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現]良種之戰 02基因魔方
----美國發動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基因革命”的歷史脈絡
http://www.56.com/u33/v_NTcxMTY1OTg.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WLVEdxHH6o/
大豆是我國最早使用了種植的五谷之一,栽培歷史在4000年以上,作為大豆的起源地,擁有世界上已知野生大豆品種的90%,已收集和保存的大豆品種就6000份,包括野生大豆在內,我國分布著高等植物3萬多種,是世界是生物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西方發達國家掠奪生物遺傳資源的重要地區。然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在歷史上一直對中國生物種質資源進行大肆掠奪,侵略、踐踏中國生物資源主權。令人心痛又讓人深思的是無論在上世紀還是本世紀,對中國生物種質資源大規模掠奪的時代都是發生在中國向西方全盤開放時代,都發生在經濟上被殖民的時代。
第一次大規模掠奪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發生在上世界20年代初,美國探險家多賽特在1925 -1927年,用了2年半的時間在中國東北收集了1500多種份大豆品種并悉數帶回美國,1929年到1931年間多賽特與另一位美國人墨爾斯又收集中國東北、日本、朝鮮半島上的大豆資源4000余份。
第二次大規模掠奪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發生改革開放之后,1986年與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合作建設中國種質資源庫,尤其1993年以后,隨著出訪考察、接待來訪和合作項目的增多,遺傳資源的引進和輸出處于嚴重的失控狀態,據保守估計我國生物遺傳資源引進和輸出比例1:10以上,而中國加入WTO后的最近10年里,輸出的生物遺傳資源不僅在數量上遠遠高于前二十年輸出數量的總和,而且在質量上都是多以含有目的基因的優良遺傳材料為主,生物遺傳資源嚴重流失,外患內憂,形勢嚴峻。野生大豆、野生稻資源在新中國成立30年中還相當豐富,而且保護得很好,野生稻資源在西南分布點多面廣,并成就了領先世界的、中國獨有的雜交水稻技術。但是改革開放以后,廣西、云南等地的很多野生稻區被嚴重破壞了,分布面積大幅減少50%以上,而且野生大豆、野生稻資源銳減的局勢還在延續。
美國通過這兩次對中國大規模生物遺傳資源的掠奪,至今美國作物基因庫中保存的大豆資源已經達到2萬多份,成為僅次于中國的大豆種質資源大國,其中很多原產中國大豆資源卻堂而皇之的成為美國的專利產品,如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出口國,而我國卻淪為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09年,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4100萬噸,業界預計2010年將突破5000萬噸。從巴西進口的轉基因大豆每噸3400元,國產大豆每噸3600~3700元。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低價傾銷下,國產大豆節節敗退。這種局勢讓人情何以堪!
而1998年4月世界最大的種子公司美國孟山都公司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提出了一項國際專利申請,試圖通過申請并獲得專利權的方式保護表現上看似他們發明的高產大豆以及栽培、檢測方法。2年之后的2000年4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了孟山都公司的這項國際申請,長達90多頁的專利申請書中竟然包含了64項權利要求,并指定包括中國在內的101個國家作為保護其發明的國家。已經批露的有關事實表明,孟山都公司請求保護的高產大豆及其栽培、檢測方法,居然直接利用了來自中國的野生大豆,這種野生大豆對于維持其所謂的“發明”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孟山都請求保護的專利發明最終獲得專利授權,就意味著申請書中指定的101個國家的任何人不經許可不得生產和銷售專利保護的大豆及其產品,包括科研人員利用這種標記基因的研究活動也將受到極大限制,對中國則意味著“種中國豆、侵美國權”,“種中國豆、交美國專利費”。
此時此刻,現實無情的讓國人切實感覺到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1970年發表言論“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類” 的聲音是顯得那么的震耳欲聾,切實感受到美國控制中國糧食的鐵蹄是那么咄咄逼人。
更為不幸的是,在世界農業生產領域,美國政府發動了推廣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基因革命”。盡管有充足的證據證明,轉基因產品可能給人類健康帶來損害,但從里根總統開始,至少四位美國總統在任內都不遺余力地支持轉基因農業。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簡稱ISAAA)創始人和現任主席克萊夫·詹姆斯(Clive James)對農業部批準兩種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聲稱:“中國政府批準轉基因水稻和玉米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決策。”
至此我們看到這樣一條現實邏輯鏈條:美國掠取世界生物種質資源→美國成為種質資源大國→美國先對種質資源目的基因實行標記并進行專利保護→美國發動推廣轉基因糧食作物的“基因革命”→沖擊并控制中國糧食產業(如大豆、玉米產業)→任何國家任何人未經美國許可不得生產、銷售、研究專利保護的作物品種及其產品。
附:[探索·發現]良種之戰 01東方神稻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1087510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