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潘德孚:“醫療化”危機

潘德孚 · 2011-11-19 · 來源:烏有之鄉
醫療改革爭論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醫療化”危機

(一)醫療化危機和被醫療化

本節請閱讀者著重注意以下幾個重要的概念:醫療化危機、被醫療化、診療行為、疾病定義。

全世界都發生醫療危機。危機的表現為醫療費用,不成比例的增長,使社會負擔增重,貧富差距增大,而醫療能力卻相反在降低。這種危機的產生是資本主義的惡果。因為,資本主義因其以市場為統帥,而忽略市場的目的與醫學的目的正好相反:市場是發揮個人社會生存的自私的本能——要錢不要命;而醫學則恰恰相反,發揮個人生命的自我維護本能——要命不要錢。本來,社會權力的責任是協調人的這兩種本能,社會才能和諧前進。兩者不和,造成了社會危機。

這個危機又叫醫療化危機。醫療化危機的關鍵在一個“化”字。醫療化危機的意思是一個因醫療器械與藥物而得利的集團,正在利用他們所有掌握的醫療資源蠱惑健康的人們,使他們認為自己是個病人,促進他們的藥物和醫療器械的銷售,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其中的關鍵在利用醫療管理和輿論工具,一是制造生病的理由,利用科普普及假醫學知識,使人人自危,使所有健康者自認為自己是個病人。例如當前的“亞健康”這個概念的出籠,其目的就是發出一種人人都不健康的信號;二是制造體檢的理由,例如打出“早檢查、早知道、早治療”的口號,在美英兩國實施的大規模的子宮頸癌和乳房癌的篩檢;三是夸大某種微生物的危險,使某種輕微流行病成為人人畏懼、草木皆兵的疾病,然后賣出他們準備好的藥品或疫苗,例如、禽流感、甲流……等。

“英國紐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一個由13位哲學家、醫生和科學家組成的精英團體)認為我們的生命被醫療化已成超級趨勢。在一份2002年出版的報告中,這個國際上著名的智庫預言:‘一個問題是診療行為被擴大,或者說是疾病被擴大定義,越來越多的個人陷入診療網中。’這群有先見之明的英國人認為,追求獲利是其中的動力?!粲兴幬镝槍δ骋惶卣靼l展出來,該特征就有可能被視為疾病,或者被當做需要治療和改變的東西。’”(《疾病的發明者》第18~19頁)

“生命被醫療化”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詞語,也就是利用行政手段強迫不生病的人去接受醫療。再如,很多兒童上學,必須帶防疫注射證明。然而,防疫手段是否完善,卻從未經過評測。最近“被精神病”的報導現實,說一個非常正常的健康的人,被某些人認為是犯了精神病并被關進了精神病院,不僅失去了自由,還強迫吃精神病藥物,而這些精神病藥物喻多了,卻會導致真的精神病發生。這種現象的發生,不只說明疾病的管理上的不完善,它容易被一些人所利用;另一個方面,它也反映了醫學對疾病的確定,存在嚴重的不準確性。正因為這種不準確性,才造成被利用現象?!氨痪癫 碑斎皇莻€別現象,但它告訴我們一個信息,沒病者是可以“被病”的。也就是說健康的人也可以被說成是生病的。既然說你生了病,那么你就應該接受治療。如果你不愿意,就可以采用暴力給你治療。“生命被醫療化”是指權力被用作強迫很多健康的人接受醫療的意思,這就有問題了。當然,這種“強迫”卻不完全是行政命令,而是指在權力操縱之下的輿論、媒體工具、小說等蠱惑手段。

“診療行為被擴大”是指醫生在檢查后對發現的病灶,不管是囊腫、結核、息肉或炎癥,都以“有癌變危險”威嚇病人,明說或暗示必須做手術,把不須做手術的都一律做了手術,這樣不僅使許多能自愈的患者變成了終身不愈,長期服藥者,或者,上了手術臺就下不來了——死了;還因此制造了一大批殘疾人。這也是暴力治療之一種。這種暴力稱為語言暴力或軟暴力。軟暴力的禍害,遠遠大于硬暴力。軟暴力是使用意識形態、語言等工具,其影響時間深遠,范圍廣大。例如孫起元先生在他的《白血病人將獲救》一書中說到,他在長海醫院的十年中,所有使用化療加中藥治療的白血病人,無一獲救。只有一姓馬的患者因拒絕化療,完全以中藥治療,活了33年仍然健在。這種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在一個大醫院中實行了十年,沒一人治愈,這應該是個極為重大的教訓了。它告訴我們:用化療治白血病,或者加中醫中藥,是百分百的有死無生,為什么人們還如此盲目赴死呢?這是一種語言和制度軟暴力制造的迷信造成的。所以,門德爾松說:“如果沒有信仰,現代醫學就不能生存。”

“疾病被擴大定義”即是把一種只有極少數人生的疾病擴大化,例如只有極少數人會發生的癌癥成為有腫塊者皆可能是癌癥患者,其方法是把所有腫塊中的異常細胞都稱為癌細胞,這是因為什么叫癌細胞沒有嚴格的定義,因此,它就被一些專家隨意規定。例如白血病變成了血癌,而現在,再生性造血功能障礙又成了血癌癥。白細胞增多是血癌,白細胞減少也是血癌,因為都可以看到血液中的幼稚白細胞。然而,正常人也會有幼稚白細胞,那該怎么說?總之,診療行為的擴大和疾病定義的擴大證明醫學研究已經被隨意性所彎曲,原因就在于藥械公司需要更多的利潤和更大的市場。因此,只要醫學可以被市場所支使,就別指望它能維護生命和健康。

“被醫療化”的意思是健康的人被當做有病的人進行治療。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指出,無病者為什么會被當做有病者掉入“診療網”中呢?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綁架病人,上醫院是病人自己的意愿,是病人覺得自己有病才會上醫院去要求治療。人們沒病為什么會自認為有病,自愿掉入“診療網”呢?儀器診斷、吃藥打針都不是那么舒服的一件事,為什么人們會如此排長隊等待呢?

“被醫療化”行為的存在,暴露了現代醫學的一個大毛病就是疾病病名沒嚴格定義的不科學性,它才會被市場所利用。

(二)“被病”現象的啟示是什么

什么叫健康,什么叫生病,這兩個問題不解決,誰掌握話語權誰就可以無病造病。如果認為生病的不知道自己有病,要通過痛苦的檢查,或者,必須用強烈的幅射儀器才能檢出來,這是極大的謬誤。病還沒有治,怎么可以先搞死身體上許多白細胞或損耗了自身的生命活力,讓抵抗力減弱,把健康的人先用診斷儀器弄出病來再進行治療,這能叫保健嗎?何況,以現代醫學儀器查出來的所謂病灶,只是疾病的結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如非外科手術,則毫無好處。如果這個病灶在人的身體里毫無痛苦,哪為什么要開膛破肚先把完整的身體搞壞?我覺得,并不是身體檢查百分百的有害,而是醫學不應該蠱惑不應該檢查的人去做這種有害無益的檢查,也就是醫學不應該失去自己的道德本性。

一個健康者隨時可以“被疾病化”,那只能說明社會管理和醫學本身都出了問題。最近,媒體披露了許多“被精神病者”的故事,這不僅說明醫學的不成熟和不科學,這才產生真病、假病隨時混淆的社會怪現象。道理何在?答案是:疾病沒有嚴格的定義。這當然不能怪沒有定義,而是要怪現代醫學離成熟還遠著,是件還不能放心使用的“家伙”,有個營養科學家給我打電話,問我對營養學的看法。我告訴他:營養學就像一部沒有剎車的高速列車,還不能使用,就像動車一樣易出事故。其實,早就出事故了,維生素過多癥的出現就是一種事故。

“被精神病”這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除了告訴我們醫學、醫療的不成熟之外,還告訴我們“被精神病”者會遭受個人自由和財產的損失;而另一方則是受益者,這與謀財害命并無不同,而且是合法化了。拿到社會上來說,健康者“被病”,能使他成為病人的另外一方,則因此而合法獲利?,F在國家要立法治“被精神病”現象的社會病,能否也立法治一治社會上利用醫療權力的“被病”現實?這當然很難,因為,“被精神病”者只是個少數,而有權能“被病”的卻是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這個利益集團就是美國的制藥公司,它們的利潤占美國的一半。

西方醫學為什么可以無病造病?是因為健康與生病都沒有明確的定義。診療行為如何被擴大的?例如當前出現的一個亞健康概念普及全球。這個概念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病人,人人都需要檢查和治療。但是,沒有人去想檢查和治療的有效性如何。為了健康去檢查,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使被查者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一般都認為知道名稱就可以進行治療,卻不知道這是個陷阱。有兩人是好朋友,一起去做檢查。一個被查出得了癌癥,另一個身體健康。后來,這位得癌癥者,因為治療加憂愁死了;那個健康者天天游山玩水過得十分愜意。沒多久他卻從醫療事故檢查中得知,原來那張檢驗單給填錯了。他本患有癌癥,因為沒有治療的傷害和心情舒暢,體內的癌癥已經消失了。

這個故事既反映了癌癥治療的無效性與癌癥檢查對精神的傷害性。既然知道自己得癌癥會造成精神傷害;即使進行治療也是如此無效,那么在美英兩國又要展開大規模的篩檢那是為了什么?答案當然是為制藥公司謀利。在所有的醫療行為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社會現象,制藥公司為了獲利,利用公權力和軟暴力的現象,西方許多醫生揭起反旗,揭露這些不人道行為,但是,又覺得很無奈,因為沒有中醫,找不著方向,也無法取代。

我的一82歲的患者診療時與我說笑,兩年前他被診為患有胃癌。醫生說,如果不手術幾個月內就會死亡;如果動了手術還可以住上一年。他在手術前一天突然有靈感,覺得自己高齡,手術危險,就從病床上起來回家,不再與外科打交道。如今已過兩年,活得好好的一點沒事。我的朋友張彥,說他的姨父76歲患肺癌。醫生說做手術和化療能爭取多住一年,可是老人堅決不同意。其兒子幾近跪求,老人就是不答應,獨自離家去一個高山上偏僻的農村里住著?,F在已經過了六個年頭,老人已82歲,不僅健康平安,還經常打電話給子女,要他們上山拿他種起來的新鮮蔬菜。假老人當時做了手術,即使不做化療,能像現在這樣舒舒服服活到這個年紀,如此快快活活地過日子嗎?這個事實反映現代醫學診斷與治療的有效性難以令人滿意。我們現在許多人毫無顧慮地把生命與健康交給這樣的醫學窨是什么道理?正如門德爾松說的:“如果沒有信仰,現代醫學就不能生存?!比藗儜摲此迹瑢ΜF代醫學的信仰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三)醫療保險和最佳醫療照顧

讀者請注意本節中的幾個重要概念:醫療保險、醫療照顧、可治療疾病

“在西方醫療保險制度和社會下,接受最佳醫療照顧是基本權利,生命醫療化因此屬于其中的結構性問題。‘在醫學專家,醫學相關的生意、媒體,頻頻打出頗具誘惑力的廣告的制藥商和容易受到他人影響的個人的通力合作下,產生了一股強大的壓力,迫使可治療的疾病一再擴增??謶趾颓址妇拖褚幻镀x航線的火箭越飛越高。醫生和消費者逐漸屈服在這個想像之下:‘每個人的每個問題都是可以治療的?!保ā都膊〉陌l明者》第19—20頁)

西方雖然有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險制度,也就是人們去醫院治病的醫療費有固定報銷的地方,包括它的管理體系。這樣完善的體系卻是在為一個非常糟糕的醫療體系服務,實在不值。我發覺,在醫療問題上,人們提出一種講法,往往都經不起質問。這是什么道理?是因為我們現在的這個主流醫學太糟糕,太幼稚,就像一個不知世故的人上大學講臺,一問三不知。例如我們只知道醫療保險,醫療照顧,卻不知道醫療目的。上節所述的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中,所有進入長海醫院治療的白血病人,用化療加中藥,結果是“無一獲救”,全部死光光;只有一個拒絕化療用中藥的馬姓患者活了33年還繼續活著。那么,即使有最好的保險和照顧,沒有最好的醫療,對病人來說是毫無用處,他們沒有達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然而,許多事實卻顯示,病人不可能得到最好的醫療保險:百分百報銷;也沒有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醫生的治療方法是被規定了的。如果這些病人都能用中藥治療,也許就不會百分百死光光。這里說明,最好的醫療是用中醫中藥,而不是化療加中藥。

什么叫“可治療疾病”。高血壓、算不算可治療疾病?如果你是個西醫,當然會說:“算”。道理?因為它可以治療。即過高了我們可以用藥使它降低。就我的認識,高血壓本就不是一種疾病。血壓是生命存在的一種需要,它的高低,是由生命自己調控的。它從未被固定在一個點上,一天之中無時不刻不在變化。我講的這個意思即是:血壓是動態的,它隨時需要調控它的高低。這種調控的能力,稱為生命的控壓能力。生命自己有這種能力。高血壓被認為是一種病之后,醫學就要給它劃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叫靜態標準。給動態事物規定靜態標準,是不合邏輯的,是一種反科學行為。這里,使用標準是錯的,病名也就是無稽之談,沒有了病名,也就不好談治療,說什么可治不可治!

什么叫最佳的醫療照顧?可以免費住在醫院里做各種檢查不付任何費用是否就是最佳的醫療照顧?在醫生不擁有正確的治好病的知識和醫療方法的情況下,即使有最高檔的病房,有最細心的護士,能算最好的醫療照顧嗎?這里講的醫療照顧其實應該分開,即最好的醫療與最好的照顧,不能把它們合起來講,使醫療與照顧混淆。患者的要求是治好病而不是什么醫療照顧。治好病的條件首先是醫生必須擁有真正能治好病的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能,而不是只能坐在那里開檢驗單,然后根據檢驗單開藥方賣藥的、毫無任何治病技能的醫生。

事實是醫學院之所以培訓出這樣的醫生,不是醫生本身不好,而是醫學研究的權力被西方制藥公司掌握了,它們需要這樣的醫生。我朋友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后到某醫院做了醫生,他跟我說,一天就是上述的這樣的坐班:每天給病人開檢驗單,然后根據檢查出來的病名開藥方。他也不知道這藥能不能吃好病,反正出了醫療事故一點責任也沒有。看病看錯了是儀器出了故障;用藥吃出的問題有制藥公司承擔。治死了人跟醫生毫無關系。這不是醫生的責任,也不需要醫生做什么檢查。這朋友兒子沒治好一個病人,就升了一級。據說他參加醫院里的會議,從不遲到早退,尤其是制藥公司的人來講課,只要去聽,就會有加分。只要分數及格,加上一篇論文,就可以升級。這些論文都是用什么藥治什么病的經驗和數據。治好治壞的本就需要跟蹤觀察,這才學可能產生詡實的跟蹤數據??墒乾F代醫學是今年事情今年了,哪管明天的是與非。人的壽命太短,無法跟蹤觀察積累醫學研究資料。這實際是醫學出了毛病——醫學研究給套上了項圈,拉著繩子的是制藥公司。這到底是資本主義本身的缺陷,還是必然的結果值得探討。

美國哈佛醫學院1998年做了一次調查,發現當年美國的替代性醫療機構的醫療費收入超過了公立醫院的醫療費收入。公立醫院的醫療費是有報銷的,替代性醫療機構的醫療費是沒有報銷的。這個統計數據讓克林頓政府改變了對待替代性醫療的態度,于是,下了個文件,認為人民擁有維護自己健康、選擇醫療方式的權利。美國各州正在根據這個文件精神完善他們的立法。這說明西方國家雖然出了個最不爭氣的醫學,卻有一個自我完善的體制。這才有雨后春筍般的反主流醫學書籍的出現。門德爾松因著《一個醫學異教的自白》,麥克塔格特因著《醫生沒有告訴你的》獲獎。

社會需要一個完善的醫學。醫療是醫學的具體實踐行為。不完善的醫學必然產生不完美的醫療實踐行為,這才會發生上述被疾病的現象。由于已經形成嚴密的社會體系,它像個毒瘤似的黏在社會的結構上。政府、人民的醫療負擔越來越重承擔不了,所以,全世界都進行醫療改革,而且,前景并不樂觀。西方政府要進行醫療改革,是把負擔轉嫁給人民,其實這不是經濟的問題,而是醫學本身的問題;我國也在進行醫療改革,它卻與西方的方向有所不同,是把醫療的“享受”面擴大,也就是讓更多的人有醫療報銷。也就是本來是一個饅頭四個人吃,現在有八個人可以吃了,這叫做平均主義。同樣沒有擊中醫療危機的要害。因此,無論何種做法,都不可能產生最佳的醫療保險和最佳的醫療照顧。

(四)什么是醫療“享受”?

不過,現在的醫學西醫是主流,也就是它掌握著醫療經費和治療報銷的權力,也就是要治療,看西醫。但是,就我來看,西醫內科是不會治病的。因貪圖“享受”而送命的可不少。所以,我和我的家人,一直不敢貪圖這樣的“享受”,盡管她的單位里有領導經常打電話來,叫她只要少數繳點費,就可以到老、到死有“享受”了。這不是我強說它不會治病,而是現實如此。我決不能把會治病的西醫,說成是不會治病的。

國外的醫學“造反派”說得更厲害。美國伊利諾伊州的醫生資格證書委員會主任、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預防醫學副教授、美國全國健康聯盟主席羅伯特·S.門德爾松醫學博士說:“我們大家正處于一種危險境地,90%以上毫無用處的現代醫學正在處心積慮想殺死我們?!保ā冬F代醫療批判》第138頁)紐約醫師和外科醫學院的阿朗索·克拉克教授認為:“盡管滿腔熱忱地做好事,但醫師卻造成了許多損害。他們匆匆忙忙地把成歷上萬的人送進了墳墓。本來,若把這些人留給大自然來治療,他們就會康復的?!?/p>

阿朗索的話說明,一個利益集團,為了獲取利潤,他們用宣傳或組織的方法,蠱惑或迫使不應該進醫院治療而應該會自愈的人,也就是留給大自然治療能痊愈的人進醫院治療,使這些人在醫院里送了命。我們如果追究,為什么留給大自然治療能自愈卻要進醫院治療呢?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利用宣傳,把不會治療的醫院,描繪成什么病都能治的天堂神仙,這就是現在人們認為生病就要去醫院的思想的由來;二是利用權力,把醫療報銷說成醫療享受,你只要到某些指定的醫院,就可以獲得部分報銷,既可以使醫院有生意,也可以使“指定”的權力得到應用和獲得好處。

醫學是指導醫生行醫的理論和理念。醫療是醫生的行醫實踐。也就是指醫生對病人實施治療稱為醫療。醫生對病人實施治療采用的方法叫做療法。療法分為外治法和內治法。由于中醫內科是個全科。全科就是不分科,什么病都要看、都會看的醫生。醫生的工作是為病人服務。因此,醫生必須適合臨床治病的現實,也就是生命不能分科。一個擁有許多外治法的中醫內科醫生,臨床上必然是療效最高的。筆者才會認為“不會外治法的醫生,只是半個中醫?!狈挚朴兴男枰?,但,醫療的現實是分科占主流是醫療的變異。

例如外科手術、針灸、拔罐、推拿、貼膏藥等幾十種利用外力或物理方法從外治內病的稱為外治法;服藥、注射藥物稱為內治法;利用語言進行說服教育或利用情感的相互制藥治療疾病的稱為精神治療法。

做醫生的就是為了治?。徊∪松≌裔t生可能是一種病,也可能是有多種病。他的要求是醫生能把他的病治好,祛除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醫生通過醫療收取服務的費用養活自己。但是,醫生由于知識、經驗、醫療方法等等的局限,卻不能向病人保證他一定能治好此病使病人恢復健康。

說醫生受知識的局限是因為,他的醫學知識的局限是因為社會的總體醫學知識還有欠缺,在學?;驈膸煂W習所接受的也同樣不足;經驗則來自行醫治療的實踐,越是年輕越少;醫療方法繁多,它們的掌握是必須通過醫療實踐得到的,實踐少,得到的就不多,自己沒親身體會就不敢實踐。因為醫療實踐事關病人的生命與健康,舉措都必須小心謹慎。這就是為什么醫學院的畢業后,未從師直接看過病的就不敢開藥方的道理。許多治療方法,未見老師用過的,自己就不敢用。

病人接受治療,根據一定的規則付給醫生治療費用,也不會要求醫生提出保證包治包好。很多外科手術做好后病人給治死了或成了殘廢,不會索賠。因為,他們知道醫療就帶有危險。病人付了錢還要自己承擔危險,所以,病人在治療前必須選擇好醫生。

現代權力機構利用支付醫療費用的權力,把病人選擇醫生的權力弄到自己手中,把醫保稱為醫療享受,這實際是一種蠱惑的詞語。病人因為醫療享受成了殘廢或送了生命,卻打不贏官司。因為掌握支配醫療費用的人同樣是醫療事故的裁判官。

醫療可以救人性命,也可以謀財害命。我們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的理念,這才會在醫療“享受”中損害健康或失去生命。

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的醫生罷工,死亡率減少了50%。這就是說,醫生開展醫療活動越積極,死亡者越多,平均2個人死亡,就有一個是醫療活動的結果。醫療會死人,但死人的比例如此之高,當然說明這不是醫生的問題,而是醫學的問題——不成熟和被利用之故。病人吃了不該吃的藥,做了不該做的手術而引起死亡的。病人為什么會吃不該吃的藥?為什么會做不該做的手術?是因為醫學利用了科普,借科普的名義,把它的垃圾理論、垃圾知識,普及到家家戶戶,使老百姓認為這是科學,就像方舟子一樣,這西方的垃圾醫學當成科學醫學。當成科學醫學猶可,還著書寫文章攻擊中醫,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中醫沒治好病,或者因誤治死人,總是要自責的。但是,西方的醫學不以為恥。如果以為恥的話,在美國70年代總結出來的癌癥治療經驗教訓:“不治療者,比治療者生存的希望要大”,手術、化療、放療,這三種害人的方法,就不會再到中國來了。

(五)醫療的關鍵在它的理念

醫療的關鍵是它的理念。做醫生的就應該認為沒有治不好的病,病之所以治不好是因為自己沒本領,還需要繼續努力學習;是病人就應該認為,只要留著一分自組織能力,就有活命的希望。

醫生是醫療行為中掌握主動權的一方,病人是被動的。如果病人掌握付款權,那就是平等地位了。因為有了報銷,付款權卻在醫療指定機構手中。醫療指定機構有可能指定不合格的醫生,或正好對他的病沒本領治的醫生,那他只能做兩種選擇:一是不管治療結果,只要有報銷;二是不管有否報銷,只要治療結果好。但是,但是,結果大多數是病人成為聽命的對象:醫生說啥就得啥。

醫療是醫學研究的實踐活動。醫療實踐中醫生與病人是一對一的關系:醫生通過治好病增加了醫療經驗,豐富了醫學知識;病人通過了醫療解除了疾病的痛苦或對生命的威脅??梢姡t療的目的,不管醫生或病人都是把病治好。醫生通過醫療活動獲得酬勞用以維持生活;病人通過治療解除了痛苦而使身心恢復愉快,因而滿意地付出給醫生的酬勞。但是,還有另一種情況是:病人的病沒有被醫生治好,或者反而增重了病情,病人也會照樣付出相應的酬勞。這是因為無論是誰做醫生,治療都沒有絕對把握,這個沒有把握的原因,是任何疾病的痊愈,病人的生命自愈力起主要的作用,醫生治療只是輔助性質的。如果病人沒有了自愈能力,那么,這就是神仙也治不好的病。醫生當然不是神仙,即使病治不好,病人也無怨無悔。所以說病人是醫生的老師并不為過。

病人既然挑他來治療,不管病愈或增劇,付出酬勞都得無怨無悔。這就不同于市場上買東西,付出了錢總有東西拿回來。付出買正品的錢,拿回來是次品或廢品,那叫做受騙,可以起訴到消費委,請他們主持公道,不是退貨,就是賠錢。市場上賣貨,擺在那里隨你挑選,醫生卻不能擺著隨人挑選。醫生是靠治病治出來的名氣,被病人挑選的。這就是病人即使給治得不好,也無怨言。

現在的問題是:病人自己無權挑選醫生,因為,醫療費用有報銷。報銷權力受到一些人的控制,病人失去了自己選擇醫生的權利換來的報銷部分藥費的權利實際是得不償失。這種報銷制度表面上是為了使人人有病都能得到治療,卻疏忽了治療的另一面是醫生有可能因技能不好或思想出錯而把病治壞而損害了健康或失去了生命。健康或生命是無價可算的,這才說得不償失。

這是種情況,是因為資本主義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而產生的。資本主義醫學打著科學的牌子在全世界橫行。它為了獲取利潤,攻擊和壓制所有的民族傳統醫學,使人們找不到有經驗、能治好病的醫療方法而發生的。其實,所有的民族傳統醫學都要比現代醫學好,是因為民族醫學的理念好。因此,現代醫學為了獲取利潤就必須排擠民族醫學。任何民族醫學都會認為,疾病只是少數人的事,也就是認為在社會中,只有少數人需要醫療,而不會認為大多數人都是病人。所以,烏偉·海爾才預言:“可以預見,再過幾年,除了沒參加體檢的人以外,幾乎沒有人是健康的?!保ā都膊“l明者》第46頁)這就是現代醫學熱衷于全民體檢的原因,也就是它的理念。

醫學是以其理念為方向的?,F代醫學核心是制藥公司,它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治病,而是為了利潤。麥克塔格特說:“醫學研究不公正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大多數研究是由某些公司資助的,而這些公司在不同結果上存在利益差異。這些藥物公司不僅支付研究者的薪水,而且經常決定研究結果是否發表、在哪里發表。必須記住,在某種意義上,這些企業在疾病健康上存在巨大的利益:如果某個藥物公司只是發明一些快速治愈的藥物,而不是終身的‘維持’治療,那么它將很快破產?!保ā夺t生沒有告訴你的》第9頁)現代醫學是以借病人的苦難發財的理念,但是,它卻打著救死扶傷的照牌,因此,我們必須小心謹慎,以免落入“享受”的陷阱。

(五)疾病的自然產生與發明的方法

這里說明,醫學研究已經由于制藥公司的介入改變了它的目的。介入的原因是因為研究人員需要過生活,需要得到薪水。這筆錢由制藥公司來付了。而制藥公司的目的是增加利潤。因此,研究人員不再是為治好病的理念來研究,而是為如何增加制藥公司的利潤而研究了。制藥公司要求賣出最多的藥物才能獲取最高的利潤。如果研究出來的藥物把病治好了,病人就不再登門購藥,制藥公司不是就會破產嗎?因此,他們研究出來的,不能是馬上治好病的,而是要終身維持治療的藥物,才能使制藥公司得到長期的客戶。但表面上,這種研究結果,卻要使人覺得確實有好轉,不得不再來購買。

這就不是單純的發明藥物,而是必須“發明疾病”,還要“發明”醫生在治療時告訴病人的道理。《疾病的發明者》對此有很好的說明。“‘要是什么病都沒了,藥廠馬上宣告破產?!栴D塔夫茲大學衛生專家桑諾夏因這么表示,‘科學最悲慘的地方就是醫學專家為了幫助制藥公司牟取利益,隨時準備出賣自己的專業鑒定能力?!瘜Σ糠炙帍S、儀器制造商和醫生團體而言,目標明確地把人類問題醫療化,構成了他們的商機基礎。媒體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們用不負責任的報道向大眾販賣疾病?!芏嘤浾?、編輯用一堆沒內容的醫學用語,造成大家對新疾病疫情的恐慌,當中還夾帶最新靈丹妙藥的消息?!保ā都膊〉陌l明者》第12頁)由此可知,西方的醫學家,是最值不得相信的。這些話用于現今,我們隨時都可以從媒體中看到,只要發生醫療或衛生問題,馬上就有專家出來講話了,其目的就是為現代醫學辯白。

《疾病的發明者》中,對西方醫學如何發明疾病做了很有說服力的歸納。西方醫學界那些研究者是怎么發明疾病的?答:一、把正常的生命過程當做醫療問題;二、把個人問題和社交問題當做醫療問題;三、把致病風險當成疾病;四、把罕見癥狀當做四處蔓延的流行??;五、把輕微癥狀當成重病前兆……例如所有的健康老人都患有:前列腺肥大、內臟囊腫、息肉、結石、骨質增生等,不過,西醫對這些疾病,除了手術就想不出別的辦法。

一對夫婦每周從蒼南趕到溫州找我看病,需走一百來公里,只是為了治孩子的多動癥。孩子有習慣性眨眼、抽鼻子等不自學的動作。診治三四次已基本痊愈。我也放了心。你要問:是你治好的嗎?我的答復是:“我出了一點力,主要還靠他的父母自己?!碑斔麄兊谝淮蝸頊氐臅r候,我就說:“我不認為這是多動癥!”他父母聽了覺得很奇怪。我說:“多動癥是西方醫學創造的一個病名。這個病名把生病的責任歸到孩子頭上,拿孩子來發他們的財,這是一種最該死的行為。西方用利他林麻醉孩子的神經,使之興奮,使注意力集中而不會發生眨眼或抽鼻子,是暫時的。這種治療會造成藥物依賴,以后就可能成為吃毒品的接班人——患上了毒癮。所以,千萬別上多動癥的當?!?/p>

“根據德國制藥工業出版的藥典(俗稱“紅皮書”)服用利他林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包括精神運動性興奮、恐懼、失眠和被跟蹤妄想,長期服用后若突然中斷,恐怕將引發一些‘戒斷現象’的后果。除此以外,該藥還使一些小孩食欲大減。它的副作用能嚴重到什么程度?且看德國北部一名7歲女孩賈斯敏的經驗。她父親說:‘她手部產生神經性顫動,會把嘴唇咬破出血,晚上肚子痛到在床上打滾?!赣H讓女兒停用利他林。盡管他們并不確定是否由藥物引起,但他們依然開始尋找不必吃藥的療法。還去人擔心,持續服用呱醋甲酯(利他林)將阻礙兒童生長;一項研究顯示,連續服用該藥物兩年的小孩比對照組平均矮1.5厘米?!保ā都膊“l明者 》第99頁)

孩子發育過程中眨眼、鼻抽動,是一種精神緊張的表現。它起因為家庭環境不和,家庭中有時候發生夫妻突然大聲吵架,或突然大聲吼孩子,使之受到驚嚇而產生的?;蚝⒆右颉叭藖懑偂倍艿匠庳煻l生的現象。這是家庭環境不良而產生的。從生命醫學的角度來看,應該稱之為“成長的煩惱”。它反映了夫婦的家庭環境使孩子成長不良。因此治療的關鍵是做父母的應該想到自己在照顧孩子方面有否失當;夫婦之間有否注意在孩子面前不能有不和的狀況,給孩子心靈抹上陰影;尤其是在平時生活中與孩子的交流,使孩子思想擺脫緊張狀態。這對夫婦回去后,遵照我所說的進行糾正,這才是孩子癥狀迅速消失的原因。我認為的小孩這種眨眼、鼻子抽動的癥狀治療,千萬不要過多的寄希望于藥物。如果你上了西藥利他林的當,孩子長大就可能成為一個毒癮患者。

(六)生命的存在、死亡與健康、生病的界定

西方醫學之所以如此混亂,皆因為他們自有醫學研究開始以來,這幾千年,沒有把生命的研究放在醫學研究之中,西方醫學只有尸體解剖的研究。他們沒有把醫學建立在生命的研究之上,而是建立在尸體的研究之上,無怪乎醫生罷工,死亡率減少。因為,醫生的醫療方法用得不好,就會把活生生的人醫成了尸體。而生命的研究的根本是給出生命的定義。為此筆者在《人體生命醫學綱要》一書中,給出生命的定義:生命是信息運行的一個自組織的過程。之后,又給出了健康和生病的定義。生命既是一種信息運行,那么,信息運行不停歇,就體現它的存在;信息運行有序,就是健康;信息運行障礙,就意味生病;信息運行終止,就是死亡。我相信,只要學術界通過這個生命、健康和生病的定義,西方的制藥公司就再也不可能制造疾病了。

醫學是與社會的產生一起存在的。它產生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疾病給人們帶來的病痛。醫生學習醫學,其目的是使用醫療手段消除病痛,獲取治療的報酬以維持生活,不是借以發財。因此,民族社會達到一定的規模,民族醫學就發展起來。民族醫學是民族社會穩定和諧的支柱。在我國,中醫已經有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醫學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十幾億大民族的原因之一?,F在全世界都看到現代醫學的問題,要進行醫療改革,卻都找不到方向,是因為他們沒有中醫。

當資本主義把醫學綁上利潤的戰車,醫學不再是治病救人的學問,而是成為一種謀利的騙術和手段?!搬t療化”是指我們這個世界,正在把健康的人,通過組織手段,蠱惑的語言和行為,甚至把他們說成是病人,并進行治療,目的只是為了把藥物賣出去,以謀取利益。醫療,亦即是通過醫學的方式,把某些方法和技術,以治病為借口,使健康者生病用藥,強加治療,使之成為真正的病人,甚至造成死亡。

“醫生有醫生的手段,牧師有牧師的手段……,與戰爭相比,醫生殺死的人數更多。他們手里拿著殺人的工具,放血、甘汞及其醫藥的威力比彈藥的威力還要大。若沒有專職醫師,人類的身體就會一直保持著健康狀態?!睘槭裁??因為,人類的生命比之一般動物,有更強大的自我維護能力。這種能力,我們稱為生命的自組織能力。

(七)從結核病的研究看西醫治病

例如過去,我們曾經認為因為結核菌的感染,才使我們得了肺結核。因此給出治療結核病的方法——使用殺結核菌的藥物。但是,法國的生物化學家和農業學家安德烈·沃伊辛說:“在每個人的肺里,都居住著數百萬個結核病桿菌,但我們能完全容納它們,而且,它們也非常安靜地居住體內,并沒有向身體細胞發起瘋狂的進攻??墒?,它們又為什么突然襲擊身體的某個器官(經常是肺),從而使我們染上結核病呢?”(《現代醫療批判》第42頁)

沃伊辛所說,與我們平常接受的知識不一樣。他說的是在正常的情況下,結核菌與人們非常融洽地一起生活。很可能它們需要人體寄居,才能過正常的生活;而我們人體,也需要一部分結核菌的幫助。這才是結核菌寄生身體里的理由。我認為,人是個大生命,結核菌是個小生命,只要是生命,都會有一定的適應性。幾億年的歷史,地球上的生物相互適應,人類才會說生態平衡;幾億年的人體,發展成為微生物活動的場所,人類才提出微生態平衡這個說法。

是人們自己弄壞了身體,這才發生了結核病。這說明,當人們得了結核病以后,醫生叫做檢查,不管是或痰液檢查,拍片、CT,或磁共振,無非是告訴你得的是肺結核,沒別的用意。但是,他能告訴你的,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醫生給你開抗結核藥物,同樣是治結果而不是治原因。因此,這種檢查或治療,可以認為是毫無用處。這種毫無用處的藥物或治療手段,被方舟子們捧為“科學”,那是因為西方醫學的需要,也是方舟子們自己的需要。我們現在小孩子一生下來,采取的卡介苗注射,說是能預防結核病,同樣是多余之舉。

我的父親是個西醫。我的母親只36歲,得了肺結核病。那時候西醫還沒有什么治結核病的藥物,父親只知道臥床休息和吃營養。母親聽父親的話,臥床一年后死了。我的大哥哥16歲那年,也得了肺結核,父親要他嚴格地遵守臥床休息,并吃有營養的食物,也是不到一年死了。我在29歲那年,也得了肺結核,因生活困難沒法臥床休息,不僅沒吃營養品,也沒吃任何藥物,只叫內弟給我灸膏肓。二年后完全恢復健康,而且,再去做X線檢查,連鈣化點也沒有。這個故事片里告訴我們,現代醫學根本不會治結核病,“臥床休息吃營養”是他們想當然的。因此,才會犯錯誤。那時候,西醫醫生對結核病治療,只知道臥床休息。后來出來抗結核藥物雷米風(異煙肼)、鏈霉素,就用這兩種藥治療。也許有人認為它們在研究室里,可以看見一結核菌的抑制,但醫生在治療實踐中的效果并不好。其不好的原因是,需要長期服藥,卻從沒有跟蹤觀察報導,卻只有跟蹤觀察對肝功能損害的報導。因此,醫生不能確定多久能治好結核病,而只要求長期服用,并如果發現肝功損害,立即停藥。這說明,在實驗室里能抑制某種細菌的藥物,用到病人身上的時候都會走樣,不遂所愿。道理何在?就因為生命的自組織能力是治病的主角。用損害肝功能的藥物治結核菌,就是損害生命自組織能力來消滅結核菌,怎么能消滅得了呢?最近,我發現一位患者因服抗結核藥物導致白細胞減少,所幸還只有吃一個月,趕緊囑立即停服并服補氣生血的中藥才恢復。至于能不能治好,還需要長期觀察。

抗結核藥物為什么治不了結核病?關鍵在西醫學的醫療理念出了問題。正確的醫療理念應該是,一切疾病的痊愈,病人的生命的自組織能力是主角,而不是藥物或其他什么方法。也就是任何疾病之所以能痊愈,是病人生命的自我恢復能力強大,不是藥物能消滅某種微生物?,F在治結核的藥物進入人體,首先使肝功能遭到損害,生命的能力首先要對付肝功能的修復,哪有能力去對付結核菌?藥物不僅治不了結核菌,還治壞了肝功能,這就是上面例子里的患者白細胞減少的原因。生結核病的病人,活到八九十歲都很容易,白細胞減少的患者,壽命就不會太長。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身體衰弱導致發結核病。但是,導致身體衰弱的原因卻很多,例如生活困難,飲食不周;年青性欲旺盛,性交過度頻繁;工作思慮太過,而睡眠早間太少,活動不足;環境空氣不好等。這樣的體質不好,使體內結核菌供應失衡,造起反來。因此,不是靠殺結核菌作為治療結核病的主要方法,而是應該從調理環境解決問題。

(八)醫學存在的自然結構

現代人類社會的自然狀態(自然狀態就是理想的社會狀態)是由政治(即權力)、經濟(即市場)和醫學(即醫療)組成的。人類社會要發展(經濟、科學、技術等等),就得開展市場活動;然而,人得過一輩子,而這一輩子中免不了有病有痛,因此就需要醫生的醫療活動。然而,醫學與市場生來就是相背的:市場是要錢不要命的,醫學是要命不要錢的。市場是賺錢的;醫學是用錢的。因此,需要權力來調節平衡。人類社會的權力,本來就是用來平衡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的。同樣,在人類社會中所產生的一切社會需要的活動,也是有矛盾的,也應該由權力來解決。人類合在一起才產生了社會。社會有它自然組成的規律(也就是自然結構),這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就是社會的存在產生萬物的道理。如右圖所示:

用現代的術語術說,右圖的這種結構,稱為穩定結構。穩定社會的穩定結構,是社會和諧的根本原因(現在西方進行醫療改革,是因為看到了人們因醫療問題造成的不穩定。但是,他們不知道這種不穩定不是經濟的問題,而是醫學的問題。因此,他們的改革是必然會失敗的。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問題,而且也有辦法解決問題,關鍵在于我們有中醫)。

在這樣一個自然社會的體系中,市場與醫學是因權力的制約取得相對平衡的。人在市場里運作的時候,希望取得最多的錢,而在生病的時候,又不顧一切財產的損失去治病,如果權力能在市場與醫學中立場公正,使兩者適當平衡,那么這樣的社會就必然合于理想,必然有序發展。

由于資本主義的影響,醫學與權力的關系性質起了變化,它不再屬于自然社會結構圖上所示的這個樣子了。醫學已不再是為維護人們的生命與健康存在的,而是為制藥公司的利潤而存在的了。對人類來說,它已經是一個怪得不能再怪的怪物了。因此,現代西方出版出版很多有關醫學的書,如:《別讓醫生殺了你》、《醫生沒有告訴你的》、《現代醫藥中的錯誤》、《現代醫療批判》、《疾病的發明者》、《藥禍》、《制藥業的真相》、《一個醫學異教徒的自白》等,書中的內容,無不都是揭露與批判現代醫學所做的一切。但是,西方的批判書籍。盡管言詞辛辣,沒有情面,無所不及,有一點,他們卻沒有辦法,說這東西不好,卻只能接受,無法取代。雖然,替代性醫療在興起,但這些替代性療法,缺乏系統性理論,無法自我定位,只能按現代醫學的規定辦,也就是實驗、鑒定等,都得照現代醫學的程序來做,也會被限死。林內·麥克塔格特說:“要想知道醫學是如何對待異教徒的,就看看它如何對待有科學根據的替代醫療的。最近進行了一項科學研究,有雙盲和安慰劑對照平衡,設計科學合理,結果表明順勢療法對于哮喘是有效的??茖W家現在也早有證據表明順勢療法是有效的。事實上,這已經是1985年以來同一個人第三次作同樣的實驗了,結果全都一樣。然而,在發表論文時,研究負責人卻又有意回避自己的結論,他指出結果可能是假陽性或錯誤的。盡管該研究有著科學嚴謹的設計,但《手術刀》雜志還是輕易地就否定了結果:‘沒有比這更荒謬的了:物質被如此巨大地稀釋后病人可能連一個分子都得不到……’”(《醫生沒有告訴你的》10頁)就這樣,有話語極的現代醫學輕而易舉地把順勢療法壓下了。

以制藥公司為代表的“市場”,已成為醫學的核心,而不是與醫學并起并坐的。在制藥公司統轄下的醫學體系,醫學院、醫院、醫政,已不可能起到維護人們生命與健康的作用了。

(九)可悲的醫生

人們以為醫學院這個機構是培養醫生的,其實錯了。這個機構是給年輕的孩子洗腦后安排工作用的。孩子們從這里畢業后,他們的工作是當醫生或做醫政人員。假使說是當醫生,那么他們到醫院里為什么不會看病呢?在醫院里看病的醫生,實際是那些診斷儀器的操作者。這個名之為看病的醫生,其實并不會看病,盡管看他穿著白大衣,戴著聽診器,儼然是個專家。然而,他的工作卻只是個給診斷儀器開單子的,然后看回來的單子上的診斷病名,給病人念了一次就給病人開藥方了。也就是說,病是別人看的,藥是他開的。這樣一個事實讓人覺得真怪,醫療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呢?醫生不看病的,手里卻拿著藥方,他們只是賣藥的需要。古代西方的醫生難道是這樣看病開藥方的嗎?

這個醫生并不真的懂藥,只能看說明書用藥。說明書是制藥公司的,怎么寫怎么用。西方有公司的藥物銷售員給他解釋明白。至于此藥會對的病人產生怎么樣的作用,醫生心中無數,即使治死了人,醫生也不能明白。廣州一醫生把羅紅霉素與氨茶堿同用,毒死了一花季少女才知道這樣配搭是不對的。美國醫生雷·斯丹醫生寫的《致命藥方》里有很多故事,都說到許多醫生只是做制藥公司搞藥物應用或推廣的試驗人員,充其量只是制藥公司的藥物銷售員而已。

“如果你認為醫生給你開處方時都以科學為依據,都是對癥下藥的話,那你真是太天真了。多數醫生并不知道藥物是如何被研究開發出來的。醫生掏出紙筆開處方時,他只記得醫藥公司代表介紹的那些藥物,或是那些醫藥公司廣告中宣傳的藥物?!薄搬t生再也不是一種職業了——這個事實夠殘酷的,今天的醫生僅僅是制藥公司市場部的附庸。一度受人尊敬的醫生如今為了免費的午餐贈送的禮品和免費打高爾夫球而心甘情愿地讓自己的靈魂被制藥公司所收買”。(《別讓醫生殺了你》第7頁)

這種說法是不是把西醫的內科醫生說得太慘了?其實,還有更慘的:

“據報道,在各種職業中,醫生自殺率和藥物依賴率最高。這就意味著,醫生比其他人更容易幻想破滅和痛苦,難道這種開始曾許諾會得到很多滿足的職業,一旦未實現諾言就變得令人失望了嗎?有多學科醫生經過艱苦努力獲得行醫資格后,突然發現自己幾乎成了領有執照的、為國際藥物卡特爾公司工作的藥物推銷商呢?”(《現代醫療批判》第129頁)

一個年青人立志為了救治被疾病糾纏有苦難的病人,作了不知多少的努力,因而獲得了醫師資格。但是他工作了多年之后,卻發現自己不僅沒有救好幾個病患者,反而送了好些人的性命,成了制藥公司的藥物推銷商,這使他為之奮斗的愿望落空,救人反而害人,成了他一生的遺憾。有人像門德爾松一樣“殺”了出來,成為現代醫學的異教徒,從事揭露性的著作;有的受到良心的譴責,懊悔不已,只能選擇自殺。

“對此,許多醫生曾經主動反省和矯正,但他們往往被看作怪人,往往被看作試圖破壞一個良好體制的壞人。這樣一來,他們的批評便沒有人理睬了。同行也排斥和嘲笑他們,以致其中不少人被迫著書立說,沖破醫學界設置的障礙,把自己的思想直接告訴大眾。因為這類著作的寫作耗費巨大的精力和時間,而且是以作者長期臨床觀察研究為基礎寫的,所以,醫學生會發現它們是最優秀的讀物。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任何一家醫學圖書館都找不到一本這樣的著作?!保ā冬F代醫療批判》第129頁)

(十)醫學院做什么用的?

在醫學院中被洗了腦的孩子,頭腦簡單得“四大皆空”了。因此,有被分配到醫政部門的,則視其他療法皆不科學。讓這些人把持話語權,這正是制藥公司所需要的。

醫學(即醫療)、經濟(即市場)和政治(即權力)是構成社會的三大要素。它們是各自獨立的系統。醫學(醫療)是要命不要錢的,經濟(即市場)是要錢不要命的,政治從屬于市場亦變成要錢不要命的了,協調兩者平衡則無從說起了。一個社會的和諧,就在于這三者發展的協調,如今醫學變成了怪物,無助于社會和諧了。

醫學本是為了社會人的生命與健康,是對生命與健康的研究,本不屬于資本主義政治管理所統轄的范疇。但研究醫學的人和做醫生的人都是要在社會中生活的。而研究和生活都需要經濟的支撐。于是資本主義社會管理體制把醫學納入其中,為此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醫學體系。此體系說明,醫學的目的已經走樣。因此,才有所謂的穿白衣的黑心人之說?,F代醫學從事市場操作,因而走向反面。醫生不會看病而光講賺錢;醫院管理以利潤為標準而不問病人死活;體檢儀器作為斂財為目的,而不問有用無用。一切都在背離醫學的軌道。

因此,西方揭露現代醫學的書如雨后春筍,越來越多。可是中國人似乎還被瞞在鼓里,一點也不知道,這才發生了方舟子、張功耀等在網上鼓動簽名立法廢除中醫的活動。此活動導出了方舟子等在鳳凰衛視的辯論情節,方先生在鳳凰衛視上的積極和勇敢的表現,不愧為反偽斗士的稱號,只不過他反錯了對象,因而暴露出方先生揭露偽科學背后的真實野心。

在這些喧鬧聲中,我對現代醫學做了系統的概括。我發現,現代醫院并不像方舟子那樣說的很科學,可以說完全相反,是一團糟。美國伊利諾伊州的醫師資格證書委員會主任門得爾松醫學博士曾著《一個醫學異教徒的自白》,該書對現代醫學作了無情的揭露,其內容概括如下:

(1)醫院的身體年度檢查是一個陷阱。這些檢查報告告訴你的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因此,對治療(身體健康)毫無好處。

(2)大多數的手術給患者的傷害過于益處。外科醫生每次告訴你說的話,必然是手術非常成功,但病人傷了或死了。因為,因為醫生告訴你的時間是術后那瞬間,這瞬間他沒有把病人弄死就是他們所說的“非常成功“;而生命卻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此后病人能不能經受得起手術的傷害而死去,或終生痛苦就很難預料。

(3)醫生開出來的疾病化驗或檢驗,檢驗的體系和過程不合理,即使是科學儀器,也是錯誤百出。因為這種檢查方法80%未經過科學的驗證,完全不可信任。

(5)最大多數的化學藥物,不但沒有真實的治療效果,抑且是致病、添病的緣由。因為這些藥物是壓制病人癥狀的。而癥狀是病人的生理表現,也就是一種抗病的表現,怎么可以隨便壓制呢?

(6)X光檢驗是診斷程序的重點和特色,宣傳認為“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然而,它不但輻射對人十分危險,而且檢驗結果錯誤頻出。因為,解讀X光照片的是人,人就會受偏見、情緒的影響而導致錯誤的判斷,而且,片子本身不會說話。即使是同一個專家,在十年后再次解讀同一張照片,也會有75%的偏差(實驗證明)??梢奨光照片檢查也是基本不準確的。

現在的醫生只要稍不順手,便要病人住院。林內·麥克塔格特說:“如果你住進醫院則會有1/6的可能遭遇厄運,因為某些現代醫學的療法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一旦你進了醫院,將會有1/6的可能死在醫院或受盡病痛的折磨,因為這種危險有一半來自醫生或醫院的錯誤?!保ā夺t生沒有告訴你的》第4頁)

以上所摘說明醫院并非治病救命的場所,而是為制藥公司斂財,它自己則是從中分羹的機構。

醫政(代表權力)掌握醫療控制權力的機構。它表面上是醫療管理,實際上是西方醫學為了排他,實現壟斷,以免其他醫學或醫療方法競爭的工具。

醫學的研究機構同樣被制藥集團所操縱,他們以自己的習慣認知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而不承認自己還沒有掌握和理解的現象,即使這些實驗有著科學的設計,而且不斷地重復一個同樣的結果。此現象足可證明從醫學院里教育出來的研究人員,或從事醫療行政的官員都已經被那種教育方法洗了腦。因此才固執己見,這才是現代醫學教育達到的目的。

現代醫學在我國,由于掌握了行政權力,便利用教育,制訂各種不利中醫發展的框框,尤其是教材、教學法等,實現消滅中醫的目的。故老中醫李今庸教授說:“吾人生性太愚鈍,發展中醫愧無能。三十多年教學苦,培養自己掘墓人?!敝嗅t學院寫的是一部埋葬中醫的歷史。

醫院成為制藥公司斂財的組織。給藥物、醫療器械提供實驗數據,以購買器材、藥物的形式為制藥公司創造利潤。

醫政代表行政部門壟斷醫療權力,解決醫院財政困難。其方法是國家撥款或集中醫保經費供給。

(十一)為什么有權的有錢的死得快

醫生是治病救人的職業;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如果有這么一種規定:沒有錢,便可見死不救,見病不治,那么,這豈不等于說:醫學可以因病人沒錢而不救,社會要這個醫學豈不是為有錢人設的?無怪乎現在有錢的死得快,也應該說是一種報應!

1998年,患者徐阿德得肉瘤,每夜腹中如火燒,醫生說這是惡性腫瘤,但徐先生失業在家,靠妻子開出租車維持全家生活。因此他沒錢住不起院。我說,那就服我的中草藥吧!也許它比醫院里更加有效。他服我的中草藥后,腹痛從未再發。癥狀消失得干干凈凈。此后他就連續吃了70多帖。三四年后,他到我診所與我說笑:潘醫師,我得了肉瘤,幸好住不起院,只能吃草藥,現在還活著。我的一個朋友也得肉瘤,當時我叫他到你這里吃草藥。他說:“我有錢不去大醫院,還去小診所吃什么中草藥?”他去了上海,做了手術,用了幾十萬。三四個月后,尸體抬回來了??尚煜壬嗄炅?,活得好好的。

鄭文友先生在他的《世紀大交鋒》中記載“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任期間曾向全世界宣布‘美國治癌失敗’,衛生部長引咎辭職?!煛诿绹戏⑷艘粋€半世紀左右,也沒把癌癥攻下來,因此說,‘化療’不是先進的,是不可取的,是比假酒害人還兇的‘兇手’?!钡?,我國卻把它當作新技術、新方法來使用,以致許多國家重要領導人都死于化療之手。例如“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肖華患胃癌住進301醫院,請來全國著名專家會診,及至認為沒有治療辦法了,通知其家屬僅有一個月的生存期。肖華老伴聽說北京燕山腫瘤醫院鄭文友(我當時受聘為該院副院長)治癌有專長,故請我出診。我見肖華同志談笑風生,僅有吞酸和劍突下壓痛癥狀,怎能死人呢?我說:我立下軍令狀10天內讓首長病情好轉,三不放療??墒轻t院的臨床醫生以保護首長安全為由,不準外院醫生治療,肖華主任百般哀求也無濟于事,結果不到一個月人死了,是給化療化死的?!保ā妒兰o大交鋒》第2頁,香港人類福音報社出版)

我不知為什么我們的媒體,經常勸人們生病要上大醫院,別去小診所。就好像醫院越大越會看病。很多人來我診所看病時都這么說:“我看過很多大醫院了,還是沒有好?!焙髞磉@病給我治好了,我與他們說笑:“你們有病總要找大醫院,卻不知道大醫院是不長眼睛的。是醫生看病,不是醫院看病。病能不能好,不是醫院大不大,而是醫生與你有緣沒緣。”媒體怎么會知道呢?

《國人年輸液104億瓶為哪樁》

鄒紀平天才地指出,現代醫學正確的取名,應叫做“資本主義醫學”。因為它對外是展示它的救死扶傷的醫療形象,對內卻是一個“分科醫盲團隊”;在學術上抨擊壓制不同的醫學觀點,層層控制醫學,避免公開爭論;地位升級只憑論文和學分。鄒先生的妻子是個干了幾十年的西醫,卻支持丈夫一起寫了三本書《生命誰做主》、《反思西方醫學》、《超猴醫學院》,揭露現代醫學“把病灶往那兒一戳,用‘臨床理論’手段,一門心思玩疾病賺錢。所講的條條道道,就像內部引爆的重磅炸彈:他自己出錢出版這些書籍,當然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一個濟世救人的偉大事業——醫學。

(2010年12月28日《參考消息》)

香港《太陽報》12月27日文章]題:每年輪流百億瓶,醫院只為斂財忙。

到醫院看病,通常只有重癥病人才輸液,但今日內地醫院,輸液卻變成“常規動作”,無論大病小病都輸液。國家發改委一名副主任日前透露,去年一年中,全國共用了104億瓶輸液,以13億人口計算,相當于每人平均輸8瓶液,遠高于國際水平。

濫輸液只是冰山的一角,事實上,內地醫院過度用藥的現象非常嚴重醫生開處方時大手大腳,無論病情需要與否都開貴價藥,還動輒安排各種收費昂貴的檢查。某地有名兒童發燒,看一天病竟花了一萬多元,高昂的收費遠超出民眾承受水平,低下階層民眾更是苦不堪言。目前,過度醫療亂象在內地極為普遍,醫生們利用手中的處方力,想盡辦法推銷藥物,什么醫療道德,什么行為規范,早已被他們拋諸腦后。過度醫療歪風越刮越烈,完全是醫療體制混亂的結果。近年當局推行醫療體制改革,在新的政策下,公立醫院需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于是各出奇謀,把盈利作為第一要務。

醫院員工發獎金,院長要升官,都離不開經濟效益。院方層層下達經濟收入指標,落實到每個醫生,不能完成經濟任務者,第一年警告,第二年換崗。醫生帶著沉重的經營壓力來診癥,唯有盡量開高價藥,以求完成任務在為病人著想還是保自己飯碗兩者之間,哪個醫生會選擇前者?

值得指出的是,醫療腐敗也是過度醫療的重要原因。不少醫務人員,尤其是醫院負責人與藥商串通,為了收養巨額回扣,不惜淪為藥品的推銷員,昧刁難良心把貴價藥硬塞給病人。

不堪的是,醫療系統內部已是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判斷醫生的能力,不是看他醫療技術和服務態度,而是看他能否從病人口袋中掏更多的錢,誰能為醫院帶來更多的收入,誰就能獲院方青睞。相反,恪守醫療道德,想方設法減輕病人負擔的醫生,反而被視為“異類”。在這種情況下,醫療素質每況愈下,事故層出不窮,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最近,當局對藥品價格進行了一次全面調整,平均價格有所降低。然而,有衛生部官員公開承認,醫療費用的的絕對值并沒有下降,因為在注意控制藥品價格的時候,貴價處方又出來了。

顯而易見,單靠行政命令壓低藥價,無法根治長期困擾內地社會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衛生部門如果不對所謂醫療改革作徹底反思,拋棄所謂醫療經濟的思維,目前的亂象根本不可能改變。

(十二)看病難、看病貴的一次演練

有一個故事反映了“看病難,看病貴”的秘密。我的同學的孫子只5歲,被水果刀割破手指,兩個老的便帶他去醫院縫合。醫生首先給開了幾張檢驗單,說檢驗后再來縫合。倆老覺得弄不懂這點點指頭皮破損就這么麻煩,其實,這老太婆就是個護士長退休的,她已經不懂得現代醫學是怎么被“改造”了的。醫生縫合了三針,收費400元,在過去,只收掛號費就給縫合了。交費后,醫生又給開了一張單說:“再去繳2500元,驗驗有無什么病毒感染?!崩咸沤o支使得生氣了,說:“要驗就到自己的醫院里去!”醫生有點驚奇,就問:“老人家哪里退休?”“市某醫護士長?!贬t生笑了:“自己人,那就不要驗血了?!奔僭O這孩子是此醫生的至親,或他自己的孩子,當然不會這么干的。無怪乎我問過一個光搞化療的醫生:你的親人得癌癥你會給他化療嗎?答:“決不!”

如果醫生只憑掛號單就馬上給孩子縫合,孩子看病可能幾分鐘就回家了。醫生開了幾張檢驗單,要先驗后縫,家長不得不耐心等待。把只需幾分鐘看病孩子的等待時間延長多倍,目的是留著病人多賺錢。所以,這是醫院的賺錢手法把“看病貴、看病難”的現實搞起來的,不是因為“生活水平高了,關心自己健康的人多起來了”,這種顛倒是非的胡說八道的另一套辯護詞,完全是為了蒙蔽民眾?,F在,衛生部門又使用降低藥價的方法來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仍然是做做花樣的老把戲。迄今為止,藥費降了多次,醫療費用不僅沒降低,反而提得更高了,這是什么原因?作為行政管理部門,不能被領導說成無作為,總得擺擺樣子。

假設,一個病人患有發熱、頭痛、鼻塞、咳嗽、腹泄等,要分科去看發熱科、神經科、五官科、呼吸道科、消化道科,那不是變成了五個病人嗎?一個病人變成了五個病人,五個病人又各自有各種不同的檢查指標,醫生和檢查人員不是又忙起來了?

我認為,行政部門如果沒有辦法控制醫生的良心,一切改革措施都可能白搭!醫生的良心變壞,那是因為醫院的領導要抓收入。而抓收入,又是衛生部門作為醫院辦得好壞優劣的條件。這到底是誰的過錯?屁股打來打去,最后我認為醫政部門應該先打他們自己的屁股。

醫學的問題不只出在這些管理體制上,根本出在醫學的本身的研究和出在醫學的理念上。西醫學本身就是一種集體醫學。集體醫學沒有醫療經驗的積累,因而不可能產生醫學的理論。而沒有醫學理論的指導,醫學的醫療實踐,則永遠只能在原地打轉轉,根本無法提高。社會可以容忍醫學的幼稚,但不能容忍醫學的欺騙。西醫的內科醫學的醫生根本不會治內科病,這才是個關鍵的問題。

(十三)衛生部能切斷醫與藥的利益關系嗎?

今天,醫學工業已成為制藥工業的一個下屬機構,它現在是世界首富。目前,所有醫生都是受金錢控制的木偶。從自己壟斷地位中,制藥工業公司獲取了巨額利潤。因此,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它們必須要把充足的資金用于蠱惑健康者,即,蠱惑我們當中的每個人。制藥公司提供或控制大部分用于醫學研究的經費,某種研究只有得到認可,才能獲取所須的經費;它們給各類刊物提供大筆贊助費,以便自己在上面做廣告;它們打著舉辦醫學會議的名義,過分慷慨地為醫生提供度假費用;它們還贈送各類禮品給醫生。(《現代醫療批判》第113頁)

報2011年10月13日《溫州日報》載:“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醫院運行監管處處長鐘東波12日表示,實行“醫藥分開”、破除“以藥養醫”重在切斷“醫”與“藥”之間的利益關系?!搬t”不僅指醫療機構,也包括醫生?!贝嗽捜陨倭艘痪?,就是“也包括醫政部門和它的退休官員”。因為,各地的衛生局長和醫院院長退休后,相互勾結開醫藥器械公司的有多少,算不清了。在職的,當然不在話下了。

衛生部談破除“以藥養醫”重在切斷醫與藥的利益關系。此話依我來看是一句空話。衛生部從出臺醫療市場那時候開始,鑒于醫療市場化后所反映出的種種丑惡行徑,他們不得不表示自己與這些行徑無關,并因此拍胸脯講了許多空話、大話,保證這保證那的。比如說用解決降藥價減輕老百姓治病的負擔之話已經講了多次,也實行了多次??墒?,藥價越降,老百姓看病的負擔越重。因為,醫生不再開那些低價的、對他們無利可圖的藥了。醫生的理由是藥廠不生產這種藥品了;藥廠當然有理由不生產沒利潤的藥品。當病人享受醫保的報銷時,醫生正在向病人積極推銷無報銷的進口藥物呢?病人為了病好得快,也寧可自己出錢購買進口藥品。

藥廠與醫生的話都是假的。說假話是市場的潛規則,這,說好聽點就叫做市場機密。市場機密不僅合法,還受到法律保護(筆者當然不反對市場機密,而是反對醫學中做生意的假話)。所以,既然你衛生部鼓吹醫療市場化,那么因醫療市場化出現的若干有關問題都應該考慮在內。我們是一個大國,這大國的衛生部里出理念(醫療市場化),豈可等同兒戲?那是一項極其嚴肅的事件,政策、規章是圍繞理念產生的,就該早考慮怎么做!現在說這樣的話,等于“屎拉褲襠底找毛廁”——太晚了。

即使晚了,中國人還有一句“忘羊補牢”自解。但這話只對個人而言的,作為國家的一個大部門卻是一種嘲諷。因為,損失太大了,這個“牢”己被夷為平地,補不起來了。所以我認為,衛生部再也不能像小孩子一樣玩家家了。我現在拿出一個圖,請你們認真看看。你們要打破醫與藥的利益鏈,先破除我這個圖中的系統。見下圖:

該圖說明,西方資本主義醫學,已經構成了一個穩定社會體系,醫政部門只是它的一個利益與共的“小兄弟”,成了三個臺腳中的一個臺腳。所以,衛生部說要切斷醫與藥的利益鏈,可以認為這是“拜佛亂許愿”,千萬不能相信。這個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臺腳,會自己拆自己的臺嗎?不過,表面上,它是一個政府的職能部門,它需要演演戲,表現表現自己的立場,僅此而已。

我們應該知道這套體系,是西方醫學發展快速的根本原因。醫學的組織體系非常完整,但醫學本身,卻并不完善。因此,以這個體系發展醫學,就成了個大氣泡。這個氣泡租用其組織體系欺騙人民,說它是最科學的。說除它之外的所有醫療方法都不科學,都應該用它制訂的標準來衡量。醫學醫療的本質蒙蔽、被扼殺,真實面目無法顯示。因而,許多人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醫學與醫療。這個體系,它搬自美國。它是為美國制藥公司賺服務的一個體系,決不是為了中國人的醫療保健事業。世紀前,我國文化領頭羊犯了方向性錯誤把這種極不成熟的醫學當做科學領進國門,結果就像駱駝擠進了馬的帳篷,一腳把馬踢了出去。

現代醫學(西醫)的醫生,如果沒有儀器,還可以治病,過去沒儀器的時候,不是也在治嗎?如果沒有藥,就治不了病??梢?,儀器是騙錢的;藥是治病的。病人看病要用的是藥,而不是儀器。儀器不斷增多,對治療毫無用處,不是騙騙錢的,又是什么?這說明,藥是醫的根,沒有藥,就成不了醫:醫是靠藥來維養生存的。那么,切斷藥與醫的利益關系豈不等于切斷了西醫的生命線,這只能是一句空話、大話。是糊弄領導的空話、大話;是欺騙人民的空話大話。]

西藥被控于西方的制藥公司。制藥公司的利潤占美國經濟收入總利潤的一半,因此,美國所有的政策、法律、規章,都對此利益予以保護。任何國家的政策、法律、規章,都是為了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產生的。衛生部想切斷醫與藥的利益鏈,首先要切斷自己下面各部門與藥的利益鏈,也就要切斷自己與上頭美國制藥公司的利益鏈,可能嗎?當然,在我國,因為有中醫,是可以做到的。不過,在完全由西醫為主導的現代醫療現實中擺脫,重樹以中醫為主導的主流地位,這一點,暫時不可能完全做到,必須有個長期打算。

要是問:這樣有可能嗎?答案:可能。方法:發展中醫。問:如何發展中醫?答:很簡單。一、與60年代一樣,迅速培養赤腳醫生;二、與日本一樣,西醫學中醫,每個西醫都需要通過中醫的基礎理論考試;三對西方反主流醫學的著作,組織班子迅速翻譯,把最新的醫學信息交給人民,不作任何隱瞞;四、認真研究與酌定正確的醫學理念,貫徹到幼兒教育教材中去。

衛生部作為中國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應該代表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能代表美國政府的利益。中國醫學是成熟的醫學,連美國的FDA都承認中醫學是有系統理論的醫學,為什么衛生部領導下會日漸衰退?因為,醫療衛生的經費,都用于發展西醫西藥了。美國70年代已經宣布的癌癥治療失敗,為什么美國化療已逐漸消減,而中國卻在逐年遞增?為什么美國1938年停用的氨基比林,中國至今仍在使用?為什么美國連含有抗菌素的豬肉都不愿意吃了,中國人的孩子,為什么會排長隊注射抗菌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5.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中文亚洲欧美丝袜清纯 | 孕妇动漫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高清在线看片 | 亚洲无遮挡一级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