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的帖子《我怎么看不到“主權”——關于轉基因大豆》(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09/102924.html),在我看來,道人之不識趣、僵化、保守,可見一斑。
道人認為,由于進口轉基因大豆嚴重打壓了國產大豆,再加上“目前我國食用油生產企業80%是外資控股或者獨資”,因此似乎可以推論:中國大豆危矣,豆農危矣,國內食用油市場危矣。
這種論調,突出表明道人的“與時俱退”。明顯的不符合對外開放的大格局,既不是WTO思維,也不是經濟全球化邏輯,是逆時代發展潮流而動的。
我這么講是有根據的,中財辦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近日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候,專門論述了這個問題。以下是對陳主任談話的節選(藍色字體),全文見(http://www.eeo.com.cn/eeo/jjgcb/2009/08/10/147121.shtml)。
陳錫文:農業生產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糧食安全問題也確實值得重視。但是還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外資的進入威脅到了中國農業的健康發展。即使大家提到最多的大豆問題,2008年中國大豆產量突破1700萬噸,不像他們說的“大豆淪陷”那么恐怖。
====陳主任講的多清楚!2008年中國有1700萬噸,所以大豆沒淪陷,可能2009年還要更高一點,自然更加沒淪陷嘛!雖然說,1700萬噸的產量,2004年就達到了,2005年甚至超過1800萬;雖然說,2008年中國大豆總需求超過4800萬噸,進口超過3700萬噸,七成多的大豆需求是通過進口實現的;雖然說,2000年大豆進口才1000萬噸出頭,2009年預計要3900萬噸,10年來進口漲了三倍以上,而國內產量10年來10%的增長都不到;雖然說,國內大豆需求從2000年至今增加60%以上,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則持續下滑到2000年的水平.......但是中國的大豆就是沒有淪陷!不但沒淪陷,產量還在“突破”呢!
這算不算“與時俱進”?
陳錫文:應該說,中國大規模進口大豆,是我們基于國內資源稟賦的一個戰略選擇。我們有限的水土資源需要優先保障三大糧食作物的生產。剩下的土地沒法生產足夠的大豆怎么辦?進口大豆就可以幫助我們彌補國內資源短板。我們去年進口了3800萬噸大豆,這相當于進口了2.5億畝耕地和相應的光熱資源。今后,進口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是我們必然的現實選擇。
=====陳主任說了, “進口了3800萬噸大豆,這相當于進口了2.5億畝耕地和相應的光熱資源”,這是什么?當然是占便宜了!只不過這樣還不夠,再加把勁,把國內“突破”的1700萬噸也都進口了,不是又能多占一億多畝的便宜?干脆水稻、小麥、玉米什么的都一起努力,5億噸糧食全進口,進口個18億畝的“耕地和相應的光熱資源”,豈不甚好?難道這些不是“資源密集型產品”?難道不是“我們必然的現實選擇”?曾經,陳主任反駁茅于軾的“18億畝紅線無用、糧食進口論”,認為紅線不能動;曾經,陳主任用茅于軾的“進口糧食就是進口耕地進口資源”理論贊同七成多的大豆靠進口。反正話怎么說都行。
這算不算“與時俱進”?
陳錫文:再比如說有的人擔心外資壟斷糧食加工業的問題。應該說,各國對于壟斷都有很多的應對辦法,我們國家也有反壟斷法。不必特別擔心這個問題。
==== 有了反壟斷法,陳主任告訴我們不必特別擔心外資壟斷糧食加工業。同理,有了婚姻法,我們該告訴大家不必特別擔心包二奶;有了刑法,我們該告訴大家不必特別擔心殺人放火搶東西;有了反分裂國家法,我們該告訴大家不必特別擔心臺獨疆獨藏獨。
這算不算“與時俱進”?
陳錫文:在農業的問題上,我們還是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兩條腿都不可偏廢。所以,農業不能對外資簡單地關上大門。我的看法,中國的農業開放應該堅定不移。當然了,要把握一個“度”。資源掌握在誰手里?加工流通能力掌握在誰手里?這兩個問題需要給予注意 。
===大豆的資源掌握在誰手里?掌握在誰手里,都不可能掌握在只生產需求量兩成多的中國人手里。
加工流通能力掌握在誰手里?掌握在誰手里,都不可能掌握在只占兩成市場份額的中國企業手里。
但是,就大豆這個問題,顯然,外資壟斷是無需擔心的,進口大豆打垮了國產貨是不存在的。
這算不算“與時俱進”?
邋遢道人,難道你還不承認自己與時俱退了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