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末《南方周末》向《炎黃春秋》特別致敬,說他們是一群有理想的老人。
對辛子陵關于1974年我國外匯問題“高論”的一點看法
本期問題:尊重老人是人們普遍認同的一個道理,但是如果遇到了“老不要臉的”怎么辦呢?
辛子陵,本名宋科,1935年生,國防大學1985年正師職研究員,1988年授大校軍銜,1994年6月退休。
兩大高論:
1,“有些青年人連文化大革命把國民經濟推向了崩潰的邊緣都不信。我到政法大學與一些研究生和青年教師座談,跟他們講了一件真實的事情。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1974年4月,聯合國召開第六屆特別會議。我國派出鄧小平率領代表團去紐約。什么都安排好了,突然想起去聯合國不能用人民幣要用美元。(突然想起?) 緊急下令全國所有銀行將美元收羅起來。找出來多少錢呢?找出來三萬八千元美金,這是當時中國全部的外匯儲備。鄧小平帶著中國國庫中美元儲備的全部家當,率領代表團到了紐約,住進一家酒店。交了房租,扣除吃飯等日常生活的必要開銷,出現了堂堂中國代表團給不起服務員小費的尷尬事情。后來鄧小平團長把他的全部個人經費作為小費給了酒店的服務員,他回家只給他的孫女帶回來一塊巧克力。” (2008年2月20日辛子陵在《炎黃春秋》新春聯誼會上發言)
2,《辛子陵:關于1974年國家外匯儲備答網友》中引用“中國歷年外匯儲備總表”說1974年中國外匯儲備為零。
關于第一個:
首先,1974年的辛子陵(宋科)并不在黨中央、國務院工作,與外交部、財政部……中的任何一個部門。他從未說過這一“典故”典出何處?
其次,鄧小平沒有孫女,他最大的外孫女在1974年初還是個襁褓之中的孩子,吃什么巧克力?
最總要的是,我國在1971年10月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從1971年到1974年4月的三年中,是中國在外交史上非常忙碌的三年,我國駐聯合國代表處長期擁有自己的一整套后勤系統,這個老頭的卻全部視而不見。
對于這一段歷史,更有大量官方的、非官方的記錄,隨便一分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親歷與見聞——黃華回憶錄》
“代表團赴第二十六屆聯大之前(1971年),一個以高梁同志為首的三人先遣組已提前三天抵達紐約,為代表團安排住宿、飲食、交通、聯絡等具體事宜。我們的下榻地點是麥迪遜馬路第四十三和第四十四街之間的羅斯福旅館,這是羅馬尼亞代表團的朋友受我們的委托為我們預訂的旅館。每年秋季聯大開會期間,各成員國代表團云集紐約,離聯合國大廈較近的旅館十分搶手,羅馬尼亞朋友在接到我們的電報之后,一兩天內便給我們訂好了這家旅館,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羅斯福旅館位于紐約市中心曼哈頓區的東部,離聯合國總部只隔兩條街。我們的駐地在十四層樓,我們把這一層樓的七十余個房間全部包了下來,一部分做會客之用,其余每人住一間,就這樣暫時安頓下來。”
而等到鄧小平率領中國代表團去紐約出席聯合國特別大會,已經是1974年4月6日的事情了。我國駐聯合國的代表團的各項設備都已齊全,連新華社聯合國分社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設備。當年常駐聯合國從事采訪報道的新華社記者都知道:鄧小平副總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一到紐約,就住進了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的那幢大樓(鄧小平住的是一個大套間),在代表團的辦公樓辦公,在代表團的食堂吃飯,并在那個食堂宴請來訪的各國友人。
辛子陵說“鄧小平率領代表團到了紐約,住進一家酒店。交了房租,扣除吃飯等日常生活的必要開銷,出現了堂堂中國代表團給不起服務員小費的尷尬事情”,就是扯淡!
提問:“什么是老不要臉的呢?”回答:“辛子陵”
關于第二個:
不懂不要緊,虛心學習就可以了,但是“老不要臉”不懂還要去亂說話就不對了。
什么是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等于美元嗎?今天中國外匯儲備的單一性造成的的可怕后果已經讓人們痛心疾首了,怎么還有那么多人故意裝傻充愣不要臉呢?
1974年關于世界經濟有那么件大事,就是美元和黃金徹底脫鉤了,換句話說美國人在那次全球危機后徹底開始耍流氓了!而我們做了一件比今天聰明的多的事情:
“1973年7月,即鄧小平率團去聯合國開會之前九個月,陳云找財政部、外貿部和銀行的負責同志談話:“目前,我國的外匯較多,存銀行要吃虧。”陳云主張把我國存在外國銀行的美元取出來,買成黃金作儲備。當時,銀行的同志想不通,因為把美元存在瑞士的銀行里可以得利息。取出美元買黃金,會帶來利息損失。陳云同志多次對銀行和外貿部門的負責人做工作,強調:美元肯定要貶值,取美元買黃金至少可以保值。在需要大量美元的時候,可以賣黃金換美元嘛!”(見《陳云傳》第1414頁)
在這次外匯儲備結構調整之后,中國外匯儲備變成了基本上是以黃金為主。因此,以美元為單位的“中國歷年外匯儲備總表”中顯示1974年外匯儲備為“0美元”,但這不表示中國的外匯儲備為零。
為了攻擊中國以前的經濟成就,現在有太多的“辛子陵”之流滿嘴噴糞,可惜就是水平差了點,基本上都見不得光。我建議“老不要臉的”們以后加強理論水平,活到老學到老,不要臉的時候也能夠“理直氣壯”,不要如此經不起我們這些“毛頭小子”們的分析推理。
相關專題:
相關文章:
用數字補充辛子陵的“瀕臨崩潰的邊緣” [云淡水暖][2008年4月1日][1850]
內容:
用數字補充辛子陵的“瀕臨崩潰的邊緣”云淡水暖 總說“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草民也跟著說了一段時間,草民發現,這個說法被引用的頻率很高,時間跨度很長,想來大概已經不下20多年了。直到有一次跟一位北京的工程師就此事爭論,拿不出具體數據,那小子倒是說了些項目什么的。最近,一個原先名不見經傳的辛子陵先生跑出來又講這個話題,并且言之鑿鑿地說出來一個“實例”,說鄧小平去聯合國開會,“全國外匯儲備……
辛子陵在《炎黃春秋》聯誼會上造謠污辱鄧小平 [kfsjj][2008年3月20日][6505]
內容:
辛子陵造謠污辱鄧小平——看在《炎黃春秋》新春聯誼會上的發言 對黎陽《多謝瘋瘋癲癲僧》的一個補充——1974年的時候,鄧小平有“孫女”嗎? ------------作者: kfsjj1974年的時候,鄧小平有“孫女”嗎? 在“著名”的“辛子陵故事”中,有這樣一些話: “1974年4月,聯合國召開第六屆特別會議。我國派出鄧小平率領代表團去紐約。” “鄧小平團長把他的全部個人經費作……
黎陽:辛子陵是不是在撒謊?多謝瘋瘋癲癲僧 [黎陽][2008年3月18日][3364]
內容:
多謝瘋瘋癲癲僧 黎陽 2008.3.17. 看了“瘋瘋癲癲僧”為我寫的兩篇文章:“也談辛子陵所說文革后的中國外匯儲備問題-------請黎陽等人勿要漫罵”(2008-03-15 12:29:38)和“希望黎陽清醒清醒”(2008-03-15 21:21:35),忍不住說一聲:多謝。 第一要謝您這么看得起我,專門為我一天之內(2008-3-15)連發兩篇大作:中午12點半一篇,晚上近9點半又是一篇,……
內容:
從辛子陵的“1974年鄧小平出席聯大只給孫女買回來一塊巧克力”,說說我看到的問題[ 紅色土地,青青草 ] 于2008-03-17 這句話放到現在說,一點問題都沒有,還能透出鄧小平對晚輩的“溫情”。問題在哪里呢?還是對那時候國家財政、財會系統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是無知。如果去走訪一下我國的“老外交”們,我相信他們會毫無例外的告訴你:那時候即使是駐外使節的工作人員,也是沒有外匯花的,這是紀……
也批一下辛子陵和瘋僧 [鈴蘭臺][2008年3月16日][1657]
內容:
也批一下辛子陵和瘋僧[ 鈴蘭臺 ] 于2008-03-16 14:43:58 爭辯“辛子陵故事”真實與否,是必要的。不過他那個故事的要害,不在三萬八千美元,也不在外匯儲備,而在于他的目的,是為了說服青年人相信“文化大革命把國民經濟推向了崩潰的邊緣”(辛的原話),是要惡心一下毛澤東時代。想要惡心一個時代,你辛子陵行嗎?我猜他是看到了1974年前后國家外匯儲備的數字,即73年赤字……
辛子陵如此撒謊不應該 [魯漫][2009年1月15日][1954]
內容:
辛子陵 先生如此撒謊不應該 辛子陵 先生,《千秋功罪毛澤東》的作者。據說這是一部“石破天驚”的“巨著”,是“春秋史筆”。還據說,他告訴了人們毛澤東時代的“真相”,使受“蒙蔽”的年輕人讀了他的書“定會幡然醒悟”云云。我一直為無緣拜讀他的偉大杰作而深感遺憾。最近,有幸看到了他的一個講話,便如饑似渴地讀了一遍,卻令我極為震驚和意外—— 2008年2月20日 ,在《炎黃春秋》新春聯誼會上,辛子陵有……
內容:
是毛澤東“失足”,還是辛子陵無知?——辛子陵《農業集體化理論是怎樣失足的》一文評析奚兆永 《炎黃春秋》雜志有一批所謂“核心作者”, 辛子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這批“核心作者”經常在該刊發表一些奇文,辛的《農業集體化是怎樣失足的》(載該刊2007年第10期)也是其中之一。這兩年,我對該刊的這類奇文包括辛子陵的奇文常常有所評析,但不知怎么竟把辛的這篇奇文《農業集體化是怎樣失足的》給看落了,未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