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Ⅱ
專題策劃:夏永紅
執
策劃人語
時下的轉基因爭論所涉領域甚多,舉凡科學、倫理、政治、決策等等,無不涵括。而當這些爭論趨向無解時,種種離奇的陰謀論便平地升起。為了對這些“無解”的爭論做一點解答的嘗試,也為了對轉基因陰謀論做一個回應,我們策劃了本次專題。
這個專題的題目是“陰謀還是利益”,旨在追問轉基因產業的背后究竟是意圖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密室陰謀,還是人和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政治將是我們考察這個問題的起點,因為無論是密室陰謀還是利害關系,都離不開政治的謀劃。
在本期文章中,王啟明博士對陰謀論的透視,說明陰謀亦不過是遮遮掩掩的利害關系,而鄭風田教授對種種“神話”的一一破解,金微記者對那只“看不見的手”(轉基因利益集團)的抽絲剝繭般的揭露,則說明人和人之間的利害關系也沒有那么赤裸裸。陰謀的背后無非利益,而利益也需要被精心隱藏起來。這其中所涉及到的倫理與正義問題,毛新志教授已經為我們一一闡明。那么,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郝苑博士和王啟明博士不謀而合,齊聲呼吁讓民眾自由介入科學與政治爭論,因為相比于各種專家意見,我們更亟需一種自由社會中的科學。
由此,政治亦成了我們考察轉基因問題的終點。轉基因問題的癥結并不在于技術,它需要一種政治的解決。個中道理,讀者閱讀完本期文章,自可細察之。
轉基因食品商業化的倫理審視
毛新志
轉基因爭論背后的鬼魅身影
金微
破除轉基因主糧的神話
鄭風田 許竹青
全面解析轉基因陰謀論
王啟明
轉基因技術為什么需要民主決策?
郝苑
轉基因爭論背后的鬼魅身影
金微*
摘要:在關于是否應該大力推廣轉基因的爭論中,雖然不少轉基因支持者持樂觀態度,但不僅廣大民眾對轉基因技術持有諸多疑慮,不少權威學者也極力反對草率判定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認為轉基因技術可能導致不可預知的危害。而美國的轉基因種植歷史也證明,第一代轉基因作物的收益并不能達到原有預期水平,于是開始研發新一代轉基因技術。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第一代轉基因作物仍然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開來,這既是出于跨國權勢集團的利益需求,也是出于美國掌握糧食武器的需要。鑒于對這些利益集團的警惕,我們應該謹慎對待轉基因主糧的推廣。
一、眾說紛紜轉基因
轉基因水稻主糧爭議持續半年多了,但分歧似乎沒有任何消除的跡象。
2010年7月,新上線的農業部網站在首頁的顯著位置上登載了專題“轉基因權威關注”,這是農業部在轉基因問題上的權威聲音,這個專題對世界上幾起轉基因危害的報告和轉基因污染事件予以澄清,并引用有關學者的學術論文呼吁“不要妖魔化轉基因”。而在民間,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轉基因戰在網絡打響,各地網友聚集網絡反對轉基因。不僅如此,反轉基因活動還從網上移師網下,全國各地活躍著反轉基因宣傳小分隊,他們在超市等地向路人發放有關轉基因危害的宣傳材料。在7月16日,30多名北京市民自發前往農業部請愿,他們舉著橫幅“要求撤除轉基因主糧的安全證書”。農業部轉基因安全委員會科技管理處的周萍處長接待了他們,請愿民眾向工作人員義憤填膺地表達自己的訴求。而周萍的話也耐人尋味,她說她的家人和親屬都在問她:轉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對于轉基因主糧,每個中國人無法置身事外,其安全性問題,自然也是包括農業部工作人員在內的中國民眾最為關心的話題。
對轉基因抱積極樂觀的態度的人認為,民眾的反對是因為無知而高估了轉基因的風險。學術打假人士方舟子多次參與論戰,極力推廣轉基因作物,他甚至聲稱轉基因玉米更有利于人體健康。與方舟子的高調相比,研究轉基因的科研人士則保持低調謹慎的態度。中科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理事長許智宏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不能籠統地講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么基因。” 他的說法很有代表性,并且與大多數推廣轉基因的專家一樣,許智宏認為,解決未來的糧食問題還是必須靠轉基因。
2009年底,農業部給張啟發頒發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證書時,基于對糧食供給安全的考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這種轉基因水稻并不會增加產量,而是通過抗蟲來間接提高約8%左右的產量。單個基因的轉移只對改變質量性狀有作用,對農作物產量、品質等數量性狀幾乎沒有影響,所謂轉基因水稻“口感好”、“產量高”與所轉基因毫無關系。當前99%的轉基因作物是針對作物抗性(抗蟲、抗除草劑)的,用轉基因手段改變作物抗性,只是部分替代農藥實現保產穩產的暫時性措施之一。張啟發的抗蟲水稻是應用最廣泛的“Bt一族”,這類轉基因作物是將Bt(蘇云金芽孢桿菌)的蛋白基因轉入水稻中,使水稻能自己制造Bt毒蛋白,某些昆蟲食用后會被毒死,因而能夠產生防蟲效果。
面對“蟲子不吃人怎么能吃”這樣的問題,轉基因專家的觀點是,現在的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水稻里的抗蟲基因所產生的抗蟲毒蛋白,它只對鱗翅目害蟲有毒性,對人和大多數動物是無害的。他們尋找到的科學依據是“人類腸道上沒有Bt蛋白的結合位點,且人的消化系統是酸性環境。”但這個觀點,曾被北京大學免疫學博士王月丹批駁,他認為,人體體內環境并非都是酸性,而且已有研究證明Bt蛋白會對哺乳動物產生不良影響。
關于動物對Bt蛋白的過敏和其對環境的危害,世界早有先例。驚動過全世界的Bt抗蟲轉基因玉米“星聯玉米”事件,其中含有的就是屬于Bt基因的cry9c抗蟲基因,因為對環境和生物造成巨大的影響, 2008年4月,美國政府主管食品藥品的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撤消它在數年前頒布的cry9c轉基因玉米種植的工業指南。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但他認為不能將轉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有的轉基因食品是壞的,有部分轉基因食品并沒有毒性,不能一概而論。”袁隆平稱他的第三代雜交稻也將使用轉基因技術,將玉米的C4基因轉移到水稻身上,以提高光合效率。
盡管存在這些疑慮和問題,但轉基因作物的大規模推廣正蓄勢待發。據報道稱中國目前正在研究和開發的各種轉基因生物物種已超過100種,涉及動物、植物、微生物基因200多個,很多院士一致支持并呼吁國家推進轉基因生物產業化。
二、專家們推廣轉基因的兩難抉擇
但是,無論是轉基因抗蟲作物還是抗除草劑作物,當它們走上人們的餐桌時,推廣者宣傳的好處無法抵消人們對其安全的擔憂。從今年開始,對批準轉基因主糧的擔憂蔓延至所有的轉基因食品,人們驚奇地發現,我們的大部分食用油都是用轉基因大豆加工的,西紅柿也有轉基因的,還有超市絕大部分的木瓜都是轉基因的。有人驚呼:“原來我們已經食用轉基因食品多年!”這些更造成了公眾的不滿。
對此,跨國公司和部分學者希望充當轉移和減緩公眾憤懣情緒的角色。許智宏說 “應該用通俗的語言向公眾解釋轉基因”;他認為公眾的誤解是因為對轉基因的基本科學知識了解不夠。但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轉基因食品危害動物的報告卻讓中國民眾們更加疑惑重重,而更直觀的感受是上海世博會嚴查食品中轉基因成份和有毒有害物。中央民族大學教師張宏良說:“如果轉基因食品的推廣者和宣傳者,真的認為中國老百姓不愿意吃轉基因食品,是因為缺乏科普知識,那么,現在不是正好可以借上海世博會的機會,讓前來參觀的世界各國人士統統食用轉基因食品,以此來消除中國老百姓的‘愚昧和恐懼’嗎?”推廣者的邏輯是轉基因無害可以放心吃,然而中國官方卻禁止世博會用轉基因食品,這種自相矛盾的行為,讓力主推廣轉基因產業化的主管部門及專家公信喪失。
長期以來,中國推廣轉基因一直以美國為師。美國開發轉基因、種植轉基因,十幾年來披荊斬棘、身體力行,是全世界的模范。但是,最近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的轉基因作物農田里出現了超級雜草和超級害蟲。一些學者用“轉基因在美國面臨崩潰”來形容轉基因作物引起的生態災難。而美國國家科學院則用14年的實踐事實和統計數據說明,長期種植轉基因作物會給農業經濟帶來無法糾正和彌補的負面后果。一直堅持認為美國農民從種植轉基因作物中獲益的美國農業部也終于改了口承認,種植轉基因后,農業作業的燃料成本提高了一倍多,農藥的用量超過了天然作物種植,種子成本也大幅度上升。美國的科學家表示:轉基因作物沒有當初相像的那么美妙,更沒有轉基因公司承諾的那么神奇。轉基因作物脫下了神話的外衣。現在,美國政府已明確承認,第一代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和應用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保有嚴重的安全威脅。如果現在不馬上改變思路和做法,轉基因技術很可能就此夭折。
轉基因公司也意識到政府和民眾態度的變化,并開發了新一代的轉基因技術。至此,美國的轉基因技術應用和相關政策都發生了重大的方向性變化:在技術方面,從DNA-水平向RNA-水平轉換;在目標方面,從除草防蟲和農藥使用轉向健康安全和生態環境友好;在技術思路上,從挑戰天然和替代自然轉向尊重天然和服從自然。美國轉基因技術路線的重大轉變,讓至今仍停留在推廣老一代轉基因技術的中國專家面臨十分尷尬的處境:他們試圖繼續鼓吹轉基因神話,但這個神話卻已經破滅。轉基因安全證書已經頒布了,是上還是下?這也成了農業部的兩難選擇。
三、轉基因真的無害嗎?
轉基因作物面臨今天這樣的尷尬,早在十幾年前科學家就有預料。就在抗除草劑的轉基因作物被引入之前,批評人士已經預測,抗草甘膦的雜草只需通過抗除草劑作物和其同屬的野生雜草之間交叉授粉就繁殖出來了。此外,一本名為《美夢還是惡夢》的書還指出:存在一種“流動基因組”機制,這些機制在應對環境刺激時可改變基因組和基因,并使大多數雜草產生針對除草劑的抗性,而不用依賴交叉授粉。
這本書的作者侯美婉是華裔女科學家,她是轉基因領域的知名專家,曾是美國國家基因學會基金會研究員,還曾擔任美國某家社會科學所的所長。侯美婉多次在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就生物科學問題作證,她極力反對草率判定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她說:“與你們看到的支持轉基因的科學家所說的恰好相反,轉基因的過程并不精確,它往往對宿主基因造成損害和擾亂,產生不可預知的危害。”僅這番話就足以讓利益集團迫使他“退休”,“退休”后的侯美婉到英國創辦了英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并擔任院長。
2000年,侯美婉主持起草了一封世界科學家致各國政府的公開信,向全球科學家征集簽名,有828名科學家在公開信上簽名,其中有181位是美國科學家,115位是英國科學家。公開信寫道:轉基因農作物不論對農民還是消費者都沒有任何益處。相反,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轉基因作物會減低產量、提高除草劑用量,轉基因作物長勢不穩定,種轉基因作物得不償失。轉基因作物還加強了糧食公司的壟斷,結果是農民家庭貧困;轉基因技術還阻止了朝向可持續農業的轉變,而這才是世界各地獲得食品安全和健康的保證。對于轉基因的危害性,這封公開信還寫道,來自英國和美國政府內部消息源可以說明,關于轉基因作物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及動物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性,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疑問。“水平方向的基因轉移可能性造成了特別嚴重的后果,其中包括抗生素抗性標記基因的傳播和蔓延,長此以往將使傳染性疾病再也無藥可治,隨之還會出現新的致病病毒和細菌,并且可能導致有害的癌癥突變。”公開信列出了29條要求重新審視轉基因的理由,并呼吁:科學家們要關注轉基因生物對生物多樣性、食品安全、人類和動物健康的危害,并要求暫停在自然環境中釋放基因修飾的植物。
這份十年前寫成的文件,簡直就是為今天中國轉基因主糧爭論量身起草的。
針對中國轉基因主糧的安全性爭論,筆者曾對候美婉進行過采訪,在采訪中她駁斥了國內關于“人類腸道上皮細胞沒有Bt蛋白的結合點”的說法,她說,哺乳動物的腸道細胞可以與Bt蛋白結合,很多證據都證明,在一般的Bt菌蛋白質與嚴重過敏反應之間存在著聯系。實際上,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議不僅僅是在Bt毒蛋白,而是“由于轉基因技術無法控制的,它有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無法預測的間接影響。外來的基因物質有可能重新排列或移動,或者轉移到其他細胞中,包括人類食用的轉基因食品。”
侯美婉列舉了數條證據:
1,轉基因食品對人和動物有毒,可造成過敏反應。這類效應可能是轉基因產物本身造成的,也可能是被轉基因與寄主基因組相互作用生成的產物造成的。
2,通過基因的水平轉移,使抗菌素抗性標記基因傳播至消化道細菌和病原細菌。
3,通過基因的水平轉移和重組,使病原菌的毒性可以跨物種傳播。
4,基因水平轉移和重組具有引發新病原菌和新病毒的潛在危險。
5,食用轉基因食物,有可能被轉基因DNA侵入細胞,產生病原病毒;或者被轉基因DNA本身插入細胞基因組,造成有害和致死效應,包括癌癥。
候美婉說:“在實驗室里,不論何時何地,不管用的是什么轉基因作物,也不管這種轉基因作物到底轉了什么基因,也不管拿轉基因作物來飼養的是什么動物,只要獨立科學家們進行飼養試驗,就會發現更多的死亡、不育、發育遲緩以及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礙。”
四、推廣轉基因的“看不見的手”
目前,轉基因農作物主要的兩大類——抗除草劑類和抗蟲類皆已宣告破產,而針對轉基因作物對美國農業帶來的生態災難,候美婉認為只能通過有機農業來拯救,她說:“一些誤導人的學者們還指揮著農民使用更致命的除草劑和殺蟲劑,實際上這些除草劑和殺蟲劑除了給那些農業生物技術公司賺取更大的利潤外,別無它用,而正是這些農業技術公司在向農民們兜售害人的轉基因作物。”
正是由于仗義執言,候美婉多次“被退休”,在采訪中她坦言:“很多像我這樣的科學家,因為做了對轉基因公司不利的研究,或說了對這些公司不利的話,我們都一樣會被趕出我們的機構。”現時代的科學與商業正處于空前親密的聯姻關系中,遺傳工程也不例外。從70年代開始,基因改造物種的出現,造成一場綠色革命,也正是在這時,遺傳工程技術與追求快速利潤的商業開始密切聯合。
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公司孟山都就是沿著這樣的道路不斷發展并壯大自己的實力,2006年8月15日,孟山都宣布,它將出價15億美元,收購世界上主要棉花種子公司“三角洲和松蘭”(Delta & Pine Land,D&PL),這個公司擁有轉基因技術領域的頂尖技術---終結者技術。這種技術通過殺死自己的胚胎,使之無法發芽,防止獲得豐收的種子再生。結果,在每個種植季節,農民都被迫從美國的跨國種子公司購買種子。此外,終結者還是一個“平臺”;一旦農民接受這項農業技術,他們將沉迷于孟山都等美國供應商銷售的除草劑和其它化肥。
當科學漸漸屈從于公司利益時,科學家已經無法左右轉基因技術的運用方向,生物技術公司為了利益,將風險社會化,利益私有化。不僅如此,科學與商業的聯姻還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縱容,終結者技術一直以來就是“三角洲和松蘭”公司和美國政府在私下研發的,而美國政府這樣做往往也是出于國家深層次的戰略考慮。
以美國為例,盡管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收益性已經部分證實失敗,其轉基因技術也發生了轉向,但美國政府并不會就此放棄轉基因技術。美國多任總統都是轉基因技術不遺余力的支持者,無論是老布什還是奧巴馬。而為了平息人民的不滿,同時繼續維護與轉基因技術產業有關的資本集團的利益,美國官方在對內對外上采取了一些心照不宣的措施,對內由美國農業部制定國家有機法規項目,對國內的天然有機農產品,凡經過官方鑒定的“天然有機食品”,在管理上要求經營方貼上“USDA Organic”標識。
另一方面,以孟山都公司為代表的美國農業綜合企業,通過大量聘請政府官員擔任公司高管職位、把自己的高管安插到政府做高官等手段,與政府結成了緊密聯系。這使得美國政府與孟山都、杜邦等農業綜合企業互相唱和,以私人企業利益替代公眾利益,把鼓勵發展不受管制的轉基因農作物放在優先的戰略地位。
這不僅是權勢集團的利益需求,也是美國掌握糧食武器的需要。基辛格有句名言說: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整個國家,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所有人。而前紐約州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的機要秘書、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前執行干事凱瑟琳·貝爾蒂妮更直白地指出:“掌握了轉基因技術就可以掌握對很多東西的控制權,尤其是糧食與人。糧食就是權利!我們用糧食來改變人們的行為。”
世界上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是美國推廣轉基因的主要目的地。戰敗國伊拉克早已成了美國轉基因小麥的試驗場。如今,孟山都等大型跨國農業公司已經來到中國。
針對農業部頒發的轉基因水稻證書,綠色和平組織等機構早已提出質疑,水稻的核心專利并不在中國手里。香港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介紹,研發轉基因稻米有一個流程,要完成轉基因稻米的研發,走完流程要走完59個專利,都要付錢,這59個專利都由美國掌控。由于國家將數百億國家生物研發資金分散在私人或個人手中,這種方式配合了美國壟斷資本控制中國基因研發力量和基因產業。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也曾向媒體表示,任何一項科學技術都不可能回避人類共創共享的文明成果,但他的抗蟲水稻中方有多少核心技術他沒有明確說,而傳聞中的他與孟山都的合作關系則更令事情撲朔迷離。
因此,對中國來說,推廣轉基因作物種植的危險還在于基礎研究薄弱,嚴重依賴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轉基因種子公司,如孟山都、杜邦等公司。一旦形成依賴關系便很難有辦法解除,正如微軟的操作系統和英特爾的PC芯片,沒有哪國能另起爐灶取代他。因此,一旦中國推廣轉基因主糧,中國的糧食安全必定是受制于人的,中國或許會很快喪失糧食生產的自主權。這樣跨國公司就會控制中國的糧食生產,中國農民的生產利潤流入外國跨國集團,國家的命脈受制于人,國家的主權和糧食安全性便無從談起。
在美國禁演的紀錄片《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訴說一個劣跡斑斑的化工企業、戰爭毒劑的制造商——孟山都正在全世界攻城略地:阿根廷、巴西、巴拉圭農業產業相繼失陷于轉基因大豆,被孟山都的轉基因席卷過的每一個地方,災難與貧窮都在主導“垃圾人口”的悲慘命運。與孟山都的擴張相伴相隨的是印度農民悲慘的命運、阿根廷哭泣的聲音、非洲大陸的饑荒……
這種情景會在中國重演嗎?
《綠葉》2010年第10期總第148期
(責任編輯:夏永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