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豆腐有轉基因嫌疑
2010-10-18 魯中網
豆腐一直活躍在市民的餐桌上,市民對豆腐的關注更多的也是停留在質量上,但豆腐到底是用什么種類的大豆制作,是否為轉基因食品卻不得而知。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銷售的豆腐幾乎都沒有是否為轉基因食品的標注。
記者了解到,國家已經出臺相關規定,但是因為轉基因食品檢測難,沒有專門的執法部門,再加上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有害存在爭論,這導致上述情況的發生。
全媒體記者孫銀峰
豆制品沒有標注是否為轉基因食品
近日,一則“豆腐多用轉基因大豆制作”的消息傳出,再次牽出了轉基因食品標注的問題。雖然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無定論,不過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規定,食品產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飾有機體或表達產物的,要標注“轉基因××食品”或“以轉基因××食品為原料”,否則將進行處罰。
但記者采訪發現,只是在一些品牌的大豆油、調和油等產品的包裝上,有“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菜籽”等字樣,消費者要仔細留意才能發現。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轉基因食品”標注顯眼。事實上,豆腐、豆腐干、豆芽、豆瓣醬等豆類制品種類越來越多,這些食品多數都沒有關于轉基因食品的標注。
豆腐商不知是否為轉基因大豆
記者選取了張店、淄川不同地方的7名豆腐、豆腐腦商采訪。他們均稱是自己做豆腐,選用什么豆子呢?他們的回答很相似,都是從糧油市場上購買。是不是轉基因大豆他們并不知情。
張店區馬尚鎮一名趙姓豆腐商表示,“我們買豆子,也看不出是不是轉基因大豆,更無法鑒別。不過話又說回來,轉基因食品并不是都有害,要是有害的話,轉基因大豆油還能擺在超市銷售使用?”
淄川區嶺子鎮豆腐商孫女士表示,只要豆子的品質沒問題,一斤豆子能多出豆腐就行。至于哪一種豆子并不是最主要的,并且各家各戶之間也不一樣。不同的豆腐商在生產過程中掌握了技巧,豆制品商更關注的是豆腐的品質及出產率。
批發商不能保證有無轉基因大豆
隨后,記者來到潘成糧油市場。咨詢多戶商家后了解到,他們給豆腐商供貨,用什么樣豆子的也有。
“本地大豆”與“東北大豆”是主流,但前者要貴1毛錢左右。不過“本地大豆”并非狹義的淄博本地產的大豆,而是指東三省以外省區生產的大豆。這兩種豆子是區別于進口大豆的。
“最近一段時間,這個市場上沒怎么見到進口大豆。實際上進口大豆的價格要比國內的便宜。至于是不是轉基因大豆,我說不好,誰也不敢說自己的大豆中就沒有轉基因大豆,因為大家都只是充當批發商的角色。”來自東北的大豆商徐先生說。
監管缺位沒有標注是否轉基因
一方面是豆制品商和銷售商不知道是否存在轉基因大豆,另一方面則是監管缺位,所以豆腐等沒有轉基因食品標注的豆制品仍正常買賣。記者咨詢了淄博市多部門得知,目前對食品的管理主要是食品質量、衛生、缺斤少兩等,很少有針對是否為轉基因產品的監管。“本來轉基因食品就有爭議,現在沒有明確由哪個部門來管,大家在鑒定技術上也達不到,還怎么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說。
那么如何區別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呢?山東理工大學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的李教授表示,轉基因大豆與非轉基因大豆很難通過直觀的感覺作出判斷。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因為轉基因食品本質上就是在原有基礎上對某些性狀進行修飾,或增加新性狀,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狀。民間流傳轉基因大豆生不出豆芽的消息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