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世界銀行報告的人均餡餅忽悠術
聽嬋釋禪
中國的智囊機構變得越來越能投機取巧和權變機謀了。其為了把自己的淺薄想法兜售給中國的決策層,不惜通過“拉大旗做虎皮”的技倆與世界銀行聯合做課題,并用所謂更大的權威---世界銀行的嘴巴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用以增強說服中國決策層的籌碼和力度。當然,世界銀行也秉承著美歐西方霸權主義搞亂搞垮中國的圣旨,將計就計,用“以私有制為立論基礎”西方經濟學的認知體系,來解釋和試圖解決中國“以公有制為立論基礎”的財富共享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很顯然,這種“西方經濟學人和被西方經濟學洗腦的中國經濟學人”糾集在一塊共同“敦促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大合唱,雖然演唱會的規模空前且壯觀,而且還咄咄逼人,大有“舍我其誰”的架勢。然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學”這兩種“立論基礎”完全不同的認知體系,又怎么可能解釋和解決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呢?很顯然,這幫目中無人、不可一世的家伙,也太藐視我中華無人了。
一、西方所謂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就是與“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含義基本相同的同義詞
我們可以看一看西方國家推薦、推崇給我們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地位”這樣的概念是個什么貨色吧?在西方經濟學的字典里,“市場經濟和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樣概念含義,就是與“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含義和意義基本相同的同義詞。因為只有極大地擴大多個競爭主體,特別是擴大內外資私有制企業在一個國家的主導和統領地位,并極大地繁育各種復雜的生產關系、分配關系、交換關系和消費關系,才能通過所謂的競爭機制,實現“市場化”。也即只有實現完全意義上的“私有化和外資化”,才能完全實現不受政府控制約束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也即可以獲得“完全的市場經濟地位”。很顯然,達到西方國家的要求,所要付出的代價必將會使中國翻天覆地的。
也就是說,世行報告的主旨:就是采取縮減乃至消滅國有經濟的改革辦法,然后通過全面的“私有化和外資化”方式,削弱國家并進而讓國家完全喪失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監管和運作能力,實現中國經濟的一盤散沙化,再通過私有化的“經濟基礎”的根本性作用,決定上層建筑,特別是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也即到時候,私有化的內外資本家集團,只要以物價、就業、增長、稅收、投資、信貸、債務等的任何一種理由和借口,都是完全可以左右任何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的。比如:據 何新 先生的文章透露的近期“銀行奉命把巨額到期地方債務延展四年留給下任”的話題。咱不說這個問題是否會給下任帶來多少麻煩的事,假如這些“地方債務”,不是地方政府借國家可以完全控制的國有銀行的債務,而是全部向美歐或內資等私有資本財團的銀行借的,這錢到期了,你還不上,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中國式歐債危機”在當下的爆發。然而是國家主導并可以調控的國有銀行企業,才通過一聲令下,就立馬化解了這種在歐洲很難解決的債務危機于無形之中了。這雖然會把問題的解決延長一些時間,但畢竟是給問題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留下了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從這個事例來看,誰又能否認國有經濟主導和統領國家經濟命脈的優越性呢?然而一旦銀行進行內外資的私有化了,這種債務危機的糾纏,又能給這個國家和金融經濟穩定,以及拒絕外來干涉帶來什么好外呢?
再比如:假如現在的電力行業全面內外資私有化了,他們具有了象房地產行業那樣的絕對性的“自由定價權”,馬上不用多,一度電漲2角錢,不要說所有中國人買賣與電有關的商品要此起彼伏地輪番漲價,并使所有人的生活成本馬上水漲船高,而且所有用電的大中小商品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企業也必然要成本大增。這期間那成千上萬的大中小企業虧損或關門倒閉也必須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整個社會民不聊生的大量失業、人民生活艱難、很多企業因成本上升虧損倒閉而使商品生產和交換活動難以為繼,進而因物質短缺導致的通貨膨脹把社會推向內亂和外亂,都不是多費勁的事情。也就是說,國有企業,或是國企壟斷其他的好處咱先不說,就是這種可以造福給每一個中國人的象電價、油價、水價、公交價等這種“生活必需品”的相對低廉穩定的商品價格,那就是最大的福利了。
然而,國有企業生產的“生活必需品”商品價格問題,也出現了一個“國企與民眾”之間寸步不讓的死結,那就是國企生產的這些“生活必需品”是不可以漲價的。不管其他東西是如何地都漲的臭死夠了,哪管國企是虧損累累呢?哪管是合情合理地稍微漲一點點呢?但只要一提這電價、油價等是不是漲一點點的問題,馬上就會冒出一大堆不知好歹,并“只許馬兒跑得快,不許馬吃草料”的賤貨和資本家代言人的大罵不休。這樣一來也就逼迫國企和政府不私有化都不行了,因為只有象私有化最徹底的房地產行業那樣,企業才可以有漲價的資本和資格的。所以說,國有企業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為了減少虧損,為了國企的生存和發展,稍微漲一點價,民眾是應該理解和支持的。否則都給逼成可以隨便漲價的私有制內外資企業了,那苦頭就會讓所有人吃不了兜著走了。而鐵路為什么拚了老命地“上高速鐵路”,還不是普通鐵路運價十年一貫制給逼的找個漲價的理由嗎?
而房地產行業的全盤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地國家完全失去了對住房的“定價權”以后,政府對房地產盡管調控了十多年,可是因為政府已失去了最關鍵的“住房定價權”,卻只能是處于越調控房價越漲的被動局面之中。這種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大眾傷害很大的慘痛教訓,豈能因剛剛好了傷疤就忘了疼呢?雖說整個社會選擇的房地產行業的全面私有化、市場化之后的房價上漲已基本上與政府沒有太大的關系了,主要與有“定價權”的房產商有關系了,民眾埋怨政府,也說不出太多的理由和道理了。但政府畢竟還是心存慈悲的,馬上就通過大建“保障房”來彌補這種房地產業私有化、市場化的缺陷和失誤了。而現在的房價之所以能稍稍穩定一點,這要不是國家以“公有制的形式”出手大批量建設“以公租房、棚房區和危舊房改造”等為主體的保障房建設這種從根本意義上的通過增加低價住房增量的“釜底抽薪”政策措施,恐怕再有一百條調控房地產的政策措施也是沒有多大作用和效果的。所以說,對于那些熱衷于私有化的民眾和業蠅來說,在這樣的苦痛下,如果仍然執迷不悟,到頭來也只能是自作孽,自找苦吃了。
這還僅僅列舉出一、二條國有經濟主導國家經濟的優越性來,要是細說起來,那又豈是車載斗量可以形容的。但就從這些可以決定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商品生產和交換命運的大局來看,國企那些只是因為管理上的漏洞并能很好解決的小毛病又何足掛齒呢?所以,捍衛國企就是捍衛和保護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低成本所帶的幸福生活和每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利益。中國的普通大眾是不能讓少數內外資本家集團左右我們的生活和商品生產和交換活動的命運的。而世行報告的“通過企業、土地、勞動力和金融部門改革,加強民營部門,開放市場以促進競爭和創新,確保機會均等,籍此實現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結構的目標”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破壞國企給予我們的和諧穩定的低成本生活和企業的低成本商品生產、交換和消費運作活動啊!
二、揭穿世界銀行報告的“人均餡餅忽悠術”
世行報告“建議中國采取新的發展戰略,調整政府和市場、民營部門以及社會的作用,以達到2030年建成高收入社會的目標”,并許下“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從目前的5000美元左右提高至16000美元”的大餡餅。這就是說,在中國未來的20年里,并且是在“完全的市場經濟地位”條件下,也即在“完全的私有化和市場化、外資化”條件下,也即在私有化的“按資分配和以公權力謀取私利分配”占主導和統領分配地位的前提下,實現少數資本家權貴收入16000萬億美元,普通大眾1600美元的一平均就是全中國人民人均收入他們理想的16000美元大餡餅了。 然而中國普通大眾在三十多年的“被平均”、“被增長”、“被代表”等的無數忽悠中,早已認清了這種忽悠出的“餡餅”是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的,并且這種忽悠術也已經一文不值了。世行們,別再用這種西方的“人均餡餅忽悠術”玩弄已經歷過“按勞分配和按公權力分配”占主導和統領分配地位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中國人民了,中國人民誰會相信已經私有化的私有制企業的“按資分配和以公權力謀取私利分配”方式的主導和統領地位會實現“共同富裕”呢?會人人都是16000美元呢,只有鬼才會相信。所以,世行們也就別玩弄這種“以私有制為立論基礎”的西方經濟學認知體系下的這種低檔次的“人均餡餅忽悠術”了,在中國又有哪一個人不知道:創造多少財富是一回事,分配到自己名下多少財富是另一回事呢?這些不能解決“共同富裕”問題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騙術,在中國是根本就騙不了任何人的。世行們最好找到一種更有說服力的忽悠術之后,再到中國來忽悠好不好呢?
三、世行報告中的危言聳聽是沒有根據的胡謅
世行報告認為:“《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中提出了中國應對未來二十年所面臨的風險的措施建議,這些風險包括短期內出現硬著陸的風險,以及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數減少、不平等程度上升、環境壓力和外部失衡構成的挑戰。”并說:“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中國現已到達發展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管理好從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國家的轉型充滿挑戰性;此外,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全球環境很可能仍不確定且跌宕起伏,轉變戰略的必要性就顯得愈加重要。”
從以上議論來看,世行們并不了解中國,他們臆想地給中國制造了一個可能的“硬著陸”陷阱,但這種問題存在嗎?如果說這種“硬著陸”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縮減,但這也是政府心理有充分準備并預知的事情呀。
一是中國經濟總量的基數越來越大,不斷放慢經濟增長速度,也是所有國家都經歷過的“經濟增長遞減規律性”的問題。
二是從實體經濟角度講,中國與其他國家一樣,該建設和建造的實體產業、行業和企業等已建設的差不多了,即該有的多是都有了,總不能讓中國沒事拆了建,建了拆吧。只要中國的企業能為中國人民提供豐富多彩且充足的“衣食住行用娛樂安全”等的商品貨物,經濟增長速度減緩一點又能怎么樣呢?你美歐不也是幾個小點的經濟增長速度嗎?不也活的挺好的嗎?所以,世行的所謂“硬著陸”純粹是“咸吃蘿卜操淡心”。
三是從虛擬經濟角度講,其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取代以前的財政投資功能以后,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的開發建設和生產發展提供了充足且有秩序的巨量資金需求,有效地推動了那些急需發展的產業、行業和企業等的開發和建設,奠定了經濟增長的基礎。何需通過國企私有化地變賣“國有資產存量”地推動經濟增長呢?再說私有資本要是有大錢,在中國需要開發建設的產業和行業是有很廣闊空間的呀?國企與之私有制企業的產業和行業領域,可以說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何需非得通過“國企私有化”變相中飽少數人私囊地推動經濟增長呢?
同時,就其“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數減少”的問題,也是不成其問題的問題,老齡化無非多開支些養老金罷了。這個問題的解決,聽嬋釋禪早已有破解之新財政理論提供準備了。而“勞動力人數減少”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問題了。隨著科學技術推動商品生產和交換手段和工具的進步,商品生產和交換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日益提高,不僅可以彌補勞動力人數減少的缺口,而且還能有效地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至于“不平等程度上升”的問題,正是世行們一直以來要求中國進行“私有化、市場化、外資化”改革造成的惡果,全中國的私有制企業全部實行“按資分配”的占有企業絕大多數剩余價值,又怎么可能“增大平等程度”呢?這就是西方經濟學家和在中國的經濟學代理人們通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為中國設下的“不平等程度上升”的陷阱,而在這種資本和資本家們“唯我獨尊”的經濟環境下,又如何可以“增進機會均等”呢?
很明顯,世行們的諸多好心,實在是讓人領受不起,什么“改革須包括推進銀行系統的商業化,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深化資本市場,進一步建立獨立的、強有力的監管機構來支持中國的金融部門最終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未來二十年的金融部門改革應該是果斷、全面和配套的改革,按照一個合理排序的路線圖推進。一個優先重點是按照市場原則推進利率的自由化”啊?這不是明擺著要求通過這種“國際化、市場化、私有化”改革,促使“中國的金融體系”任由“西方金融財團”宰割和控制嗎?到時那就不是什么“債務危機”的金融經濟問題了,而且左右國家的政權和人民的生死的大問題了。其他世行觀點就不一一批駁了。但我們需要世行和其在中國的代理人們,不要以為你們那點小聰明就能騙了中國人民,中國的民間高手已有完整的經濟理論體系來識破你們那點彎彎繞了。
2012年2月28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