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王中宇:對統計體系的另類思考

王中宇 · 2009-11-24 · 來源:烏有之鄉
帶血的GDP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對統計體系的另類思考

SNA取代MPS的歷程

產業:概念的泛化

價值:概念的塌縮

平衡:被忽視的視角

視角:角色的混淆

當今我國統計體系是產生于西方國家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簡稱SNA);之前我國用的是來自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簡稱MPS)。

SNA取代MPS的歷程

從建國初期到90年代初期,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是MPS的“國民收入”,這個指標反映了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飲食業的生產活動成果。

在MPS體系下,我國有關部門編制了三張投入產出表:1974年實物型投入產出表、1981年和1983年全國價值型投入產出表。

1984年,國務院成立了專門機構,組織領導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研究設計工作。國家統計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該方案采納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則、內容和方法,保留了MPS體系的部分內容,是一個MPS與SNA的混合性體系。

1985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統計的報告》。同年,我國建立了國內生產總值核算制度。當時,我國仍以MPS的國民收入指標為主,以國內生產總值為輔,以補充前者不能反映的非物質服務業生產活動成果。

1987年,開始編制SNA體系的投入產出表;

1992年,開始編制SNA體系的資金流量表。同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分步實施這一體系。

1993年起,取消MPS的核心指標“國民收入”核算,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基本融入SNA體系。

1997年統計局出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歷史資料,1952——1995》,以國民收入和其他有關歷史資料為基礎,推算出1952——1984年國內生產總值歷史資料,根據首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資料對1978年至199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歷史數據進行了系統的調整。

1999年,根據聯合國1993年推出的SNA新標準,國家統計局對《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進行了系統的修訂,取消了MPS的核算內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訂了基本框架,調整了有關表式的指標設置,使之建立在1993年SNA的基礎上。至此,中國的統計體系完全融入了SNA體系。

產業:概念的泛化

與MPS體系相比,SNA體系一個鮮明的特點是“產業”概念的泛化。

在MPS體系中,產業被分解為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飲食業。

而在SNA體系中,產業被分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其中

第一產業包括農、林、牧、漁業;

第二產業包括工業和建筑業;

第三產業又稱“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而其他服務業包括:租賃業、商務服務業、旅游業、科學研究事業、專業技術及其他科技服務業、地質勘查業、水利管理業、環境資源與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體育事業、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顧名思義,“產業”指的是生產部門,而“服務”與“生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服務業”中,有一部分與生產相關,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寧和辛格曼稱其為生產性服務業(Producer Services,簡稱PS, 1975年)

李善同、高傳勝等利用中國2002年122部門的投入產出表計算出第三產業各行業的“中間使用率”,即各行業所提供的總產出當中用于滿足一、二、三產業作為中間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結果如下:

表一:服務業各行業的中間使用率

行業

中間使用率

行業

中間使用率

保險業

  111.89

娛樂業

   47.01

倉儲業

   98.06

餐飲業

   39.66

租賃業

   96.25

專業技術及其他科技服務業

   36.95

管道運輸業

   93.15

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

   36.27

鐵路貨運業

   86.63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34.07

商務服務業

   86.44

環境資源與公共設施管理業

   33.17

道路運輸業

   82.40

房地產業

   28.23

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82.34

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業

   24.21

金融業

   80.96

科學研究事業

   21.69

水上運輸業

   76.33

旅游業

   21.22

信息傳輸服務業

   74.99

衛生事業

    7.88

住宿業

   74.79

教育事業

    7.05

水利管理業

   72.45

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5.44

鐵路旅客運輸業

   70.05

體育事業

     -  

航空旅客運輸業

   65.56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62.76

郵政業

   61.35

 

 

地質勘查業

   56.10

 

 

航空貨運業

   54.95

 服務業合計

 48.87

(數據取自《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內容、發展水平與內部結構

—基于中國1987--2002年投入產出表的分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調查研究報告第34號(總2880號) 2007年4月16日)

表一的左邊部分,中間使用率高于50%,在這個意義上,稱其為布朗寧、辛格曼所謂的“生產性服務業”不無道理。

而表一的右邊部分,中間使用率低于50%,這些行業的產出大部分不用于其它行業的中間投入。尤其是衛生事業、教育事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體育事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它們的中間使用率最大的也不足8%。

衛生事業、教育事業、體育事業本質上不是為生產服務,而是直接為居民服務。硬將它們歸入產業部門,結果導致了醫療產業化、教育產業化。其后果就是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學。

2005年,面對社會對“教育產業化”的強烈非議,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稱:“‘教育產業化’這個提法從它產生之日起,教育部就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的提法。”(“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解讀‘教育產業化資源化’” 2005-12-23 新華網)殊不知,早在1992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時,教育就被放到與各產業并列的位置上了。其后事實上的教育產業化不過是既定路線的必然結果,與王旭明所強調的“提法”并無關系。可見“教育產業化”的根源在于“與國際接軌”----追隨聯合國的SNA體系。非議“教育產業化”的人們其實是在非議聯合國的SNA體系!

事實上,現在仍有一些學者在為教育產業化辯護,從主流經濟學的立場看,他們的論據也不無道理。然而將“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也視為產業,就著實令人費解了。“公共管理” 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職責, SNA體系是政府引入的,這是否意味著政府已經自視為這個行業中的“公司”之一?“社會組織”顯然包括共產黨,由共產黨執政的政府引入的統計體系,將“社會組織”視為行業,它背后的邏輯是:各個政黨、協會、學會、聯誼會都是這個行業中的不同“企業”,它們間的關系與其他行業中各企業間的關系沒有質的區別。不知執政黨是否認同這一邏輯,但肯定有人會歡迎它。

至于“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從任何意義上講它都不是行業。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前副院長劉福垣認為:

“社會保障不是商業保險,不是社會救濟,而是一種分配制度,是按需分配的初級形態,必須納入財政預算。社會保障分配使政府占有的剩余價值轉化為歸社會占有,從而確保了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劉福垣《社會主義就是社會保障主義》)

對此,筆者深以為然。將社會保障放到“行業”的位置上,其后果是:國民必須用自己可憐的貨幣收入為自己買“保障”,社會保障的薄弱使以利潤為目標的保險公司大發展,而政府則回避了本應承擔的主要職責。

至于體育事業,眼下正鬧得沸沸揚揚的賭球風波告訴我們,它不過是博彩業的中間投入而已。在百度上搜索“體育彩票  賭”,能得到317,000條信息。這體育彩票可是國家體育總局發行的。可見在現實中體育與博彩業關系之密切。如果視博彩為產業,體育事業倒符合“生產性服務業”的定義。

雖然博彩業未被列入行業統計,但為博彩業正名,使其合法化的輿論一直不絕于耳。2005年在全國集中打擊賭博違法犯罪活動時,海南省政協委員柯向漁、張德安、陳嘉新、游長江等4人竟提交了《關于海南適度開放博彩業的建議》。可見博彩業風頭之健。

即便能斬斷體育事業與博彩業的關系(對此筆者的信心為零),它也就是個靠博取觀眾歡心掙利潤的行業,與娛樂業相似,與毛澤東指望的“增強人民體質”相去甚遠。

本來嘛,毛澤東與MPS體系早已走入歷史,而今是SNA體系的天下,把任何一個領域視為行業,讓一群(競爭性)或幾個(寡頭壟斷)或一個(獨家壟斷)企業在里邊掙錢,這才是當今的主流。由此,我們看到“產業”泛化的背后是資本的邏輯:“任何方向都是機會”--掙錢的機會;任何領域都是戰場—摟錢的戰場。

只是這一邏輯貫徹得尚不徹底,根據這一邏輯,還應將軍事領域產業化,把軍隊搞成“雇傭軍”,誰出錢多就為誰打仗,雇主“看哪個不順眼就打哪個”。

2005年經濟普查發現第三產業的GDP比年度統計結果增加47.7%,導致整個GDP增加16.8%。可見這些不生產任何財富的“經濟活動”能讓GDP虛胖到什么程度。饒是如此,還有人不甘心,提出應將“自有房屋出租”納入統計范圍(任金娥《淺談我國統計效能低下的原因及建議》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4)。于是,同一間房子,出售時算一次GDP,以后年年出租,年年再算GDP,這GDP還有清晰的內在邏輯嗎?其實,邏輯本無所謂,美國就是這樣干的,印度也是這樣干的,相比于邏輯,“與國際接軌”顯然更重要。

價值:概念的塌縮

在MPS體系中,觀察的中心是實物,MPS體系的投入產出表中先有實物表,后有貨幣表(價值型表)。一個社會的經濟運行歸根結底是建立在實物流的基礎上,社會之所以需要這些實物流,是因為它們有“價值”。然而,“價值”卻是一個難于把握的概念,更不用說度量了。古今中外無數的學者在討論“價值”,至今莫衷一是。馬根瑙(H. Margenau)注意到,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實際行為能夠統計地度量,它們揭示了人所做的和所要做的東西,他稱其為“事實價值”。

建立“一般均衡論”的瓦爾拉斯(Walras)其實就是試圖發現“事實價值”,他首先用“效用”代替價值,作為分析的基礎,在效用遞減的假設下,建立起了“一般均衡原理”以說明價格的形成。由于價格是可以統計的,可視為社會的“事實價值”。此后經濟學家們擺脫了令他們苦惱的“價值”,在價格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論大廈。甚至“價值”這個詞的定義,也轉為“價格乘以交易量”----根本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價值”了。

在這個新定義下,貨幣量就是價值,一切經濟行為,歸根結底是追求貨幣的積累。而SNA體系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SNA體系的核心指標GDP,就是各廣義“行業”新增貨幣量--“增加值”的總和。

主流教科書稱:

“MPS主要反映物質產品的生產、交換和使用的實物運動;SNA除核算貨物和服務的實物流量外,還注重收入支出和金融交易等資金流量和資產負債存量的核算,能更好地反映社會再生產中實物運動與價值運動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的運動過程。”(《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管理百科 HR管理世界)

用普通人的語言說,MPS只關注真實的物流,而SNA更關注與之相伴的貨幣流。從治國的角度看,對整個社會的糧食、鋼鐵、機床、計算機等等的生產、消費平衡當然需要心中有數。但從資本家的角度,這些都是手段,賺錢才是目的,當然首先要關注貨幣流。事實上,現在的貨幣循環已經遠遠超越了實物循環,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邏輯與機制。(見王中宇《貨幣循環的另類觀察》科學時報2009年11月5日A3版)

在這樣的視角下,觀察到的本質上是交易量。制假、販假、販毒創造交易量,因此損害健康,又為醫療產業制造了需求,同樣創造交易量;污染環境的企業在創造交易量,治理污染同樣是商機,也在創造交易量。最徹底的莫過于凱恩斯:政府出錢,請人買工具去挖下一個“大坑”,然后再請人把這個“大坑”填起來。兩者都在創造交易量,都能促進GDP的增長,是應對經濟危機的良方。

事情演變到這一步,已經與我等百姓樸素的直覺相悖。經濟學家們的每一步都是理性的,其證明都顯得嚴格而科學,而綜合起來,卻成了埃舍爾筆下的怪圈(見圖一)。當我等百姓對著怪圈目瞪口呆之時,經濟學家愉悅地嘲弄道:這就是真理,真理不需要愚氓的投票表決!

 

圖一:埃舍爾的怪圈:合理的細節構成荒謬的整體

自負的經濟學家贏得了刻薄的回應,網上出現了“經濟學家與兩坨屎”的笑話,進而流傳著《經濟學家吃屎與GDP笑話的經濟學解讀》一文。筆者未能查出其原始出處,比較完整的轉載本見(http://hi.baidu.com/eternal_oceanus/blog/item/5c584c383da6122596ddd834.html )。此文從這個粗俗的笑話出發,生動地解釋了許多費解的經濟現象。

馬根瑙指出,每一個“事實價值”促使我們詢問:它事實上是否應當是價值?換而言之,馬根瑙對“事實價值”心存疑慮。怪圈告訴我們,GDP至少不反映社會整體的價值。于是人們被迫追問,它到底反映誰的價值,什么價值?

回顧毛澤東治國,很像是大家長治家。首先要保證這家人不被外人欺負;還要追求家計興旺;還要追求家業長遠,不能為眼前利益將立家之本敗光了;還要追求家中和諧,別看他“階級斗爭天天講”,他其實最怕家里出現階級分化,他的理想是“六億神州盡舜堯”,他的夢魘是“資產階級就在共產黨內”。

到了GDP掛帥的時代,更像是CEO管理公司,目標清晰而單一:利潤。讓毛澤東憂心的哪些事,在CEO們看來子虛烏有,莫名其妙。只要利潤積累起來,有了財力,什么事擺不平?這樣的定位,反映在統計上就是SNA系統。可見SNA系統的價值其實是老板們的價值。

2004年,國家統計局前局長李德水一邊重復薩繆爾森對GDP的贊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一邊承認“一是它不能反映社會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三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效益和質量,四是不能反映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五是不能衡量社會分配和社會公正。”(《關于GDP的幾點思考》2004-04-30 經濟日報)

為應付環保壓力,聯合國試圖在SNA系統中引“綠色GDP”,這其實是一個大忽悠。SNA系統的基準是價格,價格在交易過程中形成。而環保要求的是對整個人類持續生存的保障,這樣的價值與交易價格在邏輯上根本沒有交集。硬將環保的價值套在GDP的戰車上,表明了資本的雇用“學者”不知天高地厚,以為他們給倒買倒賣過程創造的理論框架就可以覆蓋全人類生存的價值。

平衡:被遺忘的視角

MPS體系已被廢除,毋庸諱言,它有很多缺點,但其核心視角:國民經濟綜合平衡對治國卻不可或缺。

社會經濟體系是一個動態系統,它在不斷運動的同時,必須保持許多關鍵的平衡,否則就會走向解體。80年代,在“讓少數人先富起來”的氛圍下,學界熱衷于“非均衡增長”,保持平衡成了保守落后的代名詞,打破平衡則時髦而先進。

現在我們看到,經過30年的“非均衡增長”,經濟結構矛盾、地區矛盾、社會不同群體的矛盾、社會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矛盾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讓經濟學家們自豪的巨量經濟增長,在扣除這些矛盾帶來的代價后,到底所余幾何?

當年批判均衡論的一個最有力的論據是:經濟現實中均衡是偶然的,而不均衡是普遍的。這當然是事實,但卻不是可以忽視均衡的理由。動態系統類似于飛行器,均衡狀態類似于“標準彈道”,許多參量必須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如沖角、側滑角,超過限度可能導致飛行器解體。所以飛行器都有各種控制系統,真實軌跡一旦偏離標準狀態,就會將其拉回,這就是系統的穩定機制---系統得以長期生存的保障。

對社會經濟系統而言,統計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幫助社會了解對關鍵的平衡出現的偏離,缺乏這些信息,系統的穩定機制就沒有著落。

MPS體系關注國民經濟的勞動資源平衡、社會產品生產/消費/積累平衡、社會產品分配平衡、財政平衡、固定資產平衡等等。這些無疑是重要的,但對一個動態系統而言,首先應弄清那些平衡事關系統的持續生存,統計體系應在此基礎上關注相關的信息。

在現實的經濟系統中,貨幣循環處于最上層。所有的經濟活動,除了購買最終消費品之外,其動力都是利潤極大化—積累更多的貨幣。經濟學教科書宣稱:社會之所以會創造貨幣,是因為需要一種“一般等價物”,以提高交換的效率。從這個視角看,貨幣是實體經濟的影子,立桿才能見影。而從經濟現實看,驅動實體經濟運轉的是積累貨幣的動機--把桿立起來的是影子。

因此貨幣循環事實上控制著實體經濟,貨幣循環可持續,是實體經濟可持續的前提。此輪全球經濟危機,從生產力的角度,沒出任何問題,從社會的客觀需求(不是“有效需求”)看,也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出在“影子”—貨幣循環上。因此觀察貨幣循環的可持續性,就成了統計系統最基本的任務。

筆者在分析統計數據時發現,過去30年間,在貨幣循環中,資產性收入與工資性收入間失衡持續擴大;追逐利潤的貨幣與祭獻利潤的貨幣間失衡持續擴大。這種失衡又導致貨幣系統與實體經濟間的兩個失衡持續擴大:產能與國內購買力間的失衡、貨幣發行量與真實財富間的失衡(見《貨幣循環的另類觀察》科學時報2009年11月5日A3版)。

當今我們遇到的經濟困難,溯其根源,均在于此。而我們的統計系統未考慮觀測相應的平衡,人們只能利用間接的數據,通過迂回的方法去發現它。

按照主流經濟理論,當今的經濟體系中實行“按要素分配”的原則,所謂要素,分為三大類:勞動、資本與權力。那么從全社會的尺度看,這三類要素各自獲得的貨幣流量就應是經濟統計的基本指標,然而,我們沒有這樣的統計數據。

在社會的貨幣存量中,搞清有多少要購買最終消費品,并順帶祭獻利潤;有多少是在追逐利潤?對判斷經濟運行態勢,這顯然必要數據,但我們也沒有。要得到這樣的數據,需要了解各種分布結構。如在工資性收入方面,低工資者的收入顯然絕大部分只能用于日常消費,而高工資者(如年薪數百萬、數千萬的國企老總們),他們的日常消費只占收入的零頭,剩下的都會轉為逐利資金。

其實通過抽樣統計,完全可以得出必要的基礎數據,這是城調隊、農調隊的基本業務,剩下的是在基礎數據上進行處理。比如,可以將所有的工資收入按高低排序,再將其分為總量相等的n組,計算出每組的最高、最低與平均工資,并計算出該組成員在總受薪人口中的比重。用類似的方法可以處理所有的結構問題(比如存款分布)。有了這些結構數據,即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兩類資金的數量。

視角:角色的混淆

現在各國的統計系統是SNA體系的一統天下。然而從次貸危機到金融海嘯,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表現出預見性,證明了SNA體系無法觀察到國民經濟這個動態系統的失衡,無法發出有效的預警。花費巨量公帑建立的統計系統,表現得如此無能,證明“聯合國”、“發達國家”之類招牌,不足以保證一個理論或體系的科學性,被輿論尊為“權威”、“大師”者,也未必可信。還是魯迅講得實在:“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那問題癥結何在?

當年陳云曾打過一個比喻:鳥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會死,要讓它飛,但只能讓它在籠子里飛。沒有籠子它就飛跑了。這個比喻其實道出了國家與企業的不同角色。

對企業而言,貨幣環境是外在的兩池“水”:其一是逐利資金,企業需要設法由此獲得投資;其二是購買力,企業需要設法由此賺得利潤。作為靠這兩池“水”生存的“魚”,眾多企業的共同努力,不斷地將一池水灌入另一池中。長此以往“魚”們的生存環境將走向崩潰。然而CEO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不關我的事,我的職責是為股東掙利潤!

那這是誰的職責?只能是政府。可見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政府的基本職責是矯正企業行為造成的社會失衡。打個不那么恰當的比方,對社會的貨幣環境而言,企業是污染者,而政府必須扮演環保分子的角色。可見政府的賬本與企業的賬本需回答不同的問題,應有不同的視角與理念。政府的賬本必須關注宏觀失衡的具體情況,這是研究、制定相關對策所需的基本信息。

了解企業財務報表的人不難發現,SNA體系與企業財務報表相似,它采用的復式記帳法,就直接來自企業財務報表。它的各項指標圍繞著“增長”這個視角。“增長”在企業就是正的現金流,這是企業生存的前提。而國家是貨幣的發行者,是企業生存環境的維護者,怎能用企業的視角來觀察社會經濟系統?

可我們就是這樣做的,一位事實上充當國家首席經濟學家多年的學者,他的具體社會職業就是某“管理學院”院長,而“管理學院”的功能是教企業老板如何掙錢。于是陳云的忠告被稱為“鳥籠經濟”,被視為保守、頑固。而國家的角色被定位于為利潤極大化“保駕護航”,“親商”成了各級政府竭力標榜的招牌。

用這樣的視角駕馭國民經濟這個動態系統,焉能不出問題。

附文:經濟學家吃屎與GDP笑話的經濟學解讀

woodwind

“先看一個故事:有兩個經濟學研究生甲和乙,二人在路上走,發現一坨狗屎。甲對乙說:你把它吃了,我給你5000萬。乙一聽,這么容易就賺5000萬,臭就臭點吧,大不了拿了錢去洗胃,于是就把屎吃了。

二人繼續走,心里都有點不平衡,甲白白損失了5000萬,什么也沒撈著。乙雖說賺了5000萬,但是吃了坨屎心里也堵得慌。

這時又發現一坨屎,還熱乎的,乙終于找到了平衡,對甲說:你把它吃了,我也給你5000萬。甲一想損失的5000萬能賺回來,吃坨屎算什么,乙不是也吃 了嗎?于是也把屎吃了。按理說這下二人該平衡了,但是他們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兩個人的資本一點也沒有增加,反而一人吃了一坨屎。于是就去找教授,教授聽了他們的訴說,激動得潸然淚下:同學們,你們應該高興啊,你們僅僅吃了兩坨屎,就為咱們國家貢獻了1個億的GDP啊!

我看了很多網友的回復,可惜的是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這是怎么回事,笑過也就算了,即便是很多經濟學科班出身的人也未必搞清楚了。當然,學校里的教授如郎咸平之流的自然不會告訴大家,他們為了炫耀自己的才學,只會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而我正相反,為了讓大部分人知道事物的真相,我要把復雜事情簡單化。其實把 這個笑話搞明白了,西方經濟學也就出師了。一般的話,學理工科的人也許比學文科的人工容易明白這個體系。

  

要把這個問題簡單的說清楚是有點難度的。好在這里的網友好像大多數都是理工科出身的,小時候有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學好數理化,能幫助人們建立一個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或稱作理性思維吧。

  

大家都知道,研究任何一個問題,都要把它放到一個體系里來看。怎樣建立這個體系的問題,就是確定假設條件的問題,這是問題研究結論是否正確的核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只見森林不見樹木都不是科學的態度。

  

學過熱力學的朋友都知道,這世界可分為三個系統:孤立系統、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這三個系統涉及的邊界就是能量和物質兩個元素。大家可以先溫習一下,這樣我說起來大家就容易理解了。

  

先做第一次解讀:

  

這個笑話中描述的行為,創造了1個億的GDP,這是真實的。就是不知道政府會不會統計進去而已(實際上有很多類似的行為是被統計進去的)。但如果說,兩 人互吃一對狗屎,開價1個億的結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創造了2個億的GDP。但內容有發生實質變化嗎?沒有,狗屎還是那堆狗屎,吃還是那種吃法,每個人得到 的心理滿足還是那樣。只不過價格發生了點變化。誰能告訴我為什么嗎?

  

結論與啟示:1、GDP有兩個前提,一是要商品交換過程,二是政府愿意把它統計進來;2、GDP(或GNP)的大小只與商品的交換有關,與財富創造無 關,財富創造僅僅為商品交換提供了可能。3、GDP與社會財富和人民福利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系,可以是正相關、負相關或不相關。換句話說,GDP的增長與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無關。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在一個孤立系統內建立的總供給與總需求,人民的總福利是下降的。比方說公共廁所,我小時候的公共廁所都不是收費的,因為不存在商品交換行為,所以沒有價格,也無法計入GDP;一旦廁所收費呢,因為廁所向你提供了服務,你需要付出代價,這就是市場經濟和商品交換,GDP也就產生了。 GDP增加了,你的福利有沒有增加呢?不知道。在此順便說明一個現象:GDP的快速增長可以通過公共產品的私有化加以實現,公共產品向私有產品(來自公共 財政理論的產品分類概念)的轉化,社會財富總額并不增加,而GDP大幅增加。如:如教育、醫療、公路等等。

  

  

現在來第二次解讀:

  

如果一個人吃了那堆屎,得了5000萬,但他后面只肯出2000萬讓那個人吃那堆屎,也就是說雙方的需求是不對稱的,進行的是一個不平等交換,那結果會是什么呢?那就是利潤!!同樣的行為,GDP只有7000萬,還有3000萬呢?成了先吃的那個人的利潤。

  

結論與啟示:1、利潤的是由于不平等交換而產生的,形成不平等交換的原因必然是交換地位的不對等(比方說,手中有錢的有優勢地位,由此大家可以悟出什么東西嗎?);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潤的產生與價值的創造無關,跟商品的成本也無關。大家還記得我在《房產投資掃盲》中的那句話嗎?成本代表的是過去,價格代表的是現在,利潤則是未來。不平等的地位落差越大,利潤就越大。人們為什么熱衷于壟斷利潤呢?3、不平等交換造成了社會福利的不平均分配,這是系統(社會)不穩定的根源/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在一個孤立系統內建立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由于不平等地位的存在,交換主體和客體的福利也是不對等的,優勢地位人員的福利要高于劣勢地位的人員,其福利來自于劣勢人員。這個還要舉例嗎?

  

現在來第三次解讀:

  

如果一個人吃了那堆屎,得了5000萬,然后他們走啊走,又看到一堆屎,原先吃屎的那個朋友想自己反正吃過一堆屎了,就無所謂再吃一堆了,就對另一個人說:“我把這堆屎也吃了,你再給我5000萬”。那個人想自己已經看過人吃屎了,就提出只肯再出1000萬。結果呢?同樣是吃了兩堆屎,但GDP只有 6000萬,前面一次有5000萬,而后面一次有1000萬。人還是吃屎的那個人,屎還是那樣的屎,看還是那個人看,都沒有改變啊。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異 呢?這就是西方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結論與啟示:1、“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西方經濟學的基礎性規律,“效用”就是西方經濟學的定價基礎。2、與政治經濟學截然不同的是,二者的哲學基礎不 同,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唯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唯物主義。3、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是封閉系統內的事物規律,西方經濟學認為客觀世界是封閉的;政治 經濟學研究的是開發系統內的事物規律,政治經濟學認為客觀世界是開放的。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一個人賣饅頭和買饅頭的,對于買饅頭的來說,每個饅頭都是客觀存在,價格都是一樣的,對于買饅頭的來說,每個饅頭都是主觀需求,第一個饅頭效用最大,最后一個饅頭效用最低。但如果對這些饅頭來說,那個饅頭是第一個,那個饅頭是第二個,那個又是最后一個呢?顯然是由人主關決定的,這就是 勞動價值理論跟效用價值理論哲學基礎不同點。在封閉體系中,比如說只有兩個人,那最后一個饅頭就是最后一個,而在開放系統中,那最后一個饅頭對于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是第一個。這也就說明另一個道理:存在主義哲學本身就是唯心主義哲學。“存在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真理”。

  

現在來第四次解讀:

  

在那個故事中引入第三、第四個人,按照排列組合,來一個循環的話,交換四次,每人都吃一堆屎,現金流出5000萬,享受一次看別人吃屎,創造GDP20000萬。如果交換兩次呢?也就是同時兩個人看,另兩個人吃,還是5000萬呢?創造GDP10000萬。

  

結論與啟示:1、GDP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一個體系,反映的是在某種約束條件(政府調控和管制)下一個市場交換體系。2、GDP在某種程度上反映的是這 個市場交換的充分性,換句話說,GDP不僅僅是用來衡量財富的大小,更是一個來衡量參與交換(就業)的一個指標。3、GDP作為總量概念,指的是這個封閉 系統中參與交換的效用的綜合,而不是所有效用的總和。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獲的財富,必須要參與交換,自給自足不創造任何GDP。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如開賭場,開賭場這件事本身并不創造物質財富,但它有效用,它可以滿足賭徒的心理需要,滿足他們一下一夜致富的幻想。但開賭場這個行為,他創造了就業機會,把他們整體納入到這個市場交換體系中來,使那部分并不創在物質財富的人也有機會來參與分配物質財富。其他的還有彩票市場、股市以及 娼妓的存在等等。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為什么西方的GDP要遠遠高于我國,雖然我國養活了西方。

  

  

現在來第五次解讀:

  

在第一個人吃了屎后并獲得了5000萬,后面另一個人吃屎時對第一個人說,他吃屎的姿勢是如何的優美瀟灑,他看后一定會得到更多的滿足,但必須要支付6000萬。這就是營銷。

  

結論和啟示:1、效用的評價完全是主觀臆斷的,是唯心主義的價值觀,是無法準確衡量的;2、效用是因人而異的,同一個物體對于不同的人的效用是不同的, 不同的人愿意為此支付的代價也是不同的,效用不是客觀存在,是會因為人的主觀意志而變化的;3、通過宣傳、營銷等方式是可以改變人的主觀意志的,進而改變 效用,改變價值。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現代營銷學的核心來自于西方經濟學,都是以唯心主義哲學為基礎的。最主要的基礎就是:存在就是合理的,也就是說,只要這個交易存在,那么這個交易的價格就是合理的。因此西方經濟學的財富基礎是效用,而不是政治經濟學的財富基礎是物質。因此,西方經濟學的目標是創在“存在”。比方說,只 要你能從顧客的口袋里挖出錢來,隨便你用什么方法都行。為此,西方經濟學必須要兩個有假設,人是理性的和人是自利的;這是政治經濟學沒有的,政治經濟學沒有任何架設。同樣,營銷學、管理學、消費心理學等等,核心目標都是改變人,而不是改變物(或改變物的目標還是要改變人)。

  

現在來第六次解讀:

  

二人在路上走,甲發現一坨狗屎。(1)甲對乙說:你把它吃了,我給你5000萬。乙一聽,這么容易就賺5000萬,臭就臭點吧,大不了拿了錢去洗胃,于 是就把屎吃了。(2)甲對乙說:這坨狗屎是神屎,包治百病,對你有身體好處,你給我5000萬,我就把這坨狗屎轉讓給你。乙一聽,身體健康是買不來的,既 然如此就買吧,于是花了5000萬把那坨狗屎吃了。這就是服務和產品的區別。

  

結論和啟示:1、服務價值在于效用產生的結果,服務創造和消費必須是同時發生的,服務不能夠儲存;2、產品的價值在于勞動凝結在物質上的量和質,產品創 造必然先于消費,產品是可以儲存的。3、因此,稅法制定中明確,對服務征收營業稅,對產品征收增值稅,對服務有辦法征收增值稅嗎?4、同樣,對實物征稅屬 于國稅,對無形產品(服務)征稅屬于地稅。5、事實上,在具體的經濟環境中,產品和服務是共存的,在產品的生產與消費過程中也盼隨著大量的服務。6、服務 存在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為了實物產品的分配,最終必然要轉移到實物上來,因為人是物質的,需要吃東西。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西方經濟學中有“地下經濟”一說,比方說不公開的色情、賭博等等,都是創造財富(GDP)的,因此一個國家總的GDP包括統計內和統 計外的,把他公開化,納入管理,就可直接進入GDP核算體系。但不管怎樣,地下經濟永遠存在,因為他參與交換和分配。他們通過提供服務來把自己融入到整個 社會的交換體系中,最終目的就是要為了參與實物的分配。比方說,一個小姐她吃飽了和沒吃飽提供同樣的性服務可能的價錢是不一樣的,但服務沒有本質區別,因此,服務不可能完全脫離于實物經濟。還有比方說,家務和家政的區別,納入到社會交換體系中就是服務了,就是家政;不納入社會交換體系中的自給自足,就是家 務,二者對GDP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但他們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樣的,獲得實物產品的分配。

  

現在來第七次解讀:

  

二人在路上走,甲發現一坨狗屎。甲對乙說:你把它吃了,我給你一個權力,憑借這個權力未來也可以讓我吃一堆狗屎。乙一聽,這個權力蠻好的,說不定我可以拿它來賣個大價錢,臭就臭點吧,大不了拿了錢去洗胃,于是就把屎吃了。這就是權證(或者說期權吧)。這時候創造了多少GDP呢?不知道。這時候,有人會問,你不是說只要有市場交換就創造GDP嗎?沒錯,這就是金融創新!!。GDP是創造了,但卻沒有最終定價,把定價這個過程往后面轉移了。以后有可能3種 結果。(1)甲看到乙吃狗屎挺惡心的,于是出5000萬向乙買回那個權利,這叫回購。事實上這仍然只是一個完整的交易,GDP是5000萬。(2)乙發現 那個權證沒什么用,于是后來兌現了那個權證,讓甲也吃了一堆狗屎,GDP是零。這時候,千萬注意了,同樣互吃了一堆狗屎,為什么和以前不一樣了呢?以前是 10000萬GDP,而現在是零?(3)乙轉讓了那個權證,以5000萬的價格轉讓給了甲的仇人丙,丙兌現了那個權證,GDP是5000萬。(4)乙把那 個權證以3000萬轉讓給了丙,丙把那個權證加價2000萬轉讓給了甲的仇人丁,丁兌現了那個權證,GDP是8000萬。(5)乙后來想兌現那個權證,甲 覺得吃狗屎臺惡心了,拒絕對付,乙打不過甲,只得作罷,GDP為零。

  

結論和啟示:1、虛擬經濟的核心在于把交換和定價分離,在以一般等價物“錢”的交換中,交換的同時就完成了定價;2、上面第二種結果的實質是“以物易物 ”,以物易物不產生GDP;3、以權證方式形式支付的實質是“以物易物”,買賣權證的過程才是市場交易,如結果四;4、權證的出現實際上使原本不可儲存的 “服務”能夠儲存;5、權證作為一種權利,必須要有法律(暴力)作為依托,沒有法律依托的權證價值為零。6、甲在最初消費“看一吃狗屎”時,并沒有先進流 出,這就就叫變相融資。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金融市場上的例子就不用再舉了吧?現在的權證和期權挺多了,股票也一樣。股票的實質就是未來你活的分紅的權力,但你的分紅的權力有保障嗎?每個股票的價值都一樣嗎?這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就看看生活中的東西吧。比方說,交通一卡通,顯然運輸也是一種服務業,不能儲存,你買的是什么呢?買 的是一個權力,買的是幾十次或者上百次坐車的權利。這種權力有《合同法》作依托。還有例如美容店的會員卡等等。其實際都是變相融資。學過會計的朋友應該很容易了解這種現象了,這些東西的會計處理是完全不一樣的。

  

現在來第八次解讀:

  

有兩個經濟學研究生甲和乙,二人在路上走,發現一坨狗屎。甲對乙說:你把它吃了,我給你5000萬元。乙一聽,這么容易就賺5000萬元,臭就臭點吧, 大不了拿了錢去洗胃,于是就把屎吃了。兩人繼續走,又發現一坨屎。好,請大家注意,現在,針對這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甲、乙兩個人,兩堆狗屎,5000萬 元,組成一個封閉系統A。在這個封閉系統內A,無論談們怎么交換,其結果都是吃兩堆狗屎,并回到初始狀態,乙有5000萬元,甲什么都沒有。現在我們再引入一個封閉系統B,這個系統中只有來兩個人丙和丁,丙是做饅頭的(即提供物質產品的),一個饅頭需要1000萬盾(有別于元,是兩種貨幣),丁是看病的 (即提供服務的),每看一次病需要5000萬盾。原先由于這兩個系統分別沒有聯系,因此都是封閉系統,現在把他們組合成系統C,C仍然是封閉系統,但A和 B可以互換資源,因此在C系統內A和B都是開放系統。

  

結果:甲和乙每天向B系統出口服務,即表演吃屎,價格5000萬盾,丙和丁每天向A系統出口饅頭和醫療,價格1000萬元和8000萬元,匯率是1 盾=1元。后來,丙和丁看膩了甲和乙吃屎,覺得太貴,于是為了吃和醫療,決定降價,不吃就得餓死,2500萬盾一次。其他不變,這時候匯率是1盾=2元。

  

結論和啟示:1、匯率的產生是為了滿足兩個不同市場體系之間的交換;2、匯率的大小取決于兩個系統提供產品的效用差異,產品或服務消費彈性越大的系統在 系統交換中的地位越不利,購買力平價的實質在于各個系統對其他方提供產品的依賴性或者剛性。3、同樣A系統和B系統,A系統不能孤立存在,B系統能獨立存 在,其實質在于A系統沒有實物產品的生產,而B有。換句話說,任何系統的存在,必須依賴于物質,這就是物質的第一性,這也就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舉例和經濟學意義:歐盟的建立和歐元的實際上就是為了把眾多的封閉系統打破,建立一個相對的開放系統,越開放的系統,交換的越充分,創造的GDP就越大 和就業機會也就越多。再如朝鮮和伊拉克,二者社會制度完全不同,伊拉克的資源遠遠要比朝鮮豐富的多,在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是世界上人均財富最多的國家之一,經濟封鎖后,伊拉克淪為貧窮國家,為什么呢?在于缺乏交換,石油換食品是在聯合國監視下,是不公平的交換!!!因此,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和現在的朝鮮一 樣,制度不是貧窮的原因,原因在于別人對你的封鎖,并由此建立起的不公平的交換關系。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再說掩耳盜鈴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5.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8.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9. 劉繼明|隨想錄(20)
  10.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免费va在线观看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97久久宅男 | 思思99热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久久er精品77视频 | 午夜福利在线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