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基因產品安全問題牽動社會神經 CFP 供圖
讓陽光照進轉基因
農業部首度公布進口轉基因名單,代表和委員對轉基因仍存分歧
羊城晚報北京訊 特派記者曾頌、張演欽、薛江華,實習生王玲報道:2日上午,農業部首次在官網掛出“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審批信息”, 公布自2004 年以來中國進口的各類轉基因農產品。至目前為止共有79 批產品獲得安全證書,其中有37 批產品的證書在有效期內。
近年以來, 轉基因農產品領域因信息公開不足, 引起部分民眾擔憂;聚集在北京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農業部此舉有利于讓陽光照進轉基因農業領域。“根據我對農業部的印象, 他們很愿意曬出來讓大家討論。”長期關注糧食安全的全國政協委員黃少良說。
79批轉基因已入國門
根據農業部的公布,2004 年,美國孟山都公司的“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GTS40-3-2”成為首個通過農業部審批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可銷售至中國境內,用作加工原料。當年共有17批轉基因產品通過審批,此后每年均有安全證書頒發記錄,至去年末共有79 批轉基因產品合法賣入國門。
進口飼料難拒轉基因
中國進口的79 批轉基因農產品,用途全部是“加工原料”,其中有多少是直接加工為食品呢? 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食品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劉昕認為,這些產品應該主要用作油料、飼料———棉花顯然不會用作食品,玉米、豆粕則是畜禽常用的蛋白質來源,油菜和甜菜也多用于飼料生產。
“轉基因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國外投入那么多,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中國其實比較封閉,但在大趨 勢、大方向面前,也要被動做一些研究。”劉昕說,國外飼料使用轉基因原料已經很普遍,中國要進口飼料,總是無法拒絕轉基因。
“應該說中國是在謹慎觀望中,不要一下子讓轉基因涌進來,而是在嚴格監管下合法地進入。”劉昕說。
“農業部沒有隱瞞”
昨日下午, 全國政協委員黃少良在深圳大廈接受本報采訪,他曾對國內糧食安全狀況做過深入調研,并認為應當鼓勵發展轉基因技術。
“對轉基因技術有支持,有反對,專家也分為兩派。我不是專家,沒辦法做判斷,主要是看科學數據。”黃少良認為,轉基因技術目前不存在“黑箱”
問題,“你可以到農業部網站去查”。
“農業部我比較熟,我去調研過。
據我的印象, 他們沒有刻意隱瞞轉基因技術, 也愿意曬出來讓大家討論。
引進還是拒絕, 把各自的理由講出來。”黃少良說。
轉基因分歧仍在
對轉基因接納還是拒絕, 在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中仍存在很深的分歧。如全國政協委員、“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一向贊成推廣轉基因技術, 認為科學應用能讓糧食高產、優質, 維護糧食安全, 甚至表示愿意帶頭吃轉基因水稻。
另一方則憂心忡忡,2010 年,汪蘋、張濟順等4 位全國政協委員遞交提案, 提出“目前還沒有足夠科學手段去評估其風險, 應暫緩轉基因水稻商品化”。汪蘋是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 而張濟順則是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轉基因”分歧預計仍會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出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