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討孔”的切入方式點讓人小瞧
——從“粗口”風波看中國的政治生態
一
一位北大教授“粗口”,居然驚動了成百家媒體群起攻之,連權威通訊社也揮戈上陣,氣勢真不尋常。
榮恥顛倒世風日下,洶洶此舉為拯救世風乎?“五講四美三熱愛”乎?振興繁榮文化乎?
此前不久,袁時飛、艾未未、南方明星,罵人粗得多,兇狠得多,怎么只見他們吹捧、助陣、庇護?
怎么,一個微不足道的區區“粗口”小事,居然超過利比亞悲劇、南海危局和帝國主義對伊朗的磨刀霍霍?——從來未見 諸 君如此沖動。
怎么,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居然使中國人斷然分成兩塊,官民左右,陣線分明?
“粗口”,小事,是現象——掩蓋了實質。
說起來也很簡單:因為孔慶東罵的是買辦漢奸,而袁騰飛們罵的,則是毛澤東和共產黨。
買辦漢奸屬霸權勢力,媒體更是他們的一統天下,忍氣吞聲很久,這次借機反擊了。他們有錢有勢,造成聲勢易如反掌。
舍棄根本,糾纏細末,被罵者這文章是怎么做的?
問題的癥結正在這里。
禿子護頭瞎子護眼,因為孔和尚的罵聲不斷,戳了他們的三寸,犀利明快,一針見血。孔和尚之罵,都是關乎國家興衰人民存亡的大是大非,他們無以自辯,理屈詞窮,不敢爭論,不敢面對耳。
借此莫須有的粗口話題大做文章,使人看到他們的虛弱、虛偽、卑鄙與小器。
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如果危害國家人民的大是大非,不妨光明磊落旗幟鮮明地聲討批判。如今不便明言,卻借“粗口”為被罵的買辦漢奸勢力圍剿仗義執言者助陣,實在有點不尷不尬,太令人小瞧。
國家民族,大是大非,沒有膽量爭論。只能借題發揮,顛倒是非,渾水摸魚了。
二
孔慶東的遭遇,不禁使人想起32年前的《“歌德”與“缺德”》事件。
巧合了,真是“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哪!
這是“思想解放”史上一次重大戰役,年輕朋友可能生疏了,這本來也該胡德平們認真紀念一下的,大概是因為忙于“民主憲政”無暇顧及了——這里越俎代庖為之“補課”一下。
1979年《河北文藝》的一篇文藝雜談《“歌德”與“缺德”》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其規模聲勢遠非今天的討孔可比。如題所示,該文議論的主要是“歌德”與“缺德”問題。印象最深的話語有兩句:
“毛主席領導的中國革命,讓人民翻身當了國家主人。文藝工作者應是‘社會公仆’,為什么不去歌頌他們?吃農民糧,穿工人衣,搖著三寸筆桿不為國家主人樹碑立傳,請問;道德哪里去了?”
“而那種昧著良心,不看事實,把洋人的擦腳布當做領帶掛在脖子上,大叫大嚷我們不如修正主義、資本主義的人,雖沒有‘歌德’”之嫌,但卻有“缺德”之行。”
三全會后,堅冰剛溶,思想解放之輪乘風破浪其勢正猛,居然敢彈別調,這還了得!
于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紅旗》——也包括新華社,全部主流媒體、所有權威精英,奮袂而起,群起攻之,全國共討、全黨共誅、黑云壓城、雷霆萬鈞,借用王若望當日的批判話語,那真是“棍棒交加、帽子亂飛”啊。
這話語就出在《光明日報》雄文:《春天里的一股冷風——評〈“歌德”與“缺德”〉》里,王若望打頭炮定調子:“販賣極左思潮,反對“雙百”方針,這是決不能容忍的!”
接著,京滬及各省市宣傳部、文聯、黨報文刊、文界耆宿名流,無不義憤填膺揮戈上陣,大張撻伐。
連耀邦書記都親自出面指示,作者雖免于被“北大黨委”追究責任得以過關,但調子是定了: “對《歌德與“缺德”》文章的批評是對的“,“文章的毛病就出在同中央的方針不合拍”。
“極左”、“文革余孽”、“不合拍”……旗幟鮮明,慷慨激昂,聲色俱厲,義正詞嚴——那是何等的的氣勢氣度呀!
32年后,同樣是罵“缺德”, 孔慶東嗓門比當日高一萬倍,這次圍剿就那么“去意識形態化”、這么“寬容寬松寬厚”、這么“包容異質思維”,只抓細微末節,只做“粗口”文章了呢?
“把洋人的擦腳布當做領帶掛在脖子上”以為無上榮耀,雖歷30余年, “缺德”的模式卻一以貫之,并無稍變,如果說有什么不同,也只是比當年更“深化”了。如今,買辦漢奸意識早已滄海橫流,孔大俠指著鼻子痛快淋漓大罵,草民是一片叫好,被罵者裝作與己無關,出氣回敬也只能借題發揮——這在當時是做夢也不敢想象的。
“歌”文作者當年僥幸過關,其后一個華麗轉身,是用十分“缺德”的形式贖罪,為人所不齒。
今日的孔慶東,一個點射招來集群狺狺,草民力挺,我自巋然不動。
32年前,耀邦書記批示曰:“今年春天,恰恰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過不久。三中全會跨的步子較大。在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鍵,一些人容易轉向,對新的東西接受不了。所以我們要破除老框框,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要僵化。這個問題必須在思想上、理論上引起全黨同志的注意。”
32年后,德平公子“無改于父之道”,組織紀念活動陣容雖也堂堂,但底氣卻是今非昔比了。
當年撻伐“缺德”的驍將先鋒,后來紛紛與裸官富豪一起“開放”到海外,低回流連追念昔日輝煌,只好隔著大洋與德平惺惺相惜遙相呼應了。
俱往矣,當年對中國的“思想解放”做過偉大貢獻的人物,如王若望、王若水和劉賓雁等,等不及中國“民主憲政”實現,進“杜馬”風光一下,俱已客死他鄉名垂“普世”了。劉賓雁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 “對中國政治的貢獻,那應該說是很大的,而且是很特殊的。我1979年到《人民日報》的時候,斗爭非常激烈,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假如王若水不是在《人民日報》的話,中國的改革恐怕不會是后來那個樣子。《人民日報》是共產黨機關報,所以有極高的威望,很有權威性,大家都相信這就是黨中央的聲音。但另一方面,《人民日報》實際上已經落到改革派的手里。”
三十年河東河西,追昔撫今,真令人感慨萬千哪!
三
粗口風波折射出中國當下的政治生態。
與撻伐“歌德與缺德”時代不同,時下的中國,一方面是“新社會階層”充分得勢并日趨“外向型”買辦化,另一方面則是草民日益覺醒精而英階層左右分野也越來越分明。前者掌控話語,弄得買辦賣國思潮“自由”泛濫,而左翼和草民聲音不許“爭論”。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嵌眾之口又無力使大眾噤聲,于是網絡上就形成“堰塞”現象,于是,孔慶東式淋漓痛快的“熱罵”就應運而出了。
近代以來,在中國社會的急劇變革中,北京大學一直是思潮的漩渦風眼,左右兩翼都可以在北大找到精英代表。新時期以來,中國知識階層集群“告別革命”投入權勢階級懷抱,爭先恐后地充當幫閑幫忙,實在是中國士階層史上的空前恥辱,但他們并非全部淪落,北大既有張維迎、賀衛方、余杰和焦國標,但也出了孔慶東、陳岱孫、鞏獻田和韓毓海,中國社會兩大階級兩種命運的博弈,在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代表。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知識精英總是最先覺醒,李澤厚所謂的“新啟蒙”是顛覆和蒙昧,是為權貴階級奴化大眾恢復舊日天堂造勢的;新左派也是“啟蒙”,那才是真正的啟蒙,是為奴隸翻身正名,是對權貴階級瘋狂掠奪無恥賣國的聲討——孔慶東的“罵”就是這奴隸啟蒙陣營中的強音。孔慶東不負北大光榮傳統,是新世紀北大的驕傲。
瀏覽一下老孔做客“第一視頻”的題目吧,舉凡關乎國家興衰人民存亡的大事,大是大非問題,他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及時發出呼喊,激濁揚清,以正是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孔大俠寓大雅于大俗,熱罵中沸騰的是有血性者的熱血。
孔慶東之所以為千夫所指,不是因為什么“粗口”,因為他“罵”的是“社會”,是強勢階級。
還是魯迅說得透徹:
諷刺家,是危險的。
假使他所諷刺的是不識字者,被殺戮者,被囚禁者,被壓迫者罷,那很好,正可給讀他文章的所謂有教育的智識者嘻嘻一笑,更覺得自己的勇敢和高明。然而現今的諷刺家之所以為諷刺家,卻正在諷刺這一流所謂有有教育的智識者社會。
因為所諷刺的是這一流社會,其中的各分子便各各覺得好象刺著了自己,就一個個的暗暗的迎出來,又用了他們的諷刺,想來刺死這諷刺者。
樞紐是在這里:他所非諷刺的是社會,社會不變,這諷刺就跟著存在,而你所刺的是他個人,他的諷刺尚存在,你的諷刺就落空了。
所以,要打倒這樣的可惡的諷刺家,只好來改變社會。
然而社會諷刺家究竟是危險的,尤其是在有些“文學家”明明暗暗的成了“王之爪牙”的時代。
專制使人們變成冷嘲,霸權和無恥則催生著熱罵。
開胸驗肺,彈琴殺人,佛山碾童,茂名護奸,判郭成林,媚富士康,康菲漏油,高鐵撞車,討伐重慶,力挺疆獨,為轉基因造勢……強勢階級倚恃霸權猖狂無恥肆意橫行已經毫不掩飾,這一生態環境使魯迅式的冷嘲已經顯得蒼白無力,于是痛快淋漓的熱罵就應運而生了。
自然,熱罵也要適應現實的話語環境。
比如罵“外交部是賣國部”,也只能出之孔和尚的“粗口”,瘋瘋癲癲,真真假假、雅俗雜糅、嬉笑怒罵,大家心領神會,聽來解氣,感到暢快——如果出自魏巍之口,那麻煩就大了。
四
話語方式和話語特色是環境的產物。
網絡時評以語言的別樣特色論,孔慶東,黃紀蘇和數學,可以說是三絕。
曾寫過《文壇“奇損”》的小文,比較黃紀蘇與王朔之“損”的異同。
二“損”都是時代的產物。
“告別革命”,“打左燈向右轉”,褻瀆崇高,生出了王朔之“損”。
“崇高”既已顛覆,“完善”真相畢露,感受時世的敏銳先覺,以王朔的方式表訴自己的感受,就出現了黃紀蘇之“損”。
偏左與偏右,出現異質同構。
用京片子式市井快語形象揭示對于世相本質的深刻洞察,透徹淋漓入骨三分,大俗中寓大雅,黃紀蘇的表達著實令人驚嘆。
下面一段關于文化的議論,就是許多講“繁榮”的高頭文章所不能相提并論的:
“與前三十年政經路線高度匹配的革命文化,與后三十年的社會經濟模式,用今天流行的話說就是完全“擰巴”,就好像讓你左手畫圓同時右手畫三角,真能把左右腦都畫梗阻了。革命文化跟這三十年的政治格局倒是相對“糾結”——又匹配又擰巴。糾結的結果就是國家(實際上)放棄了革命文化,但設了個革命文化留守處,掛牌“主旋律”,由些老頭老太太看攤兒。主流文化則騰退給了精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主旋律”雖然弘揚的基本是刪除了文化革命的革命文化,但在新時代的陽光下蒼白得跟沒有似的。當書記、市長帶著全體班子全市人民忙市場化,忙私有化,忙得看錢還看不過來哪兒有功夫看演出,宣傳部長文化廳長拿著雷鋒、張思德又能干什么?有時候革命文化留守處的老頭老太太不問今世何世,對照著墻上發黃的幾要幾不要批評窗外的生猛現實,馬上就被一片口哨聲叱罵聲吞沒——文化劉翔、意識形態羅伯特還拿他們當跨欄做王者飛躍,出足了風頭。
“‘偽君子’在八九十年代被公推出來做官僚的形象代言人,實在是理有固然。前三十年的‘君子’,你可以說他們是瘋子是傻子但很難說他們是騙子,因為他們讓老百姓勒褲腰的同時自己也勒了。而后三十年的‘君子’開公車打警燈,金梭銀梭般往返于國庫和自家保險柜之間,不是‘偽君子’是什么?‘偽君子’不但在社會經濟上掠奪民眾,還在文化上陷害真君子。”
新華社打著“公德”的旗號道貌岸然地教訓孔慶東,是“真君子”教訓“偽君子”,還是“偽君子”陷害“真君子”?
強國壇的數學的“理工科思維”也是一絕,真話假說,假話真說,也是環境生成的。
“顛覆專制”靠著“自由”,但窮人領了工資也得與先富的鈔票一起流通,“自由”就不可避免為他人所用。于是,除了取消“四大”還得“不爭論”。雖然比周厲王“弭謗”民主多了,但霸權控制也無所不在地“防川”。堰塞湖不能不堵,又堵之不住。國人有情緒要表達,也還能表達——在網絡上——但要守規守距。有話不能不說,也還能說,但又不能痛快直說,數學、黃紀蘇與孔慶東的話語方式就應運而生了。
四
按自然順序從中華論壇錄下一葉相關標題以結束拙文:
極左代表人物孔慶東穢語錄—看看這是什么貨色
太上老君 新華網、新華社后,批孔慶東的文章已經被刪除了!
俠客闖中華 光明磊落大和尚
看新聞123 孔慶東幾句國罵,新華社滿紙危言
秋天的草木 “義憤”的西派,何以不能容忍孔慶東的“粗口”?
俠客闖中華 從野雞網南方系對孔慶東的“剿殺令”看其漢奸洋奴本質
長春高鑫 恐慶東及其教子有方的母親的玉照
迎風一笑 孔慶東絕不“蠢”,而且是一個永遠的“贏家”
金龍大王 為什么說北大應該開除罵人孔慶東?
預見未來博客 黃冠評孔慶東事件引起輿論嘩然
劉大娘5 “三媽的”南方系就是“南霸天” 堅決 支持孔 教授!!!
最期之詩 人民網:南方報系為何遭孔慶東們的嫉恨? 南方報系惡貫滿盈
鐵師傅 孔慶東,有能耐操一個給我們看看
漢大賦 南方記者激怒孔慶東真相——“采訪孔慶東提綱”
錢軍 認清孔慶東流氓五毛黨的丑惡面目
南方劍 孔慶東已經喪失人民教師的資格
南劍北俠 魯迅孔慶東,悲情孔慶東
國家與革命2008 為什么袁騰飛大肆辱罵毛澤東,新華社不批評不處分 他們是忘恩無義的人
四十年河西 天下奇聞:極左們居然說孔慶東是右派臥底!
中華劍鷹 孔慶東事件之我見
123風向球 對網上聲討孔慶東的兩點疑問 支持孔教授!
照明168 網友緣何總是被南方系代表?看網民理性反擊南方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