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和網友對此評論:
【中美經濟對話:希望和美財長成鐵哥們兒http://t.cn/zQyosPb】同性戀、夫妻、師生......現在又成了鐵哥們兒了。鐵泥煤!究竟啥關系?能靠點譜不?口味能再重點不?能不丟人不?能不如此諂媚不?能不這樣庸俗不?能保留一點點人格、國格不?
【東方互動評論】神州觀察:中美戰略對話的成色黯淡
2013年07月12日
中美新一輪戰略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作為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后的首次,對話引起格外關注。不可否認的是,中方代表汪洋在國內政壇的影響力遠不如上任代表王岐山,中美戰略對話的成色已開始黯淡。
網友評論
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會議結束
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11日傍晚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閉幕。雙方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戰略及經濟等議題上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
經濟對話:及時討論溝通
在經濟對話中,美方承諾增加投資,提高儲蓄率,削減赤字,降低債務,致力于實現中期財政可持續性,并關注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和國際影響。雙方將及時與對方討論重大經濟政策。
投資協定: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開展雙邊投資協定實質性談判。美方承諾公平對待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中國投資者赴美投資。美方承諾外國投資委員會所有審查都僅限于國家安全,而不是其他國家政策。
公平待遇:中方希望美國能切實放開對華民用高新產品出口,美方承諾在出口管制體系改革過程中給予中國公平待遇,認真考慮中方關切。美方承諾以合作的方式,向迅速、全面地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方向努力。美方承諾向中方通報《天然氣法案》中關于向中國等非自貿協定國家出口液化天然氣進行評估的法定要求。
金融合作:加強金融合作,包括金融機構監管執法、跨境監管、影子銀行、場外衍生品、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美國海外賬戶稅收合規法案》等領域。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3/detail_2013_07/13/27471802_0.shtml
戰略對話:增進互信互動
在戰略對話中,雙方就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增進戰略互信,構建雙方在亞太良性互動格局,拓展在熱點問題上合作進行了建設性對話,承諾加強對話與協調。兩國有關部門舉行了第一次網絡工作組會議等子對話,擴大和深化氣候變化、能源、科技、司法、海洋、海關、核安全、反恐、執法等領域對話合作。
兩軍關系:加強兩國高層交往和各層次對話磋商;中美同意加強高層交往,決定繼續改善發展兩軍關系,探討制訂中美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
地區事務: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應該從亞太做起,雙方就地區事務加強溝通協調,形成良性互動格局。中方闡述了在東海、南海等敏感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實,明辨是非,不做任何可能導致問題復雜化的事。
朝核局勢:就朝鮮半島局勢進行深入溝通。中方重申堅持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呼吁各方盡早重啟六方會談。
網絡安全:中方闡明中國政府的原則立場。雙方就網絡工作組機制建設、兩國網絡關系、網絡空間國際規則等問題進行交流,并建設性地提出合作倡議,同意年內再舉行一次網絡工作組會議。
氣候能源:這是中美第一次在對話中給這兩個議題設立專題工作組。兩國同意在汽車減排等5個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這預示著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中美加強關系的新亮點。
中方還闡述了在臺灣、涉藏、涉疆、人權等問題上原則立場,強調應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利益和差異,妥善處理分歧摩擦。
中美宣布將建立元首特別代表熱線,以便雙方保持溝通。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3/detail_2013_07/12/27456770_0.shtml
中方的發言
汪洋演講:光有華盛頓沒有北京城 就不是世界:“要解決經濟合作問題,比較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把經濟問題政治化,生意歸生意,政治歸政治,就好像我是共產黨員,但回家以后和你們一樣,都要聽老婆的話,按老婆的指示辦事。”他指出,就建設市場經濟而言,中美確實存在巨大差異。美國市場經濟已存在20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只有30多年,真正建設市場經濟只有20多年,而且市場經濟還很不完善。
其后,汪洋又用四句“大白話”總結剛剛結束的中美經濟對話。
第一句是“萬事開頭難”。他指現在中美開頭不錯,本輪經濟對話取得近90項成果,如果一一公布,恐怕“晚宴將變成早餐會”。
第二句是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汪洋強調,在經濟對話具體成果之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成果,就是中美對話團隊相互了解,為今后合作打下堅實基礎,這一成果更勝具體收獲。他舉例,現在自己和共同主持經濟對話的美國財長雅各布·盧已成朋友,“我想第二個階段爭取成為哥們兒,第三個階段爭取成為鐵哥們兒”。
第三句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四句是“不怕慢就怕站”。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3/detail_2013_07/12/27441937_0.shtml
楊潔篪演講:形容中美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楊潔篪指出,當前中美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也離不開誰,因此必須摒棄“你輸我贏”的零和思維,不以犧牲對方利益為代價來實現自身利益,而應追求共同發展,互利雙贏。 http://www.guancha.cn/politics/2013_07_12_157602.shtml
楊潔篪:中美合作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國務委員楊潔篪當地時間7月10日在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聯合開幕式上發表致辭,他表示,中美合作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增長,中國在某些方面競爭力的確在提高,但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如果中美之間存在競爭的話,這種競爭也應該是在相互尊重基礎上進行的良性競爭。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3/detail_2013_07/11/27405229_0.shtml
美方再提對中國放走斯諾登“很失望” 楊潔篪稱尊重港府:中美兩國結束了為期兩天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隨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美國助理國務卿直接指責中方處理斯諾登事件做法,稱中國未按美國要求移交斯諾登,美國“非常失望”,楊潔篪堅決回擊指責,表示支持香港做法。德國新聞電視臺10日稱,觀察家認為斯諾登事件為中國贏得新的談判砝碼。記者會上,美方還批評了中國在西藏和新疆的人權問題,楊潔篪反稱讓美國“多關注自己的人權問題”。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斯諾登事件作出回應。她說,香港特區政府完全是在依法處理相關案件,這是無可非議的,各方都應該予以尊重。美方質疑香港特區政府依法辦事是沒有道理的。美方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指責缺乏依據,中方對此不能接受。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3_07_12_157688.shtml
專家和外媒觀點
【中美開談“第三代”投資協定 有望“一石三鳥”】
“負面清單的實施,有利于進一步明確政府投資審批權限,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從而使政府回歸自己服務者和監管者的本位。”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對中新社記者指出,“準入前國民待遇的實施,將有助于倒逼中國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進而徹底打破阻礙民營資本進入的彈簧門、玻璃門”。
沈丹陽亦在12日指出,此舉有利于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發展。
何偉文表示:“中美雙方的投資協定談判剛剛進入實質性階段,雙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談判應該要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我個人對這項談判的前景還是持樂觀態度,因為它符合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
“美國企業都準入前國民待遇了,很難想象中國國內的投資市場還不能充分開放。”馬宇說,“這也是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的要義”。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2/detail_2013_07/12/27455832_0.shtml
【美媒:棱鏡門事件減少了奧巴馬政府批評中國的底氣】
輕松的開場氛圍難掩對話議題的尖銳。美聯社10日以“拜登:中國崛起是好事,網絡竊密必須停止”為題稱,今年的對話發出兩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信號,但同時也凸顯雙方在人權問題上的深刻分歧。此前一個月,美中兩國領導人剛在加州莊園會晤,當時雙方努力就雙邊關系給出積極基調,但同時也清晰反映出美方對中國網絡竊密行為的擔憂越來越高。拜登在對話開幕致辭時說:“我們雙方都將從一個開放、安全和可靠的互聯網中獲益,美國企業現在所面臨的赤裸裸的網上竊密,是完全出格的,必須停止。”他還表示,中國經濟的興起和持續發展是好事,中國崛起對美國和世界都是好事,但發展也帶來新的國際責任。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表示,中方將致力于改革開放,并致力于成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國家。
《華爾街日報》稱,雅各布·盧也敦促中方停止政府支持的網絡入侵竊取美國企業信息的行為。盧表示,鑒于兩國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力,美中兩國如果任憑分歧擴大會帶來太大風險。這就需要建立一種經濟關系,美國企業和工人可以公平競爭,創新者和知識產權所有者等全球經濟參與者的權利能得到維護,不受來自政府所支持黑客的網絡入侵。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hongmeiduihua5/content-2/detail_2013_07/12/27423095_0.s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