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慘案”發生以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以平常的外交慣例看并不存在什么問題,然而,史無前例的慘案此時離奇發生,就不能用正常的外交思維來看待這個問題,通常的外交動作并不適用于此次慘案。也許是因為近幾天國事活動太多,所以,中央還沒有把此案提升到“國家最高級外交反應”的高度上來,未來呢?還能延續這種反應級別嗎?我想是不行的,“湄公河慘案”的未來主動權必須掌握在中國手里。
對于此案的后續處理,我想給政府提幾個民間性質的建議,以便為此案的處理多開拓一點思路,朝著對中方更加有利的方向發展。
第一點,從外交形式看,中國在看待此案時要盡可能脫離美國思維。慘案發生以后,正如過去幾年中國周邊有事時的情況一樣,有些專家還是老調重彈地把性質導入到“美國因素”,說此次事件有可能是美國導演的外交危機,希望中國走入美國設定的圈套,離間中、泰、緬三國的關系。不能絕對性否定這種老觀點,但是,我必須得講,即便真有這種因素,也要拋開它,假若“美國因素”永遠是一根絞住中國人的繩索的話,中國必須要掙脫這根繩子,不能永遠見繩子就怕。實際上,中國在很多情況下看到的都只是繩子的影子,未必圈套就已經設計好,美國用一個“圈套影子”就能束住中國,那中國的外交空間又在哪里?
慘案已經發生,考慮“美國因素”已經不是一個大國臺面上能做的事情,要考慮這種因素也只能局限于制定應對方案時如何在臺面下做到有備無患,絕不能公開回避,中國臺面上最重要考慮的因素是國民尊嚴和國家利益,中國無論是在外交場合還是實際行動都必須體現出不顧一切的大國作風,要利用此次慘案擺脫外交恐懼的心理障礙,對于此次慘案,越是有“美國因素”,中國越要強硬應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中國的警方應當盡快介入到調查當中,時間拖得越久,案件的真相將越來越遠,中國慘死的船員們也永遠無法得到一個值得安慰的結論,最終還給中國人民的只會是一張遺憾的外交辭令,雖然慘案發生在泰國,但主動權必須要掌握在中國手里,不能說泰國答應做到什么程度,中國就死板板地等候結果,這事如果發生在俄羅斯身上,俄國大規模調查組早已經進駐事發地,我們還在等什么?
第二點,中國必須通過此次慘案的處理檢驗泰緬雙方的外交動向。2009年,我曾經提醒過有關方面緬甸將有遠離中國的可能,當時北京某專家說我是在講外行話,中緬關系是穩固的、堅定的,現在看來未必。“湄公河慘案”嫌疑最大的是泰國方面,為什么我要把泰緬一起納入考慮呢?因為,從“東盟十國”最近的外交媾合來看,包括泰國在內至少有五個以上的中國鄰居在背后捅中國的刀子,這是非常危險的苗頭,這件慘案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泰緬雙方政府的真心重視,他們仍然此次慘案定級在特殊刑事案件的處理層級上,顯然違背了受害者和全體中國人民的意愿,并且嚴重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他們為什么敢于這樣做,我相信兩國政府對于中國的態度早有預案,他們仍然在把中國看成是“和諧”的對象,只要不公開戰爭,吃定了中國不會得罪他們,這是非常危險而又可怕的外交訛詐,鑒于泰緬政府對此次慘案的相對冷淡,中國政府必須立即提高外交交涉的層級,一定要強行要求兩國政府將此次慘案定位于“國際恐怖主義事件”,并且必須配合中國政府采取的打擊恐怖主義行動,美國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要求它國配合打擊恐怖主義,中國也應當提出同類要求,試設想一下:如果是美國公民遭受如此慘案,美國政府將如何施壓泰緬兩國政府?中國政府也不妨設想一下美國的反應,從而確定中國將作何反應。
第三點,必須要求以中國為主組成“中泰緬聯合反恐怕部隊”,在金三角地區進行短期清剿黑勢力或者保持長期存在。這次慘案的結果還沒有出來,有很多說法,甚至有說是泰國警方的謀殺行動,對于這個說法,我暫時還不愿意相信,也希望不是實事,如果真是泰警方所為,毫無疑問,中國只有一個反應——讓泰方交出兇手并交待慘案的策劃指揮者。如果遭到抵制,軍事行動將是唯一方案,因為一個國家政府成為恐怖主義,沒有不被打擊的道理。如果確屬金三角黑勢力所為,中國也必須考慮以維護相關各方安全的角度出發在該地區行使大國責任,既然泰國認為咬定是黑勢力所為,那很簡單,立即打擊該地區的黑勢力,中國將無條件加入到打擊行動中來,如果泰緬雙方都不能確保安全,那么就只能由中國承擔主體責任,組成“中泰緬聯合反恐部隊”。
中國人在該地區承受了最痛苦的代價,為了讓沿湄公河各國人民更加具有安全感,中國需要扮演自己應當扮演的大國角色,誰反對中國主導的軍事存在,誰就是支持恐怖主義,泰國必須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并且要拿出可行方案。
第四點,中國的周邊外交需要改變僵化古板的息事原則。“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本身沒有錯,還可以繼續堅持,但有一個前提——雙方是自愿的。如果僅僅是中國的單方面想法,終究是要出大問題的,有些人擔心,如果中國不把鄰居哄得高興,那么美國就會全部占據中國周邊的戰略高地,會把中國圍困死,有沒有道理呢?當然有,美國也想這么做。然而,我還要講另一個觀點:中國如果真想拉住鄰居的手沒問題,那就堅定些,不做猶豫不決的外交選擇,就象毛澤東當年一樣,哪怕冒著打仗的風險也要握緊兄弟國家的手,不要松開,更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現在,中國一些周邊鄰國為什么會對中國的友好若即若離呢?關鍵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我們是主動方,周邊小國就是墻頭草,哪里有好處往哪里倒,這是無可厚非的國際規則,如果連朝鮮這樣的國家都面臨遠走的危險,還不檢討自己的缺失就有些問題了,中國的周邊外交絕對要堅定,哪怕對方是“錯誤”的,中國都必須站在它的立場講話和撐腰,否則,你一定會失去它,國際規則其實沒有對錯,只有強弱。
喝了幾口洋墨水的海歸派動不動就用普世觀來教訓中國人,說什么國際外交只支持對的,不支持錯的,實事是這樣嗎?不是。以色列做得怎么樣?美國為什么一如既往地站在它身后?薩達姆搞恐怖主義了嗎?美國為什么要絞掉他?國際陣營的站隊不是按對錯為標準,是以大國的利益為標準,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否定不了這個實事,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今天的年輕人,不懂得毛澤東當年為什么要堅定地幫助那些第三世界國家,以為毛澤東做了冤大頭,然而,如果沒有毛澤東的堅定,中國現在恐怕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哪有什么陣營可言。
對于眾多的周邊鄰國,中國應當逐步釋放一個訊號:愿意做朋友的,雙方可以全方位互利互惠,不愿意做朋友的,你們就舍棄利益倒向美國吧!
不要怕,中國龐大的市場和不斷發展的綜合實力,周邊鄰國不是說走就走的,美國也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中國越怕失去鄰國,鄰國就越是要價特殊,美國的吸引力也間接被夸大,只要中國敢于堅定的拉住和舍棄,鄰國也只有堅定的作出選擇,靠緊美國未必是他們的最佳出路,中國意志越堅定,美國的空間就越小,而不是反之。
第五點,湄公河經濟帶需要繼續得到發展和完善。“湄公河慘案”很令人痛心,但是,慘痛的血案也只能成為教訓,只能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恐怖主義的廣泛存在,也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規范湄公河經濟帶的重要性,湄公河是中、泰、緬、老、越五國的一條紐帶,對誰來講都斷不得,只能通過多邊努力,把這條經濟帶做成黃金帶,讓沿河各國意識到其重要性。為了讓湄公河經濟帶更加安全和更加深入各國人民心中,除了之前提到的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勢力之外,我認為中國必須做出更多努力,尤其是要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加大經濟投入,讓湄公河的經濟成果能為各國共享,決不能在整個經濟成果中占據過高比重,只有相對均衡的經濟分享,才會有相對和諧的心理平衡,在湄公河流域的經濟競爭中求大求強是錯誤思維,今后不可繼續。
“湄公河慘案”如果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辦法解決,將嚴重傷害全體中國人民的國家情感,中華民族的生存問題也將留下諸多問號,中國的外交形勢也將會變得更加危機重重,外交事件具有“案例性”,一旦形成不體面的案例,其它國家完全有可能效仿,中國政府應當立即把此次事件提高到國家最高層面的討論上來,希望能給受害人和全國人民一個經得起歷史考驗的交待。
——中南大學孫錫良(轉載須署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