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系的南都社論敦促共產黨要“革自己的命”,敦促共產黨要盡快交出手中的權力,為多黨制和民主化創造條件!
南都社論力挺改革:“革自己的命”非虛言
大中小2012-02-16 00:39:27
【新聞】2012年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二十年,中國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大呼亟須改革之后。
日前,廣東省長朱小丹更是發表講話,直言改革最大的阻力來自既得利益格局。作為中國敢言媒體南
方報系旗下的《南方都市報》2月16日發表社論文章《“革自己的命”非虛言,改革務須知難而進》稱
,當下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破題,已再難存在各自表述的可能。廣東當無愧于“為中國改革再探
路”的期許。
日前,廣東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剛履新不久
的廣東省長朱小丹在會上發表講話,直言改革最大的阻力來自既得利益格局,“沒有革自己的命的決
心和勇氣,就突破不了與科學發展、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政府部門權力利益格局,行政審批制度改
革就難以深入”。
這已然是2012年以來,廣東省長朱小丹第二次主動談及破除既得利益格局的話題,在此之前的1月17日
,新省長與媒體的例行見面會上,他亦曾表態將在今后的施政過程中加大改革力度,并坦承“接下來
的改革需要勇氣,要突破既得利益格局”。而再往前追溯,對既得利益的討論與追問,儼然已成為近
些年廟堂與江湖的難得共識,話越說越重,從“深水區”的背水一戰到“革自己的命”,今日中國所
遭遇的瓶頸一直確定無疑地擺在那里。誠如知名學者周瑞金所言,歷史注定了今天的中國改革已經不
可能再是一次“愉快的郊游”了。而接下來需要考慮和“進一步觀察”的,便只剩下如何做以及究竟
使多大勁的問題。
“改革開放”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其間不乏顛簸與回旋,而當下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破題,已
再難存在各自表述的可能。因為那些所有可能將被觸碰(而且是不得不觸碰)的方面,都將遍布暗礁
,哪怕僅僅一個小格局的推進,也困難重重,甚至僅僅重啟改革話題本身都已然需要勇氣。按照朱小
丹對廣東省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描述,業已進入調整政府自身權力配置的“深水區”。而無法回避的
是,進入“深水區”的絕不僅廣東一地,廣東亦絕非積弊最深的地域所在,但能夠坦承改革進度的困
難與艱危,或可有希望成為下決心開始變革的政策宣示與破冰探路。
2011年11月14日,國務院曾召開會議討論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溫家寶總理在會上將行政審批制度
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這兩項枝節話題,與民主政治建設之間打通關聯。此次廣東著力加快推進政
府職能轉變,其“貫徹落實溫家寶總理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的表述,更顯改革推進的困頓以及多方角
力的堅韌。但“清理、減少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卻絕非說說那么簡單,甚至哪怕很細微的具體推
進也到了需要大
“凡市場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行業組織能夠自律管理的,
政府就不要設定行政審批”,彼時的國家政策宣示,到了真正需要做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存在各方掣肘
,包括由誰來判斷市場、公民、法人“能夠”與否的問題。誠如廣東省長朱小丹所言,“保留某幾項
行政審批事項,有關部門可以拿出一大堆的理由”,所謂的理由,其實便是不想放權的種種抵抗。而
現在問題在于,衡量和判斷社會能否“接得住、管得好”的主體與標準,恰恰也源自那些試圖做最后
抵抗的群體與階層。 有些部門對行政審批權力的戀戀不舍,一言以蔽之,早已只剩下利益的考量,“
權和利是捆綁在一起的,現在必須打破權力和利益長期形成的格局”,但究竟如何打破那些人為設置
的、被利益藤蔓所纏繞的條條框框,需要一點決斷。“革自己的命”不僅需要決心和勇氣,更要確保
其在過程中不異化為“削發代首”的輕飄。
按照目前看到的數據,2008年以來,廣東省政府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570項,并向地級以上市下
放107項行政審批事項,但用這些事后總結的數目字來論證轉變政府職能的成績,最大的可能卻是遮蔽
了很大一部分改革中遇到的阻力,以及讓社會無從衡量改革的進度與難度。
兩相比照,直白地開列出向社會組織放權的“清單”便更像是提前掛出來的承諾書,做與不做,進度
的快慢,民眾擁有了以資核對的依據。在這一意義上,“今年上半年爭取出臺向社會組織放權的指導
性意見,明確向社會組織轉移的職能目錄”,顯然有其值得期待的道理。而哪些權力該放卻沒有放,
哪些職能還被牢牢地控在政府某些部門手中,只有在“放權清單”面前,才有了全民討論的可能。
長期的“大政府,小社會”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而在這一浩浩大勢面前,民間與社會的適應能力,
要遠遠高于不習慣放權的政府部門的自我說服。“可取消,可不取消的,要下決心取消;可放權,可
不放權的,要下決心放權;可轉移,可不轉移的,要下決心轉移”,真正從根本上轉變政府職能,規
范政府履職行為,就必須讓這樣的表態與決心轉化為行動與現實,倘如是,廣東當無愧于“為中國改
革再探路”的期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