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打工博物館億萬人的感恩之館

記者 · 2011-09-23 · 來源:南方都市報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南方都市報:打工博物館億萬人的感恩之館

2011年06月28日 15:28 南方都市報

大聲唱網站:www.dashengchang.org.cn

點擊瀏覽下一頁
 
北京皮村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

  6月,率團在歐洲考察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傳遞出的“廣東省著手建設農民工博物館”的信息,讓建設中國農民工博物館的程序走到了政府層面的“議程”。

  當地時間6月11日至12日,汪洋率廣東省代表團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比薩、威尼斯、米蘭等地就推進文化建設進行專題考察。汪洋認為創造性的美的藝術是人類的共同愛好,同時他希望“著手研究建立一個農民工博物館,集中展示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工的生產生活發展狀況及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貢獻”。

  同媒體關注汪洋書記保留“城中村”的熱切程度不同,農民工博物館的話題在媒體上一劃而過。評價者對南都記者說,汪洋從佛羅倫薩的歷史博物館,或許看到了廣東記錄中國農民30年來為國家和自己奮斗的巨大歷史畫卷,被博物館或其他形式描述的可能。

  此次廣東省高調提及農民工博物館,應是廣東省的必然———這可能是廣東送給外來工的一份豐厚的公益禮物。

  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鄭廣懷教授認為,這是在告訴世人,是千千萬萬農民工的辛勤汗水推動了社會、城市、中國經濟的發展。農民工博物館使得這個群體可以登堂入室,受整個社會的尊重、紀念。

  數年來,從個人到民間,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試圖建設農民工博物館的呼吁以及切實努力一直沒有停止過。

  “廣東應該感恩,承擔建設這一具有文化價值和公益價值的獨特的博物館。”華南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者楊正喜說,“它是國家表示感恩的最好方式”。

  農民工之重:多少錢的公益投入都不過分

  廣東省的倡導,能否讓我們見到這個站在農民工肩膀上壯大的省份里,誠懇地矗立起億萬農民工為它做出貢獻的見證之殿?

  自上世紀80代起,改革的號角讓中國發動了一場改變命運和追求財富的持續戰爭,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群流動開始了,且以每年平均1億人次的頻率流動了30年。如果用簡單的數學計算,30年中,中國共有超過30億人次的打工人群流動。

  但中國沒有為這場由農民做主力士兵的、為中國制造財富的戰爭,建造一個“財富戰爭”博物館。農民在最短的時間內涌入城市,甚至是如深圳之初一樣的荒野之地,承托起規模最大的制造業,創造出數量最多的商品。

  農民在這場改變中國財富版圖和世界經濟版圖的戰爭中,改變著中國和世界,變成了具有世界意義屬性的“農民工”符號。

  據2007年中國社科院調查,近30年勞動力流動對G D P貢獻率達21%。我國6億城鎮人口中,農民工約占28%。

  農民工承受著中國之重:中國農民工群生產出世界20%的電冰箱、30%的洗衣機、40%的襪子、50%的摩托車、60%的青霉素、75%的鐘表、80%的拖拉機、90%的打火機和紐扣。在太空穿梭的美國航天飛機的銅制零部件,也有出自中國諸暨鄉村的產品。

  據測算,目前全國平均每個農民工每年創造的G D P是2.5萬元,每年1.2億農民工創造的G DP就是3萬億元。另據中國社科院調查數據,近年來農民(包括農民工)貢獻在每年GDP中不少于60%。

  回報和付出確實不相稱: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4年中國農民工月均收入539元,而同期城鎮工人是1335元。以全國1.2億農民工計算,2004年全國因雇傭農民工而節省的開支高達1兆1462億元,相當于當年G D P的8.5%,幾乎等于中國當年經濟增長的速率。

  與此同時,中國農民消失的速度也在加快。有專家指出,中國從1.73億城市人口起步到城市人口增加到5 .7億人不到30年,城市人口凈增4億人,絕大多數是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人類歷史,沒有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能夠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凈增4億人。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曾提出目標:從“十二五”開始,用20年時間解決中國的“半城市化”問題。

  民間博物館館主樊建川對南都說,西方國家農民身份的轉換用了差不多100年的時間,而中國則迅猛和快得多。我國開放前農民比例是90%以上,現在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30年后的今天,我國農民的比例已經下降到在50%-60%之間。

  “是記錄和保存它們的蹤跡的時候了”,他說,將來再去搜尋他們為自己和國家奮斗的痕跡,難度要大得多。現在建立農民工紀念館,最能體現農民工的分量,才最接近“原生態的歷史”。

  “這是一項偉大的公益事業和歷史事業。它收藏的不是一張紙片或一件生產工具。”

  樊是建立農民工博物館的熱切支持者和行動者,他擔憂,第一代農民工已退出市場,他們的后代也不可能再回故鄉,再過若干年,農民工留給歷史的“信物”恐怕難覓蹤影。

  在各種類別的博物館中,農民工博物館主體是正在和國家一起前行在路上的弱勢人群,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摸到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脈動、觸及到不可回避的經驗和教訓。“這種公益的投入,花多少錢都不過分”。

  農民工博物館 政府意 民間路

  南都調查發現,安徽省政策研究部門曾出具了一份“感情充沛的”建立農民工博物館的報告。

  報告呼吁說,從歷史的角度看,現在建館能夠真實、全面、系統地記錄歷史全貌。應把建設中國農民工紀念館作為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工程。建中國農民工紀念館,既是一項文化工程,又是一項惠民工程。

  在2011年3月,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安徽阜陽市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在阜陽建立中國農民工紀念館,與安徽省政府的思路一脈相承。安徽省的這份報告中,提出了農民工博物館的建議選址方案:北京、上海、成都、廣州、阜陽。

  樊建川對南都說,他已經通過微博(http://weibo.com)發出了“農民工文物”征集令,稱他自己建農民工博物館的計劃已經準備了兩年。樊說,他希望他的博物館“不粉飾太平,也不走另外一個極端”。

  著名華人經濟學家陳志武2010年也呼吁說,為了讓后代了解更多,中國該建“城鄉差序”博物館,“農民工暫住證”博物館、“戶口”博物館。

  其實,在這些不斷的呼聲中,北京皮村,許多、孫恒等幾位年輕人,2008年建立了國內首座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這是座寒酸的、不寬敞的院子,鐵門上插著國旗。

  這地方像是幾間庫房連起來的“雜物陳列室”:從二手市場淘來的玻璃展柜里,擺放著500多件展品:票據、證件、罰款單、押金條、白條、保安工服以及皺巴巴的紅頭文件。在第一間陳列室,名叫孫志剛的年輕人在照片里露出笑容,旁邊是總理溫家寶與農婦熊德明握手的照片。

  有人反對建設農民工博物館,認為不合時宜。他舉例說,英國紐卡斯爾鎮一家博物館令人印象深刻,這家博物館展覽的工業革命時期歷次礦難事故中死亡的礦工花名冊,花名冊詳細記載了死難者的籍貫、性別和年齡,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英國農村,許多死難者是童工,年僅十五六歲。“這種呈現有些令人不舒服。”

  反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這種不正視歷史的“鴕鳥心態”很可怕。“廣東是中國最富的地區之一,如果真能建立博物館的話,這是對農民工群體巨大的公益性回報———很多即將回不去故鄉的農民,可以找到自己數代人之間傳承的印跡。”

  農民工博物館的未來

  華南農業大學學者楊正喜說,農民工博物館更為真切,它本身就是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比任何博物館都能記錄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真實。農民工博物館能承擔保存、延續和交流物質與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使命。

  中國三農問題專家黨國英教授對南都說,希望有一個“不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農民工博物館,不虛假地呈現他們曾經有的一切,不隨意地做價值判斷和總結”。

  鄭廣懷教授則提醒說,大家擔心農民工博物館會成為政府的形象工程是不無道理的,它確實有這樣的可能性。政府應該避免唱獨角戲,避免獨自制定方案就建成一座高樓大廈,然后提名農民工博物館。“可以建在城中村里面。城中村是農民工租房、生活的地方,是一部活生生的農民工歷史博物館。”

  與民間建設農民工博物館寒酸的資金投入不同,許多地區的大型文化建筑設施競相生長:重慶大劇院投資約16億元、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投資11.4億元、廣州歌劇院投資13.8億元、武漢琴臺大劇院投資15.7億元、杭州大劇院投資近10億元、河南藝術中心投資10.4億元;海南三亞擬投資20億元建實景山水演藝及文化產業園……

  農民工博物館的建設勢必是一個巨大投入的工程。一位N G O公益組織負責人對南都說:這不是民間單個力量所能承擔的,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承擔這個偉大的歷史責任。”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說過,如果沒有外來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可能喝不上水、吃不上菜,甚至被垃圾圍城,更談不上會有廣東的工業化、現代化。我們不應忘記他們,他們是歷史發展的動力。

  楊正喜樂見廣東省的意愿,他和許多被訪者都希望農民工博物館名副其實地落在廣東。“替農民工,也為廣東過去的30年梳理一下歷史;讓人們知道,中國農民為中國和全球,做過什么,犧牲過什么,他們的未來將得到什么”。

  農民工博物館的N種藍圖

  楊老板(潮汕人廣州五羊新城寺右二馬路小超市老板):

  很多人怕揭開農民工凄慘的一面,為什么要回避這個呢?我們只要客觀地展示,目的是改變它。

  吳先生(裝修老板,湖南婁底第一代農民工):

  農民工博物館?現在還早吧?像我這種進城的還不多。不過讓大家看看我們的生活,也許人們會更珍惜米飯和衣服來之不容易。我是裝修房子的,覺得博物館是個大工程,不適合由個人和企業建。但是國家建設了,也擔心會走樣,成了四不像。

  許宏彥(廣東汕頭人,務工3年):

  第一次聽說廣東省要建農民工博物館。不過叫農民工博物館是否有點歧視的味道?我看另外取個名字更好,比如外來務工人員博物館?

  劉榮福(江西贛州人,福建石獅某制衣廠):

  我不怎么看好它。這只是一個形式,或許是政府想借此宣揚自己關心農民工,卻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比如,我的工資漲得太慢。

  廖世華(江西贛州人,廣州制衣廠工人):

  把我們這些人的業余生活場景拍成相片送到農民工博物館,這能夠真實地反映出我們農民工的業余生活是怎么樣的。老板讓二三十個員工住在一個大房間里,每個床都用蚊帳罩住算是隔開來了。這些工友是夫妻,有的是小伙子、大姑娘,大家就這樣住一塊。一些夫妻過性生活不得不小心翼翼,這個也可以在農民工博物館里展覽。

  愿望很簡單,就是希望社會、本地人善待我們外來工。博物館建成了,和嘴上說一說就過去了不一樣,這叫“有書為證”。

  賴忠勇(溫州印刷廠技術工):

  農民工也有陽光的一面。老板為了留住工人,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在五一、十一等節假日帶全體員工去上海等地參觀旅游,春節包車送工人回家等等。把這些事情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記錄下來,送去農民工博物館挺好的。

  農民工博物館不要建得太豪華,外形上最好建得樸實一點。不需要建得那么大,樸實一點,會和農民工更親近,也可以避免浪費。

  宋先生(某4A廣告公司設計師,外來務工人員):

  博物館從詞的本意而言,是繆斯美神之殿。農民工博物館里的每樣東西可能都是不值錢的,但是正是這些,是美化世界的工具。希望農民工博物館能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記者江華 實習生劉智發 林巧)



--
新工人藝術團www.dashengchang.org.cn
同心實驗學校www.tongxinedu.org
同心互惠商店www.tongxinhuhui.org
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www.dagongwenhua.org.cn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0.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三级久久三级久久三级 | 亚洲七久久之色九 |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小说久久久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精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