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系統內部會議強調:新建鐵路集資多元化
昨日 (4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鐵路內部人士處獲悉,在昨日鐵路系統內部學習中央鐵路改革精神的相關會議中,再次重申鐵路改革的方向是 “市場化”。包括:“公益性運輸不能由企業承擔”、“正確引導票價,制定合理符合市場原則的票價”等內容。
據透露,會議特別提到“新建鐵路集資的多元化”,并輔以“蒙西鐵路”股權多元化案例加以強調。這意味著,隨著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成立和改革的逐步推進,今后鐵路資本向社會開閘的意圖和方式將進一步明確和加強。
“股權多元化”范本
在昨日鐵路內部會議被強調的“蒙西鐵路”,作為國內煤運專線股權多元化的首次嘗試,自立項以來就備受關注。
按照此前的消息,蒙西至華中鐵路將由原鐵道部 (現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與沿線各地方政府共同推進,依照《公司法》組建項目股份公司,吸引煤炭開發企業、電力企業及其他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建設。
而作為10%參股方的民營企業伊泰B股(900948,SH)在去年公告中也曾透露,公司已經與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等其他15家企業作為發起人共同簽署了《蒙西華中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約定以發起方式共同設立“蒙西華中鐵路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總股本后續擬增至人民幣540億元。)這種方式在當時就被視作鐵路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典型性案例。
業內人士昨日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認為,蒙西鐵路的投融資方式被作為鐵路市場化改革案例再次強調,意味著“股份制”、“多元化投資”方式將繼續得以推行,將更多地試水。
“鐵路公益性”存爭議
日前,一則“建議鐵總(中國鐵路總公司)資產出售”的消息,亦將處于改革十字路口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如何“股權多元化”,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不乏改革的支持者,也有不少反對聲音,擔心股權化改革將導致鐵路“私有化”,擔心將帶來國有資產流失等種種負面影響。
作為“資產出售”的建議者,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管理室主任劉斌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建議出售資產的主要目的并非還債,也并非簡單的“私有化”,而是打破國鐵壟斷。
不過,目前爭議的焦點在于,無論以何種形式實現現有鐵路或將來鐵路股權結構的多元化,是否會影響到現在鐵路客運運輸的公益性。
對此,劉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稱,鐵路公益性和產權歸屬沒有必然關系。“
不管是上市、私人還是國有,公益性都不是由企業決定,而是由政府監管來決定。”
而業內人士也指出,昨日鐵路內部會議再次強調 “公益性運輸不
劉世錦:鐵路改革成功前提在于外資投資者進入
每經記者 卓志強 胡春輝 發自廣州
“第二屆嶺南論壇”于3月31日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出席并發言,他在談及本次鐵道部政企分離改革時稱,鐵路方面改革的核心,是看外部的投資者能不能,愿意不愿意進入,改革是否成功就看這個指標。
“十八大”后,社會各界對深化改革的呼聲和期待甚高,新形勢下推動改革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難度和復雜性都不可低估,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正確的戰略和策略。劉世錦提到,目前高鐵、地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電力、石油、天然氣、電信等基礎業領域競爭不足,效率不高,投資風險加大。必須放開準入,引入外部投資者和擴大競爭為突破口,擴大這些領域的改革深入。
他同時提到本次鐵道部的改革。他認為,進行了政企分離的改革,這只是第一步,鐵道部改革需要資金,社會有大量的資金需要進入,問題出在原來的鐵道部負債率過高,難以持續的融資,現在鐵路總公司將負債承接過來,并沒有改變問題的實質。關鍵的是要改變國家壟斷的局面,找到使鐵路網絡的統一規劃調度與投資者企業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結合,自然壟斷環節得到有效的監管。外部的資金可以進入,形成清晰的業務結構,企業治理結構和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機制,這是改革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劉世錦看來,鐵路方面的改革是否會成功有一個標志,看外部的投資者能不能,愿意不愿意進入,也有一些投資者參與了一些項目,進去后就退出來了,也不愿意進去,改革是否成功就看這個指標。其他的行業,石油、電信、天然氣也需要改革,解決相應的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