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學校取締之后
一位打工子弟學校老師
我們遠離自己的家鄉,我們也有自己的夢想,
我們同樣渴望知識的海洋和明媚的陽光!
我們彼此都來自四方,就像兄弟和姐妹一樣,
那紅色的旗幟在心中飄揚,我們在這里成長。
我們彼此都來自四方,我們懷著相同的渴望,
我們同樣渴望知識的海洋和明媚的陽光!
我們彼此都來自四方,就像兄弟和姐妹一樣,
那紅色的旗幟在心中飄揚,我們從這里開始飛翔。
這是在北京打工子弟學校之間傳唱的《打工子弟之歌》,不少學校把這首歌定為了校歌。
然而正當孩子們準備在這開始飛翔之時,今年上半年,取締打工子弟學校的行動在北京市各區縣同時開展。其中以海淀區行動最為迅速,最為徹底,該區37所打工子弟學校,因未達到辦學標準,而被海淀區教委統一叫停。剩下專門接受打工子弟的學校,在整個海淀區只有3所。而根據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小學需要具備200米環形跑道等硬件條件;又根據海淀區教委官方網站發布的申辦小學條件,辦學啟動資金統一要求150萬元。這兩個條件,無論哪個,都是打工子弟學校難以逾越的鴻溝。
根據一份海淀區外來務工子女學校安全檢查資料的統計,海淀區的40余所打工子弟學校,一共有一萬余名學生。這些學校一旦關閉,這一萬余名學生,到哪里讀書將成為一個問題?教委所提出的建議是帶齊5證(暫住證、務工證明、居住證明、老家的無人監護證明以及戶口簿),到街道辦或鄉鎮辦理“在京借讀證明”, 再到附近小學就讀。每一個辦過證的人都清楚,到政府服務部門去辦一個證件有多困難,而有些是根本無法辦到的,海淀區新世紀學校半年時間內只有3個孩子辦齊了5證。
除此之外,公立學校高額的學費和入學門檻(需入學考試),也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按理來說,如有可能,家長們都會愿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公立學校,因為公立學校無論硬件設施還是教學質量都遠遠好于打工子弟學校,如果公立學校當初能容納打工子弟,那么也不會有現在打工子弟學校的興盛局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也讓家長遲遲不敢跨進公立學校的大門,他們擔心社會上對他們的歧視也帶到他們孩子身上,本地孩子與打工子女之間無形的隔膜也將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好的心理陰影。
種種原因使得打工子弟學校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由于無法給孩子們切實解決上學問題,很多被下令取締的打工子弟學校依舊在開辦。
然而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7月24日凌晨3時,通州區自奮希望學校,近百名身著白衣、全部小平頭的男子手持鎬把闖進學校瘋狂打砸,與此同時,4輛鏟車開進學校,將十多所房屋破壞。
7月31日上午10點左右,海淀區清河朱房村新世紀打工子弟學校遭到襲擊,40余名男子將學校門窗砸毀。
9月7日下午3點,大興區黃村鎮教委主任周靜蘭等人帶領城管等十多人來到黃村鎮小陳莊的“希貴文武學校",砸開學校大鎖,強行進入學校。把電視機、電冰箱、床等裝上學校的校車后拉走。
這一系列的事情的發生引起了社會上的強烈反響,人們不禁要問取締打工子弟到底是為了什么?一位打工子弟學校校長也說到:“其實我們知道打工子弟學校現在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當政府不予解決這些打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時,只有靠我們這些民間的力量來幫助打工者自己解決。一旦政府能解決打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時,我們自然而然就會退出。但現在政府在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下就要我們退出,我們感到很不能理解。”
現在北京共有近300所打工子弟學校,(以小學為主,近三十萬打工子女),主要分布在北京遠郊,學生有幾十名到上千名不等,校舍也比較簡陋,絕大部分學校沒有經過教育部門審批,屬于非法辦學,教委也不會有任何資金的投入,所以一切辦學經費都要有自己解決。由于戶籍制度和各地教材差異的限制,學生在北京不能參加中高考,所以一般念到小學或者初中就回老家,甚至更多的會就地和父母一起打工。而現在取締的學校正都是以小學為主,一旦孩子無法在北京上學,就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由于孩子還缺乏自理能力及學習的自覺性,父母也就只能和孩子一起回老家。所以二三十萬孩子回家就能帶回幾十萬的外來打工者回家,聯系到前不久有草案建議奧運期間勸返100萬建筑工人的情況,讓很多人覺得取締打工子弟學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北京已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又臨近08年北京奧運會,大家都希望能將一個漂亮、整潔、文明、和諧的背景展現在國際友人面前。所以我們這些被與臟、亂、素質低、安全隱患等詞聯系在一起的打工者也就成了影響城市市容的污點,成為了城管的重點照顧對象,并不惜以成為“烈士”的代價來整治。其實這種心理存在于每一個所謂文明的城市人心里,而奧運會的到來無疑給他們找到了一個期盼已久的借口。然而健忘的他們沒有看到,城市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座橋梁、每一條馬路、每一座奧運場館都是由那些打工者辛辛苦苦建起來的,每一張城市人丟下的廢紙、每一片落葉、每一堆生活垃圾都是由打工者默默地掃掉的。他們給城市帶來了整潔、干凈、繁華,然而現在不需要他們了,要把多余的他們送回去了。
富人仇視窮人,本來也理所當然。然而他們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仇視,因為它也需要窮人,窮人能為他做他做不了但又必需做的事,所以他總是偷偷摸摸地仇視窮人,他打著關心窮人,幫助窮人的幌子做他那些見不得人的事,他們渴望窮人在需要時出現,在不需要時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也害怕窮人,害怕他們在不需要時出現,需要時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呵呵,真想看看一堆不勞而獲的富人在一起生活的樣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