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不打“保護傘”等于沒打
2009年11月09日 來源:京華時報
進入11月以來,重慶涉黑案件的系列審判漸入高潮。黎強、謝才萍等黑惡團伙的首犯和骨干先后被送上法庭,而文強等落馬官員的案件也將陸續進入司法程序。昔日,那些仰仗黑惡勢力建立起來的黑色商業秩序正在逐漸消退。
11月6日,對此次“打黑”行動持續關注,同時也是重慶高級人民法院智庫專家的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林喆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就“重慶打黑”涉及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解讀。
百姓在看打黑決心有多大
記者:各界都很關心“重慶打黑”,人們關注的是什么?
林喆:我想,受害人的家屬是在看作惡者是否受到嚴懲;重慶的其它百姓是在看政府對“打黑”下了多大的決心;其它省份的人,則是因為他所生活的地方也有類似的情況,他們想看看重慶能為全國樹立什么樣的榜樣,想看看“重慶打黑”積累的經驗是否能推廣到他們那里。
記者:作為一個反腐專家,你關注的是什么?
林喆:“重慶打黑”是一個很典型的事例,它表明,當一個城市的一把手下決心要整治社會治安、打擊社會邪惡勢力時,會給老百姓帶來怎樣的福音,會受到老百姓怎樣的擁護。此外,“重慶打黑”也有很多啟示。我們可以看到,近些年來,黑惡勢力正在滲透到我們的一些部門中,腐蝕拉攏我們的黨員干部。我們還看到,只要地方主政官員有膽識、行動果敢,細心追查下去,沒有打不掉的黑惡勢力。
記者: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說“打黑非主動而為”。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林喆:國外有些媒體說薄熙來在重慶“打黑”有個人動機,這是一種心理很陰暗的猜測。這很奇怪。他是市委書記,主政一方,保一方平安,是他分內的事。什么都不做,就正常嗎?在一些地方,想認真做一些事,就被猜測是“作秀”;想做一個依法辦事的官員,就被猜測有個人動機。說這些話的人,心理很陰暗;有這種議論的地方,社會正氣沒有弘揚。
空降專家是打黑的好經驗
記者:2008年6月,“打黑英雄”王立軍空降重慶市公安局,短短3個月,破獲刑事案件32771起,逮捕近萬名涉案分子。為什么要空降“打黑”專家?
林喆:空降“打黑”專家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可以擺脫本地人員不得不面對的各種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加上一把手的強有力支持,必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時也說明,我們之前的“打黑”思路有問題。一個地方黑惡勢力猖獗,表明他們已經腐蝕拉攏了司法隊伍中的一些黨員干部。依靠這支自身有問題的隊伍去打黑,效果自然不會太好。
記者:2008年重慶市的一份材料披露,“根據統計,我市群眾的安全感最近幾年一直都保持在92%左右,2007年達到了最高峰的93.73%”。你怎樣看待這類材料?
林喆:司法局長本身有問題,他報上來的材料自然是有問題的。制造這類不負責任、粉飾太平的材料,是謊報軍情,要有一定的查處機制。一個地方治安好不好,材料說好不算,人民群眾說好才能算。晚上姑娘們敢不敢上街?商販們能不能正常營業?黑惡犯罪是否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打擊?地方一把手上街轉轉就會清楚。封建社會有微服私訪,看來現在我們也可以采用這種體察民情的方法。
記者:關于“重慶打黑”風暴,有議論說,這是在搞“運動”,搞“人人過關”。對于這種議論,你怎么看?
林喆:現在看來,重慶的問題不是文強一個人的問題,是一個群體腐敗的問題。案件涉及到了某個人的問題,當然應該出來說清楚。對于案件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一定要追查到底,這樣才有可能徹底清除司法隊伍中的腐敗。有這樣的擔心很正常,但只要我們的司法機構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就不是“運動”,也不是“人人過關”。
司法反腐是最后一道防線
記者:有人說,“重慶打黑”最有成效的是在政法隊伍內部肅清了“內鬼”,標志性事件是8月7日重慶市原司法局局長文強涉嫌嚴重違紀被“雙規”。你怎樣看待文強的落馬?
林喆:打黑不打“保護傘”,等于沒打。黑社會的滲透,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尋找司法官員來做自己的保護傘。文強可以做一個腐敗樣本。在這里,我們看到了監督機制的落空。他的涉案財產據說上億元,這就說明我們的官員收入申報機制有問題。我們還沒有嚴格的財產申報制度。一個完善的財產申報制度,至少應該有審核、公示、追究責任等環節。
記者:“重慶打黑”目前已有10個廳局級官員落馬,其中多為司法官員。在你看來,這說明了什么?
林喆:黑惡勢力的猖厥與這幾年的司法腐敗緊密相關。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司法領域腐敗的嚴重性及其后果。其它領域,比如行政領域腐敗,這個地方的治安還有救。司法腐敗就危險了,它實際上是法律的最后一道防線,是伸張正義、彌補公民權利缺損、懲治犯罪的專職機構。若這道防線失守了,那這個社會的法律體系、道德體系就崩潰了。
黑惡勢力大多占據暴利行業
記者:“打黑”風暴挖出了多個黑社會組織。在這些黑社會組織的犯罪記錄中,有什么特點嗎?
林喆:黑惡社會組織對社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也是無止境的。從目前公布的材料來看,黎強為了搶占客運市場,甚至制造群體事件向政府施壓;岳村從警察崗位上病退后,其團伙以開辦邦德公司為名,通過跟蹤、監聽等手段,多次敲詐黨政官員、企業老板。這都是之前的黑社會組織犯罪中常見的做法。
記者:為什么這些黑社會組織頭目都是億萬富翁?
林喆:為了支付龐大的開支和黑金,黑惡勢力占據的都是暴利行業。他們依靠各種非法手段趕走正當生意者,坐收壟斷之利,所以發展速度要比一般的公司要快得多。傳統的黑社會,除欺男霸女、收取保護費外,大多從事非法買賣,比如開設妓院、賭場、走私、偷渡、販毒等。現代黑社會組織保留了這個特點,只不過披上了公司的外衣。他們大多以開設有大量資金往來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證券公司等為幌子,聚斂錢財。
記者:“打黑”并不是重慶的首創,為什么“重慶打黑”格外引人關注?
林喆:重慶此次“打黑”,是在前幾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打黑”的基礎上,一以貫之的規定動作;規模上,就抓捕人數,廣東今年的“打黑”成果甚至還超過了重慶,但在落馬官員的人數和級別上以及新聞透明度上,重慶確實要比其它省份更顯眼一些。
事實上,重慶的黑社會組織,在這些年國內的黑社會勢力中并不是最典型的,但重慶司法人員的墮落非常引人注目。之所以會這樣,我的理解是,重慶地處長江之濱,碼頭文化帶來的袍哥義氣盛行巴蜀大地,重慶的黑惡勢力發展與其它地方相比,有著更為適合的滋生土壤。還有,與薄熙來個人有關。這些年,他一直是媒體關注的人物,他的個人形象和工作魄力一直為百姓所關注。
舉報渠道要建立保護制度
記者:“重慶打黑”之前的2007年,某網站一帖子曝光了“wen”姓副局長與黑社會的交往,同時還影射了重慶的很多黑社會組織頭目。這些人中,后期也有很多人被抓。你認為,這個帖子反映了什么?
林喆:百姓心里有桿秤。誰可惡,誰善良,百姓心里很清楚。為什么沒有向有關方面舉報,那是因為我們的舉報渠道還不暢通,所以他們只能采取網民灌水的方式來反映問題,來獲得重視。
記者:后來有80%的舉報材料都是實名舉報。
林喆:這說明社會風氣已經改變。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民眾認為這樣的舉報不會危及自己的安全。另外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大家對重慶打黑行為的信賴,對黨和政府的信賴。
記者:身為反腐專家,你認為反腐機構應怎樣從群眾中尋找線索?
林喆:要建立一個完善的舉報人保護制度。就舉報材料來說,一要縮小接觸范圍,二要完善傳遞程序。所有接觸的人都要簽字,一環扣一環。一旦被舉報人受到傷害,要進行追查。事實上,我們的規定很完善,科技手段也能達到,只要每個環節都認真一些,領導的決心再堅定一些,線索不是問題。(記者王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