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央視《新聞調查》:走向談判的工會

宋斌全 · 2006-10-22 · 來源:社會主義新農村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央視《新聞調查》:走向談判的工會 

 2006-9-25

  總制片人:梁建增 孫克文

  制片人:張潔

  編導:李冰

  攝像:陳威 王忠新

  錄音:劉昶

  助編:謝晨光

  解說:姚宇軍

  責編:鄭剛 宋薇

  合成:呂鋼

  臺本編輯:田瑩

  策劃主管:趙華

  執行制片人:王猛 胡勁草

  播出主管:張步兵 楊明澤

  監制:梁曉濤 莊殿君

  總監制:孫冰川

  被采訪人:

  陳四明 南京市總工會主席

  張順起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其榮 沙索(中國)化學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楊 植 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

  吳松平 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樸良根 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總經理

  施志剛 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

  周金霞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

  張河寧 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職工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

  演播室:

  不久前,世界最大零售企業沃爾瑪,在中國分店建立工會一事引起了媒體廣泛關注。外企員工的權益保障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傳統的企業工會組織在今天如何變革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在江蘇省南京市,一種叫“集體工資協商的機制”令外企工會的職能發生了新的變化。

  記者串場:這里是南京圣韓玻璃制品有限公司,600多名職工每天在這里上班、下班,用勞動換取報酬,即便有什么不滿也沒有太多的選擇,但是2003年的6月18日對每一個圣韓職工來說都是不尋常的一天,在這一天里用傳統程序產生的工會主席候選人遭到了幾乎全體職工的不信任,我們聽說在那天的工會職工代表大會上,這位候選人幾乎是被哄出了會場,讓我們來聽聽工人們是怎么想的。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前任)工會工作沒開展,工人工資 福利 待遇方面也沒有為工人去爭取。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在工人中沒有一點威望,沒有為工人做過什么事。

  記者:他這樣沒有威望的人,為什么還會當這么多年工會主席呢?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大部分工會主席基本都是行政方指定的。

  解說: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合資企業,原來的國營老廠為擺脫困境而引進外資,變為股份制經營。但是改制之后,一線工人的工資幾乎沒有增長。最后工人們圍堵了總經理的辦公室,要求增加工資。

  記者:最后有效果嗎?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有效果,現任的公司總經理,還有一個新來的人事經理跟工人對話,結果漲了5%的工資。

  解說:但工人們需要的不僅是增加工資,而是一個真正能維護自己權益的領頭人。在工會主席換屆選舉時,工人們發現前任工會委員的名字又出現在了選票當中。于是他們的不滿徹底爆發了。一些工人在選舉現場撕掉選票以示抗議。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對前任工會)不滿意,沒有看到(前任)工會出來為工人做什么事。

  記者:那你們把這個名單有的選票撕掉,你們就有把握能選出來能給大家辦事的人嗎?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我們選出來的人肯定是代表我們工人利益的,它怎么講呢,行政上指派的,他就不可能再為你工人去著想一些事。

  解說:由于工人的抵制,選舉一時無法繼續。于是,南京市總工會委派指導員施志剛,來到圣韓公司,幫助工人們重新選舉工會主席。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我的第一反應是 我們的工會,就是前一屆的工會做得太失敗了。

  記者:職工如果覺得工資低,那應當是資方定的政策的問題,為什么大家會把情緒對準工會的這個班子呢?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這恰好說明我們廣大職工希望工會能夠把這個擔子擔起來,職工非常希望而且是迫切的希望,希望工會能夠代表他們,所以越是(這樣)就是叫希望之切 失望之大。

  記者:你有什么自信說你到那個地方進行指導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有一條這個思路是剛好迎合了這個企業廣大職工的 基本的想法,把他們引導到選舉出他們所真正信服的人,他們認為能夠跟著走的人,他們認為能夠代表他們去爭取他們所需要的利益的人。

  記者:那么像這樣的情況有沒有一種顧慮說,這在這個時候會激化矛盾。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恰好相反,可以使職工隊伍內部首先穩定。

  解說:于是圣韓公司在南京市總工會的指導下開展了海選,一位叫周金霞的女工高票當選。

  記者:那當時宣布這個選舉的結果是什么反應?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我真蒙了,我說我能干得好嗎,確實啊,我們當時那么復雜 那么繁忙 怎么去做,然后已經成結果了 你怎么辦?

  記者:你也可以拒絕 你說我干不了。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當時確實拒絕不了,那種場景 那種情況下你確實是拒絕不了。

  記者:為什么拒絕不了?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人家都一起投票給你 信任你了。

  解說:在當選工會主席之前,周金霞是圣韓公司的一位車間班長,她的工作崗位一直在生產線上。

  記者:為什么大家這個時候會把你選成工會主席呢?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這個怎么說呢,也許是我平常對人 對物,處理問題大家都認可,我的性格也決定了我,男同志能干的我也能干,就有這種沖勁,所以說我們的工友們不拿我當一個女同志,拿哥們兒稱呼吧。

  記者:您當時理解工會主席是一個什么樣的崗位?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老的觀念,就是說工會有也跟沒有一樣,有了也沒用 有這種感覺,因為我是從國企過來的,因為國企的工會主席你們也是知道的,它是按照行政的意圖等等去做一些簡單的就是像所謂 現在所講的拉彈 唱歌 補助 慰問,就搞這些東西,真正起到大的作用沒有看到過。

  記者:您當上工會主席的時候工人怎么期望你來干工作的?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期望我能帶領大家起來翻身吧,能帶領大家 向行政提出要求或者提高待遇。

  記者:但在那時候勞資的矛盾包括過去,有選舉失敗的這個教訓,你為什么有膽量敢當這個工會主席?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那談不上膽量了,那是趕鴨子上架了。

  解說:在南京市,像周金霞這樣,由一線員工通過民主選舉,被選為工會主席的情況并不少見。今年52歲的陸其榮原來是南京沙索化學有限公司的門衛,收發信件、管理車輛進出曾經是他的主要工作。但是從2003年11月開始,陸其榮的大部分精力卻用在了別處,當然是在他看來更為重要的事情上——因為陸其榮被選為這個企業的工會主席。

  記者:在您之前的工會主席一般是什么人擔任的?

  陸其榮(沙索(中國)化學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它的工會主席是由當時一個副廠長擔任的。我們并不是說,我們一個門衛就不能當工會主席,我們就考慮職工的方面就比較多一點,尤其是在外資企業里面。

  記者:但您畢竟是普普通通的一個門衛,為什么想到找你出來代表大家的權益?

  陸其榮(沙索(中國)化學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第一我敢說,而且敢和外國老板據理力爭。

  記者:但你也在這個公司里打工,為什么就你敢講話?

  陸其榮(沙索(中國)化學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我認為以前的工會主席是指派的,他應該向他指派的組織和人負責,那我們是職工選出來的工會就應該向職工負責。

  解說:一線工人直接當選工會主席,這在以往恐怕很難實現。但是今天,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同時改變了工會的地位和職能。上任之后,這些草根工會主席們第一個任務就是要為廣大員工提高福利待遇,這又該怎么做呢?

  解說:在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勞動者的工資是由政府統一規定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工資轉為由企業按照政府相關政策,結合勞動力市場價格來自主決定。在江蘇省,根據《工資支付條例》,職工年度工資調整多少,應當采取集體協商的方式。也就是說,工資增漲多少,可以與資方通過協商、談判來解決。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作為工會來講的話本身也確實是一個新的課題。工資談判 工資還要談判嗎?工資是確實是需要談的,我們不是為了談工資而談工資,我們是為了在企業內部搭起一個對話的平臺,有了這個平臺,職工群體有什么意愿有什么想法 可以放到平臺上,行政方一些意愿和他們的管理措施 辦法也可以放在平臺上,雙方有了這個平臺,坐下來進行協商 談判,這是中國企業了不起的一個進步。

  解說:但是這樣的進步是靠積極爭取得來的。在施志剛指導下,圣韓公司工會主動向行政方提出了增長年度工資的書面要求,并準備進行談判。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但是 你是真正要坐在這兒談,我心里還真有點打鼓,從何談起。

  解說:在從未有過先例的情況下,資方會愿意和工會進行談判嗎?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在一開頭就給我們一種摸不著底 非常擔心。

  解說:要約發出之后,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企業行政方遲遲沒有答復。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時間拖得之長,我們深切地感覺到他已經對我們發出的邀約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抵觸,這就很擔心了。

  記者:你們就一直等嗎?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就不斷地去找,但是你也不能天天跑到總經理辦公室去,總經理 我要給你談,你趕快布置吧,他也不能這樣,他只能是 比如說隔一天,或者每周周一一上班或者是每周到周末了,總經理,你看是不是我們可以談了。

  記者:這種態度聽起來有點像是求總經理 你跟我來談吧。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是的,他并沒有直通通地跟你講,去 不跟你談 死了這條心吧,他也不會這樣表述,他只能夠說 有什么事,好 下個禮拜我考慮,到了下個禮拜了,哎呀 我還有重要的事情,這個會開過以后我再考慮,非常客氣,非常禮貌地告訴你,我還沒有考慮周到,完了到最后 實在逼急了,這個事情我向董事會作了匯報,他們還沒有給我回復,董事會在法國巴黎。

  解說:而工會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工會和資方)理論上講說平等,確實不是那么回事,要費很大很大的工夫。

  解說:終于,在2個月之后,行政方同意與工會進行談判,并派出了談判代表。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人力資源經理 來了,面對面的交涉過程中,我們在不斷的陳述工會的理由,一 二 三 四,我們事先準備的資料不停的往上講,但是在第一天的晚上,我們在總結當天談判的時候,我就在和我們這些談判代表委員們在一起商量,最后大家都有一個感覺,好像我們費了一天的吐沫,好像對方沒有什么反應,就像(拳頭)發力打在軟噗噗的棉花上,我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我們準備在第二天調整我們的談判策略,就向他問了一個問題,說請問 前面的談判我們是不是誠心誠意,他說 是的,現在你回答一下最基本的,我們提出的 你們感覺到這個增資比例是否合適,是否能夠接受,如果接受或者不接受理由如何,請回答,不要再談其他的了,哎呀 這個問題 那個問題了,這是由首席代表發問,最后我們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答復,他竟然說我沒有得到總經理授權,無權告訴你們增資比例是否合理 還是不合理。

  記者:就是你們整整談了三天是跟一個沒有得到授權的人在談。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是,你說我們這個工資談判有多難,他這句話說出來以后 不行了,我們一位談判代表一下子就炸了鍋了,桌子也拍了,杯子 一下就摔到桌子上了,當時就指出,你是談判代表還不是談判代表你現在就說,按照我的脾氣 我早把你打出門了。

  記者:那在這種談判中間你表現這種情緒對談判的推進有好處嗎?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事實上是當時人力資源經理就表態,我馬上找總經理,給我發一個 簽一個授權書。

  記者:這種工人代表拍桌子 打板凳或者砸杯子行為,你覺得能不能被理解為是過激行為?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我覺得不能,甚至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在預備談判的策劃上,在指導思想上 有這樣一種傾向,就是如何搭配談判班子,我的主張就是要有一名有不同表現力的同志,不能都是一律高水平 高智商,溫文爾雅 侃侃而談 不行,要有那種比較粗狂 直接表達 直訴胸臆的這么一種人,所謂的漢子,胸脯拍的啪啪響,干就干 不干就拉倒,眼睛一瞪 就是類似這樣的,談判的幾位同志的選擇上,性格上要有一定的差異性。

  解說:談判的確不是那么簡單,只是為了得到一個平等的談判權利,就要付出這樣的努力,而當工會真正和企業面對面地坐到同一張談判桌前時,又會遇到怎樣的挑戰呢?

  解說:2003年11月23日,圣韓工會向行政方提出了2004年度工資增加要求,企業員工(高級管理人員除外)每人增加工資20%-25%。 行政方如何看待這樣的要求呢?

  記者:對你這樣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說,工人提出要漲工資的要求,特別在這個時期提出來,對你的壓力有多大?

  張順起(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壓力肯定是很大的,這是不用去隱瞞任何的事情,但是一個企業在運作過程當中,所謂的協商我認為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員工的要求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誰都不要忘了市場的大環境,因為你在市場上有生存能力你就生存下去,其實很殘酷的。

  記者:這些年都沒有怎么漲工資,一下子提出來漲20%,你們心里有底嗎?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我們當時可以說是,確實是經過反復掂量的,絕對不是從天上一下子掉下來的,但是政府有一個指導線,對于新的一年工資水平指導上線 中線 底線,我們這個(漲)20%和25%(在)指導線中線和上線之間,幅度放在這個之間。

  解說:當時行政方回絕了工會提出的工資上漲幅度。

  記者:在這種情況下談判怎么進行下去呢?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你既然已經講了 可以談,這是一個前提 那行,我們坐下來,請你認真把我們工會,要增加工資的理由聽清楚了,希望你們能夠看到這個理由以后,在談判桌上能夠做一些讓步。

  記者:那么實際結果他們退讓了嗎?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在談判桌上嚴格的講還沒有,那么行政方在第一輪談判當中拋出最大的第一條理由就是企業虧損。

  解說:既然企業虧損,漲工資的要求自然就不合理,工會該怎么辦呢?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關鍵的時候發揮我們的長處,所謂長處,就是說我們這一屆包括談判代表,他對生產非常了解,他知道 每天耗多少 出多少。

  記者:你們掌握這些資料對談判什么意義?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很大的意義,抓住企業正好減虧,我們測算了一下,也就是拿出來一小部分 一點點,零點幾的系數給工人漲工資,實際它(企業)拿了很多走,這樣從情和理上我們也給它一個對比 測算。

  解說:由于工會拿出了企業減虧的可靠數據。行政方的態度開始有所緩和。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開展工資談判,我們組織起來維權,我們有一個核心目的和目標,我們不是為了打垮這個企業,不是為了把這個企業砸爛,以后大家兩敗俱傷,這難道是我們的目的嗎,我們的目肯定是夯實屁股底下的這個崗位,對不對 使它越坐越穩,哪怕成為金交椅 那才好,使我們能夠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的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

  解說:工會為了能夠突破談判僵局,主動將工資上漲要求下調到15%。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妥協 主動退讓到15%左右是我們在談判當中設定的策略,我們也掌握了一個所謂的底線,這個底線是不可突破的。

  記者:這個底線是多少?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8%。

  解說:工會主動退讓之后,企業行政方也有所表現。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同意工資增加1%。

  記者:最后好不容易對方才讓了1%。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談判代表也都馬上提到這個問題了,說1% ?1%是什么意思,是安慰,還是個讓我們感覺到有個臺階下,對職工有個交代。

  記者:那你在這個時候怎么還能把這個談判推進下去?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利用工會的宣傳陣地,黑板報或者是一些車間里頭的一些宣傳欄,可以把內容變成為我們維護基本權力,希望能夠得到工資的增加 這樣的內容,而且又把它擺放到一定的 顯眼的位置,我們想這可能也是一種壓力施放的辦法。

  解說:通過這些宣傳,廠里的廣大職工都了解到了工資談判的進展和難度。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工會這點做得特別好,大家都在關心這個事,然后談到什么程度它都及時通報,工會確實是一步一步工人都看到了確實是在為工人謀福利,所以說工人就是后面的堅強后盾,一直在支持工會的工作。

  記者:廣大職工的支持體現在哪些方面?

  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職工:不管談到什么程度大家都安心工作,工作要做好是第一位的,這一點肯定很能保證。

  解說:在工會的背后,是廣大員工的支持。行政方也感受到了這股力量,談判中他們開始妥協,而工會也在繼續讓步。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一個點 一個點 一個點的加,加到6%的時候停頓了幾天,然后加到8%的時候停頓了幾天。

  記者:這個談判 拉鋸已經接近你們底線的時候,你們當時 團隊內部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沒有?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達到8%的時候 馬上我們一些委員出現了,表現的就是一種非常興奮,我說就是達到了你心中那個底線,你要給人感覺到你離我心中的底線還有相當的距離,這么一種外在的表現要告訴對方,這個談判很有意思的,雙方這個眼睛看著眼睛,嘴巴在表述自己的理由,有的時候心里頭就好像是我看你的眼睛,我在想你可能會怎么想,然后我還有什么牌可打,這個時候是一場心理上的這個互相之間的較勁,如果你稍微脆弱一點的話,你這個脆弱點我能夠從你的眼睛中發現出來,你的目光已經不兇了,已經變柔和了,我可能還能向前邁一步,如果你這個眼神逐漸逐漸地冷起來,我是不是已經碰到剛性的東西,確實不能退了。

  解說:談判還在繼續著,最后,企業方提出工資上漲10%。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就是達到10%我還跟周金霞交代過,我說你一定要講一句話,現在通過我們雙方這么長時間的磨合,很艱難,我們職工也確實不容易,職工都在嗷嗷待哺,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等著談判結果,這個10%大家能不能滿意我們要回去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我們盡量做說服工作,希望大家接受這個來之不易的成果,我說你要有這樣一番表述,然后 從容退出。

  周金霞(南京圣韓玻璃有限公司工會主席):要是現在呢,我們慢慢就會摳字眼了,當時也比較沖動,因為畢竟我們的經驗很少,因為白天要上班,就是抽出時間(談判),包括我們談判都是一線的工人,有一種那種喜悅的感覺,感覺他們答應了,我們就答應吧,就有一種沉不住氣的感覺。

  施志剛(南京市總工會指導員):我們跳出來一個同志太興奮了,一下子站起來了,脫口而出,這樣太好 你早點這樣說,這樣我們就滿意了么,可以向職工交代了。

  解說:談判歷時9個月。在施志剛看來,工會委員們最后的表現得尚欠沉穩和老到,但是全廠的員工卻為談判結果感到滿意,2004年度,圣韓公司員工工資每人平均增加了10%,增資額在100元左右。

  解說:為了更好地協調外資企業中的勞資關系,保障中國員工的權益,從1999年開始,南京市總工會就在全市的外資企業當中積極地推進集體工資協商機制。為了有效地開展這項工作,市總工會專門組織各區工會干部進行培訓,其中包括了讓受訓者扮演企業的工會與行政方進行模擬談判。到目前為止,工會指導員的培訓已經舉辦了近30期,有近千人次接受了培訓。一批像施志剛那樣熟悉業務知識,具備談判技能的指導員,先后到外企中幫助工會進行工資談判。在南京市的外資企業當中,錦湖輪胎有限公司是開展工資協商最早的企業之一。1999年該公司正式員工人均年收入為16850元,到了2005年,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31780元。總的增長幅度高達89%。

  記者:你在這個廠多長時間了?

  張河寧(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職工):從建廠的話我就過來了,我是從國營老輪胎廠過來的。

  記者:聽說過這有工資協商談判的事嗎?

  張河寧(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職工):對 每年都有 。

  記者:像工會做這個工作你們對他們有沒有支持?

  張河寧(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職工):肯定要支持。

  記者:怎么要支持呢?

  張河寧(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職工):就在現場,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產品 產量 質量把它做好,然后給他們談判增加一點砝碼。

  記者:你把這個叫砝碼?

  張河寧(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職工):我把它叫砝碼。

  解說:在壓延工程車間工作的張河寧切實享受到了工資協商帶來的好處,1999年他的月工資在1000元左右,到了2005年已經漲到了近2000元。錦湖公司的工會為此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有一句話叫做有為才有位,確實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解說:吳松平是南京錦湖的工會主席,早在工廠破土動工時他就開始為錦湖工作,之前他曾經做過國企工會的宣傳委員。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工會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了,因為你工會要代表員工,為了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和資方進行面對面的較量,有的時候甚至是斗爭,這個難度是很大的,像你這個工會主席畢竟是外方雇傭的 聘請的,你弄不好可能得罪了資方,工會主席可能你自己的飯碗都保不住。

  記者:假如給你選擇的機會,你覺得你是愿意做一個組織大家看看電影搞文體活動的主席,還是按你的說法這樣一個壓力非常大,甚至是有風險的一個主席?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那肯定是愿意選擇做這個外資企業的工會主席。

  記者:為什么?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有壓力 有挑戰,這個我覺得才有干勁。

  解說:2002年的工資談判讓吳松平記憶猶新,因為那一年韓國錦湖輪胎株市會社的社長提出,中方員工工資增長為零。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說是歷年我們遇到的,工資協商談判的難度是很大的。

  解說:當時,錦湖工會根據有關政策法規,以及企業合同中的規定,向韓方據理力爭。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你單方面 投資方所說工資不能增長,這個是沒有任何依據的,那么投資中方的領導到南京錦湖來,說20%的增長 30%的增長是不是就可行了,也不見得可行,這個必須是由工會代表職工就企業上一年度的生產經營情況所取得的經濟效益,雙方坐下來 平等協商,最終來確定工資是否增長 增長多少。

  解說:在錦湖工會的堅持下,韓方社長最后收回了0增長的強硬規定,但又提出,當年的增長不能超過5%,經過談判,工會和資方對工資增長的比例都作出了讓步,但最后雙方僵持在增長是否能超過百分之十。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企業連續三年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產量 銷售都在大幅度地增長,我們中方的意見就是好像應該超過10%。

  解說:但是卻韓方堅持,不能超過10%。

  記者:對方就是不讓步你們能采取什么行動?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當時正是韓國錦湖準備把他們的輪胎公司一些股份轉讓給美國的一個摩根財團,當時摩根財團他們那些投資官員和律師正在我們南京錦湖進行考察,那么我們是在食堂里面張貼了一些巨幅的橫幅標語,一條張貼在食堂的正面,叫做團結就是力量,另外還有一幅就是我已為錦湖創效益,錦湖應為我增福利。看到這樣的標語很多員工都是會心地一笑,知道因為工資談判僵在那里,就是可能也是表明了一個工會的態度。

  解說:與此同時,外方也明白了其中的含義。主管打電話給吳松平,要求立即把標語撤掉。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這個橫幅不能拆除,這是員工自發的行動,如果你要強制拆除的話,員工可能會進一步采取更加過激的行動,我說我們最好還是雙方坐下來就今年工資增長,我們雙方坐下來談,我們雙方達成一致以后,我來出面做職工的工作,把這個標語撤下來。

  記者:假如企業管理層覺得這是一種工會對我們不友好的態度,就是命令不許掛這橫幅,你們怎么辦?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他這種命令可能我們不能接受,這應該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我們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賦予我們工會組織這么一個權利,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堅決的把它擋回去,否則 以后工會在這么一個外資企業里面就沒有自己的話語權了。

  記者:假如這個外方在當時他的決策是一個你們強硬 他也強硬的決策,那這個會向哪一方向發展?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這個我們也設想過,一個最壞的打算可能要成立工人糾察隊,維持工廠的一些秩序,可能會組織職工 在上班時間組織一些工人學習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可能采取一些 變相的一些措施來給外方施加一點壓力。

  記者:那么這些在資方眼里都可能看成是鼓動 或者不善意的話,說你是有意破壞工廠的穩定。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如果資方采取不合作的態度那我們肯定會堅持工會的原則和立場。

  記者:支持你的是什么?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支持我們的就是全體員工,一個企業要想正常的生產經營,要想出優質的產品,要想把產品銷售到用戶手上去,離開我們員工是沒有任何辦法的,那他到中國來投資,他想取得比較好的投資回報,沒有一個穩定的員工隊伍,沒有一個穩定的生產工作秩序,他很難實現他這個投資的愿望。

  解說:面對工會堅決的態度外方終于讓步了,在標語掛出的當天下午,外方與工會達成了工資增長幅度為10.5%的協議。隨后,橫幅也取了下來。

  記者:現在這家企業,資方和工會是什么樣的關系?

  樸良根(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和工會是平等的關系,企業與員工就像天平的兩頭向一邊傾斜的話,公司就會面臨倒閉,我個人方面非常尊敬主席,經過兩年半的相處,我覺得吳主席非常考慮員工的福利,這方面也做出的努力,他對公司的發展也非常重視,我們在處理公司業務時請吳主席到這邊探討,有問題 有困難的時候,也請吳主席幫助解決。

  解說:2005年,輪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原材料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當年,南京錦湖的輪胎產銷量均增加了50%以上,而利潤卻下降了18%。企業效益下滑,工資協商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今年的工資談判比較困難,所以我們一方面也是征求職工的意見,就是在網上面,工會也發出帖子來,帖子的題目就叫,今年工資增多少,您有建議請發表。

  解說:錦湖工會將六年來工資增長情況,南京市、江蘇省和全國企業的工資收入情況、以及公司的經營狀況都公布在了網站上。

  記者:你得到的反饋是什么?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各種說法都有 很熱烈,接近兩千人點擊了這個帖子,七八十個人跟帖,各種意見都有,少數職工可能會有一些想法,不管企業經營的狀況,你每年都要給我增加工資,還有一些員工可能就是說,對工資的增長期望值比較高。

  記者:那么這時候這會不會給你這個工會主席帶來一些新的壓力?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會的,企業確實生產經營遇到的困難比較多,如果工資增長的幅度不是很合理的話,職工可能只顧眼前的利益,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想必意味著企業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下降,從長遠來講,生產 在市場上的銷售 發展受到影響,最終受害的還是員工自己。

  記者:但有一種觀念認為,你作為工會主席大家選了你,那么你所考慮的就是這些工人的利益,特別是工人的工資收入,至于企業的銷售 發展,那是董事長 那是資方考慮的。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作為工會來講,尤其作為工會主席,可能你就不能單單站在員工立場上來考慮問題,皮之不存 毛之焉附,企業如果將來都沒有,都不存在,員工連崗位都沒有了,還去談什么增加工資,上哪兒去談。

  解說:經過工會和外方的談判,2006年南京錦湖員工工資增長幅度最后定在了7%,這是歷來,工資增長最少的一年。對于工會的職責和位置,幾乎所有的工會主席都有一個共識:既要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又要成為企業和員工之間的橋梁。雙贏的局面是共同的目標。

  陸其榮(沙索(中國)化學有限公司工會主席):我們和企業的協商應該是在這個平等的基礎上互相溝通 互相了解,一方面要維護職工的利益,一方面也要促進企業的發展。

  吳松平(南京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工資談判它是一柄雙刃劍,那么這柄劍如果用的好,穩定員工隊伍 促進生產的發展,但是用的不好的話可能反過來會挫傷職工的積極性,所以今后我們工會工作的一個重點可能還是要宣傳,要教育我們的員工恰當的來看待工資增長問題。

  解說:南京市目前有1700多家外資企業,在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倡導下,其中近半數的企業工會開展了集體工資協商,為改善廣大職工的福利待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陳四明(南京市總工會主席):你是工會嗎?那么你的職責就是要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所以要主動維權,要依法維權,法律 法規這是我們的尚方寶劍,同時還有一個要科學維權,另外一個方面是什么?其實也可以尋求上級工會的支持和政府的支持,工會所面臨的很多,涉及職工權益維護的問題它都不是工會一個組織能夠解決的,這就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特別是政府的各個部門要和工會攜起手來,來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我們今天的工會組織工人 代表工人來維護權利,那會不會被有些人認為這是破壞我們穩定的大局,甚至是添亂?

  楊植(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我覺得工會維護職工的權利,表達職工的利益這是由工會組織的根本屬性所決定的,這方面的工作和我們黨、和政府的要求 是一致的,工會的工作做好了,有助于構建整個社會的和諧有助于凝聚職工的積極性,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它是符合黨和政府發展的大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蟋蟀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偉大領袖毛主席!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午夜aⅴ视频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不卡 | 天天看高清影视在线官网 | 天堂v亚洲国产v第一次 |