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兩篇文章:
1.【國有資產流失的典型樣本,@任志強 的非典型人生】2013.2.1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ff8e3f0101ecmz.html
2.【時間軸、18層與@任志強 何時出逃】2013.2.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ff8e3f0101efhd.html
任志強又放炮了!
2月16日任志強以4篇長微博炮轟、謾罵質疑者后,遭遇多篇帶有充足事實、嚴密推理質疑長文章的猛烈回擊。此后,任大炮啞火了,一腔怒火被生生砸進腔子里化成濃濃的雞湯。
然而,就在2月23日,任志強又放炮了!201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 “做大做強國企改革的真實含義“分論壇部分發言,聲稱”因為是國有企業,大家就可以拼命的吃,喝,占。“[資料來源:財經網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3-02-23/112524810.html ]我瞬間就被這任志強親口供認流失國有資產動機的幸福擊暈了,財經網你立功了,任志強你舉報潘任美更是立大功了。鑒于任志強先生在被眾多網友據實質疑后仍不思反省自身,反而用更加喪心病狂地攻擊國有企業來為自己開脫,已發專文【炮轟@任志強 的歪理邪說】。接下來用更加詳實的事實與數據來還原任志強疑似洗劫國資、民財而輸送給外企SOHO中國的路線圖。
一、國企性質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
任志強見@司馬南@吳法天 等人追問的光華路SOHO2項目國有資產流失事實確鑿無可辯駁,便習慣性使出自己的詭辯伎倆,提出“華遠地產不是國企“這個偽命題,言外之意,華遠地產都不是國企了,那么流失的資產就不是國有資產,那么即便確證流失了也不能用針對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罪和貪污罪來懲處他。
此前我已經就此問題與他數度正面交鋒。在2月16日晚的【國有資產流失的典型樣本,@任志強的非典型人生】中,列出華遠地產官方網站的股權結構圖表證實國資控股華遠地產64%以上,在2月18日晚的【時間軸、18層與@任志強 何時出逃】中,指出在華遠地產與@潘石屹@張欣的SOHO中國簽署項目轉讓協議是在2007年10月,華遠地產還未上市,華遠集團控股80%以上。用鐵的事實證明華遠地產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是一家國有企業,只不過是從國有獨資企業過度到國有控股企業(2008年10月上市)。
然后我們再看看華遠地產董事會是怎樣闡述自己的國企性質的。2012年12月28日,華遠地產發布了目前為止最新一期涉及公司股權的公告:“本公司控股股東北京市華遠集團前向昆侖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貸款13億元人民幣,以持有的本公司限售流通股728,150,373股質押給昆侖信托做為擔保,質押期限與貸款期限相同,為三十六個月。華遠集團目前持有公司股份728,150,373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6.07%。“該公告署名是董事會,權限要高過任志強的董事長一級,因為董事長是向代表所有股東權益的董事會負責并匯報的。[資料來源:華遠地產官方網站http://www.hy-online.com/upload/doc/1358247620953.pdf ]
如此一來,任大炮被充分的事實證據徹底砸啞火了,竟然在亞布力論壇上叫囂:“75%的國資不能叫國有。對社會上的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來說,51%的國有就變成國有企業了,國有企業控股,有按國有企業管理,那產權為什么不平等呢?“言外之意就是“華遠地產就不是國企,國資即便控股即便股權超過64%也不能叫國企“這就是毫無事實依據和法理依據的老娘們兒撒潑打滾了。你任志強不是金口玉言的皇帝,也不是指鹿為馬的趙高,你只不過是一個組織部任命過的國企高管,你有何權力改變華遠地產的國企性質?若想改變,那你得有能量修訂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第五條明確規定:“本法所稱國家出資企業,是指國家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資本參股公司。”[資料來源:國資委網站http://www.sasac.gov.cn/n1180/n1211/n2680/n4437/12346764.html ]
二、 光華路SOHO2,輸送了多少國有資產?
根據公開報道,[資料來源:南都周刊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0711/7580.aspx ] “民源大廈(現已被潘石屹改名為光華路SOHO2)還是任志強剛剛收購的物業,這次也轉手賣出。該項目位于CBD商業密集度最高區域,在潘石屹的光華路SOHO正對面,建筑面積約十八萬平米,規劃為高檔寫字樓及商業中心。民源大廈項目轉讓金額為10.3億元。”而查到的另外一份資料則顯示,[資料來源:金融界http://focus.jrj.com.cn/hydcllsc.html ]光華路SOHO2的合同總價僅為7.2億元。相差3億多,到底是哪個價格呢?
艱難獲取到華遠地產的2008年年報后,終于確定了真相,光華路SOHO2項目,華遠地產以7.028億元的總價轉讓給了SOHO中國。這比我們曾經質疑嚴重被低估的價格還低了3億多。
那么,究竟如何計算光華路SOHO2項目華遠地產到底輸送了多少國有資產呢?首先就要估值出光華路SOHO2的銷售總價,而且盡量是2007年到2008年當時的價格。否則任志強會說我們拿現在的價格冤枉他。
從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就是周邊同類商業地產的每平米售價作為參考。當時,光華路SOHO2對面就是同為商業地產的光華路SOHO,而光華路SOHO在2007年6月開盤時商鋪售價每平八萬元,寫字樓售價二萬八千元。因此,即便全部按照寫字樓售價,18萬平米的光華路SOHO2的總價也為50.4億元。[資料來源:搜狐焦點網http://house.focus.cn/votehouse/lpdt/29839/ ]
另一個維度,就是SOHO接手光華路SOHO2后的預估售價,事實上,SOHO中國拿到該項目后稍加裝修建設和商業包裝,就預估參照4萬元/平方米均價估算,該項目可實現銷售額至少76億元。[資料來源:搜狐焦點網http://house.focus.cn/news/2009-12-16/818231.html ]
事實上,根據SOHO中國2008年年報,商鋪均價6萬元,寫字樓均價3.6萬元,因此2008年SOHO出售物業總均價也應在4萬元以上。
那么我們就知道光華路SOHO2在2007~2008年左右的總價應在50億到76億之間,考慮到SOHO2在售價上的包裝能力,那么我們取最低值50億元。這已是非常保守的估計。任志強這個地產老手肯定當時會預估的比我更準。
然后我們再扣除掉光華路SOHO2的工程建設費用。根據SOHO年報披露,2008年SOHO中國的毛利率為49%,扣除25%的拿地成本,以及10%的銷售成本,建筑成本在15%左右。
因此SOHO2輸送國有資產總值=項目銷售總價50億 —— 建筑裝修成本50*15% 7.5億 —— 購地價格7.028=35億元。這部分被輸送的國有資產本來應該歸屬華遠地產的股東國有獨資企業華遠集團,任志強40分鐘、50個字、兩人簽名就轉送給外企SOHO中國。
何其慘烈!原本歸屬于全民財產的35億就這種被輸送到海外,那錢屬于我們每一個人,潘任美把他們搶劫走了,臨了罵我們一句“窮人傻逼無能”。
三、被遺忘的SOHO北京公館
在幾乎所有質疑華遠地產涉嫌舒總利益給SOHO中國的文章中,SOHO北京公館都被忽略掉了。倒是華遠取得土地的長春野力和瓊民源被廣泛關注。這一個線索當然要一查到底,但似乎已經略偏離主題華遠地產國有資產流失案,而對主題有關鍵性幫助的,則是SOHO北京公館是否也涉嫌流失了國有資產。
同樣是已建好項目,同樣是華遠地產轉讓給SOHO中國,答案應是肯定的。媒體報道中SOHO北京公館建筑面積66000平米,總價14億元。均價為2.12萬元。這是燕莎商圈中心區域的豪華住宅,北京市的許多外國人便居住于此。SOHO中國2007年11月2日與任志強簽署最終轉讓合同,在12月19日稍加裝修就開盤銷售,售價為4.2萬元。[資料來源:搜狐焦點網http://house.focus.cn/news/2007-12-20/411446.html ]也就是說,SOHO中國僅僅付出一點裝修成本和銷售成本,就獲取了10多個億的純利潤。而且不到2個月時間。
四、任志強為什么進行國有資產輸送交易?
國有資產流失被輸送給SOHO中國的事實如此清楚,那么我們返回頭來看看任志強究竟為什么要進行這次交易,而且是非常倉促地進行。根據公開報道,[資料來源:南都周刊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0711/7580.aspx ] “9月28日證監會駁回了華遠的上市請求,這時華遠的現金流只能維持半年,正好潘石屹的公司上市成功,有大把的錢花不出去,這樣我們就一拍即合。可是沒想到一個月后,證監會同意了華遠借殼ST幸福上市的請求,現在有點兒后悔賣了這兩個項目。”任志強說“早知道能獲批,我就不給他了。”
1)華遠真的急缺錢嗎?
根據華遠任志強的說法,華遠現金流特別緊張,但是根據華遠地產2008年年報,華遠地產就在轉讓兩塊絕版CBD好地產同年的2007年3月到8月,就從銀行輕易地獲取了7.3億元長期貸款。時間如此接近,而且華遠地產也有項目在銷售中,怎么可能急缺錢用。而且華遠地產與華遠集團就是任志強口中“可以輕易獲得土地、貸款資源的國企”,怎么會因為缺錢而轉讓項目?借口太牽強!
2)若真缺錢,華遠地產也可轉讓其他城市項目(如長沙和青島的項目,以及北京市郊的項目),為何非要轉讓馬上就能銷售帶來巨大現金流的北京CBD絕版好項目:光華路和北京公館?
面對華遠SOHO2及SOHO北京公館的轉讓,一位香港投資者不解地問:“華遠地產這么好的項目為什么拱手讓給潘石屹?北京CBD的項目土地目前可是已經絕版了!”記者對上述香港投資者的發問無言以對,是華遠地產的資金鏈條發生問題還是變相炒作項目牟取不當獲利?
從某種角度講,華遠地產出讓土地項目換取收益的生存方式已讓自己身處灰色生存地帶。[資料來源:金融界http://focus.jrj.com.cn/hydcllsc.html ]
3)作為在房地產業最善于政策研究的任志強,怎么會不清楚一個月后的上市復核能否通過?
4)2007年10月初,任志強和潘石屹只是在一張背面有字的紙上寫了50個字作為草簽協議,而一個月后華遠地產上市成功。此時,華遠地產已經融資成功,絕對不缺錢,而轉讓正式合同還沒有簽署,草簽協議本應作廢。任志強卻以非常牽強的“個人誠信”為借口,堅持要把轉讓進行到底。試問,若華遠地產是任志強私產,此種個人誠信尚可理解,而華遠地產是國有控股企業,此種以誠信為借口慷國有資產之慨就是徹頭徹尾的犯罪。華遠集團的公司流程、國資委的監管都到哪里去了?而且,在此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曾在2003年的物流港中共同投資開發項目,因此屬于典型的關聯交易,那么此交易在未上報國資委并向公眾公布的情況下完成,不正是觸犯《公司法》嗎?
五、任志強的天價工資懸疑
任志強多次對媒體抱怨,由于其國企高管身份,國資委不允許他拿700萬年薪的全部,只能拿70萬年薪左右。在2011年從華遠集團董事長崗位上退休后才能拿到全部。但是,在華遠地產2008年年報薪酬欄目以及財務報表中均顯示,任志強領走了774.3萬年薪。又是一個羅生門!
對此疑案,經濟學博士馬紅漫先生專門寫文章來實名揭批。“作為華遠地產的投資者,在此次所謂高管高薪之謎曝光之后,完全可以依法追問如下事項:華遠地產公司高管薪酬究竟是依據什么標準來確定,為何實際開支與名義開支差距巨大?財務賬目上的700多萬元收入與任志強自稱的70萬收入,差額約達630萬元,該筆資金的實際去向究竟是哪里?是誰通過什么財務形式來挪用任志強名下的這筆資金?相關的財務管理規范程序為何會虛置?事實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絕不是可以兒戲的對象,若誠如任志強所言,“天價薪酬”只不過是一個賬目數字,那么這絕不意味著僅僅是任志強對個人收入高低的澄清。更重要之處在于,這一事件表明“上市公司”華遠集團的財務報表存在嚴重造假問題,涉嫌違反了《證券法》、《公司法》、《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一系列法規,司法及行政監管部門理應以任志強的個人澄清為契機,全面介入華遠公司并徹查到底,以此保證公眾的基本投資利益。“[資料來源:南都網http://ndnews.oeeee.com/html/201302/21/24631.html ]
任志強這774.3萬超過萬科王石的年薪是否合理呢?而股票市值也達到1.4418億元,超過王石約1億元。 [資料來源:鳳凰地產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90307/426216.shtml ]
而華遠地產2008年營業額僅為22億元多,萬科卻是高達478.7億元,這不是絕妙的諷刺嗎?作為國企老總,把華遠地產做小做弱,與萬科的差距20倍不止,卻拿著天下第一的年薪和股權,這就是任志強所謂的“因為是國有企業,大家就可以拼命的吃,喝,占“吧!
這還只是我們目前從公開資料上能夠查到的任志強獲取的財富,而其他途徑獲取的財富就不可知了。我相信,將來若公布,必定會震驚全國。
六、房價高企的真相
包括任志強、潘石屹以及他們的御用吹鼓手董藩、葉檀、張維迎、許小年等所謂經濟學者,他們千篇一律年復一年地“揭露“這樣一個真相:房地產行業不是暴利行業,房價高是政府造成的,政府低價、稅費占據了房價的大部分!
我們最后再來戳穿這個荒謬又丑惡的謊言。據公開資料,2012年9月30日前華遠地產的毛利率是53.79%,SOHO中國201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是47%。也就是說房價中有一半是華遠或SOHO中國這樣房地產企業的利潤,而另外一半則包括政府受得的土地出讓金、稅費,以及建筑費用,銷售費用,宣傳費用。在房價中,政府所能拿到的能有25%左右吧,遠遠低于房地產商們拿到的。華遠、SOHO中國一邊通過特權通道從政府拿到非常廉價的土地,一邊又把房價高的黑鍋扣到政府頭上,不可謂不精明,不可謂不惡毒!
[資料來源:鳳凰財經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cwzb_item.php?symbol=600743&item=F032 企業動態http://www.cqwin.com/news/contents/748/589195.html ]
綜上所述,潘任美們侵吞國有資產輸送到外企SOHO中國并轉移到海外,卻邏輯混亂地詆毀國有企業;賺取50%左右的暴利用天高房價把民眾掠奪成欠債房奴,卻喪心病狂地謾罵窮人無能、愚昧、傻B。若不依法追責,反腐打老虎怎樣取信于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