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酩:話說“經濟漢奸”
2010年05月31日10:44
漢奸,沒想到這個現代人一般只能在文學作品中見到的稱謂,又被使用于現實生活了。而在同一天,筆者從媒體上,竟然發現兩處“漢奸”,所指對象雖然不同,但“賣國求利”的性質卻是一樣的。這不由不引起筆者的注意。
第一處“漢奸”,出現在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講話的有關報道中。報道說,李毅中近日在長沙舉行的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上指出,去年是本世紀以來我國工業經濟運行極為困難的一年,特別是在一些生產要素上提高價格、卡中國的“脖子”。最典型的是進口國外的鐵礦石價格飆升。幾年來,鐵礦石進口價格從上漲40%到上漲90%到上漲120%到現今的200%。這使得我國工業增加值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旦鐵礦石出口大國要挾或制裁我國進口需求,我們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據此,他認為,必須盡快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工業經濟增長質量;同時整治“內亂”,嚴懲鐵礦石采購過程中出現的“漢奸”。
第二個“漢奸”,則是網民對近期新聞熱點人物郭京毅的評價。這位原商務部條法司的正局級巡視員,日前因受賄罪被判處死緩重刑。特殊的職務和特殊的犯罪方式,為他贏得了“經濟漢奸”的罵名。
從古至今,漢奸罪都是極其嚴重的罪名,由于危害的是國家是民族,不光干犯者自身為千夫所指、遭世人唾棄,而且會牽連親屬、令后代蒙羞。因此,漢奸的帽子是不能輕易給人戴的。作為政府高官的李毅中和代表民意的普通網民,不約而同地給進口鐵礦石談判采購中的某些敗類、給郭京毅之流“加冕”,表明了官民一致的立場,也充分說明丑類們行為性質之極惡、造成危害之深重,激起憤恨之深切。
多年來,作為世界鐵礦石的最大買主,中國卻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中連連敗北,陷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去年曾有媒體報道說,自2004年中國取代日本主持與世界三大鐵礦石公司談判以來,鐵礦石價格一路飆升,已使鐵礦石三巨頭攫取暴利數以千億元。這些巨額損失,無疑又都被直接、間接地轉移到中國廣大消費者身上。進口鐵礦石之痛,早已由鋼鐵業界之痛,演變成國家之痛、民族之痛。而招致這一災難的主要原因不在外部,而是嚴重的“內亂”,除體制、機制方面的弊端外,就是潛伏的漢奸在內外聯手、興風作浪。是他們,使形成“中國價格”的目標一次次化為泡影。力拓胡士泰案不過是暴露了冰山之一角。為了一“團”、一己之私利,這些人不惜出賣人格、充當國際貿易對手的“內應”,致使中國在國際鐵礦石貿易戰中步步被動、不戰即敗、潰不成軍。這種幫助外人“卡中國脖子”的行為,怎能不招人憤恨?至于郭京毅,則是以另類形式損國肥私。相關報道說,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郭京毅利用從法律角度審核外資項目的職務便利大肆收受賄賂,利用法律政策中的模糊地帶,把解釋法律的義務轉化為權力尋租,一面在司職外資審批的國家部委中編織關系網,一面扶持潛規則律師獲取企業輸送的利益。相比之下,郭京毅比一般漢奸又高出一籌,他不僅利用手中掌握的涉外審批等權力,而且充分施展法律方面的專業特長、發揮熟知法律“漏洞”的資源優勢,使罪惡行徑更加隱蔽、給國家造成的損失表現得更加“溫柔”。事發之后,是否存在“立法腐敗”的問題再次被提出,有人干脆直截了當地質疑,諸如郭京毅這類“幾乎參與和主管了20年來全部外資法律法規的起草和修訂”的“有心人”,會不會故意“預留”了若干方便營私謀利的“模糊地帶”,或明知存在“漏洞”卻有意拖延堵塞時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高超”漢奸比“低等”漢奸對國家、民族利益的危害更深。
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敞開的大門不可能重新關閉。面對日趨頻繁的對外交往,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只能不懵、不避,積極應對;不僅要更加警覺地防范“外敵”,而且要時時注意提防潛伏的內奸,避免堡壘被從內部攻破。根據顯露的蛛絲馬跡,嚴厲查處鐵礦石采購、郭京毅這類漢奸個案,是必不可少的。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只消極“堵漏”、“捉奸”,必須舉一反三,充分認清制度方面的弊端,盡快建立起與新形勢相適應的新制度,用新制度的利刃鏟除經濟漢奸滋生的土壤,用新制度的銅墻鐵壁杜絕漢奸行為的發生。
其實,經不住種種外來誘惑而處于“身在曹營心在漢”狀態的人物,不僅在經濟領域存在,其它領域也有潛伏。而防止他們危害國家、危害民族的根本之道,唯有銳意深化改革、不斷強化制度建設一途。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