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2010-8-22)
公帑用來招三陪 政府淪為夜總會
只要領導簽個名 想拿多少就多少
中投三年吃三大敗仗 人均營業成本424.8萬
...........................
公帑用來招三陪 政府淪為夜總會
東方日報
內地官場公務接待鋪張浪費之風愈演愈烈,而且酒色之氣日益迷亂,美女陪酒陪玩習以為常。最近,江西樂安縣一個事業單位用財政款項招收一批未婚女性接待員,面試內容竟是陪喝酒、陪跳舞和陪游車河。用公帑招聘三陪小姐,政府與夜總會還有甚麼分別?當局反腐敗反了這麼多年,現在的官員連遮羞布都不要了,讓人瞠目結舌。
據內地媒體報道,江西樂安縣今年七月舉行了一場只面向未婚女性的事業單位招考。報考者須「大專以上畢業生」,身高一米六十以上,五官端正,體態良好,先進行面試,面試成績佔總分八成,主要內容為喝酒、跳舞和乘車「遛彎」,包括酒量、斟酒動作、舞姿、儀態舉止及是否暈車浪都列入考核范圍。
看了這段新聞,誰都明白樂安縣今次要招錄的就是年輕漂亮而且會喝酒跳舞的女招待員。會喝酒、能跳舞,自然陪酒、陪舞將是她們的工作內容,否則根本不用考喝酒、跳舞、游車河。更搞笑的是,面試女考生酒量和舞姿的正是當地政府的一次招待活動,全縣二十多名領導出席了這一挑選「三陪小姐」的盛會。
堂堂政府公營機構招聘工作人員,竟然與歌舞廳、夜總會招聘「三陪小姐」如出一轍,難道人民政府也與歌舞廳、夜總會一樣,需要靠一批能酒善舞的美女樹立和維繫形象?荒唐的是,被政府招錄的接待小姐,陪吃陪玩已佔了兩項,還要求年輕漂亮,莫非要小姐陪睡?事實表明,當局三令五申整頓「公款消費」,地方政府卻反其道行之,堂而皇之地挑選、培養美女接待,官場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花天酒地 服務權貴
讓人費解的是,這些酒量大、舞姿美、儀態大方的美女們,被政府聘用后究竟接待誰?為誰服務?她們當然不會「為人民服務」,平民百姓消受不起,也消受不得,從招聘單位來看,一家是縣接待服務中心,一家是旅游局旅游資源開發辦公室,顯而易見,這些公有「三陪小姐」接待對象不是領導干部,就是富商老闆。近來全國公安掃黃打黑,樂安當局還敢用國家財政養起三陪小姐,簡直是咄咄怪事。
其實,樂安當局用公帑招聘三陪小姐并非偶然,須知內地官場接待宴請不僅場面大,而且無女不成宴,不少官員吃飯要小姐陪酒,出差要女秘書陪游,即使各種官方禮慶活動都少不了禮儀小姐撐場。小姐不僅陪酒,甚至賠上性命的事也經常發生,就在前幾天,湖南永州一名女公務員在公款酒宴上,奉局長之命向客人敬酒,最后竟命喪黃泉。
舊時的達官貴人喝花酒要去青樓,當今官員喝花酒只要去招待所,陪吃陪喝陪唱應有盡有,公帑買單。吃喝玩樂、聲色犬馬的風氣已成為官場時尚,當局號召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何不先煞煞官場的「花酒」之風呢?
只要領導簽個名 想拿多少就多少
太陽報
本文重點
* 吃喝玩樂 統統報銷
說來實在荒唐,一名職位極低的政府女接待員筆尖輕輕畫幾個字,就能一次進財幾萬甚至幾十萬元,兩年來此人冒充領導簽名,輕而易舉地冒領公款逾千萬元。這則發生在廣西桂林的貪污大桉,暴露出內地財政支出制度漏洞百出,而更讓人憂慮的是,假如領導簽名是真的,中國有多少真金白銀流進官員們的腰包?
內地媒體報道,桂林某區黨政辦公室臨時聘用人員白園,自○六年至○八年擔任辦公室報帳員、接待員期間,通過模彷領導簽名、涂改報帳憑證等手段,從該區會計核算中心以「政府公務費」名義虛假報帳一千二百三十五萬元巨款,收入自己囊中。
根據內地機關財務制度,凡「政府公務費」支出,由負責官員一支筆簽字審核放行,數額多少取決于報帳員的操作,也就是說,只要有領導簽字,就可以從財政局的財務中心領到錢,要報多少報多少,要領多少領多少。白園不過是個辦事員,如果不是憑著模彷領導簽字,恐怕連一分錢都難貪污到手,領導簽字制度成為她一舉暴富的提款機。
吃喝玩樂 統統報銷
領導簽字暢通無阻,其實就是權力暢通無阻,見字就要出錢,整個程序根本沒有制約、監督的環節。名義上,各地早已實行財會核算制度,實際上還是草人把關,只要手持領導簽字就如入無人之境。這位女接待因為報帳數額龐大,曾經引起核算人員的懷疑,但因為有「領導簽名」,無人敢出聲,一千二百多萬元公款在零阻擋下源源流出。
然而問題遠非那麼簡單,憑「領導簽名」領的錢,原來都不是正常的公務費開支。據警方查實,白園貪污詐騙的逾千萬元,令該區平均每月多支出五十多萬元公務費,但沒有一分錢屬于正常的公務開銷,所有款項都是女接待以假冒名義報帳所得。換言之,假如女接待手中的領導簽字是真的,支取這一千多萬元與公務無關的費用開銷并無差錯,讓人匪夷所思。
政府「公務費開支」沒有標準約束,也不受范圍限制,事實上,只要是領導花錢都可以從財政中開支,日用開銷、吃喝賭嫖,只要領導簽字是真的,統統可以報銷。天下竟然還有這樣的財會制度?財政開支淪為衙門小金庫、干部的自留地,難怪大小官員可以「工資基本不動,老婆基本不用」。置身于這樣的煳涂帳中,當官的怎麼能做到兩袖清風。
憑藉領導簽字,一個小縣每月多支出五十萬元公務費,無人敢提出質疑,假如全國一千六百多個縣都這般,領導簽字豈不成為吞噬巨額財政的黑洞?環顧神州,近年公款吃喝、公費出國考察和公車消費的「三公支出」已逾一萬億元,佔到總行政開支的三成,其中有多少是讓真的「領導簽名」領走的呢?
中投三年吃三大敗仗 人均營業成本424.8萬
或許是生不逢時,成立近三年來,掌管著2000億美元資產的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責任有限公司(下稱“中投”),有兩年時間是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火中取栗”。
2007年尚在籌備中的中投斥資30億美元火線入股黑石集團,如今已浮虧近20億美元(按2010年8月18日黑石集團股價計算),損失大半;同年12 月,成立僅三個月的中投再斥巨資56億美元投資摩根士丹利(下稱“大摩”),意圖“抄底”,但隨后因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大摩股票一度跌至6美元左右,后為攤薄成本中投又追加投資12億美元,如今仍浮虧9.1億美元(按2010年8月16日大摩股價計算)。
如果說這兩次失手尚可以歸結為全球金融危機中股票市場的劇烈波動,而且只是賬面損失,結局未有定論,那么2008年9月,中投在美國斥資54億美元買入的一只貨幣基金也由于跌破凈值而遭遇大規模贖回潮并最終清盤,實在難以讓人理解。時至今日,中投仍未對外公布具體虧損數額。
在中投海外重磅投資頻頻失手的同時,其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而來的2000億美元注冊資本每年高達682億元人民幣的利息,主要由子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匯金”)來買單。而匯金的收入則完全來自于其控、參股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國開行、中國再保險公司、建銀投資以及銀河、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三大券商的分紅。
8月17日,540億元人民幣匯金債即將登陸銀行間市場的消息不脛而走。為配合除剛剛完成IPO的農行之外的工、中、建三大行再融資,匯金也缺錢了,中投怎么辦?
出師不利
出師不利的第一仗,甚至是在中投還未正式成立時已經“吃定”的。
2007年5月,尚在籌備中的中投斥資以每股29.605美元認購了黑石集團1.01億股的無投票權股份,總耗資30億美元,不在董事會擁有席位,股票鎖定期為四年。
隨后,黑石集團于2007年6月22日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IPO每股價格為31美元。在6月22日上市首日大漲13.1%,但僅僅在兩個交易日后,黑石集團便跌破發行價。
此后,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美國各大金融機構的股價紛紛大幅跳水,黑石集團也未能幸免,最低時股價跌至5美元以下。
中投緣何如此急不可耐以致“引火燒身”?
當黑石集團最初邀請梁錦松擔任黑石大中國區主席時,這位香港特區前任財政司司長就開始奔赴國內四處游說。隨后,尚在籌備階段、官方色彩濃厚的中投公司迫不及待地向黑石集團投入了30億美元。
2008年9月,全球深陷金融危機之時,中投對黑石集團的投資出現賬面巨虧,梁錦松對媒體表示,“中投成立正好是在美國次貸危機之前,如果投資到其他市場是虧損的,投資A股也會虧。大的投資者不是要看市場是不是要抄底,而是看這個公司長遠的業績是不是很好,作為一個投資者應以平常心去看。”
然而,直到2010年8月18日,按照黑石集團當日收盤價10.56美元計算,在中投持股距離解禁只有一年時間之際,當年每股29美元的投資,至今浮虧高達64%,總額19億美元。一旦解禁期到,不知中投的“平常心”還能堅持多久。
“抄底”大摩虧9.1億美元
2007年12月,中投完成了一次巨資“抄底”行動——56億美元增資摩根士丹利,此時,距離中投正式成立已經過了三個月。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顯示,根據雙方的協議,中投購買的是大摩發行的到期后轉為普通股的強制可轉換股權單位。期限為兩年零七個月,期間按照年息9%按季支付利息,強制轉換的時間為2010年8月17日,到期后必須轉換為大摩上市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到期后,總計5579143份可轉換股權單位按1:20.803比例全部轉換成普通股后,中投將持有約1.16億大摩的普通股股份,強制轉股價格為每股48.07美元。股權單位全部轉換后,中投持有大摩的股份將不超過9.9%。
遺憾的是,此后,金融危機越演越烈,2008年9月22日,大摩正式宣布從原先的投資銀行變身為商業銀行控股公司。同年10月,大摩股價最低跌至每股6.71美元。
此時,面對48.07美元的強制轉股價格,大摩股權對于中投來說無疑變成了“燙手山芋”。
更讓中投感覺糟糕的是,2008年10月,深陷金融危機的大摩引入了新的投資者日本三菱UFJ集團,其入股成本僅為25.25美元,較一年前中投的入股成本低了將近50%。
此外,日本三菱UFJ集團的這次入股一旦轉化為普通股,就會將中投在2007年12月底入股大摩的持股比例從9.86%攤薄到7.68%。
2009年6月初,全球金融市場轉暖,大摩的前景清晰,股價迅速回升,每股價格達到20多美元/股。此時,中投宣布耗資12億美元對大摩增資,使其持股比例再次達到9.86%(假設日本三菱UFJ集團將其所持優先股轉為普通股)。
這是中投對大摩的第二次投資,中投此次增資分幾次完成,購買的均是普通股股份,成交價格從23美元到27美元不等,這大大降低了中投對大摩的整體投資成本。
至此,中投對摩根士丹利的總投資額達到68億美元。
2010年8月17日,中投所持大摩可轉換股權單位到期,一旦這部分可轉換股權單位轉換為普通股,中投這筆為期兩年零七個月的投資賬面損益也將出爐。
SEC系列文件顯示,2010年7月21日至8月9日,中投總共十次減持大摩共2545萬股,錄得收入6.9億美元。另按照與大摩的協議,中投56億美元的投資獲得利息約13億美元。
而截至2010年8月17日,中投仍持有大摩約1.5億股(含可轉換股權單位),按大摩2010年8月來平均價格25.90美元計算,賬面價值約為39億美元。
由此可以計算出,一旦可轉換股權單位轉換成普通股,中投對大摩的投資賬面浮虧將達到約9.1億美元。
買貨幣基金也能虧
相比前兩次投資失誤,中投第三次失誤顯得有些匪夷所思——導致其54億美元資金出現巨虧風險的竟然是安全性僅次于銀行存款和國債的貨幣基金。
2008年10月,SEC公布的一份關于貨幣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清盤的文件顯示,中投在這只基金上54億美元的投資出現問題。
SEC文件顯示,截止到2008年9月1日,中投旗下分支機構Stable Investment Corp是美國貨幣市場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的最大股東。但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后,Reserve Primary Fund被迫核銷其所持7.85億美元雷曼兄弟債券,導致凈值跌至0.97美元,引發大規模贖回潮。
據路透社當時的報道,Reserve Primary Fund因此成為自1984年以來第一個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美國貨幣市場基金。隨后,該基金宣布暫停贖回,中投54億美元資金遭凍結。
當時國內有投資界人士對中投的舉措仍表示質疑,“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投資者紛紛逃離市場導致美國信貸緊縮,整個貨幣市場基金業都面臨危局,而中投竟然大量投資于貨幣市場基金。”
更有業內人士在當時評價說,“貨幣基金能跌破凈值,這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少見,能買到實屬不易。”
中投隨后公告稱,其在Reserve Primary Fund剛剛遭遇贖回時便已經提出了贖回要求,但贖回一事并不順利。事發后,Reserve Primary Fund最先的態度是,Stable Investment Corp不會優先于該基金其他投資者獲得清償資金,且所獲清償額度取決于最終清盤計劃。
2009年3月4日,中投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汪建熙對媒體表示,經過第三輪支付,中投已經拿回了86%左右的本金,該基金目前仍在繼續分步驟變現資產。而對于剩下的部分,汪建熙表示,“有可能得到全額的贖回,也有可能是按比例的贖回,這樣損失不可避免。”
此后再無下文。
匯金買單
中投公布的2008年年報顯示,雖然當年中投實現凈利潤231.3億美元,資本回報率達到6.8%,但其全球投資組合(即境外投資)的回報率為-2.1%。也就是說,中投的凈利潤主要來自中央匯金公司在國內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收益。
成立之初,中投的注冊資本大約為2000億美元,來源于財政部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籌集的15500億元人民幣,發債成本則由中投來承擔。
這些特別國債分幾批發行,為10年期和15年期的記賬式國債,利率為4.3%-4.69%,并且是每半年付息一次,按照不同利率國債計算下來,中投每年必須支付大約682億元的利息。
正如中投董事長樓繼偉在2007年時所說,“按照工作日算,每天我必須賺3億元才能夠支付每年5%左右的資本金成本。”
2008年中投公司的凈利潤主要來自于中央匯金公司在國內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收益。
農行上市前,匯金每年僅從工、中、建三大上市銀行就獲得不少分紅。據統計,2009年,匯金從上述三大行預計獲得分紅710億元人民幣;2008年,上述三大行合計向匯金分紅677.14億元;2007年,這一數字則為653億元。除此之外,匯金控、參股的其他多家包括券商、再保險集團等金融機構的分紅亦很可觀。
8月17日,匯金發債的消息不脛而走。有消息稱,匯金債擬發債規模1875億元,首批540億元債券預計8月下旬發行。
大背景是,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的再融資方桉均已落定。不算可轉債融資方桉,工行、建行、中行確定的配股再融資額依次為450億元、750億元和600億元。匯金作為工、建、中行的大股東,分別持有35.42%、57.09%和67.53%的股份。
按照此前匯金承諾支持幾大行配股融資計劃,若為保證股權不被稀釋全額參與認購獲配股份,匯金需要資金達千億。
而消息人士指出,匯金解決資金缺口不再是外匯儲備注資,也非由財政部發行國債注入資本,而是直接在銀行間發行人民幣金融債。
如果匯金都要發債了,中投高息誰來付?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2009年中投全球投資組合回報率由負轉正,達11.7%。在付出昂貴學費之后,中投交出了第一份成績不俗的答卷。
截至8月19日,中投在香港投資的保利協鑫、龍源電力、南戈壁能源均已出現賬面浮盈。此外,中投2007年12月以每股5.78港元參與的新股中國中鐵, 曾一度在2008年底大幅下跌使得中投浮虧3500萬美元,而截至8月19日,其股價也已回升至5.74港元,中投略有浮虧。
網羅全球精英
2007年,道瓊斯通訊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在全球網羅人才,并聘請國際咨詢機構幫助其規劃全球資產配置方桉。
該報道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說,中投公司的薪酬制度尚未敲定,但不會以中國政府的薪酬體系為基礎。
不過,另有報道稱,其管理層仍為中管干部,因此在薪酬體系上將與匯金公司接近。匯金公司管理層的薪酬水平略高于國家部委,基本上不在市場化范圍之內。
據統計,中投至少聘請了三位有資深外資金融機構背景的人士擔任中層職位。
中投私募投資部門主管胡冰就是其中之一。其在美國接受教育,曾效力于現已倒閉的雷曼兄弟。他于本世紀初回到中國,加盟證監會,擔任證監會資產證券化工作組組長。
另一位曾在紐約工作過的銀行家是樊功生,現任中投相對收益投資部門主管。
還有一位就是目前負責中投的策略投資部和專項投資部的周元,他在1994至1998年間擔任瑞銀(UBS)駐中國的高級銀行家,中投對黑石集團、大摩的頭寸正是由他負責管理。
中投2009年年報顯示,其員工總數為246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199人,有海外工作經歷的人達到115人,占比近半;此外,中投擁有31名外籍員工。
年報顯示,中投2009年營業成本為1.5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800萬美元,人均營業成本高達62.2萬美元,按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平均 6.83人民幣/美元計算,達424.8萬人民幣。其中2009年投資費用為1.06億美元,人均43萬美元(或293.69萬人民幣);2009年管理費用則為4700萬美元,人均19.1萬美元(或130.45萬)。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