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起這樣一個題目,不是為了吸引眼球,而是因為實在沒有人比秦曉更適合“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的民諺了。
2003年,就在平安保險于香港上市的前夕,秦曉將招商局持有的平安保險股份以低于面值的價格轉讓給“由自然人控制的兩家投資公司——寶華投資和源信行投資”。而在此之前,匯豐是以6·3倍的溢價受讓平安股權的。秦曉前一天才以十幾億的價格轉讓國有股份,后一天平安上市即價值4百億。一進一出之間,差價3百多億。
由于在交易之前,平安上市及其股價的飆升都已經是確定的,所以,秦曉實際上是將價值4百億的國有資產作價十幾億賣給了某幾個人。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赤裸裸地吞噬巨額國有資產行為,秦曉竟然沒有被懲以極刑,甚至沒有被追究,可見其背后靠山之硬,也可見這么一大塊餡餅,并不是他個人一口吞下的,參與者的背景深不可測;更由此可見,這個社會的悲哀,所謂反腐倡廉、取信于民之蒼白無力——既然背景深厚者可以明目張膽地吞噬巨額國有資產而不受追究,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員廉潔奉公?
就連試圖鯨吞山東魯能的大鍔都在最后一刻“撤退”了(雖然國家反過來賠了人家幾個億,最后結果也是一筆糊涂賬),秦曉卻將搶劫、掠奪進行到了底。畢竟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公開進行的掠奪,上面雖然搞定了沒有刑罰之憂,下面還要面對天下悠悠之口,不心虛是不可能的。所以,秦曉每次面對媒體采訪,言必強調自己“喜歡掌控”:你看,平安要上市了,我掌控不住了,所以就提前把股份賣了——掩耳盜鈴、此地無銀三百倆之丑態可掬。
可能以為事情過去幾年了,大家也忘得差不多了,錢撈足后的秦曉又開始瞄準名,接著是權。他先是折騰了一個什么“博源基金會”,自己弄出個狗屁不通的“現代性”,竟然還有許多人爭著捧臭腳,引起“媒體轟動”——這當然不奇怪:此人有錢有勢,媒體和幫閑又追錢逐勢,不“轟動”才怪。
古人云,聽其言,觀其行。秦曉的“言”是:現代性社會是相對于傳統社會而言的,它的主要標志是以“啟蒙價值”,即自由、理性、個人權利為價值支撐的,以市場經濟、民主政治、法治社會為制度框架的民族國家現代性。結合其“行”而釋之:所謂現代性,是相對于傳統社會而言的,它雖然不能像傳統社會一樣權力直接世襲,但必須保證精英們以權謀私、化公為私的權利,并以此作為價值支撐和理性出發點;所謂民主政治,就是精英們在用權把錢撈足后,反過來又可以用錢撈權;法治則必須保證主要的權、錢資源都只能在精英圈子內部流轉,而且世世代代永不變。
接合其行而釋其言,這就是秦曉所立的“牌坊”,所謂現代性理論。說秦曉是“婊子”,其實還是抬舉了他。他也就是一只上街要被眾人喊打的臭老鼠而已,是一顆破壞當今和諧穩定、激發民憤民怨的蛀蟲。你說這樣一只臭老鼠,你吃了、賣了,夾著尾巴躲到一邊偷偷樂著也就行了,干嗎還要跳出來現世呢?秦曉頻頻跳出來的目的,難道僅僅是以為自己這塊歪瓜癟棗樣的“牌坊”很漂亮、很光鮮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