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蔡華偉
我國85.4%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未來5至10年,約3/4家族企業將面臨交接班問題
富二代,能否撐起民企天空
(經濟聚焦·十八大熱點·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編者按:十八大報告指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超過50%,而絕大部分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因此家族企業的傳承不完全是家族的事,要從戰略的高度看待這個問題。對于已經或者將要接班的富二代來說,父輩創業時所處的經濟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如何引領企業繼續發展,如何平衡、協調企業的內外部關系,成為他們邁向企業家的征途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85.4%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未來5至10年大約3/4的家族企業將面臨交接班問題。”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在人民日報社《環球人物》雜志主辦的中國大型民企傳承論壇暨2012家族文化傳承論壇上說。
民營經濟在我國整體經濟格局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截至2011年底,中國民營企業總數占全國企業總數96%,對中國GDP的貢獻超過50%,所吸納的就業人數占社會就業總人口的75%。
“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遭遇著各種挑戰和制約,除了行業準入、融資難、保障難等外部問題,一個重要的內部問題就是接班問題。這不完全是企業的家事。如果能夠順利交接班,打造出百年基業,就能在解決就業、活躍市場、刺激投資、增加稅收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能對非公有制經濟乃至國內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陳昌智說。
從世界范圍看,家族企業能成功傳到第二代的,只有三成。二代的長處是有遠見、有知識,短處是缺乏企業家的奮斗精神、管理能力。他們面臨的經濟形勢、產業環境跟父輩不同,如何超越父輩的視野和局限,這是挑戰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個時期正是家族企業第二代為社會創造財富的時期,如果傳承不好,戰略目標很可能完不成。所以,家族企業興衰是實現全民小康的關鍵。”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說,“現在傳承成功的案例很少,特別是港臺幾個大老板,企業做得很大,可在傳承上解決不好,內訌打架,最后家族、企業都很慘。”
美國摩根大通公司之前的一項調查顯示,從世界范圍看,家族企業能成功傳到第二代的,只有三成,傳到第三代的只有一成多。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長年培訓家族企業二代。在院長海聞看來,二代的長處是有遠見、有知識,短處是缺乏企業家的奮斗精神、管理能力。“二代的最大不同是成長在非常富裕的環境下。”他說,“面臨的經濟形勢、產業環境跟父輩不同,怎么超越前一代的視野和局限,這是挑戰。”
1994年,茅理翔的電子點火槍業務已經做到行業老大了。那年兒子茅忠群畢業回家幫父親。“當時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戰從1美元打到0.3美元。鑒于這個行業本身的蛋糕就大不了,我決定另找一個項目,就是高端廚具,那會兒是個新概念。”茅忠群說。
繼承和超越都不容易,一位家族企業二代說:“我接班做好了,人家說是老爸的功勞,一旦我做得不好,那就是我的問題,敗家子的利劍隨時懸在頭上。我不想當富二代,想當創二代。”
家族企業在交接班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少外部困難和內部困難。二代接班,必須實現從老板到企業家的轉變,企業才有前途
家族企業在交接班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少外部困難和內部困難。從外部來說,“除了勞動力成本、土地價格上升等共性問題,第一個挑戰是發展的瓶頸,家族企業過去賴以發家的制造業、房地產、采礦業都遇到長期困難。”海聞說。
從內部來說,“二代要想取得企業老員工的認可,就好像過去小皇帝想著怎么把老臣們團結起來一樣,很不容易。”保育鈞說。
邢丹丹從英國留學回來剛到企業時,同事很多都是老員工,都是跟當董事長的父親邢詒川打江山的,沖突不可避免。“我們企業所處的環境以及周圍人的綜合素質和我在海外學到的、看到的完全是兩套。加上我比較自傲,公司開會,講話比較直,但這么一路走過來我發現,一定要學會包容,取人之長,容人之短。”她說。
如今,邢丹丹跟集團其他高管能夠互相體諒、溝通到位。“我們作為創二代,當然有壓力,但是我們更具備能力,能夠駕馭企業穩定發展,只要不斷學習。”
作為廣州立白集團創始人之一陳凱臣的女兒,陳丹霞擔任上海新高姿化妝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之前,這個位子已經換了3位精英。“我的任命是公司職能部門經過綜合評估后做的決定,雖然是家族企業,但家族成員必須靠能力和業績才能得到任命。”她說。
跟前任相比,陳丹霞面臨不少“硬骨頭”,一方面員工以將信將疑的眼光看著這位貼著“80后”、“美女”、“富二代”標簽的老總,一方面管理團隊中既有子弟兵,又有老員工,隊伍不好帶。大刀闊斧開拓銷售渠道、徹底顛覆公司管理架構……3年后,陳丹霞交出了一張優異的成績單——銷售收入增速年年都超100%。
保育鈞認為,家族企業二代在文化建設、現代管理等方面有著超越上一代的眼光和知識結構。“家族企業第一代中真正稱得上企業家的并不多,絕大部分是老板,除了錢之外什么都沒有。企業家能夠根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需求看到商機,能夠組織各種生產要素為社會創造價值。”他說,創二代接班,必須實現從老板到企業家的轉變,企業才有前途。
家族企業治理模式已成為阻礙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最主要內因。民營企業應加速由家族企業治理模式轉型為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加快技術創新、調整產業分布,治理轉型和技術升級齊頭并進才是民營企業的最終出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企業的壯大,家族企業管理弊端會逐漸顯露,太多的裙帶關系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父子之間講不出理來,永遠談感情。”有二代如是說。
福建歐美龍集團董事長陳忠實16歲就開始在父親的廠子里當采購。他漸漸發現家族化管理經營有很多影響企業發展的弊端,斟酌再三后單槍匹馬到異地另起爐灶。“這么做就是為了去家族化。”陳忠實說,他正在積極接觸資本,希望盡快登陸資本市場。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表示,家族企業治理模式已成為阻礙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最主要內因。民營企業應加速由家族企業治理模式轉型為現代企業制度,同時加快技術創新、調整產業分布,治理轉型和技術升級齊頭并進才是民營企業的最終出路。
專家表示,形成由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并有效運轉,不但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更可形成一種法治精神取向的家族管理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