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政文摘(2010-3-26)
久旱無甘霖 未雨須綢繆
黑心餐盒似毒藥 監管當局如懶蟲
匯率爭拗複雜化 擦槍走火恐有時
美亂招逼人民幣升值 港受拖累最無辜
虎視寰球:中美關係兩難之處
龍吟大地:中俄之間還是各留一手
印度毛派挑戰政權
亂世達觀:盲目開發種惡果
京城突屯重兵24小時巡防
他們是功臣,但他們只能沉默
..............................
久旱無甘霖 未雨須綢繆
東方日報
本文重點
* 積重難返 回天乏力
中國西南百年未遇的特大乾旱,不僅對當地數千萬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也使復甦中的中國經濟面臨沖擊。久旱無甘霖,方知滴水貴如油,但中國水利又何曾未雨綢繆過?水資源利用更是毫無節制。
西南地區向來風調雨順,尤其是云南和廣西,歷來水源充沛,今次歷時半年多的特大乾旱出乎意料,但也給中國敲響了警鐘。
西南的今天,會不會是上海、北京的明天?浙江、江蘇的孩子們,會不會有面對貴州那些喝泥水解渴的孩子相同的命運?
一切都有可能。中國是人口大國,但卻是水資源小國,人均水資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這些有限的水資源,往往被無休止地揮霍浪費。以北京為例,每天有二十二萬噸自來水浪費在沖廁上,每年單單此項,就消耗大約八千萬至一億噸自來水,相當于四十個頤和園昆明湖的水量。
再譬如,全北京市的洗車點超過九千處,每年洗車用水量超過三千多萬立方米,洗車的年耗水相當于十五個昆明湖的水量。北京三十八個標準高爾夫球場,一年耗水量約為兩千多萬立方米,相當于十個昆明湖的水量。北京上千家洗浴中心,年耗水量相當于八個昆明湖的水量。
積重難返 回天乏力
可以說,北京用水緊張,完全是浪費造成的。一個北京尚且如此,全國水資源的浪費又到底有多少呢?恐怕無人知曉,也沒有人敢回答。
中國一邊喊用水緊張,一邊肆意浪費和污染水資源,自相矛盾,實在讓人難以理解。西方國家排廁沖水,大多數是用海水或再循環利用的「中水」。但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沖廁用水都是乾淨的自來水,大量的水資源白白浪費。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政府沒有強制執行中水使用制度,使開發商們可以為所欲為。這樣做相當于透支中國的水資源,透支中國的未來。
再看看近年來的水利工程,國家大搞「南水北調」工程,但老天爺卻給中國人開了個大玩笑,今年搞個北澇南旱,而且據說這種氣候將持續十年。另外,西南地區的水電站建設近年來密集上馬,已對流域生態帶來重大改變,而水電站對水資源的挾持,也成為西南旱情加劇的一大原因。
中國很多改革與發展措施往往是見步行步,摸著石頭過河,急功近利,缺乏前瞻與統籌,將問題與矛盾留給下一代或者后人去解決,但問題如今已是積重難返,回天乏力了。
以水資源利用為例,舉國上下竭澤而漁,為了眼前的發展,根本毫不珍惜。中國人現在的心態是,只要自己目前過得好,哪管身后是滔天的洪水還是持續的乾旱。怕只怕,如此逆天而行,遲早會受到老天爺的懲罰。
黑心餐盒似毒藥 監管當局如懶蟲
太陽報
本文重點
* 利益同盟 阻撓盤查
坑渠油尚未滅絕,毒餐盒又橫空出世。中國每年消耗的一次性餐盒有一百五十億個,當中超過七十五億個是黑心餐盒。對于這些人們接觸頻繁的劣質食品包裝,有專家說,它們造成的危害不亞于吸毒。
使用黑心餐盒進食,分分鐘把溶解在食物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吃落肚,長期吸入會嚴重危害健康,后患無窮。其中所含的工業碳酸鈣會影響消化系統,造成腎結石、膽結石;而工業石蠟更是毒性非常強的致癌物,容易導致胃癌、腸癌、肝癌和尿毒癥、腎衰竭等疾病。
這些年,中國人吃的是坑渠油、假醬油、毒大米、毒蔬菜、毒奶粉,用的是毒餐盒、毒筷子,可謂一日三餐都跟毒打交道,躲不過避不開,不管是老人、孩子還是青年人,統統慢性中毒。中國在一步步崛起,但中華民族的體質卻一步步衰弱,日本網民甚至譏諷中國人的飲食環境,有如坑渠中的蟑螂,可謂一針見血,毫不夸張。
當年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之所以崩潰,除了內憂外患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羅馬人飲用的水含有鉛毒。當時羅馬城市的供水管道是用鉛製作的,隨著時間的流逝,鉛管逐漸被銹蝕,長期飲用此水,使羅馬人的體質和智力下降,導致兵不能戰,整個國家失去了應對危機的應變力。
利益同盟 阻撓盤查
如今的中國比當時的羅馬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各種有毒的食品出現在人們的嘴里、肚子里、血液里,成為毒素殘留在中華民族的身上。中國人可能成為新時代的東亞病夫,民族復興化為泡影。過去英國人用鴉片毒害中國人,普通中國人還有拒絕吸食的權利,而如今中國人用毒食品坑害國人,則全國上下幾乎無人可以幸免。
食品危機成為中國新時代的民族危機,但監管當局卻坐視不理,甚至與利欲熏心的無良商販結成利益同盟,阻撓盤查。譬如,坑渠油佔了中國食用油的百分之十,中國人每吃十頓飯,就有一頓飯有機會吃上坑渠油。按理這種人神共憤的毒油應該一早取締,現在卻有消息指,披露坑渠油真相的全國油脂專家何東平教授受到各方面的強大壓力,被迫改口,而各地也頻頻出現「沒有發現坑渠油流入餐飲市場」的報道。如此諱疾忌醫,令人心寒,難道政府的名譽比百姓的生命還重要?難道貪官的荷包比民族的體質還重要?
今次毒餐盒事件,也不是監管當局主動發現并曝光,而是由一間民間組織披露的,監管當局如此失職惰政,老百姓又有何必要養這批懶蟲呢?事實上,整治食品危機,光是處罰無良商販,根本無法根治。欲除黑心食品,應先除黑心庸官,只有將全國的工商、食品衞生等監管部門來一次大清理、大換血,方能使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
匯率爭拗複雜化 擦槍走火恐有時
東方日報
中美就匯率爭拗最新的發展是,美國智庫和學者鼓動將中國列匯率操控國,甚至要求將香港、臺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貼上同樣的標籤。美國將爭拗擴大化,使經濟議題政治化的同時,又令雙邊議題國際化。議題政治化是借助政治施壓,議題國際化是造勢國際施壓,使形勢趨于複雜化,增加了謀求和氣收場的難度。
香港等經濟體無端受池魚之殃,華府智囊的險惡用心,是警告國際社會同中國劃清界線,否則遭受美國懲戒,即使收不到這種效果,也想給中國製造決策難題,迫使北京考慮殺傷力擴大的后果。
美國欲借「強有力的多方程序」加強向中國施壓,形成其國內三個不同層面的不同態度:一是政府,儘管財長蓋特納說不能迫使中國調整匯率,但基于美國自身的問題,華府對中國匯率政策不耐煩,希望借助壓力玉成其美;二是政客,由體制特點決定,成為施壓的中堅及急先鋒;三是商界,金融危機中受損的企業,加深了對華敵意,即使從對華貿易得益的廠商也不敢表態「親華」,只好緘口不言。
美國國內的情勢,幾乎堵死了中國藉分化或游說,紓緩施壓的門路。實際上,中國內部也微妙地顯現不同層面取態:一是民間,激發起對美霸道行事的憤怒,力主強硬一拚;二是商界、學者,因利益與觀點不同,形成企硬派及升值派的分野;三是政府,儘管表明奉陪抗爭姿態,但無意排除升值,只是逼于美國的壓力,要平衡升值帶來的影響,又恐造成屈服壓力的形象。
爭拗擴大化后,增加了擺平的難度。事實上,隨著爭拗愈演愈烈,智庫的「要價」是人民幣至少要升值四成,對華府來說,漫天開價后最終有兩成多升值幅度亦屬不錯;但對中國來說難以接受。換言之,「要價」顯示彼此傾掂的難度加大,更不用說,隱藏而未擺上枱面的意圖,對深遠影響的權衡。事態要到四月中美國財政部的公布,才有個階段性了結。
另外的可能是,美國財政部四月中放過中國,等五月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看談得如何。結果難以樂觀,中國不可掉以輕心,要作最壞打算,事態愈趨複雜化,加重了轉圜的難度,如何既滿足對方索求,又平息民間不滿,對中美政府都是考驗。最終談不攏,引爆貨幣戰、貿易戰機會仍大。
比較中美學者的估計令人擔心。中方有學者認為中美引爆對抗,與當年日美間的貿易戰不同,美國打擊日本,市場是單方面開放,痛的是日本,美國沒受甚么傷害,現在中美相互開放,是唇亡齒寒一戰雙輸;美國在金融海嘯后就對華政策反思,形成的思潮指中美關係固然重要,但若不能利用為美國利益服務則是失敗的政策。中國愈來愈不聽話,如果美國遲早要被中國超越,不能兌現奧巴馬所說的只做一哥、不做第二,還不如打一場貿易戰,趁美國還有實力。
中方學者估計傾向轉機,美方學者觀點充滿殺機。合理的判斷固然不能排除出現轉機的理性結局,但不可一廂情愿,才切合事態的複雜性。如果中美不幸擦槍走火,加上華府有意在匯率戰拖香港落水,對形勢的理智判斷,就不僅是中央政府的事,也是香港特區政府的事,匯率戰、貿易戰戰端一啟,香港難置身事外。
美亂招逼人民幣升值 港受拖累最無辜
太陽報
人民幣匯率問題近日慘成華府轉移視線的大標靶,正當美國官方對人民幣升值問題放軟聲氣,為中國容許人民幣升值鋪設下臺階之際,有美國智庫組織除了向中國發炮外,更將火頭延至亞洲區其他國家及地區,要求華府將中國大陸、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列為貨幣操控國家及地區,是次香港被「拖落水」,實在令人莫名其妙。
先談該智庫組織對一籃子亞洲區貨幣的指控,理據是有關貨幣走勢,緊盯人民幣不放,所以若果中國被指為貨幣操控國,理所當然地,有關國家及地區亦應受到指摘。事實上,人民幣在金融海嘯后停止升值,改為緊隨美元匯價走勢,至于其他被指操控貨幣的國家及地區,其貨幣跟隨美元貶值,則是各有原因。以本港為例,港元走勢肯定不是盯緊人民幣,人民幣一旦升值,港元肯定不會跟隨升值。
眾所周知,港元與美元掛鈎,實施聯繫匯率已有二十多年。本港是全球運作貨幣發行局制度最長久的地方之一,而貨幣發行局每次擴充貨幣基礎時,都需要「真金白銀」購進相關價值的外匯,以支持匯率穩定。
美國過去曾經以指控中國為貨幣操控國,成功迫使人民幣升值,今次再提出指控,只不過是食髓知味。二○○五年有美國參議員起草議桉,威脅除非中國允許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否則會對中國徵收額外進口稅。當年中國宣布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至目前為止,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逾兩成一。過去成功的例子,誘使美國是次又想照辦煮碗。
以事論事,人民幣升值是否可以解決美國經濟問題?二○○五年人民幣匯改升值后,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年均增長逾兩成,反觀○九年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但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卻下降。美國高官早前施壓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是在轉移美國人不滿經濟復甦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視線,更重要的是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醉翁之意不在酒,全球十大外匯儲備國家或地區所持有的美國國債,總數高逾二萬八千億美元,只要美國在匯率上「動動腦筋」,身為美債最大持有者的中國就可能損失慘重。
美國財長蓋特納近日對人民幣升值放軟聲氣,相信只是一招欲擒先縱的策略,令中國在沒有外界壓力下讓人民幣升值。事實上,最重要的是,美國財政部在下月中發表的半年報告,會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控國。美國官方已持有這一張底牌,又何需在言語上迫使人民幣升值,不幸的是有智庫組織突然出招,向亞洲地區國家貨幣政策亂發炮,令情況再轉趨惡劣,反而打亂美國官方早已部署的策略,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幫倒忙。
虎視寰球:中美關係兩難之處
本文重點
* 沖突頻生 掩蓋合作
* 敵大于友 戰略難題
從今年開始,中美關係發生一系列風波。從美國對臺售武、奧巴馬會見達賴、谷歌風波到美國再次就匯率問題對華施壓,所有這些風波的頻率和密度,都超過了布殊時代,由此也使人們不得不再次思考奧巴馬時代中美關係的本質。
在華盛頓進行過境訪問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會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瓊斯和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等官員。據外交部網站消息,美方表示,奧巴馬高度重視對華關係,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重視中方在臺灣、涉藏等問題上的立場和關切;美方愿與中方加強交往與合作,慎重處理兩國關係中的敏感問題。
沖突頻生 掩蓋合作
美方這些表述基本上沒有新意,也沒有違反政治正確的原則,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似乎很難完全得到貫徹。原因很簡單,中美作為正在崛起和已經崛起的大國,不少長遠利益存在沖突,尤其是在涉及到安全和戰略的層面上。而中美雙方合作的地方,基本上是在經貿和國際議題上,前者就其本質而言是互相依存,后者則是互相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美之間就長期本質而言,似乎是沖突大于合作。
最近有中國學者發表觀點認為,中美關係不穩定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雙方不愿公開承認雙方的沖突性利益大于共同利益。雙方都想維持目前這種虛假的友誼,而這種假朋友關係讓中美關係非常不穩定。
這一觀點認為,互補的經濟利益決定了中美之間主要是買賣伙伴,是顧客與賣主之間的關係,還不是共同投資的合作伙伴;在安全方面,中美之間沖突性的戰略利益遠大于共同利益;在政治層面,中美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不一樣。這一觀點認為,採取明確戰略,對中國有好處;中美實力對比是美強中弱,模煳戰略給強者提供的決策空間比弱者多。對強者來說,模煳就意味著更多的強硬;對于弱者來說,模煳意味著更多的妥協;也就是說,模煳戰略使美國誤以為在雙方利益沖突時中方會作出更多的妥協,這就提高了美方的期望值,這不利于雙邊關係的穩定。明確戰略有助于雙方理解對方的政策底線,避免超越底線的行為,這樣危機就不容易發生。
敵大于友 戰略難題
這一觀點基本上道出了中美長期的本質。但微妙之處在于,兩國明知雙方沖突的性質,卻還是希望以合作來消弭沖突。這一原則從大框架而言當然是正確的,但從細節上說還是有必要在一些具體領域確立底線,比如在直接涉及中美國力較量的軍力和貿易領域。
就「后冷戰時代」的中美關係而言,「敵大于友」只是雙方關係長期的性質,但在實際戰略上,還是很難據此就制訂出對抗戰略。這正是中美關係的兩難之處。
邱震海
龍吟大地:中俄之間還是各留一手
本文重點
* 中俄聯手 對付美國
* 去年貿易 大幅下降
習近平訪問俄羅斯,重頭戲是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兩個身份,和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普京舉行會談。習近平稱,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已成為當今世界最為重要、最具活力、最富內涵的大國關係;普京則表示,俄方將在所有問題上支持中國。更為重要的是,雙方商定,加強兩黨干部特別是青年政治家交往,為兩黨兩國關係培養可靠接班人,表明習近平和普京這兩位未來的最高掌權人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不過,也可以看出中俄雙方還是有戒備之心,也都留有一手。
中俄聯手 對付美國
中俄之所以會拋棄上個世紀的恩怨,愈走愈近,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來自美國的壓力。已經脫離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統一俄羅斯黨,本來跟西方走得更近,但美國始終沒有忽視俄羅斯僅次于他們的強大軍事實力,依然以北約東擴和經濟限制來壓迫莫斯科。普京在吸取葉利欽的教訓后,與北京等國組成上海合作組織,形成準軍事同盟。「六四」后的制裁,一九九九年的「炸館」,還有南海撞機,以至最近的對臺售武、會見達賴,北京都明白奧巴馬「不做世界第二」的誓言,其實也是遏制中國的同義語。因此,中俄聯手對付美國,將是未來時代的總體格局。
不過,中國的快速崛起,將昔日的老大哥甩在后頭,首先就使莫斯科產生妒忌的複雜心情,其次則是在具體層面上俄羅斯時時刻刻擔心利益被中國侵佔。這次,習近平出席了有關中俄經濟、技術和人文交流等領域共十三項合作的簽字儀式,商務合同總金額約六十七億美元,與普京早前在新德里簽的一百多億美元合同相比,大為遜色。北京的學者說,莫斯科賣給北京的,可以賣給新德里;可以賣給新德里的,則不一定可以賣給北京,這說明俄印的親密度和信任感遠在俄中之上。
去年貿易 大幅下降
去年中俄貿易大幅下降,兩國貿易額減少了三成二,為三百八十八億美元。其中,中國對俄出口減少了四成七,為一百七十五億美元;俄羅斯對華出口減少了一成,為二百一十三億美元。雖然主要原因是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但雙方的不信任和摩擦也是原因。
今年一月,普京批準了俄羅斯「遠東和貝加爾地區二○二五年前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該地區是「俄羅斯二十一世紀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戰略儲備」,但是,至今莫斯科既想讓中國參與,又怕因此減弱該地區與俄中央的聯繫,「左右為難」。在兩國經貿方面,中國想要俄國的能源和原材料,但莫斯科總覺得吃虧。
至今,俄羅斯只是中國第十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是俄羅斯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與中韓貿易額相比,中俄貿易額僅及其三分之一。
古呂
印度毛派挑戰政權
印度政府近年將毛派游擊隊視為內政中最大的安全威脅。從零九年下半年開始,印度政府決定展開大規模掃蕩行動,以蕩平東部山區的毛派游擊隊。
二零零九年,是印度毛派游擊隊頻頻發起攻擊的一年。毛派游擊隊的目標一方面是警察、議會、工廠等等;另一方面則是昔日同道,被他們認為犯了路線錯誤的其他左翼團體。二零零九年六月份,印共毛派游擊隊在西孟加拉邦的拉爾噶鄉攻打警察局,殺害在該邦執政的印共(馬)骨干,搗毀了該黨的基層組織辦公室和當地領導人的住宅,致使不少印共(馬)的支持者逃離家園。
二零零四年,「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與「印度毛派共產中心」宣布合併,組成「印度毛派共產黨」(Maoist)。這個新的毛派政黨雄心勃勃,整合了印度境內多個分散的毛派小組織,發動了眾多激進的暴力襲擊,逐漸成為影響印度政治舉足輕重的力量。目前印度全國二十七個邦中,有二十個邦已經出現了毛派游擊隊成員的身影。而印度內政部則稱,自從二零零四年以來,印度毛派游擊隊已發動了六千馀起暴力事件,造成至少兩千五百人死亡。
在印度獨立過程中,左翼勢力是一支重要力量,在一九五七年的全國選舉中,左翼的印度共產黨獲得了百分之十的選票,并且在印度南部人口稠密的喀拉拉邦執政,勢力達到了巔峰。
然而,隨著中蘇共決裂,印度左翼也大分裂。其中,印度共產黨(CPI)與「印度共產黨(馬)簡稱CPI(M)或CPM堅持走議會斗爭的路線,而「印度共產黨毛澤東主義中心」等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派別,則開始追求「武裝奪取政權」。部分印度毛派分子一九六七年在西孟加拉邦的納薩爾發動起義。當時中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春雷隆隆」,給予高度評價。
八十年代之后,繼續堅持武裝斗爭的毛派游擊隊員主要存在于印度貧困的山區地區,并沒有造成大規模影響。但因為印度的普遍貧窮、土改不徹底、種姓歧視嚴重等等問題無法根治,毛派在窮人中依然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到了九十年代后期,毛派開始在印度全國回潮。(李永峰)■
亂世達觀:盲目開發種惡果
西南世紀大旱,華北黃沙滿天。自然災害接踵而來,給沉醉在大國崛起夢中的國人敲響了警鐘,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改變刻不容緩,「和諧社會」除了人與人和平相處,也應包括人與大自然共生共處。
天災只是表象,人禍才是根源。西南五省旱災逾六千萬人受影響,近兩千萬人面臨斷水,過百萬人「走難」。但眼淚救不了莊稼,政府決策失誤遺留的問題,亦絕非領導人視察時婉拒災民遞上的茶水這種矯情動作可以解決。
在「大力開發西部」口號下,荒原變成城鎮,部分人富起來了,但礦產過度挖掘,礦難不絕;河流過度開發,水電站大干快上,上游江水蓄積,下游河道乾枯,地下水位下降;原生態林變成需要大量水源的桉樹林、橡膠林這種「搖錢樹」。本已十分脆弱的西部生態環境,怎經得住如此大規模的盲目開發?
橫掃幾乎整個中國,連臺灣和香港也遭殃的沙塵暴,同樣是政府太「沙塵」,自以為「人定勝天」,罔顧自然規律追逐經濟利益,打造政績種下的惡果。草原荒漠化已經不是甚么新鮮名詞,沙漠逼近北京也不再是「狼來了」的惡作劇。
遏制荒漠化最有效的辦法是種植草被穩住流沙,國家投放了大量資源,但昔日的草原如今卻沒草了。原來,防風林是看得見的政績工程,種了有錢分,種草是白干,費力氣沒錢掙,誰愿意干?結果,草原沒草變荒漠,種的樹全變禿子,活像一座座記載中國生態大災難的墓碑。
謝文達
京城突屯重兵24小時巡防
本文重點
* 全副武裝 針對景點商業區
【本報訊】北京警方前日起突屯重兵加強治安防控,派出全副武裝的警力,在天安門廣場以及長安街沿線等首都中心區,實行二十四小時武裝巡防維穩,嚴密程度直逼京奧規格,市內的氣氛緊張。當局解釋是為透過提高街頭見警率,震懾街頭犯罪、備戰反恐任務、處理突發事件;而外傳當局加強戒備和阿富汗總統卡扎伊訪京有關。
全副武裝 針對景點商業區
前日上午,來自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天安門公安分局、市交管局、武警北京總隊,全副武裝的一百二十名民警、三十名特警和三十名武警,身負95式自動步槍,在國家大劇院前高調進行武裝巡防啟動儀式。
北京市公安局負責人指,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屬首都中心區,為游客游覽集中地,須確保安全穩定,警方從構建「世界城市」的需要出發,啟動首都中心區治安防控工作方桉。民警、武警會攜槍,採取車巡、步巡方式對天安門、長安街沿線實行巡控,其中天安門、王府井等重點繁華商業區和旅游景點將隨處可見武裝警員。
據悉,警方也會對其他地區、重點區域加強治安防控,嚴打違法犯罪行為,豐臺公安分局同日起向民警派發逾三百個具錄音、錄像功能,俗稱「鷹眼」系統的執法紀錄儀,要求警員在出警時如實記錄執法過程。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北京加強治安防控是為維持治安,確保社會穩定,且四月屬政治敏感月份,其中七六年曾發生首次天安門事件,而反恐已成為國家長期任務,未必由于接獲恐襲警告才加強戒備。
他們是功臣,但他們只能沉默
讀《臥底:解密“余則成”們的潛伏檔桉》
諜戰劇是當下電視熒屏上最為風靡的劇種。諜戰劇的火熱,一方面在于緊張壓抑的氣氛和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了觀眾,另一方面也與長期以來潛伏事跡秘而不宣、臥底人物隱而不彰有關。應該說,這些隱秘在敵人陣營中出生入死的潛伏人員都是共和國的大功臣,是狼群中浴血奮戰的斗士。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他們很多人終其一生,多被塵封在歷史的角落,成了勝利的“緘默者”。
《臥底:解密余則成們的潛伏檔桉》一書借助于歷史資料和相關回憶錄,從檔桉學的角度全方位地梳理國共兩黨時期(包括抗戰時期)的一些驚險刺激的臥底桉例,用文學的語言,向我們揭開了隱秘戰線的重重迷霧和神秘面紗。
英雄自有傳奇
本書從發揮“戰略作用”的臥底人物寫起——他們既有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等中共早期在情報戰線的“龍潭三杰”,也有謝和賡、沉安娜、熊向暉等中共派遣到國民黨軍政高位身邊的潛伏人員,還有如郭汝瑰等從國民黨內部策反的國民黨軍界將領,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專門辟出兩章,寫了那些在日偽斗爭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國民黨臥底高官與基層的臥底特工,如唐生明、詹長麟的事跡等。這在一切以 “主旋律”劃線的潛伏題材寫作中,無疑是一個尊重歷史的突破。在作者詼諧幽默的筆端,不論功勛卓著的大人物,還是那些默默無聞服務基層的小人物;也不論其國民黨出身,還是為共產黨服務的。總之,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多是一個個鮮活的閃爍著人性光輝的英雄傳奇。
以開篇的“共產黨的大特務”李克農為例。李克農是中共情報界的元老,有著“中共特工王”的美譽,也是中共歷史上唯一沒帶過兵打過仗的將軍。早在周恩來創立中央特科之初,李克農等“龍潭三杰”就被安插在國民黨“中統”首腦徐恩曾的身邊,并成為徐坐鎮上海、南京、天津的“得力助手”。為此,后來在延安的一個飯桌上,毛澤東曾這樣問李克農的女兒李冰,“你知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嗎?”“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處長唄!”毛澤東哈哈大笑:“錯了!錯了!你爸爸是個大特務。不過他是我們共產黨的大特務!”人性化的語言和場景一下子將李克農的身份顯露了出來。不茍言笑的李克農的確是個“大特務”!正是在他的機敏和冒死拯救之下,顧順章的叛變,才沒有使上海的中共中央機關及周恩來等領導人被“一網打盡”。否則,中共的歷史就得改寫了!所以,當“文革”當中,康生指使的紅衛兵向周恩來發難,要追查1962年去世的李克農的“歷史問題”時,周恩來怒目正色道:“在上海,如果沒有李克農他們,恐怕你們今天難得見我了!”毛澤東為此也怒斥康生:“李克農打入國民黨那里是立了大功的。青年同志不知道,你要負責告訴他們!”
再如平民特工詹長麟。詹長麟早年參加過國民政府的國府警衛旅,但作為一個中國人,他當初對日本侵略并沒有多少報仇雪恥的所謂“覺悟”,當時,他進入到日本領事館,就是為了“每月可領得八塊銀元的工資”而去的。但是,他并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到日本總領事館 “服務”,完全是“中統”的一手安排。選定他,在于他為人忠厚,且符合“不懂日語;家人在南京,可做人質;做事勤快麻利”等日本人招收仆役的條件而已。
他就這樣稀里煳涂地為日本人干著活,直到一天晚上“一個頭戴禮帽、眼戴墨鏡、身著藍布長衫的年輕人”找到他。當來人將他來日本領事館的來龍去脈說出來之后,詹長麟大吃一驚。這時,來人突然拔出一把手槍,放到了桌上,說:“現在有兩條路讓你選:一是繼續在日本領事館做仆役,同時秘密當我們的情報員;二是你不愿為我們工作,不肯為抗日工作。那你現在就在我面前,用這把手槍自殺。”
就這樣,詹長麟成了國民黨的一名潛伏特工,代號65。正是此人,戳穿了日本人制造的“藏本英明失蹤桉”,并利用日本人在領事館舉行宴會之機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毒殺日本外交官的毒酒事件!
“假夫妻,真感情”
熱中于諜戰劇的觀眾,多被《潛伏》劇中“余則成”與翠平的“假夫妻、真感情”的揪心傷感故事所吸引。有人會問,這到底是劇情的需要,還是歷史的真實?其實,這并非杜撰。在顧順章變節投敵、中共地下組織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后,周恩來親自為中共地下組織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和約束,那就是所有參加工作的人都單線聯系,各自活動內容嚴格保密、不能向包括自己親屬在內的任何人泄露,就是結婚戀愛也不例外。但是,戀愛結婚乃年輕人的天性,況且在白區做秘密工作的青年,如果到了結婚的年紀,再不戀愛結婚,也勢必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懷疑,怎么辦?為此,中央特科規定,當時駐地下機關的同志,男方如果是單身漢,黨組織都要調一個女同志與之扮作“假夫妻”,以作掩護。等相處時間久了,雙方有了感情之后,黨組織可批準成真夫妻。但是,事情也有例外的。比如熊向暉。
熊向暉25歲的時候正在西安的胡宗南處做臥底。當時正值抗戰當中,頂頭上司胡宗南也一直沒有結婚,但熊向暉并不能就此“打掩護”,在于胡宗南一直都有自己的“安琪兒”。熊向暉深得胡賞識,又是一表人才,在西北也屬于響當當的“軍政要員”,一時間引來說媒拉線的熱心人無數。為此,熊向暉向延安方面提出申請,請求延安派一位女同志來西安,“與他組成家庭”。可是延安方面沒有同意,原因很簡單,延安和西安離得太近,國民黨耳目眾多,從那邊來一個女同志給熊向暉“做老婆”,國民黨方面不會不知道,這樣一來,反而讓熊向暉暴露了。中共方面指示熊向暉自己找。在同濟大學念書的妹妹的撮合下,他找到了同濟的“校花”諶筱華。為了更好的隱藏身份,熊向暉當時還找到自己的朋友、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為他們做證婚人吶。
其實,派出的女同志的角色并非“夫人”一種選項,關鍵要看組織的需要。抗戰爆發后曾協助葉挺將軍組建新四軍、后任新四軍秘書長的李一氓,上世紀30年代初在上海中共特科工作。當時為了工作需要,黨組織除安排其夫人和兩個孩子與他一起生活外,還調來一名叫“李一超”的女同志給他當妹妹,共同組成一個臨時家庭。工作完成之后,這個“妹妹”又悄然消失,不知去向了。直到解放之后,李一氓才從電影中得知當年的“妹妹”,就是著名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社會“深處”扎根基
縱觀國共兩黨在隱秘戰線的較量,本書所呈現的情報界的名流和他們的突出事跡,只不過是特工諜戰史上的冰山一角。在當時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和抗日戰爭、國共內戰角逐中,無不充斥著特工活動的身影。其中,中共的地下情報人員,以其崇高的信仰支撐與高超的專業技能,大智大勇,在隱蔽戰線對國民黨的斗爭中顯示出了極強的戰斗力。總體來看,中共人員對國民黨是“派得進”、“拉得出”,而且目標都是高層甚至最機密的對象,反之,國民黨的特務卻在對中共滲入與策反破壞工作中屢屢失敗、幾無建樹。兩者相比,中共的臥底工作的確技高一籌。
“長江天塹,中共無海空軍,竟可滲透江陰荻港等要塞,而以帆船渡江,進軍江南,任令共諜橫行,我想戴先生地下有知,必怒發沖冠,目眥盡烈裂矣。”這是戴笠手下的軍統電訊處處長魏大銘獲悉共軍渡江時的哀嘆。他意識到中共的情報活動的“危害”,但是,他來不及了。
其實,臥底就在自己身邊,國民黨內部有人是“清醒”的。早在淮海戰役時,杜聿明曾直接向蔣介石講述他懷疑郭汝瑰是共產黨的人。蔣問杜有何根據。杜說我自己已經是比較清廉的官了,可郭小鬼 (罵郭汝槐)更是清廉得讓人難以理解:他一不好女色,二不貪財,甚至連自己家里的沙發都是打上補丁的!”蔣由于對郭過于信任,在杜聿明走后大罵杜說:“難道我堂堂國民政府的官員都要到處去撈銀子才不是共產黨,笑話!”
蔣介石錯了。當解放戰爭后期,蔣任命郭汝瑰為兵團司令,防堵解放軍入川時,郭卻在宜賓通電起義,成了“最大的共諜”(蔣介石語)!蔣介石又何止“錯”在這里,他想不到的是,“共黨的間諜”無處不在,就是他的身邊也被安插了中共的臥底——沉安娜,一個深得宋美齡信任的速記員。因此,中共對國民黨的各種企圖和蔣介石的軍事部署“了如指掌”,就是“蔣介石上午在重慶開會罵了娘,毛澤東晚上就能知道”!
原本,蔣介石是有機會的。
早在抗戰期間,中共的黨內刊物《共產黨人》第十期,就曾擺放到了蔣介石的辦公桌上。其上就有新中國首任統戰部長的李維漢當年署名羅邁的一篇文章。文章說:“……秘密環境中的黨組織,不宜數量上的過多,也不宜地域上的普遍,而應該是建立又精干又隱蔽的、必要的支點。與其不精干、不隱蔽的多,毋寧又精干又隱蔽的少。……黨的最好的隱蔽自己的方法之一,是使自己的黨員和組織深入到社會里面去,在社會的深處生下自己的根基……”
“在社會深處生下自己的根基”指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中共要在國民黨軍政高位身邊部下“耳目”,充當臥底,及時輸送可靠的戰略情報!可笑的是,蔣介石當年壓根沒好好研究這篇文章的精義,等到了臺灣,才引起蔣氏父子的重視。
但無情的是,歷史已不再給他們任何悔過的機會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