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周其仁捅開了中國外儲的皇帝新衣,大談特談中國央行的基礎貨幣投放和外匯儲備的關聯。這有點奇怪,因為周現在是央行智囊團的人,對外發言該考慮央行立場,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口無遮攔。自己就算對央行現行政策有意見也應僅作內部討論。周這樣一來,把央行的現行匯率政策給攤到了大眾聚光燈前。
周談到了央行購匯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乘數效應導致的通貨膨脹問題,現行匯率制度導致的促升順差效應以及龐大外匯占款對國內資本市場的沖擊。周顯然對央行購匯有不同意見,還提出了應將匯率和貨幣分開管理的提議,也就是央行只管國內貨幣政策,人民幣匯率導向則由政府以財政收入來解決。不過誰都知道中國央行就是政府機構,在不放開資本管制的前提下,由政府以財政收入進場購匯是不可能滿足龐大兌換要求的,最終還是得靠央行發鈔來解決,除非自己給順差制定嚴格額度,清查熱錢的力度加大。
中國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仰仗外部市場,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中出口一直排第一位,因為沒有出口,就沒有后兩者。因此中國對自己的匯率政策其實是沒有太多發言權的。當外部世界以各種理由要求人民幣升值,中國不升行嗎?所以這能夠解釋為什么央行在外匯交易中心大量收進外幣的原因。因為本國貨幣要應外界要求升值,那誰還愿意持有外幣?當大家都不想持有的時候,央行也只能挺身而出了。所以央行購匯應該也是迫不得已,是為了給本國領導人作出的人民幣升值承諾打配套。這是政治任務,也是必須完成的國際承諾。沒有這樣的承諾,還會有那么多熱錢涌進中國嗎?這可能又要追述到當初是誰同意人民幣升值的了。不過不同意的話,中國的雙順差政績似乎也不可能順利完成,加入WTO也失去了意義。真是難以取舍啊。先不管央行購匯會導致多大的通膨問題,還是先來看看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流進的外資熱錢在將外幣換成外匯占款后會否在今后某時合力抽逃?這個問題在5月前還不明顯,雖然個人預感熱錢在今后某時可能抽逃,但天時地利顯然未到,因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任督二脈還未被打通。如果存在做空力量的話,那還絕對沒到全面做空人民幣的最佳時機。但現在也不是不可以做,如果是為了更高層面利益服務的話。不過既然現在央行智囊團的人都出來說話了,那就比較成問題了。難道做空會提前?或者只是大戲上臺前的預演?
希拉里年初的表態已經應驗了這種可能性。通過操縱那個什么事件,美國表達了操控外資進出中國意愿的可能。只是看中國是不是配合。要中國配合什么呢?可以看我先前的文章: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95282.shtml
中國由于是外匯管制國家,所以外資進出不太方便。這首先構成了一道多少有點漏風的防火墻。而美國現在的意圖是督促中國從匯改著手全面拆除這堵墻,并給出了很多理由。中國現在面臨的最大壓力不是本幣升值(因為已經升的夠高了),而是應奧巴馬要求在什么時候拆,怎么拆?不拆的話會面臨什么局面?在這堵墻還沒拆掉前,外資會出逃嗎?會,因為美金現在突破85,已形成向上預期。在人民幣升值前景不明,預計幅度不大的情況下當然會有熱錢出逃去追逐美金。這從港幣兌美金匯率的下跌可以看出,一部分資金已通過香港轉口流出,但數量似乎不大,因為中國3月份外儲還在上升。不過這里忽略了通過地下錢莊渠道轉出去的數字,但這也不好統計,所以很難看出有多少熱錢已經外逃。只能確定一點:既有熱錢流進,也有熱錢流出。熱錢在中國升息預期漸進之時流進是為了存進中國銀行坐享升值和利息的雙重收益。這也是中國近來短期外債增加的原因,因為借貸者認為人民幣會升值,所以情愿借貸行將貶值的貨幣(美金),以達到無風險套利。而一旦中國決定不升值,甚至開始貶值,那么熱錢必定會出逃。如果與此同時美金又作出明顯上升趨勢,甚至美聯儲開始加息,則出逃熱錢必將爭先恐后。所以美金匯率作為調節國際資金流向的工具,對新興市場的資金指揮能力是不容置疑的。美金匯率隨時可能成為一根要命的指揮棒,尤其是在一國依賴外資過度,自身經濟以出口導向為主的情況下。很不幸,中國正好符合這些情況。所以希拉里年初的表態也不是沒有底氣的恐嚇。
如果美國準備利用中國巨額外儲做文章,以達到一定政治目的,這是可以想象的。因為中國巨額外儲的大部分無疑是外資的,當美國有這個號召力可如意操控外資進出意愿時,中國巨額外儲沒有理由不成為美國預埋的遙控炸彈。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旦人民幣升值預期消失,同時美金趨勢向上,則一部分套利資金必將出逃。由于中國這個國家的特殊屬性,這些資金都想在外匯管制加強前先出逃,這會引發出逃資金爭相拋售人民幣資產。這種拋售嚴重的話會導致大陸資本市場崩盤,房市可能也會打折到相當的幅度。而中國央行兌付給出逃資金的外幣來源于外匯儲備,此時中國央行必定會拋售外儲投資,比如拋售美債和一部分黃金儲備用以兌付。此種拋售不會賣出好價錢,將使得外儲縮水。這些縮水的外儲被用來兌付因拋售人民幣資產而縮水的外匯占款和一部分欲外逃內資。我想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提前到4月份就推出股指期貨的原因,因為必須為社保基金提供避險工具。對于那些不顧一切出逃的外資,美金指數會扮演助推角色。當這些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出中國時,香港作為資金集散地,當地的美金需求會上升,并由此加大港幣貶值幅度。如港府不想維系港幣匯率,則港幣空頭會獲利,同時由A股下跌連帶的恒生股指下跌會使得恒指空頭獲利。由于人民幣在國際和國內市場將被同時拋售,中國央行一旦沒有足夠外儲維系名利匯率,則市場匯率必定將向真實匯率靠攏。否則只能加強外匯管制,以行政強制力來維系名義匯率。但出于對WTO條款的投鼠忌器和可能面臨的強大國際壓力,中國央行不太可能選擇后者,于是人民幣匯率只能走向貶值。如果此時又有突發事件導致國內政治環境不穩,則人民幣向惡性貶值趨近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這樣的資本市場還存在抄底者,那么崩盤無疑將是他們最希望看到的。可以想象,在人民幣貶值到抄底者的心理價位時,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大量換入廉價人民幣用以抄底同樣廉價的中港資本市場籌碼。保守的結果是中港資本市場大幅縮水,股民和房奴被套,內需不振。同時外部以更多理由針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加強封殺,出口受阻。而政府此時因已無錢投資,若要重復09年凱恩斯療法則只能在請走熱錢之后向央行破例發債以籌集資金。而更壞的結果。。。
上述設想是否有點異人憂天了?因為最近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開始我也沒注意到,只是上證指數的月線開始向下突破時,我就有點奇怪了。因為西方財團前兩個月一直在叫囂中國資本市場泡沫嚴重,這當然也包括股市。如果藍籌股的基金股東們不向上做,反而向下做這不正好逐了他們的愿?我是想象不到本國基金會和他們穿一條褲子的。于是就一直持倉。但美金現在已經升到85,港幣已加速貶到7.78,A股和恒生指數的月線形態不妙,3月份外儲的增幅小于外匯占款同時貿易開始逆差,股指期貨提前到4月份開放,這些都顯示了一定的資金外逃跡象。于此同時,中國的巨額外儲問題又開始曝光,這顯然預示著中國將逐步削減外儲到合適程度,或者以其他誘餌繼續吊住熱錢不讓其合力抽逃。在這場可預想的游戲中,中國無疑將遭受比外資更大的損失。雖然中國拋售美債會使得美國債市承壓,但只要預計歐洲和日本資金會接盤,則債市承受的拋壓應有限。但可能會加大美聯儲升息壓力,從而提前升息。如果希拉里的號角正在等待中國的某些表現,那么中國在釋放妥協信號后游戲可能會被推遲。但不管怎么推遲,中國巨額外儲的炸彈性質都不會消除,因為外資明白人民幣的名義匯率不可能無限走高。中國不可能長期維持扭曲過度的名義匯率來吊住外資胃口。本幣升值的糖果必須由其他更具誘惑力的糖果來替代。
這里可以參考周其仁對于貨幣深化問題的闡述:“中國與發達國家不同的地方,就是貨幣深化還有很大的余地。比如林權改革、城鄉統籌、土地流轉、自然資源的市場化,以及教育、醫療、文化領域降低準入門檻等等,都有貨幣深化的含義。像我們在成都地震災區看到的農民以宅基地抵押貸款,幫助災后重建,過去不給這個權利,就不發生相應的貨幣運動,就沒有這個胃口吃貨幣。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就是貨幣深化進程,過去好幾波了,包括城市土地市場、城鎮房改房、幾億農民工從鄉村到工業城市的進程等等,都有帶來貨幣深化。這也是為什么過去多年M2遠高于GDP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的通脹還沒有沖到天上去的秘訣。”周在這里建議的是用中國資源的全面市場化來解決央行的基礎貨幣超發問題。不出所料的話,升級型糖果也蘊藏于其中。
其實解決匯率扭曲,穩定外資心態的最終方法還是深化改革。從中國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的比值估出的人民幣匯率要高于名義匯率,但這個方法太武斷,因為并不是所有外匯占款都想外逃,也不是所有外儲都是外國人的。從購買力平價估出的人民幣匯率更加真實一點,但結果也高于名義匯率。要減少名義匯率和真實匯率間的差距,也即減少人民幣的可能貶值幅度,若針對前者,只能是提高人民幣信用,降低外資出逃欲望和欲出逃數量。針對后者,則是提高國民收入,縮小貧富分化,加強基礎保障,保證消費信心。這些都需要深化改革,提升民心。在中國,人民幣的信用就是政府的信用,政府的信用左右人民對法幣的持幣信心。這里的人民不光包括持幣的中國人,也包括來華投資的外國人。雖然中國的匯率穩定完全可以找到像熱錢這樣的替罪羊,但匯率問題最終還得歸結于貨幣的信用問題。
總體來說,人民幣的匯率扭曲終將被糾正,是在匯率市場化之后糾正還是在實行央行匯率指導價階段糾正是不得不考慮的。同時因外資流入導致的基礎貨幣超發問題也必須得到解決。如果不能解決則央行應凍結購入外匯,以備隨時反向兌付。因為如果不予凍結,而是拿去購買美債,那就相當于給美國國內注入流動性,其中大部分又會通過美國銀行系統以順差形式流向中國從而形成美金流動性的往復循環,這等同于鼓勵國外向中國輸入通脹。中國如果在蒙代爾三角中找不到適合自身的組合,同時又發明不出行之有效的自有特色理論,那還是回歸計劃經濟更合適點。
關稅、西藏、臺灣、網絡民主、匯率牌相繼出手,奧巴馬劍指何方?
作者:克萊因瓶里的貓
一直有這樣的觀點,說小布什時代的共和黨親華,奧巴馬時代的民主黨反華。表面看確實這樣,但離開政治大環境來談親華反華有點不著根基。丘吉爾的名言是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套用到這里就是共和和民主兩黨不會永遠“親”或“反”下去,而只會根據利益標準來決定對華態度,甚至談論“親”或“反”都毫無意義,踏踏實實的談論利益更實在。現在中美兩國的利益牽連從美金外儲規模(當然那里面還包括了一部分中國人自己的和非美國家的美金儲蓄)來看已達到空前的程度。雖然這僅僅是從貨幣互換的角度來觀察,但這應能大致反應兩者間的經濟牽連,因為物物交換好像很少。如果經濟上走得這么近,政治上也沒疏遠,那奧巴馬當政以來,尤其是09年下半年以來的強硬態度究竟緣何而起?強硬一般是為了懲罰或是施壓。也就是你先做了我不認可的事,我要懲罰你;或是你不想做我認可的事,我要向你施壓。那到底是前者還是后者,或者兩者結合?
關于前者,似乎找不到跡象。中國這幾年一直像乖寶寶似的韜光養晦,不聲不響的發展經濟。只是近期有那么些所謂“中國可以說不了”的言論在國內高唱過幾下,但很快又低了下去。另外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和幾個發展中國家不痛不癢的操作了幾下“人民幣國際化”的小動作,但以中國現在的產業層次來看,人民幣地位要超過日元都難,對美金還構不成威脅。還有就是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雖擺出一副冷對碳關稅的姿態,貌似開罪了對方,卻又回過頭來準備將碳減排正式寫進“十二五”規劃。在經改上中國一直都保持著深化改革的姿態。至于在政改上,你可以說他有時在磨洋工,但至少口號不斷,并通過削弱黨內極左、抹淡意識形態、討論革命黨的轉型表達了深化改革的進取姿態。這些都使得中國在外看來接近無可指責,簡直夠得上模范合伙人了。懲罰沒有來由。
若前者可被排除,那再來看看后者。奧巴馬刻意強硬是為了施壓?施什么壓?有什么壓可施?
要施的話只能是針對中國近期的政經決策方向和力度,尤其是09年下半年以來的。這些個方向是必須有利于美國的,力度是必須能讓美國滿意的。前者定性,后者定量。
那中國最近,主要是08年后有什么重要的政經決策出臺或醞釀出臺,并牽涉到美國的重大利益?這里只談經濟上的。
1. 前述碳減排可以算一個。因為這本來就是奧巴馬敲鑼打鼓搞出來的,不對自己有利的東西他不會提。盡管對其真假很有爭議,但現在大方向似乎已定,那就是中國決定搞碳減排。至于具體排多少,按寶寶先前的承諾,有可能會給自己定一個令人乍舌的減排目標。這些可能還要被寫進“十二五”規劃。
2.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算一個。因為奧巴馬的08就職演說痛批了石油財團,然后都差點把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未來地球吹成潘多拉星那樣的了。他肯定已經做好了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術有關的上游搶灘才這么吹。而且實際搶灘者很有可能就是以前的石油財團。對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中國也決定搞了,不光決定,都先期搞了1、2年了。以前只是小打小鬧,但今年3月成立的以國務院總理領銜的國家能源委員會(里面包括了軍隊高層、外交部長、發改委主任、財政部長、商務部長等21位中央部委高官)以絕對的高規格陣容暗示了今后在這方面的經濟容量。同時,《可再生能源法》即將被推行,《十年清潔能源計劃》也開始被起草。
3. 環保可以算一個。因為就算奧巴馬不提,中國自己也必須硬著頭皮上。雖然頂級環保技術和原材料都被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壟斷,比如反滲透膜。同時水處理等環保市場也不斷被外資攻占。但市場份額問題不是延后推行環保的理由。因為我們,包括子孫后代,誰都不想生活在垃圾堆里。就算讓別人剝層皮也得硬著頭皮上。中國現在已經搞了《水污染防治法》,前幾天又通過了8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還準備接著搞環境稅。
以上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益相關的3點應該是中國本身就要推行,也是正在推行的。奧巴馬就算不施壓也不太會跑偏,但可能需要為執行力度敲敲木魚。但接下來幾點會有難度。如果這些和美國利益攸關的話,極可能導致奧巴馬施壓。以下依推行難度大小依次排列(從上到下為難度由小至大):
1. 中國匯率改革。從最近的紛爭來看,這幾乎是明擺著了的目標。奧巴馬為這個敲木魚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到這個禮拜開始不敲了,直接改換大棒了。有人說:我不改可以嗎?你拿棒子出來,我他媽的還就不改了。可以,但你還想得到對方承認嗎?承認你的市場經濟地位嗎?有人說:承認市場經濟地位有什么用啊?不承認的話,他就不和我做生意了?那倒不至于。但不承認的話,你生意能做到多大?以你自己的基礎條件來看?我想如果你預計在這種情況下能做大做好的話,那當初你就不會做出那么多妥協去加入WTO了。另外有人要問:我要你美國承認干嘛?我不可以另起爐灶另搞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市場經濟嗎?可以,如果你的經濟和朝鮮一樣是不用和美國打交道的,那隨便你怎么搞,隨便你把市場經濟玩成什么特色都沒關系。作為政體,美國也確實不像最高學術機構那樣手里攥著最終理論鑒定權,受不受他承認也確實不妨礙你搞理論創新,不過你最終要搞的是實際做大而不是什么理論創新。有人要問:我們發展的可以了,基礎已經打好了,現在可以一腳把美國踢開了,這樣也就不需要他的承認了。呵呵,你可以試試,現在就是最好的攤牌機會。
而匯率市場化根本就是讓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前提。試想,你連自己的匯率都沒市場化,還怎么說服別人你是在搞市場經濟?當然,西方在80年代前實行過非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不過這已被證明不可行而遭棄了。正是完全的自由浮動才消滅了經濟發展規模受黃金限制的痼疾。所以胡奧會談時中國這么早就去督促美國,要對方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我就在想:這不就像一個老中醫抱著他特地改頭換面的經絡理論去申請加入西醫工作者協會嗎?他能承認嗎?
中國自05年匯改后一直沒什么大動作,不過也依美國意愿給自己本幣升了值。只是到了08年金融危機時暫停了升值。本以為美國人能理解現在的特殊時期,同時可能也以為對方早已習慣了自己的磨洋工。但沒想到小布什一走,換了個心急火燎還整天嚷嚷變個不停的奧巴馬上臺。這位見你光喊口號,沒實質行動,這個急啊。先是給你搞輪胎關稅、看效果不大,接著又搞油井管、鋼絲盤,還拉其他國家一起搞,美曰其名:降低本國貿易赤字。搞得中國加入WTO后一直走的傾銷路線似的。這時的奧巴馬可能選擇性遺忘了中國正是依美國所愿,在揮汗如雨的發揮著自己的比較優勢啊。同時還一再割舍自有的微薄利潤來幫助美國降低暴炒油價后產生的國內通膨。當然,希望美國人理解這些,看這些情面,完全是在與虎謀皮了。
匯改的大方向在WTO談判時應該就定好了,就算沒被白紙黑字的約定過,就沖為說服別人相信你是市場經濟體制,你也得將匯改進行下去。所以匯改肯定要深化。只是因現在的特殊時期,要重新啟動“準匯改”措施 --- 人民幣升值有一定推行難度。征收懲罰性關稅、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這兩張牌無疑都直指中國匯改,然后間接指向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產業升級方向、貨幣政策方向、甚至政府財策傾向。人民幣停止升值應該是奧巴馬強硬的直接緣由之一。
2.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可以思考一下轉基因作物和美國農業;中國轉基因作物的技術細節和美國財團;中國土地流轉、集約化新農業戰略和美國農業模式;這三方面的牽連。這個不多說了,請自己體會。
3. 擴展中國內需。這是中國正在推行的。乍一看這似乎和美國利益沾不上邊。但奧巴馬卻一再在去年底的匹茲堡20國峰會和其對美國亞太政策的闡述中都提到過希望中國擴展自己的內需,因此美國在這方面的利益牽涉毋庸置疑。而將這點和上述第二點中提到的土地流轉、集約化新農業戰略聯系起來看,你會發覺中國農民工是誰都不能忽視的一個最大龐體,包括美國人。而擴展內需涉及的其他因素,比如中國城鎮化、西部開發、分配改革、社保改革中后兩者遇到的推行阻力已不容小視。這點因為表現的比較隱晦,所以只供參考。
最后再提一下,從美國南北戰爭開始,共和和民主兩黨的分工來看,前者確實引領了美國的主流政治走向。無論是林肯決定廢除黑奴制還是尼克松決定為紅色中國洗禮都是存在極大風險,需要極大勇氣,但又不得不做的。但最后都由共和黨人做成了。對照美國這個國家的長期政治抱負,也就是對“ Novus Ordo Seclorum ”的踐行來看,共和黨人的對華姿態才是真正需要被關注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