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
《農業轉基因生物知識100問》(農業出版社)第31問及其回答如下:
31. 蟲子都不吃的抗蟲轉基因水稻,人能吃嗎?
答: 可以放心食用。抗蟲轉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種高度專一的殺蟲蛋白,只能與鱗翅目害蟲腸道上皮細胞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引起害蟲腸麻痹,造成害蟲死亡。只有鱗翅目害蟲的腸道上含有這種蛋白的結合位點,而人類腸道細胞沒有該蛋白的結合位點,因此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且,人類發現Bt蛋白的來源生物蘇云金芽孢桿菌已有100年,Bt制劑作為生物殺蟲劑的安全使用記錄已有70多年,大規模種植和應用轉Bt基因玉米、轉Bt基因棉花等作物已超過15年。至今沒有蘇云金芽孢桿菌及其蛋白引起過敏反應的報告,也沒有與生產含有蘇云金芽孢桿菌的產品有關的職業性過敏反應的記錄。
應當說,筆者是最早提出轉基因水稻“蟲子都不吃,人能吃嗎”這一質疑的。去年,在世界博覽記者侯福龍對筆者就轉基因作物安全性問題采訪時,我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昆蟲都無法下口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對人體就沒有害處嗎?”關于抗蟲轉基因作物對人體的影響,即使老鼠吃了沒事,也不能說明人吃了也沒事。
說了上面的話,我被一些網友指責在大學中沒有學好生物學,他們舉的例子是西紅柿的葉子,蟲子也不吃,但人類能夠吃起果實。對于挺轉專家來說,他們開始信誓旦旦地說Bt蛋白都在胚里面,淀粉里幾乎根本沒有;即使有,也比喝礦泉水安全,因為老鼠灌胃實驗7天都沒有事;即使人吃進去了,也沒有問題,因為Bt蛋白與人體細胞沒有結合位點;還有就是,人體腸道的環境是酸性的,吃進去就消化了,根本不會產生危害。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即西紅柿依然會有喜歡的蟲子啃食,包括果實。但轉基因水稻不同,其穎果里包含了轉基因毒蛋白,這些對人體中的腸道微生物來講,是不曾有過的。
關于轉基因度蛋白對人體的危害,不妨引用北京大學免疫學博士王玉丹副教授的文章《實驗證明:BT蛋白對人類細胞是有害的》,王博士文章中有下面的論述:
“據說一位孫姓的專家稱,BT蛋白對熱不穩定,烹調中可以變性,在人體胃里迅速消化,成為營養物質,因此無過敏,無毒性。但我翻遍了能找到的文獻,沒有找到Bt蛋白的具體降解時間和最終產物(有人說,其降解產物是四種氨基酸,我可是不會相信的)。相反,我卻找到了中國CDC食品研究所寫的《轉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性評價策略及挑戰》(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2005年32卷第2期96頁。該文認為,盡管根據Metcalfe等人的標準,BT蛋白與已知的過敏原沒有同源性,但是由于我們的認識有限,這個標準并不全面和科學。例如,Bt蛋白中的一種Cry1F,是潛在的過敏原,但是卻與目前已知的過敏原都沒有同源性。在熱穩定試驗中,很多Bt蛋白是沒有被提交實驗資料的,這怎么能說其就是熱不穩定呢?而且,至少轉基因玉米中的一種BT蛋白Cry9C,能夠在90攝氏度高溫持續120分鐘而不降解。難道會有哪一家煮飯要用120分鐘呢?(又不是在烤鍋巴)”
“而關于Bt蛋白容易消化的實驗,也被這篇文章進行了質疑。尤其是消化試驗的設計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主要有:1)使用小分子量的重組蛋白,代替轉基因的天然蛋白;2)實驗沒有設置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3)試驗的pH值為1.2,而人的胃內pH值為1.8;4)胃蛋白酶與底物比值過高(質量比為1600∶1),而專家推薦的比值僅為此值的1/1250~1/50。這些當然都是為了造成BT蛋白容易在胃里代謝的假象而設計的”。
該文還特別提醒我們: 1999年EPA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Cry1Ab、Cry1Ac蛋白可以激發農場工人的由IgE介導的免疫反應,因此有關專家建議應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又如Vazquez等進行的4項小鼠實驗表明,Cry1Ac是一個潛在的致敏原,它可以和小鼠小腸上皮細胞結合產生免疫反應。對昆蟲細胞有毒性的BT蛋白,可以導致HL-60等人類細胞的凋亡。這充分證明了,BT蛋白對人類是存在著潛在毒性的,其轉基因主糧的安全性必須被重新評估,否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至于目前沒有發現人類腸道細胞與Bt蛋白的結合位點,王月丹博士認為:目前沒有發現,并不意味著今后也不能發現。三聚氰胺在人體腸道內的結合位點開始也不清楚,但其對人體的致命傷害確實明顯的。
關于轉基因毒蛋白是否對人體有害,學壇掃黑使者在其博文《揭穿方舟子們的忽悠——轉基因問題專業問答》,有下面的分析:
“如果植物中轉入能生成對人體有害的蛋白質的基因,并且表達出來,也就是這些有毒蛋白質能順利的生產,那么很簡單,人吃了中毒,著名的巴西堅果事件可以側面說明這個問題。美國先鋒種子公司的科學家在對大豆作品質改良時發現巴西堅果中有一種蛋白質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并將這一基因轉到大豆。但他們發現一些人對巴西堅果有過敏反應,而且引起過敏反應的正是這一蛋白。他們隨即對帶巴西堅果蛋白的轉基因大豆也進行檢驗,發現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對這種轉基因大豆也過敏。該公司于是取消了這項研究計劃。”
“有毒的蛋白并非對所有生物有毒,對其他生物無毒甚至有幫助的蛋白可能對人類就是個噩夢,其次,蛋白質可以變性。的確有些有毒的蛋白燒一燒失去生物活性就沒毒了,但是并不是所有蛋白質都如此,譬如現在最火熱的瘋牛病朊病毒,據部分文獻稱,高溫對這類恐怖的蛋白毫無效果,甚至必須要動用枯草芽孢桿菌分泌出的能把雞毛都分解掉的消化液才能處理掉,這些蛋白改變了人類大量對世界的認知,他們不具有遺傳性,他們也不是生物,只是和我們神經元中普通的蛋白質構型有了點變化,譬如多折疊了幾次,然后就能把我們的神經元淀粉化,目前的轉基因技術因為都是單一的基因轉入暫時還不至于產生如此可怕的蛋白質,但以后數量多了會如何呢?就像兩種不同病毒在一個寄主細胞里發生重組而成為新的病毒,而抗病毒轉基因作物中的病毒基因在所有細胞內都存在,提高了重組的可能性(這里說明一下,病毒的結構簡單,大多數病毒都是單一的DNA組成,你幾乎就可以看做是是一條或兩條基因鏈,朊病毒其實不是病毒,而是蛋白質,這是因為人類一開始以為瘋牛病的引起者是病毒,所以列做病毒,然而實際卻發現是蛋白質,我國就給了個新名詞,朊病毒)。因此當這種作物釋放面積達上百萬畝,并且這些作物又都在表達病毒基因時,后果將難以預料。如兩種病毒重組成新病毒造成烏干達主要糧食木薯絕收”。
從以上兩名專業人員的分析看,轉基因水稻是否對人體有害,并不像《100問》回答的“可以放心食用”那樣輕巧。要證明其對人體無害,最好的辦法是用人做試驗,招募志愿者試吃轉基因食物(將已市場化和正在市場化的100多種食物在一日三餐中同時試吃)。筆者曾主張搞轉基因水稻的人帶頭試吃,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最有信心,但這個建議遭到了轉基因科學家的斷然拒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