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神馬都是浮云”。2012年,這句調侃的話也許會變成很嚴肅的現實。如果說1945年改變世界的是一朵“蘑菇云”,那么今后改變世界的可能是另一朵云。
盡管“云計算”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講還很陌生,但它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并且對國際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1450年,德國人古登堡第一次用活字印刷術印制了《圣經》,使更多人看到了基督教的真容,從而掀起了徹底改變歐洲政治格局的宗教改革運動。
另一個技術改變世界的例子是2004年2月,臉譜(Facebook)正式上線,短短幾年間就引發了社交網絡革命。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少不了臉譜和推特這類社交網站的推波助瀾,以至于有人把“北非革命”稱為“臉譜革命”。而喬布斯去世前發布的最后一個產品則是iCloud,也就是“云”服務,被媒體解讀為喬幫主最后的“大殺器”。
那么,究竟什么叫“云”?它離我們有多遠?簡單地說,“云”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遠程計算和數據存儲,而用戶只要有一臺能訪問互聯網的普通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進行過去只有超級計算機才能實現的復雜計算,而個人的數據資料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地放到“云端”進行存儲。
從硬件上說,“云”就是計算機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可能是高性能的服務器,也可能是連到互聯網上的普通電腦,甚至是人們日常使用的手機。李開復為此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云”就是銀行,而家里的電腦就是ATM機。
估計在2012年,記載人類文明成果的全球數字內容資料量將達到2.7ZB(1ZB=10億TB,相當于全世界海灘的沙子總和),較2011年增長48%,并將在2015年暴增至8ZB。而這些數據如能放在云端,實現網絡資源調配,無疑將成為決定未來世界走向的重要力量。微軟首席運營官凱文•特納宣稱,“云技術”的出現,使全球迎來第三次IT浪潮。從這個角度看,誰控制了云端,誰就控制了虛擬世界。而在不久的將來,“云資源”將像石油、水、電一樣,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國家的戰略物資。
2006年“云計算”首次被美國谷歌公司提出后,立即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捧。目前,流行的安卓和蘋果手機系統,都有“云”技術的應用。高德納咨詢公司2009年-2011年全球十大戰略技術分析報告稱,2012年,全球財富1000強企業中80%會通過不同方式使用云計算服務,20%的企業將不再擁有任何IT硬件資產。這意味著目前活躍在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跨國公司將被更大的新興企業——云整合企業所取代。這將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發展。
鑒于“云”技術的重要性,“云計算”也很快被美國等發達國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08年l1月6日,美國IBM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彭明盛發表演講《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領導議程》,提出用“云計算”領導全球的構想;2009年1月28日,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與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彭明盛再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他說:“世界將變得更小、更平……更智能化。我們正向著全球一體化和智能型的經濟、社會和地球努力:”奧巴馬對“智慧地球”戰略高度重視,希望這一戰略能像克林頓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把美國帶出經濟低谷那樣,挽救美國當前危機、重新振興經濟,并再次確立美國競爭優勢。日本政府則發布了云計算與國家競爭力關系的報告。
而中國也高度重視云計算的發展。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促進云計算的研發和應用。“云”經濟將成為繼綠色產業之后叉一可能的全球新興經濟增長點。根據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09年-2013年,云計算將為全球帶來8000億美元、為中國帶來超過11050億元人民幣的新業務收入。
然而,像其他任何資源一樣,“云資源”也面臨安全問題。目前中國推動的“云服務”大多基于美國的核心技術,而少數云服務商集中了大量的經濟信息,很可能成為信息安全的隱患。此外,隨著云技術的發展,將不僅僅出現企業和個人應用的“存儲云”和“計算云”,還將出現政府辦公用的“政務云”。那么如何在保證“公共云”安全的同時,在“云端”爭奪戰中取得先機,將是我國面臨的重要課題。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48期,摘自2012年第2期《世界知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