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氣和看“兩革”
庫爽生
這里說的“兩革”,指的是“文革”和“改革”。“兩革”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然,也可一比。
“兩革”一遭徹底否定,一被贊美歌頌,一褒一貶,涇渭分明,恨之便打入十八層地獄,愛之欲捧到十八層天堂。
已經過去三十多年的“文革”, 似乎已被蓋棺論定,鐵板釘釘,無需節外生枝了。
但是,過來人心知肚明,說“文革”是“十年動亂”、“十年浩劫”,還有一些曾受過“迫害”的知識分子,信手拈來什么“噩夢”、“夢魘”、“黑夜”、“悲劇”之類情緒化非常濃厚的詞匯來形容十年“文革”,實為感情色彩濃厚的“藝術夸張”,絕非嚴謹的邏輯定義。
中國歷史上有過很多次動蕩混亂、民不聊生的社會動亂與浩劫,如西漢吳楚七國之亂、西晉司馬氏八王之亂、唐朝安史之亂、東晉五胡亂華等著名的大動亂,都無例外地使社會遭受了巨大浩劫,百姓遭受了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巨大悲劇。
“文革”是長達十年之久的“動亂”、“浩劫”嗎?試想,古今中外曾有過老百姓生活安定、揚眉吐氣,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艷陽高照、流水渙渙”,“祖國一片新面貌”的“動亂”與“浩劫”嗎?
“文革”名為“革命”,也可以說是一場極其深刻的改革;而如今的“改革”又何嘗不是一場革命?革命、改革,就十年“文革”和三十年改革的力度與深度看,兩者在詞義上是可以相互置換的。
“文革”作為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如鄧小平同志說,“就毛主席本身的愿望來說,是出于避免資本主義復辟的考慮”,但是“把革命的對象搞錯了,導致了抓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文革”中受沖擊最大的確實是較大一批老干部和高層次知識分子,亦即當時的社會精英階層。“走資派”和“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也不是沒有,但大批判是嚴重擴大化了,以至于深深傷害了一批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過重要貢獻的老干部和高級知識分子,應該說這就是“文革”最主要、最嚴重、最突出的錯誤。
改革作為經濟領域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被老百姓稱為“經濟大革命”,改革動機與目的本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但由于不斷向深水區挺進,一些地方在深化改革過程中把作為立國之本的四項基本原則拋之腦后,片面理解“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精神實質,以至于私有化浪潮肆虐神州。現在看來,與當初設想的改革目的相對照,改革是嚴重變味了,實際上成了一場深刻的所有制革命。與改革的動機相差甚遠的是,客觀上,作為黨的執政基礎,公有制和在公有企業長期默默奉獻的工人階級竟然成了這一場革命的對象,以至于在中央一直強調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情況下,公有制被輕率地污蔑為效率低下、機制僵化的經濟體制,私有制被迷信神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公有企業莫名其妙地成了各地必欲滅之而后快、采取運動式做法,定時間定任務,圍追堵截、斬盡殺絕的革命對象。而與此同時,數千萬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原公有企業職工,卻遭受到下崗失業的厄運,生活水平不可遏制地倒退了數十年,淪落到社會最底層。工人階級因此由曾經“領導一切”的領導階級淪落為“被一切領導”的弱勢群體。我想,改革的這種“成果”,是一切愛國親民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
“文革”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沒有經驗,沒有可以借鑒的“他山之石”,因此在類似“摸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中走了彎路,犯了大錯,造成的負面影響十分嚴重。不過也要承認,十年“文革”期間并非一團漆黑,并非乏善可陳,仍有不少亮點可以載入史冊。事實上,即便在“文革”初期一段混亂的日子里,國家政權也是牢牢掌握在黨中央、毛主席手中。從全局看,軍隊穩定,社會安定,人心凝聚,社會主義各項事業欣欣向榮。比如,“抓革命促生產”激發了廣大勞動人民的空前熱情和沖天干勁,工農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經濟建設正在朝著“四化”穩步進軍。特別是, 廣大工農兵群眾幸福感強烈,工人階級成了“必須領導一切”的名副其實的領導階級。各級官員無論職務大小,一般都在斗私批修、嚴格監控的社會氛圍下,成為清正廉潔、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的勤務員”。
“文革”期間,由于當時國家實行“高積累低消費”的社會主義建設政策思路,民眾工資收入較低,但是社會保障制度健全,而且商品價廉質優,且無購房、醫療和孩子讀書求學成家的沉重經濟壓力,需要花錢的生活開支相當有限,一般城鎮居民一人幾十元的月工資往往能夠養活一大家子人。那時候,“均貧富、等貴賤”,老百姓生活不富裕,但溫飽已然解決,更重要的是沒有下崗失業之憂,也沒有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就不了業之憂。如今,普通居民究竟有多少能保證供養三四個孩子?住房、上學、就醫、就業等等問題,可都清晰地擺在每個家庭面前。
總體上看,在改革三十年中,除了幾千萬被私有化改制弄得下崗失業陷入貧困泥潭的原公有企業職工之外,老百姓包括幾億農民的生活水平都在逐步提升。這也是三十年改革的豐碩成果之一。但是實際生活水平尚距小康標準甚遠,主流媒體實際上大幅度高估了百姓生活,多數百姓并沒有像歌中唱的“今天是個好日子,明天又是個好日子”。這主要是因為當今貧富兩極分化嚴重之極,“張家有錢一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家家都是張百萬。”占人口比例很小的富豪,占有了極大比例的物質財富,則人均財富看上去確實很可觀很鼓舞人心,實則社會上確實存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
“文革”初期社會秩序是比較混亂,以至于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了零星武斗。但絕不能因此認定整個“文革”十年都是動亂和浩劫。正如不能因發生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短時間社會動亂,就否定三十年改革一樣。“文革”錯誤地擴大化地革了相當多“當權派”和學術權威的命,而改革也是錯誤地革了公有制、公有企業和“領導階級”的命。“文革”中被革了命的人,主要是精神上受挫,斯文掃地,尊嚴受傷;在私有化浪潮中被革了命而下崗失業的數千萬工人,則是物質生活上和精神生活上同時受挫,經濟收入歸零,人格尊嚴全無,只能凄惶度日,在陷入赤貧泥潭的同時,備受嘲笑欺凌,承受各種巨大的生存壓力,難以自拔自救。“文革”期間確有一些被嚴重誤傷的知識分子不堪人格受辱而自盡,而改革中下崗失業的原公有企業職工,因陷入赤貧泥潭而自殺的人數肯定遠比“文革”期間自殺的知識分子數量上多得多。
把“文革”十年描述得一團漆黑,既歪曲了歷史事實,也是對中國共產黨,對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污蔑和抹黑。在“文革”十年中,中國共產黨仍然是堅強地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國家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在黨中央、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豐碩成果。
三十年改革的豐碩成果舉世矚目,不容置疑,如國家經濟總量大幅度增長,城鎮化建設成就巨大,交通、通訊事業發展快速等等。對于改革取得的偉大成就,主流媒體已經反復進行并仍在繼續宣傳,不必在此饒舌。但不可否認,改革同樣不可避免地有不少重大失誤,——三十年的“摸石頭過河”,又豈能步步正確,沒有失誤?如在深化改革中,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被以改革的名義“賣光送光”了,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數千萬原公有企業職工被改變了命運,成為在凄風苦雨中凄惶奔波的失業大軍;住房制度改革、醫療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給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壓力;還有貧富差距日增,刑事犯罪猖獗,物價輪番飛漲,礦難接連不斷,環境嚴重污染,礦產資源浪費,水利年久失修,官場普遍腐敗,社會道德淪喪,人心一盤散沙……這些有目共睹的現實社會問題,是誰也否認不了掩飾不了的客觀實際。
評價“兩革”,理應冷靜、客觀、實事求是、心平氣和。
徹底否定文革或全盤肯定改革,都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同樣,全盤肯定文革或徹底否定改革更是要不得的。正確的做法是,用一分為二的辯證眼光看“兩革”。不能因為自己受到沖擊和傷害而感情用事地大罵“文革”,也不能因為自己暴富起來,過上了以前意想不到的富日子,獲得了世俗欣羨的榮華富貴,而看不到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一味為改革唱贊歌,一味粉飾太平。
徹底否定文革,就會像魯迅先生說的,為了倒洗澡的臟水,把澡盆里的孩子也一同潑出去了,是得不償失的。更不能一聽到人們客觀公正地評價文革中也有“陽光燦爛的日子”就跳腳,就惡語相向,就斥責是“為文革翻案”。我以為,目前聽一聽老百姓通過切身體會對比“兩革”發出的心聲,對于當政者是十分有益的。
文革已矣,改革正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全盤肯定改革,忌疾諱醫,拒絕反思,迷信改革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出現問題總是強調什么“改革中的問題要靠深化改革去解決”,如此極不理智地宣稱要堅持失誤并且要深化失誤,絕非解放思想,恰是一種懶惰的慣性思維,是一種貨真價實的思想僵化。為落實好科學發展觀,當務之急就是要認真深刻地反思改革,全面總結經驗教訓,在堅持和發揚正確東西的同時,以壯士斷臂的果敢和勇氣,大力糾正改革中出現的失誤和問題。這才是保衛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事業的應有態度和必由之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