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水
“雷鋒傳人”郭明義震撼并鼓舞人心的先進事跡反映到《人民日報》上,是一則遲到的新聞。說它是遲到的新聞,是因為,早在2008年7月1日,鞍鋼齊大山鐵礦黨政工就做出了《關于開展郭明義同志學習的決定》,第二年7月29日,鞍鋼集團礦業(yè)公司黨政工也做出了同樣決定,而《人民日報》直到兩年后的9月19日才做了一個簡短的報道。新聞變舊聞也許情有可原,還可馬馬虎虎。然而,以哪家的立場、從什么視角看待和報道此事,卻實在馬虎不得。
郭明義同志,鞍鋼集團礦業(yè)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chǎn)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1977年1月參軍,1980年6月在部隊入黨,曾評為學雷鋒標兵,少校軍銜。轉業(yè)到鐵礦后,不計職務高低,工作積極,表現(xiàn)突出。從1996年擔任采場公路管理員以來,直到今天,他每天都提前2小時上班,15年來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1990年以來,他堅持20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6萬毫升,相當于自身總血量的10倍。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qū)群眾捐款10萬多元,而自己家中卻幾乎一貧如洗。一家3口至今仍住在一間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里。郭明義同志給妻子用28元買的“鉆戒”,妻視為“珍寶”小心翼翼的珍藏著。2006年以來,他8次發(fā)起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倡議,有1700多名礦業(yè)職工參于其中。2007年以來,他7次發(fā)起無償獻血倡議,有600多名礦業(yè)職工參與,累計獻血15萬毫升。2008年以來,他發(fā)起的希望工程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名礦業(yè)職工參與,捐款近40萬元。2009年以來,他發(fā)起成立的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俱樂部,已有200多礦業(yè)職工和熱心的社會人士參與,據(jù)說是目前國內(nèi)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俱樂部。可見,郭明義同志30年如一日,始終踐諾著他的入黨誓言: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生。
然而,《人民日報》2010年9月19日的評論員文章《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卻是通篇的“公民道德”、“美好心靈的守望”和“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愛與善”,就是沒有一名共產(chǎn)黨員應有的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思想高度,甚至連郭明義同志是共產(chǎn)黨員一字都沒提。說什么“道德,源自人們對美好心靈的守望”。什么“美好心靈”?難道郭明義同志在人民解放軍這個革命大熔爐里所錘煉而成的無產(chǎn)階級世界觀、人生觀不是這種“道德”形成的原動力嗎?不同利益集團有不同的“道德”標準,小布什入主白宮后,未經(jīng)聯(lián)合國授權、名不正言不順就發(fā)動了侵略伊拉克戰(zhàn)爭,導致20萬伊拉克平民死于戰(zhàn)火。這些怨魂,以及絕大多數(shù)伊拉克平民都是小布什“解放伊拉克”炮火的無辜犧牲品。小布什們所標榜的“道德”,與伊拉克平民的所需要的道德,能混為一談嗎?
《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文章,雖然沒有像掩蓋郭明義同志是共產(chǎn)黨員的政治背景那樣,掩蓋郭明義同志學雷鋒的事實,但卻回避了郭明義同志為什么30年堅持不懈學雷鋒?請看郭明義同志自己是怎么說的:“我跟雷鋒還差得很遠,但依然還是希望你們多宣傳我。因為這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在這個年代,雷鋒精神并沒有過時。”“雷鋒精神并沒有過時”,說的多好啊!
雖說《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文章也沿用了“雷鋒精神”這一閃光的詞匯,但什么是雷鋒精神呢?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都知道,雷鋒精神的實質(zhì)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為人民事業(yè)的無私奉獻,其基本內(nèi)涵是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精神。敬愛的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chǎn)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chǎn)階級斗志”。而《人民日報》評論員的那篇《公民道德的高度與力量》,竟以“公民道德”這一抽象的概念,掩蓋了真正的雷鋒精神!
在鞍鋼,眾多的礦業(yè)職工響應郭明義同志的倡議,踴躍地參與了捐資助學、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捐獻遺體器官等激動人心的活動,體現(xiàn)了工人階級的高度覺悟,也說明了在我們這個時代,雷鋒精神沒有過時。但《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卻說什么“30年間,郭明義堅持不懈學雷鋒,生動地標注著人們心中對道德的質(zhì)樸追求和精神向往。這一種追求與向往,不因風雨砥礪而失色,不因時代變遷而蒙塵,總是在汶川、玉樹、舟曲自然災害發(fā)生等關鍵時刻爆發(fā)出來,塑造著當代公民的群體人格。”這“群體人格”是什么?
說什么“道德,富有感化人心的力量。”請問,當年日本帝國主義“關東軍”盤距沈陽,與“東北軍”對峙時,蔣介石一再退讓,并未“感化”了日寇侵華的狼子野心,難道不是對“道德,富有感化人心的力量”之說,是一個有力的否定嗎?
歸結為一點,什么抽象的沒有階級性的普世的“公民道德”、“美好心靈的守望”和“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愛與善”,只不過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向包括我國在內(nèi)的所謂“非民主國家”販賣、滲透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部分——普世價值觀,其目的是美化資產(chǎn)階級(剝削階級擁有更多的抽象的“公民道德”、“愛和善”),麻痹勞動階級。使人不解的是,作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的人民日報,怎么也干起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義務推銷員,推崇起普世價值觀了?!2010,9,24,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