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晚報報道:針對社會關注的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對轉基因食品不能一概而論認為都是壞的。“如果轉基因抗病蟲的水稻要人體做實驗,我第一個報名。”袁隆平說,只要兩代人不出現問題,就說明這種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鄭重呼吁:轉基因存在潛在風險,安全與否不能確定,主糧轉基因商業化推廣之前,必須經過人體的長效檢驗。參與研制、批準以及推廣轉基因主糧作物種植的專家、教授、政府官員都應當向袁隆平委員學習,首先進行人體實驗,并且要讓自己的兒子、孫子都來試吃轉基因主糧。
昨天黃大昉說“無須臨床試驗”,今天袁隆平教授愿主動充當小白鼠,替轉基因推廣者承擔責任,黃大昉卻傲慢地說不怕袁隆平試吃,未免太不負責任了!黃大昉污蔑有人質疑轉基因是因為沒做好科普,這是學術討論的態度嗎?是對人民群眾負責嗎?這只能充分暴露黃大昉“教授”學閥之氣。歐洲、美國民眾受教育的程度高于中國,他們反對轉基因卻比中國激烈的多。真要把轉基因正反面的真相告訴給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請問,你們敢嗎?
糧食是關系到一個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你們應當給中華民族提供完全放心可靠的食物。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003/136184.html
附2:轉基因專家回應袁隆平提議:不怕志愿者試吃
在對待轉基因水稻的問題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態度是媒體和百姓關注的焦點之一。兩會期間,袁隆平院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轉基因在內的生物技術是農業科技的必然趨勢,但人們對轉基因產品不放心“可以理解”,他本人愿意試吃,并建議招募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說,他可以接受袁隆平院士的這一提議,同時相信轉基因糧食的安全性經得起志愿者的檢驗。
黃大昉對轉基因水稻五年內上市的說法也予以否認,并坦言,過去從事轉基因技術的科學家們“只知道埋頭在地里田間做實驗”,沒有意識到與百姓溝通的重要性。他認為,今后對轉基因技術仍應堅持“依法管理、科學評價”的原則,并且在保障公眾知情權方面做更多工作。
接受袁隆平院士提議不怕志愿者試吃轉基因糧食
記者:有媒體報道稱袁隆平院士提議應招募年輕志愿者進行轉基因試驗,您怎么看?
黃大昉:“到底行不行,吃吃看再說”,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完全可以理解,對袁院士的這一提議我也可以接受。轉基因糧食的安全性是按照我國的相關法規,通過了長達10年的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其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保障的,所以不怕志愿者來試吃。
轉基因水稻5年內走上餐桌?黃大昉:具體時間很難說
記者:您預計轉基因水稻將在什么時候投入市場?有媒體報道說是3到5年內。
黃大昉:從目前來看,轉基因水稻的產業化還需要一個過程,很難確切地說需要多少年。因為根據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轉基因水稻在通過了安全性評估之后,還要進行區域性試驗和品種審定等工作,光是完成這些法定的審定程序就至少需要3到5年。
但是,目前我國的法規在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連貫性,部分轉基因品種可能在3-5年后就已失去了其生產壽命,所以這一問題目前也是亟待去解決的。
老百姓有疑惑可以理解黃大昉:過去沒有意識到科普重要
記者:前段時間,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多質疑,如何看待這些質疑?
黃大昉:我了解到很多網友們對轉基因技術還有一些懷疑,這些疑惑可以理解,而且從事轉基因的工作者也有一定責任,沒有意識到加強科學普及和理論傳播的重要性。我們很多科研人員只知道埋頭在地里田間做實驗,對于如何與老百姓進行溝通想得比較少,工作做得比較少,致使大家對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和科學性,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在保障公眾知情權方面,今后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也需要媒體的配合宣傳。
附3:政協委員聯名呼吁暫緩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農業部專家回應
專家稱轉基因水稻確定安全 3至5年內有望上市
本報訊 (特派北京記者徐靖、王飛、李棟) 針對去年年底國家農業部首次頒發兩種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汪蘋、張濟順等4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遞交提案,疾呼“目前還沒有足夠科學手段去評估其風險,應暫緩轉基因水稻商品化”。
不過,作為評審專家之一的黃大昉教授,昨日接受本報
安全性 評估超過10年
黃大昉表示,獲批的轉基因水稻產品早在1999年就已經開始進行安全性評價,前后共有十多噸的轉基因水稻投入了動物實驗。除了研發單位外,還委托了國家疾控中心等專業第三方機構進行試驗,并經反復評估,最后確定轉基因水稻和非轉基因水稻一樣安全。
至于整個過程,黃大昉和研發單位提供基因的分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數據,之后由國家農業生物安全委員會,包括生物技術、環境安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等方面的60多位專家,進行了全方位的嚴格審查。
競爭力 達到國際標準
審查結果送交由農業、衛生、環保等11個部委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審查,由農業部頒發允許生產應用安全證書。“轉基因水稻結論明確,技術成熟,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黃大昉說。
專家訪談
無須臨床試驗
記者:在投入商業生產之前,有沒有考慮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黃大昉:這十年時間里,轉基因水稻一直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安全性評價,已經充分驗證出結論,證明了它對人、對環境的安全,同時也進行了大量的動物實驗。
不是所有食品的安全性都要經過臨床試驗,只有藥品才需要。
美國對轉基因小麥的安全性早在六七年前就已批準過了。他們還從母乳中提取基因,研發提高免疫力的轉基因水稻,并且已經種植好多年,面積逐步擴大。所以說,我們并不是第一個干的。
記者:國內外都曾經爆出轉基因食品出現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這加深了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憂慮。
黃大昉:對于這些事件,我們都給予了高度關注。截至去年共收集到相關案例16個左右,但是,經過查證,并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是轉基因技術本身出了問題。前一段時間還爆出廣西某地種植了轉基因玉米,人食用后導致精子失活,后來查清楚了,純屬無稽之談。
黃大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教授。(文/特派北京記者徐靖、王飛、李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