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網絡時政文摘(2010-4-30)

文摘 · 2010-04-30 · 來源:烏有之鄉
資本主義屠殺兒童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網絡時政文摘(2010-4-30)  

   

南平屠夫剛伏法 校園惡魔又造孽  

英雄賣照維生 凄涼晚景誰憐  

重慶警界大換血 有人叫好無人學  

   

美對華巧實力外交露原形  

   

大陸公務員福利房撕裂社會公平  

官員為何恐懼財產公示制度  

   

清華大學的百年契機  

“維穩”需縮小和限定范圍  

   

  ..................................... 

   

南平屠夫剛伏法 校園惡魔又造孽  

太陽報  

   

造成十幾名學童死傷的福建南平屠夫鄭民生周三上午剛剛被執行槍決,下午廣東雷州一男子又闖入校園,連續狂斬十八名學生和一名老師。江蘇泰興周四又有一名惡魔闖入幼兒園,連續砍殺逾三十名師生,其中包括二十幾名幼童。這些接二連三的校園惡性桉件,讓各地家長膽戰心驚,他們向當局連聲質問,校園兇手為何屢屢得逞?如何才能保障自己孩子的安全?  

   

南平屠夫鄭民生殺人事件之后,內地社會深刻反思,各界關注校園安全,也先后出臺了加強校園治安的種種舉措。然而事情剛剛過去一個多月,血漬尚未擦乾,悲痛還在繼續,血桉卻再次發生。如果說鄭民生在學童放學之際,在學校門口舉刀進行大屠殺尚屬突然,而雷州這個惡魔卻能長驅直入,光天化日之下攜帶刀具進入學校,在學生上課時間從容展開屠殺,竟然無人發覺、無人阻止,可想而知學校的安全措施、自我防護能力薄弱到何等程度!  

   

一個鄭民生剛伏法,兩個屠校惡魔又出現,是鄭民生借尸還魂,還是事發偶然?是甚麼原因讓這些惡魔接連將罪惡之手伸向手無寸鐵的無辜學童?是他們個人的性格和精神出了問題,還是整個社會病了?  

   

無論鄭民生也好,雷州惡魔也罷,或者是泰興屠夫,這些人都不像精神病人,如果是精神病人,他們為何專門挑選學校這些保安薄弱的地方下手?又為何將刀尖對準這些小童?他們為何不敢闖入政府部門或者沖擊公安局呢?  

   

歇斯底里 訴諸暴力  

   

顯然,他們清楚政府部門戒備森嚴,難以得手,只有手無寸鐵的學生,才能讓屠夫們大開殺戒,才能製造社會哄動,才能讓他們發洩對社會的不滿。  

   

在內地這個貧富分化、社會不公的社會,到處都是定時炸彈。很多弱勢群體、特別是心智不健全的人士,長期受到壓抑,仇視他人、報復社會心態愈來愈嚴重,一旦創業無力、家庭挫敗、情感失敗等誘因激化,很可能歇斯底里訴諸暴力,演變出屠校慘劇。  

   

對生命的冷漠、對正義的失望、對人性的無視、對人生的絕望,已經成為弱勢群體的普遍心態。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選擇自焚、跳樓、喝毒藥等方式自殺自殘,用自身的生命控訴社會,而另外一些心態更加扭曲者,則抱著一種「與其被人逼死,不如拖幾個墊背」的心理,報復社會,成為殺人狂。這些表面與普通人無異,但內心狠如屠夫者,往往令人防不勝防。  

   

內地一位富豪為了六歲小童的安全,以月薪萬元僱請武林高手當保鏢。有錢人一擲萬金,令人驚嘆,但普通老百姓怎麼辦?當孩子的安全都成為奢望時,民眾對政府又有何信心?三宗屠校慘劇,觸目驚心,但留下的反思又有多少呢?  

   

   

   

英雄賣照維生 凄涼晚景誰憐  

   

東方日報  

   

內地一位曾經與毛澤東合照的抗美援越戰斗英雄,晚景凄涼,不得不將當年的合照翻版后,每張標價一百元出售,聊以維生。一個曾經被鮮花、榮譽包圍的戰斗英雄,如今卻淪落到要出售榮譽,艱難度日,對比之強烈,令人感嘆。英雄末路,有誰可憐?  

   

這位戰斗英雄的遭遇,讓人想到當年前蘇聯崩潰之后,蹲在莫斯科紅場周邊向外國游客兜售前朝勳章的蘇聯老軍人。這些老態龍鍾、身患殘疾的老人,手捧各式各樣的軍功章,任由外國游客挑選。閃亮的軍功章,原本是這些老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榮譽證明,最終卻成為游客的紀念品。為了一口麵包,這些曾經的蘇聯戰斗英雄們不得不將勳章廉價變賣,對于他們來說,國家都垮了,留著勳章還有何用?英雄的迷惘,是一個民族的悲劇,也是一個國家的悲劇。  

   

如今這一幕似乎正在中國重演。這位賣照片維生的老人,當年離毛澤東是如此之近,「不過二十米遠」,在那個時代,多少人為了能遠距離眺望一下毛澤東,在天安門熬上整個通宵,又有多少人為親耳聽到毛澤東的聲音,興奮得徹夜難眠。這位戰斗英雄毫無疑問曾是全國老百姓羨慕的對象、學習的對象,但歲月浮沉,風光不再,曾經是全國景仰的戰斗英雄,褪去光環,回歸普通,生活待遇還不如一般人,令人唏噓。  

   

烈士不幸 民族悲哀  

   

類似的事件并不少見。遼寧一位名叫方玉榮的女工,當年為搶救國家財產,被燒掉耳朵、乳房和腳后跟,身上異體植皮二十三次,其事跡曾經入選全國全日制小學課本。「方玉榮事跡巡迴報告組」曾到全國各地作報告。然而,這樣一位英雄式的人物,晚景卻異常凄涼,鄰居要靠敲牆判斷她是否還活著。  

   

相比之下,那些貪官污吏,不僅生前活得開心滋潤,死后亦享受尊榮禮遇。最近曝光的一批貪官,無論是重慶公安局前任常務副局長文強,還是國家開發銀行前任副行長王益,或者是深圳前市長許宗衡,包二奶養情婦,貪污金額動輒上千萬,享盡榮華富貴。  

   

而河南商洛當局在烈士陵園推出縣處級官員專用墓地,最貴的逾一萬八千元,落葬者不需按照法例規定進行火化,可直接進行土葬。貪官一個個「生得偉大,死得光榮」,而那些真正的英雄卻在寒風中顫抖,在疾病中受煎熬。  

   

英雄,是時代的產物,也應該是民族的驕傲與國家的形象,但現在的中國,對英雄卻是格外冷澹,格外無情。一個不尊崇英烈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今后,當國家有危險、民族有災難時,還能指望誰會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呢?這些英雄的悲慘遭遇,與其說是他們個人的不幸,還不如說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重慶警界大換血 有人叫好無人學  

   

東方日報  

   

本文重點  

   

    * 買官賣官 氾濫全國  

   

重慶警界二百六十名處級官員經過重新競聘,日前就職履新,來自基層和一線實戰部門的佔了八成。重慶警界人士形容此次大換血讓很多基層民警坐上了「開往春天的列車」。而輿論也大聲叫好,認為此舉將避免警察腐敗,但這樣的大換血在其他省市卻無法複製,也無人敢學。  

   

今次重慶警界大換血由當地公安局鐵腕局長王立軍一手主導,他一聲令下,重慶警界二千多名官員就地免職,然后再按崗位競聘。如此大手筆,如此大的氣魄,在中國公安系統實屬史無前例,再一次展現了王立軍敢做敢當的勇氣和魄力。  

   

自從重慶掀起打黑風暴之后,公安局內部的腐敗問題便引發外界的廣泛關注,尤其是重慶公安局前常務副局長文強桉,更是內地民眾街頭巷議的對象,其擁有的巨額財富也讓人大開眼界。在這場打黑風暴中,重慶公安局被抓的廳處級官員高達幾十名,有問題的不計其數。王立軍也公開表示,打黑尚未結束。  

   

文強自一九九二年擔任重慶市公安局副局長,直至去年被捕,盤據公安局近二十年,期間培養了一大批支持者和追隨者。儘管一些集團骨干已相繼被捕,但是,對擁有兩萬多人的重慶公安系統來說,要在短時間內用常規的方法,完全清除文強的爪牙是不可能的。要除惡務盡,最好的辦法是進行大洗牌、大換血,才能收到斬草除根的功效。這也是王立軍大量提拔基層警察和新進人員的原因所在,畢竟這些人當年遠離文強,或者被文強排斥,未受到文強的「污染」。  

買官賣官 氾濫全國  

   

事實上,在文強主政期間,重慶公安的職位都是明碼標價,「不請不送,原地不動;會請會送,提拔重用」,買官賣官成了潛規則。所以,要想從根本上動搖這種積弊,小打小鬧根本不行,必須出重手,大洗牌、大換血。王立軍將所有職位按照民主、透明、依紀、公開、公平、公正等原則公選,唯才是舉,可以從根本上遏制買官賣官,正本清源。  

   

重慶警察大換血雖然震動極大,博得一片叫好聲,但其他省市公安系統卻無人敢倣效。其實類似文強這樣的黑警察,全國各地到處都是。早前被雙規的廣東省前省委副書記陳紹基,擔任省公安廳長一職長達十年,廣東公安內部的腐敗程度可能比重慶公安更嚴重,但廣東公安系統的清理至今仍是按兵不動。  

   

重慶警界大換血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三個方面原因。一方面有賴于市委書記薄熙來的全面支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王立軍拚命三郎式的干勁以及一身正氣的感召力,第三就是全國民意的廣泛支持。這三個條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他省市又有哪個公安部門的改革具備這些條件?不少網民呼吁王立軍應擔任下一屆公安部長,但中南海敢用嗎?  

   

   

   

龍吟大地:美對華巧實力外交露原形  

   

本文重點  

   

    * 促進中國反對派發展  

    * 鐵拳套上天鵝絨手套  

   

美國最新版的《中國軍力報告》至今尚未發布,據悉是因為今年將有重大變化,報告將分為公開版和機密版兩套內容。公開版的內容較為寬泛溫和,減少軍事威脅等敏感詞語,加入中美交流合作以及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等安全方面的評估;而不對外公布的機密版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國防部原稿,保留大量的軍力評估內容。  

   

新版《中國軍力報告》將是美國「巧實力」新型外交的具體顯現,好比為鐵拳套上天鵝絨手套。自美國國務卿希拉妮提出「巧實力」外交以來,美確實對華有所轉變。然而,轉變的不是思路,也不是遏華崛起的本質,而只是對華交流的方式與形式。  

促進中國反對派發展  

   

美國深知自身經濟實力與道義力量的下降,政府財政陷入困境,銀行體系失靈;軍隊因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疲于奔命,人權民主等道義高地亦因不合理的戰爭而失去。美若對華指手畫腳,猶如戴上道義假面具,不僅指摘力度不足以撼動中國,而且很可能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指摘中國人權差,人們會聯想到美國虐囚;指摘中國軍力,人們會聯想到美國軍費第一、武器出口第一的數字;指摘中國不民主,人們則會聯想到美國在伊拉克重建的所謂民主。況且,中國擁有八千多億美元美國國債的壓力,亦令美對華依賴加深,假如《中國軍力報告》真的激怒中國動用金融武器,反令美國得不償失。  

   

奧巴馬的一系列新政,亦將遏華阻華的重點從軍事領域轉移。奧巴馬上臺后,在雙邊關係中避實就虛,打出綠色環保與新聞自由兩張牌,而在多邊關係中,則避虛就實,通過增加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投票權來籠絡北京。美駐華使館則曾邀請一百位民間博客寫手座談,包括不受政府歡迎的異見人士,美國關注中國上訪者情況,還在駐華使館網頁每日公布遠遠高于政府數字的空氣污染指數。美國抓住北京軟肋,靜悄悄地做事,旨在促進中國內部反對派的發展,潛移默化地醞釀有利于美國的中國政治演變。  

鐵拳套上天鵝絨手套  

   

顏色革命已經在歐亞多個國家上演,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對于顏色革命在中國的翻版,美不可能沒有期待。囿于實力與形勢,奧巴馬暫時採取這種關注培養、靜觀其變的做法,借力打力,一旦形勢需要,則可隨時為美所用。與此同時,美國在多邊關係中更加重視拉攏北京,通過增加投票權、讓渡更多非實質性權力的方式,美國希望以多邊之網套住中國,成為美主導的國際體系中另一個崛起然而馴服的國家,捍衞美國霸權。  

   

北京不應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應更加關注天鵝絨手套后面的那隻鐵拳。「手持大棒、說話溫柔」是美國已故總統老羅斯福的遺訓,美外交至今對此奉為圭臬,「巧實力」新名詞除了添一層霸權低潮時的狡猾之外,并沒有甚麼新意。  

馮海聞  

   

   

   

大陸公務員福利房撕裂社會公平  

   

2010年04月28日 00:33     來源:僑報    作者: 鐘華波    

   

    中國農業部近期擬團購定向低價房被媒體曝光,引發對高房價背景下公務員群體福利房的熱議。福利房在機關、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而且都是走正常程序。  

   

    中央政府各機構的公務員內部價買房,山西忻州限價房成為公務員福利房,湖北荊門地稅局公務員低價團購商品房……近期,大陸公務員福利分房的消息目不暇接。  

   

    在房價高企的當下,對買不起房最有切實體會的是普通民眾,而不是公務員。公務員享有完善的住房保障待遇,有權低價購買福利房,民眾的住房尊嚴何處安放?而且,享有福利房待遇的公務員們體會不到百姓買不起房的無奈,百姓又如何指望他們感同身受執行中央房價調控政策?公務員福利分房實際上充滿選擇性作為、權力自肥的味道。  

   

    據媒體披露,公務員住房保障,除了低價購房待遇以外,還有地方沿襲福利分房慣性,以集資等名義給公務員興建實物型住房,或者給公務員發放大額住房補貼。公務員獨享“福利房”超國民待遇,只會讓更多普通民眾望房興嘆。而對民眾而言,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來,福利房就成了歷史的詞匯。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公務員福利分房都是走正常程序。公務員既當裁判員,又做運動員,近水樓臺先得月,有權給自己分配福利房,那么由誰來給其他行業提供住房保障呢?普通百姓花光幾代人的積蓄都付不清一套房子的首付款。  

   

    如果說公務員沒有足夠寬敞舒適的住房,為何某些公務員把到手的福利房大肆高價倒賣?為何那么多人(包括不少高薪白領)執意報考公務員?且不說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車私用這“三公”消費廣為輿論所詬病,公務員完備的福利系統與穩定的工作環境就足以讓人羨慕。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站屢屢被報名者擠癱,公務員報考熱度可窺一斑。福利分房無疑又給公務員報考熱火上澆油。  

   

    本應該給窮人雪中送炭的公共政策,結果成了公務員權力自肥的道具。這恐怕只能用“權力通吃”來解釋。  

   

    《圣經》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公務員把本屬于普羅大眾的限價房變成自己的福利房,正是對這種“損所不足而奉所有余”的“馬太效應”在中國的現實版。  

   

    中國政府的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而住房消費是收入分配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社會分工千差萬別,公務員與普通民眾的貧富差別不可能根本消失。但是,從政策上引導社會公平,應該成為導向。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建設限價房項目,解決困難民眾住房問題,這是縮小貧富差距、彌合社會裂縫的重要舉措。但是,如果相關機構把建設保障房、限價房項目有意“解讀”為給事業單位員工提供住房福利,實際上是在撕裂社會公平,進一步制造社會不公。  

   

    福利房在公務員全體中普遍存在,或許只是分配不公的一個現實縮影,公共政策如何更好引導社會公平分配,為政者應三思。  

   

    (作者系大陸時評人士)  

   

   

   

官員為何恐懼財產公示制度  

   

2010年04月28日 00:35     來源:僑報    作者: 黃克鏘   

   

    湖南省臨湘市副市長姜宗福“官員財產公示引起社會溷亂”的言論,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海內外中國人面前炸開了鍋。  

   

    有人說該官員說的是大實話,是貪污受賄官員們不敢公布于眾的心里話。  

   

    毋庸置疑,官員財產公示,在短期內必然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溷亂”,但這個“溷亂”只是局限在官場,嚴格來說,應該是貪官污吏陣容里面必然會出現“溷亂”現象。因為他們擔心一旦財產公示之后,根本無法向國家和民眾交代其財產的真正來源,或是還有多少來歷不明的所謂隱性收入、灰色收入。  

   

    無怪乎,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這一在全世界都通行的廉政措施,在中國卻步履維艱。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就開始重視公務員的財產申報制度,1995年制定了《縣處級以上干部財產申報規定》,但直到去年中國政府才進一步規定了《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其中也包括個人財產和其他有關情況報告的義務,并在一些試點上展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但只限于內部申報,不在大眾媒體或公眾視野里公示。  

   

    今年全國“兩會”,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并提出要“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中共政治局4月23日召開會議,再次明確領導干部須報個人收入及配偶子女房產。這些舉措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推行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的決心,但從姜姓官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該制度必然會遭遇腐敗勢力的重重抵抗。因此,中國反貪機構除了對那些反對官員財產申報公示的官員立桉重點調查之外,還要“劍指”那些收入與支出不符、收入與資產不符的官員。使用瞞天過海方式將貪污受賄贓款轉移到其子女、配偶或情人名下,甚至是轉移到海外的貪官,更是反貪機構應該重點調查的對象。  

   

    筆者相信,兩袖清風、廉潔公正的政府各級官員,都會視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也都樂意接受民眾監督。如無虧心,怎么怕被查問?若內心無鬼,那些官員何必擔心和懼怕其財產公諸于世?  

   

    長久以來,一些官員以權謀私、中飽私囊、貪污受賄,導致民眾對官員、對政府不信任,而恢復信任的最好辦法就是官員向公民公布財產,接受民眾的監督。  

   

    正因如此,中國政府更應盡快推進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并以國家立法之形式加以推動,以達到法制約束和民眾監督雙管齊下的效果。以短期官場陣痛來換取長期的政局穩定、民心凝聚和社會繁榮,無疑是值得的。  

   

    (作者系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  

   

   

   

清華大學的百年契機  

   

2010年04月26日 21:49     來源:僑報    作者: 鐘海之  

   

校慶的意義在于承前啟后,弘揚優良傳統。借百年校慶大膽改革創新、擺脫舊形象、樹立新標桿,清華大學的這個慶典也足有紀念價值了。  

   

【僑報4月27日中國時評】中國最知名學府清華大學25日正式啟動了百年校慶年系列活動,甫一啟動就一鳴驚人——其副校長陳吉寧在北京表示,校慶將厲行節儉,所有資金來自校友和社會各界的捐贈, “不花國家一分錢”。  

   

以清華大學的實力,兌現這一承諾應該沒有懸念。不過這一本是天經地義的做法(其實這一校慶模式在西方名校早成為傳統),在中國教育界或許還有另外的深層含義:因為眼下中國大學幾乎都無法離開政府投入,從教師到教室都需財政供養,校慶花費向政府伸手要錢也已成了“顯規則”,而清華校慶主動“斷奶”,宣導的是一種理念。  

   

不過,仍有一些問題值得追問——陳副校長始終沒有透露具體數額,是不是沒有花國家的錢就少了一些注意事項?要花多少錢?都花在哪里?有無賬本備查?這些問題沒有回答,仍然只能是懸而未決。在不差錢的語境下,即便是捐贈,而仍需節儉和透明。  

   

陳副校長還透露,校友參加校慶活動的座位將以畢業時間為據,而不按官職大小、財富多寡而論,更令人期待。校園變成衙門,校慶成官員派對,也最受外界詬病。百年清華培養出了眾多學術大師、興業之士、治國棟梁,連在任的中共政治局9常委中就有3位出自該校。因而在如此濟濟人才的校園里,如何因事制宜妥善安排,而不至于淪落為另一種炒作,仍然考驗著校方的智慧。  

   

這也是清華大學與世界名校校慶模式接軌的機會——在目前已公布的校慶活動中,絕大部分都是學術研討和校友交流,鮮有與此無關內容。在被稱為“偉大的慶典”的1936年哈佛大學300年校慶上,兩周的學術交流不是簡單的學術討論,而是有世界最著名的幾十位學者參會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思想盛宴,成為“有史以來最卓著的一次知名學者的聚會”。  

   

清華大學的節儉舉動還不能僅限于校慶這一事上,在未來的辦學中,清華如能讓更多的經費(包括校友和社會捐助)名副其實地用于教育和學術,讓社會精英參與大學建設,少花、少要點公帑,這也不失為清華在新世紀貢獻給中國教育的一筆財富。  

   

校慶的意義在于承前啟后,弘揚優良傳統。借百年校慶大膽改革創新、擺脫舊形象、樹立新標桿,清華大學的這個慶典也足有紀念價值了。  

   

   

   

“維穩”需縮小和限定范圍  

   

(2010-04-29)  

早報   李躍華  

   

  在當下中國地方政府官員的理解和實踐中,民眾上訪事件和利益表達導致的“群體性事件”,是“維穩”的重要對象。為此,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和經費于其中,但收效甚微。對此,筆者認為,應將此類民眾活動從政府“維穩”活動中剝離出來,縮小和限定“維穩”范圍。“維穩”是指對危害公共安全和政權安全的黑社會犯罪等問題的控制和處理,而不是對合理、合法的民眾利益表達活動的錯誤理解和壓制。  

   

  首先,社會缺乏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利益表達和解決的制度化機制。當下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完善的社會各群體利益表達機制尚未健全。特別是弱勢群體,他們既不像社會精英那樣,擁有社會資本去解決自身利益問題,也不像知識精英和社會中產階級,擁有文化資本去呼吁和表達自身利益問題。在遇到拆遷、失業等利益受損問題時,在沒有制度化利益表達渠道的情況下,他們只有訴諸上訪,甚或更極端的行為來引起政府和社會注意,以求問題的解決。  

   

  其次,很多時候,是地方政府不作為或過分作為,導致民眾維權活動升級,遂產生“群體性事件”。無論是貴州的甕安事件,還是湖北石首事件,如果政府能在第一時間處理到位,向社會通報到位,就不會在當時產生誤解和流言,導致很多民眾參與進來。也正是因為長期以來,地方政府重經濟發展輕社會服務,甚至作為不公、不端,導致社會民間存在一定怨氣,一遇到民眾利益受損活動,就會參與進來。  

   

  再次,西方國家和社會發展史也表明,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處于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訴求的群體性活動大量出現,是正常現象。社會轉型,使得社會資源在社會成員中間重新分配,也導致了社會結構的再造。在此巨變的社會環境中,利益受損群體必然需要通過維權活動,來表達和爭取自己的利益。  

   

“群體性事件”不是敵我對立  

   

  雖然問題存在,并且“群體性事件”有增加之勢;雖然民眾對地方政府的怨氣,在一些“無利益相關群體性事件”中得到體現,但是我們對之要理性看待:群體性事件屬于利益受損和表達機制缺失問題,與政治性無關,屬于人民內部矛盾。不要把事情的性質,提高到政治高度,加劇社會結構中的緊張。  

   

  而且,建立在歐洲和美國社會歷史發展實踐基礎上的歐美社會學研究發現,必要的社會活動和“群體性事件”,起到了健康社會的“安全閥”作用,適時釋放社會緊張,渲泄社會矛盾,對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而當下,中國政府把大量精力和經費耗在此類活動上,不僅消耗大量不必要公共開支,更增加而不是舒緩了社會內部緊張,侵蝕了政權合法性基礎,導致了社會真正不穩定。  

   

  如何解決此類群體性事件,使維穩真正用在實處、達到維護社會動態穩定的效果呢?  

   

  首先,地方政府官員要更新執政理念:清晰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理性認識政府權力的有限性,增強責任意識、法治意識等。政府官員要認識到,與其把精力放在對民眾利益訴求活動“圍追堵截”上,還不如把精力放在認真滿足民眾的公共需求上。在全新理念指導下,地方政府調整職能,尊重法治精神,在應盡義務上“不缺位”,在權力邊界“不越位”,真正向現代政府轉型。如此,很多“群體性事件”就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其次,改革地方政府官員的“一票否決制”以及“零指標”等硬性評價標準。僵硬的官員評價體制,迫使地方政府全力截訪。結果是截訪成功了,但是民眾的不滿增加了。民眾再次上訪,政府再次截訪。地方政府疲于應付,也無精力去探尋真正解決之道。改革晉升標準,讓地方政府官員把精力放在如何滿足和解決民眾的需求上,回到其應該的公共政府職能上來,創造公平、正義、尊嚴的社會環境,對維護社會動態穩定會有顯著效果。  

   

  再次,推進社會建設。健全民眾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等制度,開展豐富多樣社會文化活動,是滿足多元化社會群體成員需求的社會基礎。與其把精力和經費大量投在截訪和圍堵上,不如投在社會建設上。人民的多元社會利益得到滿足了,自然利益訴求活動也就失去了出現的必要。  

   

  最后,也是非常關鍵的,就是要建立并完善社會各群體利益表達和解決機制。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各類利益群體進行對話和交流,尤其是弱勢群體。正如上面分析,在社會轉型期,他們的利益最容易被忽視;也正因為此,才導致了當下發生的 “群體性事件”。  所以,把各群體利益訴求及解決機制制度化,放在法治化的范圍內解決,讓各類特殊利益群體的社會運動,回歸法治范圍內的制度化解決,既是正確對待民眾利益活動之態度,也是保持社會動態穩定必由之路。  

   

  一個健康的社會,是法治范圍內社會運動不斷、利益多元化、利益訴求制度化的社會。因此,應正確區分社會內部存在的各類矛盾,正確對待不同利益群體表達活動,引導其發揮社會安全閥作用。同時,通過利益表達機制,將多元群體利益表達活動,在法治范圍內制度化解決。如此,社會的動態穩定才有可能,和諧社會才會實現。  

   

作者任職于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色偷偷香蕉人人澡 | 中文字字幕无线视频 | 香蕉国产人午夜视频在线 | 五月天在线精品国产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 |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