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邦著 林賢劍、吳楊荷譯,林小芳校
麥肯錫公司是一家為西方跨國企業服務的管理咨詢公司,其預言,到2025年,將有10億人生活在中國城市,而這會給大企業帶來豐厚的回報。它接著稱,到2025年,中國城市將建立170個公共交通系統和5000座摩天大樓,前者是當前歐洲數量的2倍,后者“相當于每年開發面積相當于兩個芝加哥市的房地產。2008年至2025年,僅僅中國城市消費增量的增長規模,就相當于重建一個2007年德國的新興市場。”1
然而,如此大規模的發展將給中國能源消耗帶來沉重負擔,因為需求的增長將翻番。中國對GDP增長的強調是以巨額的社會和環境成本為代價的,因為“許多中國城市的污染和擁堵狀況即將達到臨界值。”1
確實,近些年來,空氣污染已經成為中國的主要問題之一。空氣污染歸因于煤炭燃燒和汽車尾氣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硫排放國,第三大酸雨地區——僅次于北美和歐洲。”2
中國的環境問題始于中國決定效仿美國的經濟模式,后者立足于“蔓延式發展、私人小汽車和高能耗做法”。6
于是,中國決策者決定發展汽車工業,將之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這是致命的錯誤。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數量將增至1.3億輛。6這將進一步惡化中國的環境問題,尤其是能源消耗。“根據當前速度,15年后,中國消耗的能源將高達世界能耗總量的30%,30年后,將超過50%。這顯然是難以接受的!中國能耗的飛速增長大大加快了化石燃料和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消耗,中國也因此成為全球變暖的主要推手之一。”5
除了全球變暖,臭氧污染也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農業。作為一種高度活性的氣體,臭氧對動植物都構成危害,它足以使農產品產量減少10%甚至更多。長江三角洲地區已經發現了高密度臭氧層,這個地區供給了20%的中國麥收。3
除了臭氧污染,中國還面臨農業土壤污染問題。
“據初步統計,在中國,至少1300萬至1600萬公頃耕地受到殺蟲劑的污染,而被工業廢棄物污染的農業用地則超過了10萬公頃。每一年,土壤污染造成糧食產量下降了1000多萬噸。因土壤污染引發的農業部門各種經濟損失總額大約為200億元人民幣。城鄉居民的食品安全已經受到威脅。”2
快速城市化的結果是,水污染日益成為中國大多數城市的主要問題之一,“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斷增加正逐步成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2
污水引發了霍亂、傷寒和痢疾等水源病。污水也導致湖水對農業供給的減少,這將影響食品生產。4
事實上,中國經歷水匱乏的狀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在華北平原,這尤其是一個主要問題,地下水位正以每年1.5米的速度下降。假如華北平原蓄水層耗盡的話,它對農業和人口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5
水資源短缺將威脅到中國農業,“中國將面臨5%至10%的糧食短缺”,在中國一位權威氣候變化專家看來,“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用地的影響范圍正日益擴大。2005年農田受災面積為3882公頃,而到了2007年,這個數字攀升到4899公頃。”7“到2050年,氣候變化將使中國的農作物歉收14%到23%。”
繼合作農場解體之后,中國多年來一直忽視了灌溉和節約用水等農業基礎設施項目。其結果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以及灌溉水源的干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小麥收成國,中國的小麥收成在1997年達到1.23億噸的高點之后,至今已經下降了8個百分點。同期,中國的水稻生產下降了4個百分點。這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許很快就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8
中國大規模進口糧食將給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帶來可怕的影響。根據英國利茲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國農產品產量的一個細微變化將導致“中國糧食作物需求的大幅增加”。9城市化進程提高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增加了肉類消費,同時也增加了糧食需求,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糧食價格所帶來的影響將是無法承受的。
除了糧食需求之外,中國自加入WTO以來,也進口了大量的美國大豆。美國大豆是有潛在毒性的轉基因食品,它充斥了整個中國市場。中國在1995年是大豆凈輸出國,至2006年,它成為凈輸入量為2800萬噸的國家,“這個數字是中國當年大豆輸出量的1.77倍,相當于64%依賴于進口。”10對于一個農民人口比例超過60%的國家來說,這是一種令人悲哀的情形。
近些年來,中國大豆輸出量穩步下滑,因為數以百萬計的中國農民正遭受著激烈的競爭,他們面臨的是受到補貼的美國轉基因大豆的不公平競爭,并因此喪失了市場占有率,失去了耕種熱情。
此外,中國大豆生產鏈如今操縱在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Archer Daniels Midland)和嘉吉公司(Cargill)等美國跨國農業綜合企業手中。”據報道,中國70%的油脂加工廠是外資,80%的大豆壓榨能力為外國公司所控制。”10最重要的是,中國決策者似乎對美國大豆等轉基因食品可能有毒的事實很健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豆是提煉油、喂養家畜以及用于水生養殖場的基本配料。如此一來,有毒食品直接進入中國糧食鏈,這可能危害到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福祉。10
由于快速城市化,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福祉在大多數城市都被忽視了。教育設施匱乏、水資源短缺、供電不足、交通工具缺乏和環境污染就是明證。
中國快速城市化引發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房產泡沫的形成。據《商業周刊》報道,廣州和上海地區一套三居室的售價現為30萬美元。這在中國已經遠遠超過一個具有人均收入水平的中國人的能力。結果,2006年,一百萬套房處于施工中,而上海的房地產閑置率接近25%。每年85%的固定資產投資進入了城市地區,其中大多數流入房地產領域,房地產泡沫將于2013年爆發這一預言也就合情合理了。
對中國來說遺憾的是,房地產是一個非生產性、投機性的投資。其資源來源于鋼鐵和水泥等重工業,而這些重工業同樣是主要環境污染源。而且,由于房地產領域的過度投資和城市化的加速,地方政府加快了征用良田的進程。2006年7月發行的一份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的十年里,由于城市化,4000萬農民喪失了他們的土地,接下來的五年里,另外的1500萬農民將會遭受相似的命運。”14
從而,“曾經是中國共產黨骨干力量”、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中國農民,如今感覺被疏離了。農民的廣泛不滿、深深的憤怒和挫折感將導致農村的不穩定,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的問題也許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對大城市和大型開發項目的過度投資,其唯一的受益者就是那些以高額利潤進行投機的房地產開發商。這有損于城市居民和中國農業部門的利益,而農業部門急需資金發展其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是中國農民的一項發明,大躍進期間,中國農民建立鄉鎮企業,以之服務當地需求。這些企業逐步成長為中國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1996年,該部門的就業人數增長至1.35億,創造出了一半的全國產出。
遺憾的是,由于新自由主義的指導、私有化以及農業合作社的解體,中國鄉鎮企業經歷了巨變。結果,許多鄉鎮企業倒閉,據估計,其30%破產了。隨著來自外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的競爭不斷加強和有效信貸的缺乏,這些公有制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次要力量。2、15
鄉鎮企業的衰落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首哀歌,因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是“伴隨著小城市的發展而生的”。在中國,“小城市是中國農民的一塊理想跳板,這些農民渴望離開傳統的農業生活,奔向市場經濟,小城市同時也是從農村向城市的一種完美過渡。”2
顯然,中國城市化進程已經帶來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連同能耗大幅度增長,使中國成為全球變暖的主要推手。而且,由于城市擴張帶來生產性農業用地的荒蕪,中國將迅速變為糧食短缺國,這會給中國以及中國的未來一代造成巨大的影響。人口趨勢已經表明,中國未來一代人口將會大幅增加,這將給水、糧食和污染控制帶來極大壓力。這也會進一步推動土地征用,使中國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狀況惡化。
因此,中國已經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改變其發展戰略,將其重心轉向國內,放棄出口驅動型經濟和照搬美國經濟模式,后者只可能走向死胡同,正如我們在當前美國的經濟危機中所見證到的。中國應該將其投資資本由房地產投機、沿海港口建設、建設大都市轉向農業部門、小城市和鄉鎮企業。那將是麥肯錫的客戶——正在劫掠中國的西方跨國公司——以及中國房地產部門的噩夢,房地產部門實際上是中國經濟的寄生蟲。
中國應當著手建設大型灌溉工程,以開發其大西北,因為這不僅可以給中國人民提供數以千萬計的工作崗位,而且在糧食生產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在回報,在增加耕地面積規模方面具有極佳的機會。從而,中國將有能力控制環境惡化,發展繁榮的國內經濟,創建其自身需求,這一切都是為了中國的繁榮和改善大多數中國人民的現狀。
注釋:
1. Farrell Diana: “China’s Urbanization Means Rich Rewards for Business,” BusinessWeek, September 12, 2008.
2. www.harbour.com: “China’s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3. Monastersky R.:” China’s air pollution chokes crop growth,” The Weekly Newsmagazine of Science, March 27, 1999.
4. China’s Environment Issues: “Water Pollution,” Thinkquest.org.
5. Li Minqi: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Demise of the Capitalist World Economy, Monthly Review Press, pp. 168-169, 2009.
6. Leslie Jacques: “China’s pollution nightmare is now everyone’s pollution nightmar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March 19, 2008.
7. Lin Shujuan: “China’s water deficit will create food shortag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February 23, 2009.
8. Brown Lester R.: “Could Food Shortage Bring Down Civiliza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April 22, 2009.
9. Parker Randall: “World Grain Demand Could Surge with Failed China Crop,” www.futurepundit.com, January 21, 2009.
10. Market Avenue: “Beware of Soybean Threats on Chinese Economy in 2008,” ChinaBizIntel, January 28, 2008.
11. Wen Guoming: “Caution on China’s Urbanization,” www.mansfieldfdn.org.
12. Zimmerman Brad: “India and China Housing Market on the Bubble,” www.nuwireinstor.com, April 25, 2008.
13. Xinhua: “China’s fixed asset investment expands 24.8% in 2007,” en.ee.com, January 25, 2008.
14. People’s Daily: “China grapples with thorny issue of rural land rights,” September 1, 2006.
15. Wikipedia: “Township and Village Enterprises”.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