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經新聞》2月28日文章】題:同中國軍事戰略一體化的GPS(作者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平松茂雄)
中國發射”北斗“具有軍事上的重要意義。今年年初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
這一系統是中國獨自研制的。如果要將這一系統用于軍事目的,有必要發射更多的衛星。美國為了使用自己的GPS系統,已經發射了30顆衛星。
中國迄今已經發射了11顆衛星,覆蓋了亞太大部分地區,2007年測定精度提高至25米左右。到2020年中國發射的衛星將達到30顆左右,這一系統將基本建成。據說屆時測定范圍將擴大到全球,精度也將提高至10米左占。
測定范圍的擴大和測定精度的提高,對中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二炮部隊中部署的各種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將得到飛躍提高,屆時將形成集偵察、攻擊和防御為一體的功能。中國的各種彈道導彈既包括針對美國的洲際導彈,也有瞄準了日本等周邊國家(美國盟國)及美軍基地的中程彈道導彈,還有對準臺灣的短程彈道導彈和針對美國航母的巡航導彈。
近年來,中國軍隊頻繁舉行所謂的“跨越軍事演習”。這是指很多大軍區同時舉行的大規模的遠程機動作戰演習。這表明,過去活動范圍僅限于軍區內的中國野戰部隊,已經具備了跨軍區活動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有人提出了將七大軍區整編為四大戰略區的構想,北部戰略區主要防范蒙古和朝鮮半島發生戰端,東部戰略區則將東海和日本的西南群島納入視野。南部戰略區針對的是南海、印度支那半島和緬甸。這些戰略區設定的作戰范圍遠遠超過了中國領土。
中國為改革軍隊而公布了新的“軍事訓練大綱”,前面提到的軍事演習也驗證了中國軍隊正在進行的改革。之所以能夠實施這種跨軍區的演習,原因之一是采用了“北斗”系統。該系統提高了大部隊的作戰指揮和定位能力,并且與情報系統聯系在一起,使得部隊能夠即時傳送和管理情報。
鑒于”北斗“系統性能的提高,我們還需防范其他方面。正如中國海軍正在積極籌備的那樣,當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部署航母戰斗群時,其作戰行動將因“北斗”系統而得到加強。
逾九成網友支持制裁參與南海開發外企
2011年,中國與菲律賓圍繞南海問題曾展開多次外交交鋒。2012年,菲律賓依舊動作頻頻。據菲律賓媒體報道,近日,菲律賓不顧中方反對,邀請多家外資石油企業勘探南海油氣,并妄稱該地水域“屬菲律賓領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已于2月28日表示,未經允許在中國海域從事油氣勘探為非法,而民間則有聲音呼吁,中國應對這些參與勘探開發的企業進行制裁。
最新調查顯示,逾九成網友贊成中國對參與非法開發南海的外企進行制裁,認為這些外企有可能帶著“國家背景和國際意志”前來,必須加以遏制,以打擊任何人染指南海的意圖。不過,還有4%的網友反對這種做法,認為這種制裁既會使中國經濟利益受損,還有可能掉入菲律賓使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圈套”。
截至2月29日11時,共有25966位網友參與了環球網“你是否贊成制裁非法開發南海的外企?”調查,其中,96%(25021票)支持制裁非法開發南海的外企。有網友提出:“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與鄰為善,菲律賓一再忽視中國的友好意愿,現在又把外部商業力量牽扯進來。”有網友則分析說,在南海問題上,菲律賓其實只是“馬前卒”,“這是人家設的圈套,這些敢于開發南海的外企必定有些許國家背景,帶有國家意志,所以必須加以遏制”,“把這百年之后兒孫的生存空間給保下來”。
還有網友呼吁,除了制裁之外,中國應實施另外一些措施,比如派出海監船不定期在爭議海域力阻任何國家和個人開采,在南海進行軍演等,最終打消這些企業卷入南海的意圖。此外,中國可以向制裁“老手”——美國取經,通過立法,把對這些非法開發南海的外國企業的制裁機制化、長效化。
不過,還有4%(945票)的網友并不贊成實施這種制裁。一位網友說:“菲律賓這是在設套,想把這個問題炒作成國際化,我國不能上當。應就事論事。”另一位網友認為,中國應該針對菲律賓做工作,而不應制裁其它公司,“這是一種本末倒置”。還有網友反問:“制裁與被制裁國之間有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系。那么多外企,中國制裁得起,制裁得完嗎?”
日本宇宙工程對華露兇相
綜合日本《產經新聞》等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決定修改《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設置法》(簡稱《設置法》,刪除其中有關“宇宙開發限于和平目的”的條款。據分析,這表明日本將著手開發超靈敏的導彈預警衛星,從而協助美國強化對華戰備體系。不再排斥太空軍事化
日本共同社稱,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活動“一直受到較大的制約”,不能開發“對于日本防務來說至關重要的裝備”。為此,日本政府將向1月24日召開的國會例會提交修正案,要求修改《設置法》,從而使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擺脫這種制約,將宇宙技術應用到安保領域。
日本《東京新聞》指出,現有的《設置法》規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主要負責宇宙開發研究及人造衛星的開發和發射,其技術成果和產品均須“用于和平目的”。報道不無擔憂地指出,如果《設置法》被修改,就等于承認日本“不排斥太空軍事化”。此前日本已經決定,放寬在軍事技術出口方面的限制,即外界所稱的“打破武器出口三原則”。現在日本航天工業又添“大動作”,咄咄逼人地推行軍事化開發戰略,難免引起周邊國家的擔憂。
日本《產經新聞》則稱,日本一步步放寬了其對太空軍事開發的限制。2008年,日本國會通過了《宇宙基本法》,規定日本航天技術可以被用于“專守防衛”的范圍。從而打破了日本航天開發僅限于和平目的的“非軍事利用原則”。這次修改《設置法》是在《宇宙基本法》的基礎上將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軍事能力“徹底解放”。
用衛星緊盯中國導彈
據俄羅斯《觀點報》報道,雖然日本此前開發出偵察衛星,但由于受到“非軍事利用原則”的限制,這些衛星只能使用民用技術。因此,無論日本發射多少顆偵察衛星,其性能也只能在商業衛星的水平上踏步,趕不上美國的軍用偵察衛星。撕掉民用外衣后,日本的太空開發工程將升級到軍事級別,日本自衛隊將有望擁有高性能的偵察衛星,甚至先進的導彈預警衛星。
導彈預警衛星是一種特殊的成像衛星。它能捕捉導彈發射時產生的紅外輻射,并將這種輻射轉換為數字信號,以對導彈進行識別,從而引導反導武器實施攔截。導彈預警衛星平時可用于監視別國的導彈試驗和航天發射活動,戰時可專門監視和追蹤敵方發射的彈道導彈。
“俄羅斯之聲”則指出,日本將研發偵察衛星和導彈預警衛星,其矛頭指向中國。日本自衛隊不只一次表示,“朝鮮和中國所擁有的彈道導彈是日本安全的重大威脅”。此前自衛隊已具備跟蹤并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但其攔截系統完全依靠來自美軍預警衛星和電子偵察機的情報。
日本的防衛行動如何謀求自主性一直是個難題。如果日本擁有超靈敏的導彈預警衛星,那么自衛隊就可獨立捕捉解放軍導彈的“細微動作”。它不僅不必再依靠美軍的導彈預警衛星提供情報,還可能反過來向美軍提供有關中國導彈的預警信號。
助美強化全球反導網
“俄羅斯之聲”指出:東京與華盛頓的軍事合作將進一步擴大。除了在太空建立導彈預警系統,打破武器出口限制的日本還可能將其反導技術銷往北約。
報道指出,美國一直想讓美日共同開發的“標準—3”反導系統成為歐洲反導系統的組成部分。但日本受到的法律限制使它不能向歐洲提供這些技術。修改相關法律后,日本在軍工領域不僅可與美國合作,還可與其他北約國家合作。日本將發揮其技術優勢,全方位地幫助美國構建全球反導系統。
俄羅斯《軍事工業新聞》也指出,美國的新一代“標準—3”海基反導系統,其實為美日共同開發。日本的新技術可能縮短了該系統的反應時間,并提高了攔截彈的飛行速度。日本反導技術獲準出口,將使美國的北約盟友得以裝備先進的海基反導攔截彈,從而進一步強化反導能力。
《觀點報》援引俄羅斯“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諾夫的話指出,日本目前正在尋找新盟友,并鞏固與舊盟友的關系。它希望加強同美國的軍事同盟,以應對“亞太地區不穩定的安全形勢”。憑借先進的預警衛星和反導技術,東京表明它有資格協助美國構建制約中國和俄羅斯的反導系統。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438期,摘自2012年1月21日《國防時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