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草案)》正式披露。除了和大部制相關的鐵道部的撤銷、海洋局的重組和新聞總署、廣電總局合并后等“機構改革”的內容,“職能轉變”方面的“強化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備受關注。改革的方向簡而言之就是“小政府、大社會”,把許多可以下放的政府職能交給社會組織。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同時指出,我國目前社會組織既培育發展不足,又規范管理不夠。存在的問題是,成立社會組織的門檻過高,社會組織未經登記開展活動較為普遍,一些社會組織行政化傾向明顯,現行管理制度不適應社會組織規范發展需要。
因此,《方案》中提出,要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將直接登記,不再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同時還提出推進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引入競爭機制,探索一業多會。
但是,考慮到到政治法律類、宗教類等社會組織以及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代表機構的情況比較復雜,成立這些社會組織,在申請登記前,仍需要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民政部長李立國:四大類社會組織將不再審查 直接登記
今天上午,民政部長李立國,副部長姜力、竇玉沛將就“保障基本民生,發展社會服務”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關于社會組織的登記的簡化和未來社會組織會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民政部長李立國做了詳細的解釋。
李立國肯定了社會組織在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的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他說,社會組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可以發揮行業自律、行業調解,活躍市場經濟主體的作用;二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增強社會自治功能,通過組織化的載體發揮人民主體作用,三是在政府指導、依法活動的基礎上,社會組織加強內部治理結構建設、增強行為自律,將進一步提高社會組織的能力、社會影響和社會作用。
李立國介紹說,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四大類社會組織,今后將在民政部門依法申請登記,不再需要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也就是說不需要“掛靠”單位了。“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體制改革中,看起來民政部門的責任重了、權力大了。但除了靠行政手段監管之外,還要運用好法律手段和行業自律。從這方面來看,民政部在管理上也有縮小的一面。”
同時,要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其中行業協會商會要與行政機關脫鉤,自主開展活動,并且引入競爭機制,探索發展一業多會。方案還要求建立健全統一登記、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分級負責、依法監管的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登記審查和依法監管。
李立國說,管理制度改革以后,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的范圍、步伐、力度會加大加快,會把一些事務性的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轉移給社會組織,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從總體上看,今后我國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會擴大和加強。
關于對社會組織的監管,李立國表示,民政部門將修訂涉及社會組織的三個行政法規,把社會組織的資金、活動、行為都納入到監管之中,同時促進社會組織活動的公開透明,增強行業自律,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還要加強信息平臺建設,把民政部門實行的登記、年度檢查、執法、評估的情況和社會各方面對社會組織的反映、評價及時反映在信息平臺上,以利于加強社會監督、輿論監督。
李立國明確指出,要強化未來的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方面發揮作用。他舉例說明,比如涉及到慈善類的行業協會等等這樣的社會組織,將來比如說要成立的時候,只需要向民政部門來登記,依法注冊,而不再需要上級主管部門這樣一個批準。這未來對于社會組織,包括很多NGO,包括強化社會組織管理等等將是一個巨大的成長空間。李立國認為,完全可以樂觀地去期待。
附文:西方勢力借NGO向中國滲透
中新網6月5日電 香港中文月刊《紫荊》發表文章說,一些非政府組織(NGO)曾經在西方推動蘇東劇變和“顏色革命”中扮演了急先鋒作用。但隨著“顏色革命”的偃旗息鼓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快速崛起,西方開始把主要矛頭瞄準中國,西方利用NGO對發展中國家和前蘇東地區滲透擴張的手段做法也必然會應用到中國,而且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文章摘錄如下:
近年來,隨著全球公民社會運動的興起,非政府組織(NGO)發展迅猛,目前全世界各類NGO保守估計有幾百萬個。僅美國一國的NGO已經達到160萬個之多。NGO日益成為繼主權國家和政府間國際組織之后崛起的又一重要的國際行為主體,在各國國內則被看作是獨立于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第三部門”。
NGO近年來發展速度驚人。世界上幾乎每天都有新的NGO在涌現。目前世界上各類NGO達數百萬之多,其中國際性NGO超過35萬個,國際上確認的國際組織90%以上都是NGO。
國際NGO發展還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狀態。截至2005年的統計,目前世界上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的2719個NGO,發達國家占70%,而發展中國家僅占30%;與聯合國新聞部保持著“正式”關系的近2,000個NGO中,發展中國家僅占16%。在大多數聯合國會議上,至少80%以上的NGO與會者來自發達國家,窮國的聲音很難被國際社會聽到,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能得到平衡和充分的保護。
發達國家的NGO不僅數量多,而且機構完備、規模龐大、資金雄厚、人才濟濟,熟悉國際問題和國際組織的工作程序,能夠對國際組織的議程設置乃至最終決策施加很大影響,更擅長在外圍制造輿論、推波助瀾,詆毀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形象。無論是聯合國系統舉行的NGO活動,還是國際性NGO倡議活動;無論是全球反全球化運動,還是反戰反美示威游行,西方發達國家的NGO都起著決定性主導作用。
發展中國家的NGO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規模小、力量弱,缺乏人才和經驗,對國際活動的參與和政治影響非常有限,并且有的NGO由于依賴于西方NGO的資助,最終難免受制于人,或者經常會出現“跟風”的現象,做出損害本國利益的事情。如印度,上世紀九十年代,NGO經費的90%來自國外,外國政府和NGO對印度NGO的援助相當于外國對印度官方援助的25%。
NGO不僅存在嚴重的不對稱,而且還難以做到真正的出污泥而不染,很多NGO都帶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偏見和一定的政治利益,有的被西方利用來作為對外滲透、干預和擴張的工具。美國研究NGO的著名學者萊斯特.M.薩拉蒙認為,蘇東地區存在于政黨之外的政治與社會組織在1989年蘇東劇變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國總統布什也曾自豪地宣稱,美國的NGO“在自己存在的20年時間?,曾經在100多個國家的民主變革斗爭前沿努力工作”。
西方利用NGO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滲透主要有三大手段。
一是資助發展中國家的各種NGO來施加政治影響。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西方國家越來越多地開始把援助對象從受援國政府轉向各種NGO或個人,目的是通過援助直接與受援國百姓打交道,了解情況,收集信息,施加政治影響。如1993年到2003年,美國用于幫助獨聯體國家進行“民主改革”的90億美元專項援助,其中3/4都提供給這些國家的企業、NGO和獨立媒體。
近來,西方為了消除被援助國政府和民眾對西方政府直接援助的反感,開始越來越通過首先資助西方NGO,然后通過西方NGO來資助發展中國家NGO的間接渠道來實現西方對外滲透的目的。如在烏克蘭“橙色革命”中,美國國務院公開承認,為推動“民主進程”,曾花費6500萬美元資助美國的卡內基基金會、國際發展基金會和美共和黨所屬的國際共和協會以及民主黨下屬的國際民主協會、人權論壇等NGO,通過這些NGO參與了幕后決策和宣傳。
二是利用NGO的渠道進行軟性滲透。西方通過各種NGO,以所謂人道主義救援、維護人權、推廣民主進程、維護宗教自由和新聞自由等各種借口,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滲透,培植親西方的代理人。
1999年由美國政府資助的民主黨對外活動組織就曾邀請20多個塞爾維亞反對派領導人齊聚布達佩斯,商討團結一致推翻米洛舍維奇的方案。隨后美國和北約發動了科索沃戰爭,推翻了米洛舍維奇的統治。
2002年8月,美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啟動了一項總額達660萬美元的非政府資助計劃,名義上是資助各種非政府在伊拉克境內及其周邊地區進行人道主義救援,實際上是利用NGO幫助美國收集情報,為其打擊伊拉克提供便利。
2004年,NGO成為西方在前蘇東地區推動顏色革命的急先鋒。2005年5月18日,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講話時公開承認,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推行“民主”,進行政權更迭,幾乎耗費了3000億美元資金,而在其它許多國家推動“顏色革命”,僅僅花費了不足46億美元資金。
最近發生的拉薩事件背后也有西方資助的“藏青會”等各種反華NGO進行滲透的影子。根據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自身公布的數據,2002年至2006年,該基金會向達賴集團提供了135.77萬美元的專項資金援助。今年2月27日(即拉薩騷亂發生前半個月),達賴集團的“九.十.三運動”還向該基金會緊急申請資金,以作為“活動家們應對危險時期的資金”。而該基金會是由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成立的,資金幾乎全部來源于政府撥款。
三是通過NGO控制或影響輿論,為西方實現滲透和演變服務。西方國家一方面支持本國的電臺、報刊和電視臺走向國際,在發展中國家“落地生根”,樹立“公信力”;另一方面,以新聞自由等為幌子不斷壓發展中國家開放媒體管制,資助發展中國家創立所謂的“獨立”電臺、電視臺和報刊。
在西方資助下,中東歐和中亞多數國家都允許西方的電臺和電視臺落地或成立各種“獨立”媒體,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顏色革命”中,許多選民投票支持親西方人士上臺,正是西方媒體在當地發揮影響力的結果。
西方也一直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效仿前蘇東地區開放媒體管制,但一直沒有得逞。因此,在此次拉薩事件中,中國媒體沒有受西方媒體誤導,堅持客觀公正報道整個事件過程。西方的CNN、BBC和ZDF等主流媒體只好赤膊上陣,親自充當西方對華演變的急先鋒。
一些NGO曾經在西方推動蘇東劇變和“顏色革命”中扮演了急先鋒作用。但隨著“顏色革命”的偃旗息鼓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快速崛起,西方開始把主要矛頭瞄準中國,西方利用NGO對發展中國家和前蘇東地區滲透擴張的手段做法也必然會應用到中國,而且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趨勢已經在拉薩事件中露出了苗頭。(作者 穆紫)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