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真的打算抑制房價嗎?
今天看了央視2套請幾個所謂專家議論今年房價上漲的原因,當然還都在為權力和資本的勾結做辯護。后來想想,覺得似乎還真的很少有人說清楚房價究竟為什么會漲,誰該對此負責任。
包括很多非主流學者,都把房價持續飛漲歸結為開發商,說是開發商黑心。有的說是房地產商與權利勾結造成的。也有的把責任歸結到炒房者。以貧道看,雖然很多人在各種地方很強烈地批判房價飛漲,甚至因此成為名人,但都并沒有說到點子上。目標不準,對真正肇事者來說,等于小罵大幫忙。
房價為什么會“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原因很簡單,是政府有意為之,別的人沒什么責任。因為無論房地產商還是炒房者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則做的,沒人強迫誰必須買,也沒人強迫誰必須賣。就算有點囤積,也起不了決定作用。對于這一點,貧道在07年年初就說清楚了:現在的房市實際是個賭場,追漲殺跌。對房地產商來講,只要有人買,價格自然要提高。對于炒房者來說,只要房價一直漲就敢買。漲是因為買,買是因為漲,互為因果,道理簡單到這樣一句繞口令:“房價漲是因為它在漲”。其他分析都是瞎掰。讀不懂賭博經濟時期經濟運行基本特征,確實什么也看不清楚。
賭博經濟的運行規則是追漲殺跌。也就是一旦到了個拐點,房價跌了,那么運行規則就是:房價跌了炒房者就不再買房甚至賣房,而房地產商在交易量迅速下降情況下因頭寸關系就只能降價。房價越降越沒人敢買,越沒人買房價就越降。
這個拐點誰控制著呢?沒人能夠控制,因為房地產商和炒房者都是分散決策,只有中央政府。只要中央政府想,叫房價什么時候跌就會什么時候跌,叫房價跌多少它就會跌多少。但手段只有兩個:一是金融手段,一個是稅收手段。限制和收緊房地產企業貸款規模,提高首付比例和按揭利息,你看房價降不降。對已售房開征房產稅,而且是按面積實施累進稅制,你看還有人囤積房子不?其實中央政府早就知道只要動用這兩手一定能抑制房價暴漲。但從來就沒用過。
而實際上,中央政府每次說要抑制房價的政策,都是很小心地繞開這兩條,所有措施實際都在促高房價。真的嗎?真的。
2006年房價已經攀升到一般群眾買不起房了,怨聲載道。于是中央聲稱要抑制房價,實行了這樣幾條政策:限制批地、禁批別墅規劃、對開發商開征房地產稅。限制批地和禁批別墅,減少了供給能力,這只能抬高需求。需求抬高,價格就高,這是一般市場規則。對房地產商增加稅收,必然抬高房地產成本,也促進房價抬升。于是,房價在2007年繼續攀升,一點萎縮的意思也沒有。
2007年下半年倒是不痛不癢的實施了點抑制房價政策:對購置第二套的按揭進行限制,這確實一定程度抑制了需求。但是,同年還出臺了對炒房者的一個利好政策,就是強制提高90平米以下房子的比例。大房子在房價跌的時候賣起來難,因為大房子價格跌到中低收入的人接手能力的距離大,連宋思明都看出這個道理。增加90平米以下房子的比例,就好比給投資住房的人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賭品,類似金融創新不斷玩的那些把戲。于是,不僅資產原來不多的人加入到囤積房子的行列中。連那些急需住房的,又有可能巴巴叉叉夠著買個小戶型房子的人也開始進入市場。貧道在2008年年初就寫了個帖子說:“政府不會救股市,政府一定救樓市”。話音剛落,各地方政府就一個個出臺刺激樓市的各種優惠政策。兩正一反,2008年房價還是穩中有升。
到了2009年,中央干脆把通過抬高房價讓房地產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政策。年初的時候,貧道就說房地產市場要起來,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收緊對房地產商的貸款規模,促使更多房地產商破產降價銷售,制造一個拐點,讓房價降一半左右,使中等收入群體能夠接盤買房。另一個就是放開資金控制讓房價漲起來,恢復2007年前的追漲局面。貧道雖然很少從好里想政府會做什么,但也沒敢想會選擇后一個。結果貧道錯了。上半年政策一是降低按揭利率,放棄第二套首付限制并也給優惠政策,二是大規模投放貨幣,上半年投放量比前兩年還多。于是,房市很快回到賭博市場的買漲狀態,真正實現了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控制目標,房價漲的連房地產商都目瞪口呆。
因此貧道說,從來沒有看到過政府打算或者實施過抑制房價。有人會說,你看,這次政府專門開會研究要抑制房價瘋長了。真的會嗎?不會的。因為政府沒有一點打算使用貧道所說的那兩個手段,都是繞著走的。只要繞著走,就一定繼續漲價。政府只說貨幣供應量不會像今年那樣開大閘似的了,但“適度寬松”還是基本調子。按揭政策說會改,但也都是風傳。要貧道看,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上大力發展中小城市,放開中小城市戶籍管理制度,倒是為房價繼續瘋長開辟了一個新渠道。2008年前,超大城市房價漲瘋了,很多省會大城市漲得不多。鄭州市在2008年環線附近房價在3500元左右。今年所謂二級城市漲起來了。鄭州市環線附近房價已經在5500-6000元左右。但是河南地級市目前房價還2500元左右,空間大著呢。一線漲夠了,炒房資金進二線,二線炒的差不多了,中央又給開了三線的口子:發展中小城市給這些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機遇,放開農民進這些城市增加了需求。只要房市依然是個賭場,中央沒打算制造拐點,房價就只能漲。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為什么都喜歡房價漲?道理很簡單,中央是為了政績,地方是為了活命。
先說地方政府。早在2005年,各市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就來自土地出讓金了。九十年代末各地還為發不出教師工資發愁,還在討論地方政府“破產”問題,到現在一個個富得流油。房價漲,地價就漲。房價跌,地價就跌。只有一個不斷高漲的房價,地方政府才能保障有錢花。這就是2008年初貧道認定政府不會救股市,政府一定救樓市的原因。財政支出是剛性的,一旦每年花那么多錢是減不掉的。因此,房價漲不漲,房市火不火,對地方政府來說是“死亡還是生存”的大命題。這還不說官員自身在這里面的便宜。
再說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要政績,要GDP。一旦房價下跌,各地財政捉襟見肘哭窮,中央也不好辦。更重要的,GDP增長是政府繞開各種矛盾,顯示合法性的關鍵指標。只要GDP在增長,而且比別的國家增長快,誰能說個不字!GDP哪里來?一個是拼命出口,一個是房價飛漲。有人會說,出口對GDP影響可以看出來,房價漲了對GDP有什么幫助?幫助大了。中國這些年GDP增長中,消費比重逐年下降,資本形成和凈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出口不說了,資本形成里面學問就大了。資本形成就是投資的結果,包括房地產也是算在里面的。房地產銷售成本中,土地資金占40%以上。土地資金怎么來的?印錢印出來的,算盤打出來的,用筆寫上去的。土地還是那些土地,計劃經濟時期可能國撥價2萬元一畝。現在一“市場化”,要賣到200萬一畝,就憑空多出198萬元的“財富”,對應這從地上冒出來的198萬元財富就要多增加近似數目的貸款余額,最終也在資本形成中多寫上198萬元的GDP。房價漲得越高,憑空增加的GDP就越多。今年住房銷售會達到3萬多億,其中不少于12000億就是這么來的。干什么能比房價漲、地價漲創造GDP容易?!僅僅因建住宅從地上新冒出來的財富,就讓中國2009年GDP增長4個百分點。這還不說其他建設征地。
還有財政呢。去年房地產不溫不火,沒人買地,財政收入迅速從此前年均增長近30%變成到負增長。今年房地產一火,財政收入又增加了個一塌糊涂。
因此,政府,無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不會真心抑制房價的。
有人會說, 政府不怕泡沫破了?貧道會說這個問題提法有問題。政府,哪一屆政府?我這個市長只要能活舒服,泡沫破的糗事讓下一屆操心吧。
《蝸居》里的宋思明對此看得很透:
“你知道為什么毒品會給人帶來快樂嗎?因為吸食毒品會直接刺激一些中樞神經。你這邊一吸呢,大腦那邊愉悅神經的圖表上就會閃現火花。當然了,其他事情也會產生這種火花,但不如毒品來得直接……一旦這種終極快樂能夠這么簡單就獲得的話,你就不會再對其他各種通過努力獲得的快感而產生興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