪些具體行業會放進去,還需要經過談判。當然,我們同時也要關注美方列出的負面清單。“其實美國也有禁止類和限制類。比如銀行保險有的不可以跨州經營,房地產上也有一些規定。有的限制可能不是限制你無法進入,而是可能在高管有要求。美國也有這樣的要求,比如有些合資的里面高管必須全部是美國的。”
何偉文進一步指出,現在國內主要擔心是競爭的壓力,另外擔心國家的安全,但其實要把它們分開處理。
“我們寧要一個‘慢一點’,也不要一個‘差一點’的協定。”何偉文說。
對全球經濟復蘇“是個好消息”
專家同時表示,雙邊投資協定對簽署雙方而言是對等的,同樣也會對我國企業“走出去”帶來正面作用。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若能達成投資協定,兩國的商業機會均將得到顯著擴大。中國企業投資美國市場之路也將更加通暢。
聯合國貿發會議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分析,在多邊貿易體制目前難有突破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下一階段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特別需要在區域和雙邊層面有更大的作為。一方面,應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繼續推進,另一方面則需要在與重要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美)的貿易和投資談判方面“破局”。中美投資協定談判,無疑是這方面的積極進展。金融危機后國際資本流動趨弱,投資復蘇力度不足,“此時世界兩大經濟體投資協定談判取得進展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