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潼南縣大走訪活動要求干部必須夜宿農家(圖)
2009年11月09日07:38 來源:《重慶晚報》
縣長走進農戶家,傾聽民意。郭娟 制圖
縣長夜宿農戶家 傾聽百姓困難事
潼南大走訪活動要求干部必須夜宿農家,以促使干部深入基層,解決實際困難
編者按 昨日,記者從市信訪辦獲悉,重慶區縣領導干部接待群眾來訪已經制度化,區縣黨政主要負責人每人每年公開接訪不少于4次。從2007年開始,我市在全國率先開展萬名干部大下訪活動,取得了成效,積累了經驗。2008年,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從上到下的大接訪大下訪活動,重慶延期3個月開展至年底。
在潼南縣今年啟動的“三千干部大走訪活動”中,該縣縣長羅建極就夜宿農戶家中,傾聽民意,幫群眾解難。
無房打工仔
奔向致富路
昨日上午,潼南縣別口鄉科朗村,村民鄭修春正在平整院壩。在他的身后,一棟平房新落成,兩歲的孩子在妻子懷抱中撒嬌。
鄭修春10多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于是外出打工,小小年紀就在福建當起了伐木工人。一晃幾十年過去,鄭修春已是40來歲,幾年前結婚后,他感到得給老婆孩子一個家。于是今年上半年,在外漂泊多年的鄭修春回到故鄉。
然而,老房子早在多年前就垮了。好心的村民小組組長收留了他一家,他們得以暫時住了下來。不能一直都住在別人家呀!鄭修春想修房,但口袋卻沒有幾個錢。“前些年打工的錢基本上都花掉了,這些年結婚后伐木一個月幾百元錢也沒啥剩余。”鄭修春愁眉不展。
今年6月1日,潼南縣縣長羅建極的到來讓鄭修春一家終于眉開眼笑。
縣長住農家
有事當面說
今年1月初,潼南縣啟動“三千干部大走訪活動”,為防止走訪活動流于形式,縣委縣政府明確規定:走訪干部必須夜宿農家。
別口鄉是潼南縣最偏遠最窮的鄉鎮,縣長羅建極負責走訪該鄉,這也是該鄉多年來迎來的第一個縣主要領導。
“大家有什么困難請說出來,我今天就是專門來聽意見的。”6月1日下午,潼南縣別口鄉科朗村村民游清會的院壩里,羅建極的開場白很簡單。
第一次看到“縣大爺”,鄭修春與其他村民一樣開始有些拘謹,但看到現場很輕松,就“斗膽”談起了自己的實際困難。
“老百姓有實際困難,政府有關部門拿話來說吧!”羅建極目光盯在了隨行的縣政府部門“頭頭”們身上。
“我們救災辦出2000元!”“我們民政部門資助5000元。”……鄭修春一聽樂開花。
由于鄭修春家沒有房子,當晚羅建極住在了村民游清會家。
有了政府的雪中送炭,鄭修春開始修房子。今年9月,占地130平方米的平房落成。“房子共花了兩萬多元,政府資助的7000元幫了大忙,其他的錢找親戚朋友借了些。”
鄭修春不僅修起了新房,已開始搞起了養殖業,養了100多只雞以及10多頭母羊。“有了政府資助我們更要自力更生。”鄭修春如是說。
2009-11-24 領導多下訪
群眾少上訪
在鄭修春新房不遠處,村民劉廷利也同樣忙碌著。他在帶領幾個村民打果樹的窩子。
6月1日那天,劉廷利也是向羅建極倒苦水的村民之一。他是村里的種植大戶,卻只有10多畝果園,想多承包些土地擴大規模。此外,進出村子的公路太難,運輸果子不方便。
“如今這些問題都得到逐步解決了,我現在承包了50多畝地,年底將承包100畝,種早熟油桃和一種新品種的棗子。”劉廷利說,前幾天縣交通局的人來了,已勘察公路準備近期動工修水泥路。“我的果子將賣出潼南賣到主城去。”
別口鄉黨委書記李仁志說,大下訪聽民聲、解民難,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從今年6月開始,該鄉到縣、到市以及進京上訪者為零。
近日,潼南縣將啟動“萬名機關干部百日大調研大落實”活動,羅建極表示,將在此次活動中再下別口夜宿農家,檢查督促相關部門落實政策的情況。
首席記者 李偉
新聞面對面
“只有在農家住下
才能做到將心比心”
記者:區縣都在開展大走訪活動,為何潼南要規定干部必須夜宿農家?
羅建極: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不少干部表面上在與農民們打交道,但卻聽不懂農民的話,更不知道農民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沒在感情上與農民融合。這樣怎么能解決農民的實際困難呢?只有在農家住下了,干部們才有時間與農民交流,才能做到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才能真正了解農民所思、所想、所需,也才能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記者:干部大走訪如何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
羅建極:每位走訪干部必須收集貧困戶需要解決的問題,能當場解決就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就收集匯總,交政府部門按相關政策幫助解決。
記者:大走訪夜宿農家對干部作風是否有改變?
羅建極:通過夜宿農家了解農村和農民的問題,干部們的轉變很大,工作更加深入實際,作風也更踏實,責任感也增強了。以機關周末大課堂為例,前來聽課的干部明顯增多。
記者:通過變上訪為下訪,全縣上訪量是否出現了下降。
羅建極:說實在的,以前黨政機關大樓時不時都有人上訪。但最近幾個月來卻清凈多了,非正常上訪明顯減少。
記者:潼南最近將啟動“萬名機關干部百日大調研大落實”意欲何為?
羅建極:就是要深化延續大下訪活動,馬上年末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是否完成,承諾給老百姓辦的事情辦得如何?這都得有一個說法,這也是縣委縣政府實行倒逼機制,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走訪制度化
耐心聽訴求
從今年至2011年,全市將開展為期3年的以“聽民聲、排民憂、解民難、化民怨”為主題的干部大走訪活動。
市委書記薄熙來說,加大力度做好大下訪、大走訪活動,切實為群眾解決困難。干部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不要一聽上訪就嫌麻煩,就認為是小題大做,甚至無理取鬧。要切實關心群眾的痛癢,耐心聽取他們的訴求。既然說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他們有事著急,寫信上訪,我們當然要認真對待。
目前,我市已出臺《關于區縣(自治縣)黨政領導干部接待人民群眾來訪工作的實施意見》,對領導干部接訪工作做出硬性規定。據規定,區縣黨政主要負責人每人每年帶案下訪、約訪和公開接訪不少于12次,其中公開接訪不少于4次。公開接訪可實行輪流安排,各區縣黨委、政府每周至少安排1名黨政領導干部公開接訪群眾1次,每次接訪時間不少于半天。市信訪辦透露,目前,全市已建立跟蹤監督和定期通報制度,考核結果將作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